一种升降机及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9445发布日期:2021-09-28 22:4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机及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提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机及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很多行业中,对于同一产品的生产,通常需要将中间物料运输至不同楼层车间进行对应的加工,提升机作为一种垂直运输设备,可用于不同楼层间物料的运输,可提高生产力。另外,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提升机作为自动化物流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也承担着垂直搬运、垂直分拣等重要角色。
3.然而,现有的提升机通常仅在载物平台的一侧设置提升链轮,即仅在载物平台一侧提供提升力。在运输过程中,因载物平台仅有一侧受到提升力,从而使得载物平台受力不平衡,再加上货物的重量,会使得载物平台产生较大的倾翻力矩,使得物料的运输存在倾翻隐患。同时,也会反作用于提升带,使得提升带所要承受的负载增加,进而使得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机及运输系统,提高运输稳定性,减少能耗。
5.本技术提供了:
6.一种升降机,包括:
7.机架;
8.运输单元,所述机架上对称安装有两所述运输单元;
9.至少一承载单元,用于承载物料,所述承载单元对称连接于两所述运输单元之间;及
10.驱动单元,分别与两所述运输单元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所述运输单元同步运动,以带动所述承载单元移动。
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单元包括两对称的承载组件,两所述承载组件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所述运输单元。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运输单元包括:
13.第一传动轮组,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传动轮组与所述驱动单元传动连接;
14.第二传动轮组,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端;及
15.传动带,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轮组和所述第二传动轮组,所述承载组件连接于所述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承载组件循环往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台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传动带和所述承载台之间,所述承载台用于承载物料。
1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输单元包括至少两所述传动带,各所述传动带相互平行设置,各所述传动带分别通过一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承载台连接;
18.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同时连接于各所述传动带,且所述支撑轴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轴平行于所述承载台。
1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带包括运输段和复位段,两所述运输单元中的所述运输段相对设置,两所述运输单元中的所述复位段相背设置;
20.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导向轨道,任一所述传动带的所述运输段一侧均设置有一所述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由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承载组件能够沿所述导向轨道移动。
2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轨道的两端均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板;
22.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所述导向板,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到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逐渐由所述运输段向所述复位段倾斜;
23.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所述导向板,从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到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逐渐由所述运输段向所述复位段倾斜。
2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和两个所述运输单元之间。
2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
26.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其中一所述运输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与另一所述运输单元传动连接。
27.一种运输系统,包括所述的升降机。
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升降机及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包括该升降机。其中,升降机包括机架、驱动单元、两运输单元及至少一承载单元。两运输单元对称设置,且承载单元对称连接于两运输单元之间,驱动单元同时与两运输单元传动连接,以驱动两运输单元同时运动,进而带动承载单元移动。
29.使用中,承载单元可用于承载物料。因两运输单元同时与驱动单元连接,从而可由驱动单元同时为两运输单元提供动力,进而使得两运输单元同时为承载单元提供动力。同时,两运输单元对称设置,且承载单元对称连接于两运输单元之间,从而使得承载单元可受到均衡的作用,不会产生倾翻力矩,一方面可避免承载单元发生倾翻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倾翻力矩再反作用于运输单元,从而也可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1.图1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示出了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4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5.图5示出了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6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7.图7示出了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8.图8示出了图7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9.图9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与第一传动轮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0.图10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轮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11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1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3.图1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14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45.图15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6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48.10

