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型建筑构件专用辅助起吊装置

文档序号:28374703发布日期:2022-01-07 21:2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型建筑构件专用辅助起吊装置

1.本发明涉及吊装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型建筑构件专用辅助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构件是指构成建筑物各个要素。如果把建筑物看成是一个产品,那建筑构件就是指这个产品当中的零件。建筑物当中的构件主要有:楼(屋)面、墙体、柱子、基础等。其与结构构件的概念不尽相同,结构构件是构成结构受力骨架的要素,当然也包括梁、板、墙体、柱子、基础等,但它一般是按照构件的受力特征划分的,分为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压弯构件等。
3.为了大幅度缩短建筑工期和降低施工难度,一些复杂的异型建筑构件都采用预制后再组装的施工方式。将混凝土或者其他材质的预制件在预制好后,采用吊机吊起安装作业。
4.在吊装作业时,对于一些异形构件,为了使构件在起吊时平稳,避免出现扭转、歪斜和倾翻等现象,在作业前必须正确确定构件的重心位置,并使吊点(当多吊点起吊构件时,应使用吊索的合力位置)处在构件重心的垂直线上。
5.目前,异型构件在生产时都会标注重心点,吊装绑绳时,找准位置皆可,由于异型构件吊点众多,在采用钢绳进行捆绑时构件底部的钢索不便于穿设。
6.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异型建筑构件专用辅助起吊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异型建筑构件专用辅助起吊装置。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异型建筑构件专用辅助起吊装置,包括辅助台,所述辅助台是由底台和面台组成,所述面台呈倒凹型套设在底台的上端并将其包裹,底台和面台之间设置有弹性伸缩机构,面台的上表面开设有穿槽,穿槽的内部设置有穿线传送带,面台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面台和底台之间设置有供气机构,供气机构通过管路为驱动机构供气,驱动机构驱动穿线传送带旋转,穿线传送带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弹力绑带,弹力绑带的两端与穿线传送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供气机构包括活塞筒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部与面台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延伸至活塞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片,活塞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进气管,所述活塞筒的右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单向出气管,第一单向出气管的另一端与储气罐连通,储气罐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软管,连接软管与横管连通,横管的两端延伸至面台的内部为驱动机构供气,所述穿线传送带套设在主驱动辊和从驱动辊的表面。
9.优选地,所述底台的上沿口处开设有多个插孔,插孔的内部插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顶端与面台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10.优选地,弹性伸缩机构包括伸缩套筒,伸缩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内杆,内杆的底部与伸缩套筒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11.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主驱动辊两端的第一气动电机和第二气动电机,第一气动电机和第二气动电机与主驱动辊同轴固定连接,横管通过连接管分别与第一气动电机和第二气动电机的进气端连通,第一气动电机和第二气动电机的工作转向相反,第一气动电机的出气端通过中介管与第二气动电机的出气端连通,面台的下表面开设有放气通道,两个连接管的表面均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用于连通连接管的两端和放气通道,所述第一气动电机和第二气动电机均为紧凑叶片式气动电机。
12.优选地,所述活塞筒的上端表面安装有第二单向出气管,活塞筒上端右侧安装有第二单向进气管,第二单向出气管的出气端连接有塑料哨管。
13.优选地,所述面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多道与穿线传送带垂直的穿线沟,穿线传送带的表面设置有毛刷。
14.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吊机来起吊异型建筑构件时,将异型构件放置在面台上,由于异型构件的自重以及后续的试吊,都会产生一定的下压重力,带动活塞片活动,将气流压缩注入到储气罐的内部,穿设钢索绳时打开三通阀,利用气流进入到气动电机的内部,驱动穿线传送带转动,即可通过弹力绑带绑住绳索,在构件底部移动,从而更加方便和省力,不需要搬起构件,避免压伤事故。
15.2、该异型建筑构件专用辅助起吊装置,由于第一气动电机和第二气动电机工作时的转向相反,提前切断第二气动电机的入气端气源,第一气动电机输出的气流进入到第二气动电机的出气端,进入出气端作用叶片,第二气动电机反转,即与第一气动电机转向一致,从而通过三通阀的调控,可带动穿线传送带的正反转,实用性更高。
