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生产线用的堆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1207发布日期:2021-11-22 14:31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生产线用的堆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板材堆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板材生产线用的堆叠装置。


背景技术:

2.板材主要应用于建筑行业,用来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也多指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板材的最早是木工用的实木板,用做打制家具或其他生活设施,在科技发展的现今板材的定义很广泛,在家具制造、建筑业、加工业等都有不同材质的板材,在板材生产线上,需要对生产好的板材进行堆叠。
3.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堆叠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来搬动板材,会消耗工作人员大量的体力和时间,堆叠效率低;且现有的板材堆叠装置不能有效的根据板材尺寸对其进行固定和限位,导致板材在堆叠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降低了堆叠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板材生产线用的堆叠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堆叠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来搬动板材,堆叠效率低;且现有的板材堆叠装置不能有效地根据板材尺寸对其进行固定和限位,导致板材在堆叠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的问题。
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板材生产线用的堆叠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板材生产线用的堆叠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机构,且装置主体顶部转动安装有辅助装置;承重机构,所述承重机构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装置,且承重机构外侧固定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承重机构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通过燕尾槽滑动设置于装置主体内部;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外侧固定设置有防护机构,且辅助装置顶部转动设置有连接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固定设置于装置主体内侧底部;升降杆a,升降杆a转动设置于固定板顶部;升降杆b,升降杆b底部转动设置有轴杆,且轴杆滑动设置于固定板顶部;升降杆b与升降杆a之间转动连接,且升降杆b底部轴杆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液压杆;连接板,连接板转动设置于升降杆b顶部;连接杆,连接杆转动设置于升降杆a顶部,且连接杆滑动设置于连接板底部。
7.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机构包括:承重板,承重板固定设置于连接板顶部;承重柱,承重柱固定设置于承重板顶部,且承重柱内侧底部设置有磁块;连接柱,连接柱滑动设置于承重柱内侧,且连接柱底部设置有磁块;连接柱底部磁块与承重柱内部磁块磁性相反;底板,底板固定设置于连接柱顶部。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纹杆,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固定架内部;侧板a,侧板a安装于螺纹杆前端;滑动杆,滑动杆滑动设置于固定架内部,且滑动杆后端与固定架外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侧板b,侧板b固定设置于滑动杆顶端。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齿板a,齿板a固定设置于侧板a底部;齿板b,齿板b固定设置于侧板b底部;固定齿轮,固定齿轮设置于固定架内部,且固定齿轮分别与齿板a
和齿板b相啮合。
10.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架,缓冲架固定设置于承重板外侧,且缓冲架滑动设置于装置主体内部;缓冲杆,缓冲杆滑动设置于缓冲架内部;缓冲板,缓冲板固定设置于缓冲杆顶端;竖板,竖板固定设置于两组缓冲杆后端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辅助轴,辅助轴安装于装置主体内部;辅助板,辅助板固定设置于辅助轴外侧;连接轴,连接轴固定设置于两组辅助板之间;辊轮,辊轮安装于连接轴外侧。