机架;11

底座;12

安装架;13

第一安装板;14

横梁;101

第一端;102

第二端;20

运输单元;21

第一传动轮组;211

传动轴;212

第一主动链轮;213

第二主动链轮;214

带座轴承;215

第一安装座;22

第二传动轮组;221

第一安装轴;222

第一从动链轮;223

第二从动链轮;224

固定座;225

第二安装座;226

挡圈;23

传动带;231

运输段;232

复位段;2301

第一传动带;2302

第二传动带;201

第一运输单元;202

第二运输单元;30

驱动单元;31

驱动组件;311

电机;312

减速机;3121

输出轴;32

传动组件;321

第一传动齿轮;322

第二传动齿轮;323

第三传动齿轮;324

第四传动齿轮;33

安装罩;34

第二安装板;35

第二安装轴;40

承载单元;41

第一承载组件;411

承载台;412

支撑板;413

支撑轴;414

轴承;42

第二承载组件;50

导向轨道;51

导向槽;52

导向板;60

复位检测组件;61

复位传感器;62

反光板;70

限位检测件;80

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组”的含义分别是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4.如图1所示,定义升降机的长度方向平行于x轴所示方向,升降机的宽度方向平行于y轴所示方向,升降机的高度方向平行于z轴所示方向,其中,z轴所示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可以理解的,以上定义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升降机中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机,可用于将物料80运输至不同高度,例如,将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中间物料80运输至不同楼层。
56.如图1、图2和图4,升降机可包括有机架10、运输单元20、驱动单元30和至少一承载单元40。
57.其中,机架10可作为升降机自身的安装载体,运输单元20、驱动单元30和承载单元40均安装于机架10上。
58.运输单元20设置有两组,即第一运输单元201和第二运输单元202,两运输单元20对称安装于机架10上,具体的,两运输单元20可关于机架10长度上的中线对称。承载单元40分别与两运输单元20对称连接。驱动单元30分别与两运输单元20传动连接,从而可由驱动单元30驱动两运输单元20同步运动,进而,再由两运输单元20带动承载单元40移动。
59.使用中,可使运输单元20的运动方向大致平行于升降机的高度方向,即使得承载单元40在两运输单元20的带动下进行升降动作。其中,承载单元40可用于承载物料80。
60.现有技术中,通常仅在载物平台的一侧连接有提升链轮,以带动载物平台进行上下移动。在运输过程中,因载物平台仅有一侧受到提升力,从而使得载物平台受力不平衡,会产生较大的倾翻力矩,进而反作用于提升带,使得提升带所要承受的负载增加,进而使得能耗增加。同时,也使得物料80的运输存在倾翻隐患。
61.而本技术中,因承载单元40同时连接于两运输单元20,由两运输单元20同步带动承载单元40运动,即使得承载单元40的两侧均受到对应的提升力,使承载单元40两侧受力均匀对称,从而不会存在倾翻风险,相应的,也可避免倾翻力矩的产生。由此,使得运输单元20所要承受的负载减小,进而可降低能耗。同时,也可有效避免物料80倾翻的问题发生,避免物料80损坏。
62.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4,机架10可包括有相对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其中,第二端102可位于第一端101的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可包括有底座11和两安装架12,其中,底座11位于机架10的第二端102。两安装架12间隔设置于底座11上,且两安装架12关于底座11长度上的中线对称,两安装架12之间的距离可略大于物料80的长度。安装架12沿机架10的高度延伸,且安装架12可垂直于底座11。
63.两运输单元20一一对应地安装于两安装架12上,同时,承载单元40可带动物料80在两安装架12之间的位置进行升降。两安装架12之间的位置可呈现为开放状态,以便于进
行上料和卸料。
64.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安装架12之间还可连接有若干横梁14,提高机架10的稳定性。其中,横梁14可靠近机架10的第一端101或第二端102设置,避免干扰到上下料。
65.如图1、图2和图4,两运输单元20的结构对称,以其中一运输单元2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66.如图2和图4所示,运输单元20可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组21、第二传动轮组22和传动带23。其中,第一传动轮组21转动安装于机架10的第一端101,第二传动轮组22转动安装于机架10的第二端102,传动带23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轮组21和第二传动轮组22之间,承载单元40连接于传动带23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0可安装于机架10的第一端101,驱动单元30可与第一传动轮组21传动连接。由此,可由驱动单元30驱动第一传动轮组21运动,从而带动传动带23和第二传动轮组22运动,以便带动承载单元40移动。
