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钢丝卷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20884发布日期:2022-05-31 21:5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运钢丝卷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用于钢丝卷车间内运输转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运钢丝卷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除锈加工后的钢丝卷表面活性太强,易重新氧化,因此需要对所述钢丝卷进行抗氧化处理;钢丝在完成除锈加工后都是成卷的,一般形象的称作钢丝卷;为了方便生产线运输,一般会将完成除锈加工的钢丝卷套在收料架上,再通过搬运收料架来运输钢丝卷,或者由叉车直接将钢丝卷运至抗氧化处理的工位。
3.收料架一般会直立放置到一种翻料装置上,通过翻料装置翻转成平躺姿态,翻料装置与收料架一般通过锁定组件锁定在一起,当钢丝卷被搬离收料架时,收料架不会因与钢丝卷之间的摩擦而被带离翻料装置;但由于锁定组件较为复杂繁琐,操作锁定组件会增加工作时间,故考虑通过卸料小车来运输钢丝卷,在搬离时,需要使得钢丝卷与收料架不再接触,两者之间不会产生摩擦,钢丝卷能顺利被搬运。然后卸料小车再把钢丝卷运送到搁置架上,由叉车或行车将钢丝卷搬运至货车上,由货车最终拉走。
4.将钢丝卷运送到卸料小车的过程可以称为转运过程,因为考虑到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方便快捷的转运方法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运钢丝卷的方法,在装载钢丝卷时,将钢丝卷压缩并抬起,使其与收料架不在接触,两者之间不再产生摩擦,从而使钢丝卷能够顺利地被运走。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运钢丝卷的方法,包括:s1准备:将翻料装置和卸料小车一前一后布置,翻料装置包括能够翻转的翻转座,卸料小车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选择性的进入或离开翻料装置;卸料小车包括可升降的托举座,将两个移动压料臂左右对称地布置在托举座后端部,将两个固定压料臂左右对称地布置在托举座前端部,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能同步开合,且移动压料臂能选择性地靠近或远离固定压料臂;将堆放有钢丝卷的收料架竖直放置到翻转座上,并令翻转座翻转而使收料架由直立姿态翻转至平躺姿态;s2进入:卸料小车上的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均张开,卸料小车朝前向翻料装置移动,直至固定压料臂处于钢丝卷前方、移动压料臂处于钢丝卷后方、托举座处于钢丝卷下方;s3装载:固定压料臂与移动压料臂均合拢,移动压料臂朝向固定压料臂移动并将钢丝卷压缩;然后托举座上升并将钢丝卷托起,使钢丝卷与收料架分离;s4退出:卸料小车向后移动并远离翻料装置,使钢丝卷由前向后离开收料架。
7.当收料架未与翻转座锁定而搬运钢丝卷时,收料架有脱离翻转座的风险,本方法利用卸料小车的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对钢丝卷的压缩以及托举座上升抬起钢丝卷的动作,使得内径较大的钢丝卷与外径较小的收料架脱离,钢丝卷不再搭靠在收料架上,从而使得卸料小车搬运钢丝卷时收料架与钢丝卷之间不会产生接触摩擦,收料架也就不会脱离翻转座;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的转动实现避让或作用钢丝卷,既能使卸料小车顺利朝向翻料装置移动,又能使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对钢丝卷进行压缩。
8.作为优选,同侧的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之间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整体朝向前后布置,驱动机构使同侧的固定压料臂与移动压料臂同步转动,且能够驱动移动压料臂靠近或远离固定压料臂移动。驱动机构的存在不仅实现了移动压料臂的移动,还使得用于控制压料臂开合的开合驱动件由两个缩减至一个,削减了材料成本。
9.作为优选,驱动机构包括转轴杆、导杆以及用于驱动移动压料臂前后移动的平移驱动油缸,转轴杆、平移驱动油缸以及导杆三者依次由上往下布置,转轴杆前后两端分别贯穿固定压料臂与移动压料臂并与托举座转动连接,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绕转轴杆转动;导杆前后两端分别与固定压料臂的下端部以及移动压料臂的下端部连接;平移驱动油缸安装在转轴杆与导杆之间,且平移驱动油缸的一端连接在移动压料臂上并驱动移动压料臂在转轴杆与导杆上前后移动;在s3中,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由张开变为合拢时,移动压料臂绕转轴杆转动,移动压料臂下端部连接的导杆随之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压料臂相对于移动压料臂同步转动;移动压料臂朝向固定压料臂移动并将钢丝卷压缩时,平移驱动油缸带动移动压料臂在转轴杆和导杆上滑动。
10.作为优选,移动压料臂与转轴杆、导杆之间均设有铜套,铜套套设在转轴杆与导杆上并与移动压料臂同步移动。光滑的铜套使得移动压料臂在转轴杆与导杆上的滑动更加顺畅。
11.作为优选,两侧的移动压料臂之间水平设置有开合驱动件,开合驱动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移动压料臂下端转动连接并控制两个移动压料臂开合运动;在s3中,当开合驱动件伸长时,两个移动压料臂的上端部靠近且下端部远离,至两个移动压料臂上端部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钢丝卷的直径,移动压料臂由张开变为合拢。
12.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合驱动件为开合油缸。
13.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合驱动件与两个移动压料臂之间各设有一个l形的摆臂且开合驱动件通过两个摆臂与两个移动压料臂连接,摆臂包括长臂与短臂,短臂的一端与开合驱动件铰接,短臂的另一端与长臂连接,长臂与移动压料臂连接;移动压料臂包括压料作用臂以及连接管,压料作用臂设置在连接管上并高于托举座;移动压料臂的连接管与所述长臂通过一转轴杆以及一导杆连接,该转轴贯穿连接管与长臂并且转轴穿设在一转轴座上,转轴座与托举座固定连接,移动压料臂通过转轴杆与转轴座转动设置在托举座上。
14.作为优选,所述压料作用臂包括支撑臂与推臂,支撑臂与推臂之间具有夹角,形成用于避让障碍物的避让区;固定压料臂与移动压料臂的结构相同;在s2中,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张开,卸料小车朝向翻料装置时,支撑臂与推臂之间的避让区避开钢丝卷;在s3中,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合拢,固定压料臂的推臂将钢丝卷前端抵挡,移动压料臂靠近固定压料臂移动,移动压料臂的推臂推动钢丝卷后端并使钢丝卷压缩。
15.作为优选,连接管呈l型,连接管包括长管与短管,所述压料作用臂连接在短管的
一端并在两者之间设有加强筋,短管的另一端与长管的上端连接;短管水平并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压料作用臂位于短管远离托举座中部的一端。