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架,防护架固定设置于辅助板外侧;滑动件,滑动件滑动设置于防护架内部;防护板,防护板固定设置于滑动件顶部;连接架,连接架固定设置于两组滑动件后端;连接件,连接件固定设置于两组辅助板底部之间;固定块,固定块固定设置于连接件底部;双头螺杆,双头螺杆安装于固定块内部,且双头螺杆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连接架内部;调节齿轮,调节齿轮固定设置于双头螺杆外侧;连接齿轮,连接齿轮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固定块底部;连接齿轮与调节齿轮相啮合。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横杆,横杆转动设置于辅助板内部;横板,横板固定设置于横杆外侧;衔接架,衔接架固定设置于横板两侧;螺栓件,螺栓件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衔接架内部;衔接板,衔接板固定设置于螺栓件顶端;蜗轮,蜗轮固定设置于横杆顶端;蜗杆,蜗杆安装于辅助板外侧,且蜗杆与蜗轮相啮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本装置中,通过设置了蜗杆和蜗轮,实现了轻松便捷对横板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利用螺栓件配合衔接板以及衔接架,达到了轻松便捷将横板固定于传送带装置外侧的目的,起到了将辅助装置与传送带装置连接的作用;利用连接轴配合辊轮,达到了使板材自动滑入底部顶部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相比现有的板材堆叠装置能够更简便的实现自动对板材进行堆叠的效果;增强了堆叠效率。
15.2、在本装置中,通过设置了升降杆a和升降杆b以及连接杆和液压杆,实现了对底板进行高度调节的效果;利用承重柱内部磁块配合连接柱底部磁块,达到了对板材进行缓冲的效果,起到了防止板材在下落时出现损坏的作用;通过设置有竖板,实现了使两组缓冲杆同时滑动的效果,起到了保证缓冲板稳定性的作用;利用缓冲杆配合缓冲板以及弹簧件,达到了防止板材在滑入装置主体内部时出现碰撞损坏的目的;通过设置有调节齿轮和连接齿轮,实现了使两组双头螺杆同时转动的效果,使双头螺杆带动两组连接架以及防护板同时反方向移动,起到了根据板材尺寸对防护板进行位置调节的作用,有利于防止板材在滑动时掉落;相比现有的板材堆叠装置能够更简便的实现对板材进行防护的效果,有利于对板材进行堆叠。
16.3、在本装置中,通过设置了齿板a和齿板b以及固定齿轮,实现了使侧板a和侧板b同时反方向移动的效果;利用螺纹杆与固定架螺纹连接,实现了带动侧板a和侧板b移动的效果,起到了根据板材尺寸对侧板a和侧板b进行位置调节的作用,达到了对板材进行有效固定的目的;利用滑动杆和弹簧件,实现了保证侧板a和侧板b稳定滑动的效果;相比现有的板材堆叠装置能够更有效的实现根据板材尺寸对其进行固定和限位的效果,有利于防止板材出现倾倒和移位,增强了堆叠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的承重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的升降杆a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的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发明的辅助装置与防护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发明的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发明的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本发明的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28.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装置主体;101、固定板;102、升降杆a;103、升降杆b;104、连接板;105、连接杆;2、承重机构;201、承重板;202、承重柱;203、连接柱;204、底板;3、固定装置;301、固定架;302、螺纹杆;303、侧板a;304、滑动杆;305、侧板b;306、齿板a;307、齿板b;308、固定齿轮;4、缓冲机构;401、缓冲架;402、缓冲杆;403、缓冲板;404、竖板;5、辅助装置;501、辅助轴;502、辅助板;503、连接轴;504、辊轮;6、防护机构;601、防护架;602、滑动件;603、防护板;604、连接架;605、连接件;606、固定块;607、双头螺杆;608、调节齿轮;609、连接齿轮;7、连接机构;701、横杆;702、横板;703、衔接架;704、螺栓件;705、衔接板;706、蜗轮;707、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实施例一: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板材生产线用的堆叠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包括:固定板101、升降杆a102、升降杆b103、连接板104与连接杆105,固定板101固定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侧底部;升降杆a102转动设置于固定板101顶部;升降杆b103底部转动设置有轴杆,且轴杆滑动设置于固定板101顶部;升降杆b103与升降杆a102之间转动连接,且升降杆b103底部轴杆与固定板101之间设置有液压杆;连接板104转动设置