67.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输单元20可包括有两传动带23,即第一传动带2301和第二传动带2302。两传动带23同时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轮组21和第二传动轮组22,两传动带23可同时连接于承载单元40的同一侧,以带动承载单元40移动。沿升降机的宽度方向,两传动带23可分设于承载单元40的两端,进一步确保承载单元40的平稳运行,以确保物料80的安全运输。
6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运输单元20还可包括有三根、四根、五根等数量的传动带23,一承载单元40同时与多根传动带23连接。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不排除运输单元20仅包括一传动带23。
69.一并结合图2、图9和图10,第一传动轮组21可包括传动轴211、第一主动链轮212和第二主动链轮213。其中,传动轴211的两端转动安装于机架10上,即传动轴211可相对于机架10自由转动。具体的,传动轴211的两端均可通过带座轴承214转动安装于机架10上,减小传动轴211转动时的转动阻力,减小能耗。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211与驱动单元30传动连接。
70.第一主动链轮212和第二主动链轮213均固定安装于传动轴211上。具体的,第一主动链轮212和第二主动链轮213均可通过一个第一安装座215固定安装于传动轴211上,示例性的,第一安装座215与传动轴211之间可通过过盈配合、焊接、螺栓连接、卡簧锁紧、轴键连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座215与对应的主动链轮之间可通过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的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第一主动链轮212和第二主动链轮213间隔且平行,且第一主动链轮212和第二主动链轮213的结构相同。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2301可传动连接于第一主动链轮212,第二传动带2302可传动连接于第二主动链轮213,相应的,第一传动带2301和第二传动带2302可以是与主动链轮相配合的链条。
71.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链轮212和第二主动链轮213不排除由皮带轮代替,相应的,两传动带23也均可选用皮带。
72.再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传动轮组22可包括第一安装轴221、第一从动链轮222和第二从动链轮223。其中,第一安装轴221的两端均可通过一第二安装座225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相应的,机架10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一对相对的第一安装板13,两第二安装座225一一对应地固定安装于两第一安装板13上。
73.第一从动链轮222和第二从动链轮223均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轴221上,即第一从
动链轮222和第二从动链轮223均可相对于第一安装轴221自由转动。实施例中,第一从动链轮222和第二从动链轮223分别与一固定座224固定连接,固定座224通过轴承结构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轴221上,即使得第一从动链轮222和第二从动链轮223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轴221上。实施例中,轴承结构的内圈两侧可由挡圈226进行限位固定。
74.实施例中,第一从动链轮222和第二从动链轮223平行且间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升降机的高度方向,第一从动链轮222可位于第一主动链轮212的正下方,第一从动链轮222和第一主动链轮212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传动带2301远离第一主动链轮212的一端传动连接于第一从动链轮222上。同样的,第二从动链轮223位于第二主动链轮213的正下方,第二从动链轮223与第二主动链轮213可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传动带2302远离第二主动链轮213的一端传动连接于第二从动链轮223上。工作过程中,传动带23可在对应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循环运动。
75.工作过程中,驱动单元30可带动传动轴211转动,再由传动轴211带动第一主动链轮212和第二主动链轮213同步转动,两主动链轮再带动两传动带23同步运动,同时在带动两从动链轮运动。
76.结合图4,传动带23可包括运输段231和复位段232。可以理解的,运输段231可用于带动物料80移动,以实现物料80的升降。当传动带23经过运输段231后,可逐渐进入复位段232,并在通过复位段232后再次进入运输段231。即传动带23可循环运动于运输段231和复位段232之间。