16.3、该异型建筑构件专用辅助起吊装置,当构件从而面台上吊起或者试吊时,面台在弹性伸缩机构的作用下上升,活塞片上移,挤压空气由第二单向出气管流出,从而快速进入到塑料哨管的内部,通过塑料哨管本身哨体发声原理,发出声音,从而具有起吊过程中,对附近忘记离开的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大大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异型建筑构件专用辅助起吊装置的正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活塞筒正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伸缩套筒正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气动电机和第二气动电机的连接状态展示图;图6为本发明中面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穿线传送带安装毛刷状态展示图。
18.图中:1辅助台、2底台、3面台、4穿槽、5穿线传送带、6弹力绑带、7活塞筒、8活塞杆、9活塞片、10第一单向进气管、11第一单向出气管、12储气罐、13连接软管、14横管、15主驱动辊、16从驱动辊、17导向杆、18伸缩套筒、19内杆、20复位弹簧、21第一气动电机、22第二气动电机、23连接管、24中介管、25放气通道、26三通阀、27第二单向出气管、28第二单向进气管、
29塑料哨管、30穿线沟、31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19.参照图1-7,一种异型建筑构件专用辅助起吊装置,包括辅助台1,辅助台1是由底台2和面台3组成,面台3呈倒凹型套设在底台2的上端并将其包裹,底台2的上沿口处开设有多个插孔,插孔的内部插接有导向杆17,导向杆17的顶端与面台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底台2和面台3之间设置有弹性伸缩机构,弹性伸缩机构包括伸缩套筒18,伸缩套筒18的内部设置有内杆19,内杆19的底部与伸缩套筒18之间设置复位弹簧20。
20.面台3的上表面开设有穿槽4,穿槽4的内部设置有穿线传送带5,面台3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面台3和底台2之间设置有供气机构,供气机构通过管路为驱动机构供气,驱动机构驱动穿线传送带5旋转,穿线传送带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弹力绑带6,弹力绑带6的两端与穿线传送带5的表面固定连接,供气机构包括活塞筒7和活塞杆8,活塞杆8的顶部与面台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活塞杆8的底端延伸至活塞筒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片9。
21.活塞筒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进气管10,第一单向进气管10用于限制气流单向进入活塞筒7内部,活塞筒7的右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单向出气管11,第一单向出气管11用于限制气流单向流出活塞筒7,第一单向出气管11的另一端与储气罐12连通,储气罐1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软管13,连接软管13与横管14连通,横管14的两端延伸至面台3的内部为驱动机构供气,穿线传送带5套设在主驱动辊15和从驱动辊16的表面。
22.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主驱动辊15两端的第一气动电机21和第二气动电机22,第一气动电机21和第二气动电机22与主驱动辊15同轴固定连接,横管14通过连接管23分别与第一气动电机21和第二气动电机22的进气端连通,第一气动电机21和第二气动电机22的工作转向相反,第一气动电机21的出气端通过中介管24与第二气动电机22的出气端连通,面台3的下表面开设有放气通道25,两个连接管23的表面均设置有三通阀26,三通阀26用于连通连接管23的两端和放气通道25,三通阀26具有较长的操控杆,且操控杆延伸至面台3的外部,用于调节三通阀26。
23.第一气动电机21和第二气动电机22均为紧凑叶片式气动电机。
24.活塞筒7的上端表面安装有第二单向出气管27,第二单向出气管27用于限制气流单向流出活塞筒7,活塞筒7上端右侧安装有第二单向进气管28,第二单向进气管28用于限制气流单向进入活塞筒7的内部。
25.第二单向出气管27的出气端连接有塑料哨管29,面台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道与穿线传送带5垂直的穿线沟30,穿线传送带5的表面设置有毛刷31,毛刷31可以清理穿槽4内部的灰尘。
26.当构件从而面台3上吊起或者试吊时,面台3在弹性伸缩机构的作用下上升,活塞片9上移,挤压空气由第二单向出气管27流出,从而快速进入到塑料哨管29的内部,通过塑料哨管29本身哨体发声原理,发出声音,从而在起吊过程中,对附近忘记离开的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大大提高安全性。
27.本发明中,采用吊机来起吊异型建筑构件时,将异型构件放置在面台3上,由于异型构件的自重以及后续的试吊,都会产生一定的下压重力,带动活塞片9活动,将气流压缩注入到储气罐12的内部,穿设钢索绳时打开三通阀26,利用气流进入到气动电机的内部,驱
动穿线传送带5转动,由于弹力绑带6是弹性材质,且正常状态下是与穿线传送带5的表面紧贴的,将钢绳插入弹力绑带6的内部后,弹力绑带5会产生回缩力,与绳索产生摩擦力,向下挤压绳索,产生摩擦力,使绳索在穿线传送带5的表面不会脱落。
28.即可通过弹力绑带6绑住绳索,在构件底部移动,从而更加方便和省力,不需要搬起构件,避免压伤事故。
29.由于第一气动电机21和第二气动电机22工作时的转向相反,提前切断第二气动电机22的入气端气源,第一气动电机21输出的气流进入到第二气动电机22的出气端,进入出气端作用叶片,第二气动电机22反转,即与第一气动电机21转向一致,从而通过三通阀26的调控,可带动穿线传送带5的正反转,实用性更高。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