于升降杆b103顶部;连接杆105转动设置于升降杆a102顶部,且连接杆105滑动设置于连接板104底部;装置主体1设置为箱体结构,且装置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机构2;承重机构2包括:承重板201、承重柱202、连接柱203与底板204,承重板201固定设置于连接板104顶部;承重柱202固定设置于承重板201顶部,且承重柱202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承重柱202内侧底部设置有磁块,且承重柱202数量设置为四组;连接柱203滑动设置于承重柱202内侧,且连接柱203底部设置有磁块;连接柱203底部磁块与承重柱202内部磁块磁性相反;底板204固定设置于连接柱203顶部;装置主体1顶部转动安装有辅助装置5;辅助装置5包括:辅助轴501、辅助板502、连接轴503与辊轮504,辅助轴501两端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装置主体1内部;辅助板502固定设置于辅助轴501外侧,且辅助板502数量设置为两组;连接轴503固定设置于两组辅助板502之间,且连接轴503呈路径阵列固定;辊轮504内部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连接轴503外侧;承重机构2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装置3,且承重机构2外侧固定设置有缓冲机构4;辅助装置5外侧固定设置有防护机构6,且辅助装置5顶部转动设置有连接机构7。
33.如附图5所示,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架301、螺纹杆302、侧板a303、滑动杆304、侧板b305、齿板a306、齿板b307与固定齿轮308,固定架301固定设置于承重板201底部两侧,且固定架301通过燕尾槽滑动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部;固定架301数量设置为两组;螺纹杆302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固定架301内部,且螺纹杆302后端固定设置有同步轮;螺纹杆302数量设置为两组,且螺纹杆302后端同步轮外侧配合安装有同步带;侧板a303内部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内侧配合安装于螺纹杆302前端;滑动杆304滑动设置于固定架301内部,且滑动杆304后端与固定架301外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滑动杆304数量设置为两组;侧板b305固定设置于滑动杆304顶端;齿板a306固定设置于侧板a303底部;齿板b307固定设置于侧板b305底部;固定齿轮308内侧固定设置有轴杆,且轴杆转动设置于固定架301内部;固定齿轮308分别与齿板a306和齿板b307相啮合;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了齿板a306和齿板b307以及固定齿轮308,实现了使侧板a303和侧板b305同时反方向移动的效果;利用螺纹杆302与固定架301螺纹连接,实现了带动侧板a303和侧板b305移动的效果,起到了根据板材尺寸对侧板a303和侧板b305进行位置调节的作用,达到了对板材进行有效固定的目的;利用滑动杆304和弹簧件,实现了保证侧板a303和侧板b305稳定滑动的效果。
34.如附图3所示,缓冲机构4包括:缓冲架401、缓冲杆402、缓冲板403与竖板404,缓冲架401固定设置于承重板201外侧,且缓冲架401滑动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部;缓冲杆402滑动设置于缓冲架401内部,且缓冲杆402后端与缓冲架401外侧之间设置有弹簧件;缓冲杆402数量设置为两组;缓冲板403固定设置于缓冲杆402顶端;竖板404固定设置于两组缓冲杆402后端之间;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竖板404,实现了使两组缓冲杆402同时滑动的效果,起到了保证缓冲板403稳定性的作用;利用缓冲杆402配合缓冲板403以及弹簧件,达到了防止板材在滑入装置主体1内部时出现碰撞损坏的目的。
35.如附图8所示,防护机构6包括:防护架601、滑动件602、防护板603、连接架604、连接件605、固定块606、双头螺杆607、调节齿轮608与连接齿轮609,防护架601固定设置于辅助板502外侧;滑动件602滑动设置于防护架601内部,且滑动件602数量设置为四组;防护板603固定设置于滑动件602顶部;连接架604固定设置于两组滑动件602后端;连接件605固定设置于两组辅助板502底部之间;固定块606固定设置于连接件605底部;双头螺杆607外侧