77.在第一运输单元201中,传动带23的运输段231靠近第二运输单元202一侧设置。对应的,在第二运输单元202中,传动带23的运输段231靠近第一运输单元201一侧设置。可以理解的,两运输单元20中的运输段231相对设置,相应的,复位段232相背设置。承载单元40同时连接两运输单元20中的传动带23,当传动带23带动承载单元40移动至运输段231时,承载单元40上可放置物料80,以实现物料80的运送。
78.如图6、图13和图14所示,进一步的,驱动单元30包括驱动组件31和传动组件32,其中,传动组件32与驱动组件31传动连接,且传动组件32同时与两运输单元20的第一传动轮组21传动连接。工作过程中,驱动组件31可驱动传动组件32运动,进而由传动组件32驱动两运输单元20同步运动,由此,也可带动承载单元40升降。
79.驱动组件31可包括电机311和减速机312,可以理解的,电机311的输出轴可连接至减速机312的输入端。相应的,减速机312的输出轴3121连接至传动组件32,以带动传动组件32运行。
80.再一并结合图9,传动组件32可包括依次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321、第二传动齿轮322、第三传动齿轮323和第四传动齿轮324。其中,第三传动齿轮323与减速机312的输出轴3121固定连接,从而将电机311的动力传递至各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321固定连接于第一运输单元201中的传动轴211上。第四传动齿轮324固定连接于第二运输单元202中的传动轴211上。其中,第二传动齿轮322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321与第三传动齿轮323之间,可用于改变第一传动齿轮321的转动方向,以使第一传动齿轮321的转动方向与第四传动齿轮324的转动方向相反。
81.工作过程中,电机311依次通过减速机312、第三传动齿轮323和第二传动齿轮322,将动力传动给第一传动齿轮321和第四传动齿轮324,进而传递给第一运输单元201和第二
运输单元202,可带动第一运输单元201中的传动带23和第二运输单元202中的传动带23沿着相反方向进行循环转动,示例性,可使第一运输单元201中的传动带23沿逆时针运动,使第二运输单元202中的传动带23沿顺时针运动。
82.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0还包括有第二安装板34和安装罩33。其中,第二安装板34固定安装于机架10的第一端101,具体的,第二安装板34可固定安装于两安装架12之间的一横梁上,且第二安装板34对应机架10宽度方向的一侧边设置。安装罩33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板34远离机架10的一侧,且安装罩33与第二安装板34之间形成相应的容置腔,第二传动齿轮322和第三传动齿轮323转动安装于该容置腔中。
83.具体的,电机311和减速机312固定安装于安装罩33远离第二安装板34的一侧,减速机312的输出轴3121穿过安装罩33与第二安装板34之间的容置腔设置,且输出轴3121与安装罩33和第二安装板34的连接处均可设置有相应的轴承结构,以使输出轴3121相对于安装罩33和第二安装板34顺利转动。同时,输出轴3121与位于容置腔中的第三传动齿轮323固定连接。第二传动齿轮322通过第二安装轴35转动安装于该容置腔中,且第二安装轴35与传动轴211平行设置。
8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321的轴线和第四传动齿轮324的轴线处于同一高度,相应的,两运输单元20的传动轴211处于同一高度位置。第二传动齿轮322的轴线和第三传动齿轮323的轴线可处于同一高度。
85.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承载单元40可包括两承载组件,即第一承载组件41和第二承载组件42,且两承载组件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运输单元20上。具体的,第一承载组件41可连接于第一运输单元201中的传动带23上,第二承载组件42可连接于第二运输单元202中的传动带23上,且第一承载组件41和第二承载组件42对称设置。工作过程中,第一承载组件41和第二承载组件42同时位于对应传动带23的运输段231或复位段232,且第一承载组件41和第二承载组件42可始终处于同一高度。
86.实施例中,第一承载组件41和第二承载组件42的结构相同,为便于理解,以第一承载组件41位于运输段231时为例进行说明。
87.再一并结合图15,第一承载组件41包括承载台411、支撑板412和支撑轴413。
88.其中,支撑板412的数量可根据第一运输单元201中传动带23的数量进行设置,即支撑板412的数量可等于第一运输单元201中传动带23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组件41包括有两支撑板412,两支撑板412与两传动带23一一对应连接。承载台411通过两支撑板412固定连接于第一运输单元201中的两传动带23上。
8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组件41还可包括有一个、三个、四个等数量的支撑板412。
90.实施例中,支撑板412可贴合于传动带23的一侧,且支撑板412与传动带23固定连接。示例性的,两支撑板412可分别设置于两传动带23相背的两侧,具体的,一支撑板412贴合于第一传动带2301远离第二传动带2302的一侧,另一支撑板412贴合于第二传动带2302远离第一传动带2301的一侧。
91.同时,支撑板412可向远离复位段232的方向凸出设置,以为承载台411提供安装空间。支撑板412相对于传动带23的凸出长度可等于承载台411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以使承载台411可稳定可靠的安装于支撑板412上。
92.承载台411在x

y平面上的截面可呈l状,即承载台411可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其中,承载台411的水平段可固定连接于两支撑板412上,物料80可放置于承载台411的水平段。承载台411的竖直段可位于水平段靠近传动带23的一侧,且竖直段可贴合于运输段231远离复位段232的一侧。沿升降机的宽度方向,承载台411的尺寸可大于两支撑板412间的距离,一方面,为物料80提供充足的放置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支撑板412与承载台411的连接提供空间。实施例中,支撑板412与承载台411之间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卡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93.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轴413可固定连接于第一传动带2301和第二传动带2302之间,且支撑轴413可垂直于两传动带23,支撑轴413平行于承载台411设置。通过设置支撑轴413,可提高两传动带23之间的稳定性,减小两传动带23之间的相对晃动,进而,也可确保第一承载组件41的稳定,确保物料80的平稳运输。
94.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带23可为空心轴链条。支撑轴413的端部可从传动带23中相邻两链节之间的连接轴中穿过,并穿过对应侧的支撑板412设置。
95.支撑轴413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螺纹孔,在支撑轴413的端部穿过对应侧传动带23及支撑板412后,可通过锁螺栓的方式将支撑轴413、支撑板412与传动带23锁紧固定。由此,实现支撑板412、支撑轴413和传动带23的固定连接,即实现第一承载组件41与两传动带23的固定连接。
96.实施例中,支撑轴41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示例性,支撑轴413可设置成一根、两根、三根、四根等数量,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可以理解,当支撑轴413设置有多根时,多根支撑轴413平行设置。
97.当两运输单元20带动第一承载组件41和第二承载组件42移动至运输段231时,第一承载组件41与第二承载组件42相对,相应的,第一承载组件41中的承载台411与第二承载组件42中的承载台411配合形成支撑平台,用于放置物料80,以带动物料80进行升降。当两运输单元20带动两承载组件移动至复位段232时,两承载组件分离,且相背设置。
98.承载单元40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示例性的,承载单元40可设置成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八个等数量。即,第一运输单元201的传动带23上可同时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组件41,第二运输单元202的传动带23上可同时连接对应数量的第二承载组件42。
99.当承载单元40设置有多个时,相连两承载单元40之间的距离可等于或大于所要运输物料80的高度,以便将物料80顺利放置于承载单元40上。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承载单元40可间隔均匀设置。相应的,也可沿着升降机的高度方向设置多个上料位和卸料位,实现多工位上料和卸料。
100.结合图3、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还包括有导向轨道50,导向轨道50可沿升降机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承载单元40与导向轨道50配合连接,可由导向轨道50对承载单元40的升降运动进行导向,避免承载单元40发生倾斜,进一步提高承载单元40运行的稳定性。
101.具体的,任一传动带23的运输段231一侧均对应设置有一导向轨道50,导向轨道50固定安装于对侧的安装架12上。以第一承载组件41为例,至少一支撑轴413的两端连接有轴承414,轴承414的内圈可固定夹设于对应侧的支撑板412与螺栓的凸缘之间,以实现轴承414支撑轴413的连接。轴承414的外圈可相对于支撑轴413自由转动。
102.轴承414可与对应侧的导向轨道50配合连接,相应的,导向轨道50开设有与轴承414配合的导向槽51,轴承414可在导向槽51内顺利移动。可以理解的,在升降机的长度方向上,导向槽51的尺寸可等于轴承414的外径,轴承414可沿着导向槽51的内壁进行滚动,从而也可有导向槽51对轴承414进行对应方向的限位。支撑轴413端部所连接的螺栓端面与导向槽51中相对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从而避免阻碍到第一承载组件41的升降。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轨道50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倾斜的导向板52,即一导向板52靠近第一端101设置,另一导向板52靠近第二端102设置。实施例中,导向板52可由导向轨道50中靠近复位段232一侧的侧壁延伸而成,第一承载组件41在运输段231和复位段232切换时,导向板52可对轴承414的移动进行导向。具体的,靠近第一端101的导向板52,由靠近第二端102的位置向靠近第一端101的位置,逐渐由运输段231一侧向复位段232一侧倾斜。靠近第二端102的导向板52,由靠近第一端101的位置向靠近第二端102的位置,逐渐由运输段231一侧向复位段232一侧倾斜。
104.可以理解的,升降机还包括有控制器,可与升降机中的各电性部件电连接,从而可由控制器控制升降机的工作。
105.运行时,控制器可控制电机311正转或反转,从而可使两运输单元20可带动承载单元40上升或下降。由此,在使用中,可通过升降机将物料80由低处运送到高处,也可将物料80由高处运送到低处。
106.如图5所示,升降机还包括有限位检测件70,用于限制物料80运输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避免在传动带23从运输段231进入复位段232时仍有物料80在承载单元40上,避免物料80跌落损坏。具体的,当物料80移动至限位检测件70时,可触发限位检测件70产生相应的检测信号,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驱动单元30停止动作,进而使得运输单元20停止。