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外侧配合安装于固定块606内部;双头螺杆607数量设置为两组,且双头螺杆607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连接架604内部;调节齿轮608固定设置于双头螺杆607外侧;连接齿轮609固定设置于电机装置轴端,且电机装置固定设置于固定块606底部;连接齿轮609与调节齿轮608相啮合;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有调节齿轮608和连接齿轮609,实现了使两组双头螺杆607同时转动的效果,使双头螺杆607带动两组连接架604以及防护板603同时反方向移动,起到了根据板材尺寸对防护板603进行位置调节的作用,有利于防止板材在滑动时掉落。
36.如附图9所示,连接机构7包括:横杆701、横板702、衔接架703、螺栓件704、衔接板705、蜗轮706与蜗杆707,横杆701转动设置于辅助板502内部;横板702固定设置于横杆701外侧;衔接架703固定设置于横板702两侧,且衔接架703主体设置为l形结构;螺栓件704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衔接架703内部;衔接板705固定设置于螺栓件704顶端;蜗轮706固定设置于横杆701顶端;蜗杆707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配合安装于辅助板502外侧;蜗杆707与蜗轮706相啮合;其具体作用为:通过设置了蜗杆707和蜗轮706,实现了轻松便捷对横板702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利用螺栓件704配合衔接板705以及衔接架703,达到了轻松便捷将横板702固定于传送带装置外侧的目的,起到了将辅助装置5与传送带装置连接的作用。
37.实施例二:如附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其他结构不变,本实施例中承重机构2包括:承重板201、承重柱202、连接柱203与底板204,承重板201固定设置于连接板104顶部;承重柱202固定设置于承重板201顶部,且承重柱202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承重柱202数量设置为四组;连接柱203滑动设置于承重柱202内侧,且连接柱203底部承重柱202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底板204固定设置于连接柱203顶部;通过设置有承重柱202和连接柱203以及弹簧件,实现了对板材进行缓冲的效果,起到了防止在板材下放时出现损坏的作用。
38.实施例三:如附图1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其他结构不变,本实施例中固定架301固定设置于承重板201底部两侧,且固定架301通过燕尾槽滑动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部;固定架301数量设置为两组;螺纹杆302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固定架301内部,且螺纹杆302后端固定设置有支杆,并且支杆呈l形结构;支杆外侧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外侧配合安装有薄板;侧板a303内部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内侧配合安装于螺纹杆302前端;通过设置有薄板和支杆,实现了使两组螺纹杆302同时转动的效果,起到了根据板材尺寸对侧板a303位置进行调节的作用;有利于防止板材发生侧歪和移位。
39.如附图3所示,缓冲杆402滑动设置于缓冲架401内部,且缓冲杆402后端与缓冲架401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件;在橡胶件的作用下,实现了使缓冲板403对板材进行缓冲防护的效果,起到了防止在板材堆叠时因碰撞受到损坏的作用。
40.使用时:通过装置主体1对装置进行移动和支撑,转动蜗杆707,蜗杆707通过蜗轮706配合横杆701带动横板702转动,使横板702与传送带装置平行,转动螺栓件704,使衔接板705与传送带装置外侧相贴合,使横板702固定,启动固定块606底部电机装置带动连接齿轮609转动,连接齿轮609通过调节齿轮608带动两组双头螺杆607同时转动,双头螺杆607带动两组连接架604同时反方向移动,连接架604通过滑动件602带动两组防护板603同时反方向移动;起到了根据板材尺寸对防护板603进行位置调节的作用,有利于防止板材在滑动时掉落;通过升降杆b103底部轴杆与固定板101之间的液压杆带动升降杆b103转动,升降杆
b103带动升降杆a102转动,使连接板104带动承重板201上下移动,板材通过辊轮504滑入底板204顶部;通过设置有竖板404,实现了使两组缓冲杆402同时滑动的效果,起到了保证缓冲板403稳定性的作用;利用缓冲杆402配合缓冲板403以及弹簧件,达到了防止板材在滑入装置主体1内部时出现碰撞损坏的目的;转动螺纹杆302,螺纹杆302带动侧板a303移动,侧板a303通过齿板a306带动固定齿轮308转动,固定齿轮308带动齿板b307移动,齿板b307带动侧板b305移动;通过设置了齿板a306和齿板b307以及固定齿轮308,实现了使侧板a303和侧板b305同时反方向移动的效果;利用螺纹杆302与固定架301螺纹连接,实现了带动侧板a303和侧板b305移动的效果,起到了根据板材尺寸对侧板a303和侧板b305进行位置调节的作用,达到了对板材进行有效固定的目的;利用滑动杆304和弹簧件,实现了保证侧板a303和侧板b305稳定滑动的效果,增强了堆叠装置的实用性。
41.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