107.限位检测件70可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限位检测件70靠近机架10的第一端101设置,另一个限位检测件70靠近机架10的第二端102设置。以位于第二端102的限位检测件7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108.在机架10的长度上,限位检测件70可通过一横梁固定安装于两安装架12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机架10的宽度方向上,限位检测件70靠近机架10的一侧设置。当承载单元40携带物料80移动至限位检测件70所在高度时,物料80可以遮挡在限位检测件70前,从而触发限位检测件70产生对应的检测信号,进而由控制器控制驱动单元30停止动作,使得运输单元20停止。实施例中,限位检测件70可以是光电传感器。
109.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还包括有复位检测组件60,复位检测组件60可靠近机架10的第二端102设置。当升降机需要急停或因故障需要重新启动时,控制器可控制运输单元20携带承载单元40进行复位。当任一组承载单元40到达到复位检测组件60时,复位检测组件60可向控制器发送相对应的检测信号,以控制驱动单元30停止运动,即完成复位。
110.复位检测组件60包括复位传感器61和反光板62,其中,复位传感器61和反光板62均设置有两个,可以理解的,两复位传感器61和两反光板62一一配合使用。实施例中,复位传感器61可为光电传感器。
111.在机架10的长度上,两反光板62通过一横梁固定安装于两安装架12之间的中间位
置,且对称设置。在机架10的宽度方向上,两反光板62靠近机架10的一侧设置。
112.两复位传感器61分设于两安装架12上,两复位传感器61分别朝向对应的反光板62。两组复位传感器61和反光板62的结构及安装位置对称,以靠近第一承载组件41一侧的一组复位传感器61和反光板62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113.复位传感器61设置于安装架12靠近反光板62的位置,同时,在机架10的宽度方向上,复位传感器61与反光板62错位设置。复位传感器61向对应反光板62发射的光线相对于机架10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复位传感器61发射的光线穿过第一承载组件41的运动路径设置。当第一承载组件41经过复位传感器61所发射的光线时,第一承载组件41可遮挡在复位传感器61与对应的反光板62之间,从而触发复位传感器61产生对应的信号。
114.实施例中,复位检测组件60同时包括两组复位传感器61和反光板62,可分别对相对的第一承载组件41和第二承载组件42进行检测,可提高检测精度。当第一承载组件41和第二承载组件42均到达复位检测组件60时,控制器可控制驱动单元30停止动作,即完成复位。当然,复位检测组件60还可用于检测承载单元40中的两承载组件是否到位且处于同一高度。
115.如图16所示,在安装升降架时,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的尺寸型号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承载台411的尺寸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以确保为物料80提供稳定的支撑即可。相应的,可根据物料80的尺寸m调整两组运输单元20之间的距离,确保物料80顺利放置于承载单元4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物料80与承载台411的竖直段相贴合。其中,两运输单元20之间的距离,可指两传动轴211轴线之间的距离l。在第一传动齿轮321、第二传动齿轮322、第三传动齿轮323和第四传动齿轮324选型时,第一传动齿轮321的型号可与第四传动齿轮324的型号相一致,第二传动齿轮322的型号可与第三传动齿轮323的型号相一致,同时,确保第一传动齿轮321可与第二传动齿轮322可顺利啮合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第一传动齿轮321、第二传动齿轮322、第三传动齿轮323和第四传动齿轮324处于同一高度。实施例中,传动齿轮的型号可包括齿数和模数等参数。
11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因第一传动齿轮321、第二传动齿轮322、第三传动齿轮323和第四传动齿轮324的型号并不一定能与物料80的尺寸m完全配合,装配时,可使第一传动齿轮321、第四传动齿轮324处于同一高度,使第二传动齿轮322和第三传动齿轮323处于同一高度,并使第一传动齿轮321的轴线与第二传动齿轮322的轴线之间存在高度差h,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差h的大小,以使第一传动齿轮321、第二传动齿轮322、第三传动齿轮323和第四传动齿轮324的选型与物料80的尺寸m相适配。相应的,第二安装板34可拆卸的安装于机架10上,以便根据需要调整第二传动齿轮322和第三传动齿轮323的高度。
117.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运输系统,可包括有若干个上料机、若干个卸料机以及实施例中提供的升降机。
118.其中,上料机和卸料机的数量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分别设置成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可以理解的,当上料机设置有多个时,多个上料机可沿着升降机的高度间隔设置。当卸料机设置有多个时,多个卸料机也可沿着升降机的高度间隔设置。
119.示例性的,可将升降机安装于多楼层之间,相应的,各楼层均可设置有相应的上料机和卸料机。需要运输物料80时,当一空载的承载单元40运行至对应楼层,可由上料机将对
应的物料80移送至承载单元40上。随后,可由控制器控制升降机运行以将物料80运送至目标楼层。待物料80运送至目标楼层,控制器可控制升降机暂停运动,并控制卸料机进行卸料。待卸料完成后,控制器可控制升降机继续运行。
12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2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