16.作为优选,卸料小车还包括底盘,托举座位于底盘上方且通过一升降机构与底盘连接。
17.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以及若干个导向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安装在底盘上并驱动托举座升降,导向组件使托举座能稳定地垂直升降;在s3中,托举座通过升降驱动组件驱动沿导向组件上升并将钢丝卷抬起。
18.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向组件包括若干个导柱以及相应数量的导向孔,导向孔开设在底盘上,导柱滑动设置在导向孔中且导柱的上端与托举座固定连接。
19.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驱动件为油缸。
20.作为优选,翻料装置还包括安装座,翻转座转动设置在安装座上,翻转座与安装座之间设有推拉油缸,推拉油缸作用在翻转座上并驱动翻转座相对于安装座转动。
21.作为优选,翻转座上设有一根悬臂轴,收料架包括位于其中部的空心钢管;在s1中悬臂轴竖直,空心钢管由上往下套设在悬臂轴上,当收料架被翻转座翻转至平躺姿态时,悬臂轴承托收料架。
2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1、当收料架未与翻转座锁定而搬运钢丝卷时,收料架有脱离翻转座的风险,本方法利用卸料小车的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对钢丝卷的压缩以及托举座上升抬起钢丝卷的动作,使得钢丝卷压缩后内径变大,也就使得内径较大的钢丝卷与外径较小的收料架脱离,钢丝卷不再搭靠在收料架上,从而使得卸料小车搬运钢丝卷时收料架与钢丝卷之间不会产生接触摩擦,收料架也就不会脱离翻转座;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的转动实现避让或作用钢丝卷,既能使卸料小车顺利朝向翻料装置移动,又能使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对钢丝卷进行压缩。
23.2、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之间的驱动机构既能驱动移动压料臂移动又能使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同步转动,削减开合驱动件数量,降低成本。
24.3、开合驱动件驱动移动压料臂合拢或打开,支撑臂与推臂的设计使得固定压料臂与移动压料臂打开时卸料小车能避让钢丝卷,固定压料臂与移动压料臂合拢时能作用在钢丝卷上将其压缩。
25.4、升降机构使得托举座能稳定地在底盘上升降,从而使托举座上升时能将钢丝卷抬起。
26.5、翻转座上的悬臂轴能在收料架平躺时将其支撑,因为钢丝卷压缩后内径变大,所以钢丝卷脱离收料架的过程中不会带动收料架移动,也就使得收料架与悬臂轴之间保持相对固定,从而减去了用于锁定收料架与翻转座的锁定组件,也无需进行锁定操作,简化了其结构以及操作复杂性。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收料架直立姿态与平躺姿态切换的侧视图;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收料架呈平躺姿态放置在翻转座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收料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收料架的仰视图;图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翻转座与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翻转座与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翻转座与安装座的俯视图;图8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搬运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卸料小车置于换位小车上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钢丝卷运输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换位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换位小车的剖视图一;图1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换位小车的剖视图二;图1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换位小车的侧视图;图1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卸料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1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张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合拢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移动压料臂与固定压料臂开合转换的平面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卸料小车的侧视图;图20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卸料小车上的同步传动组件的剖视图;图2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卸料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2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卸料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卸料架的侧视图;图2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定位销插入定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定位销插入定位座的剖视图;图2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定位销离开定位座的剖视图;图2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限位导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限位导向机构的剖视图;图29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运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8.各附图标记为:搬运小车1;翻料装置2;卸料架3;底座31;支撑柱32;承托梁33;移动档杆34;底部挡板35;卸料小车4;底盘41;托举座42;托举平台42a;托举竖板42b;托举斜面42c;移动压料臂43;固定压料臂44;开合油缸45;摆臂46;长臂46a;短臂46b;压料作用臂47;支撑臂47a;推臂47b;连接管48;长管48a;短管48b;加强板48c;转轴杆49;导杆410;转轴座411;平移驱动油缸座412;平移驱动油缸413;打开限位件414;合拢限位件415;限位安装座416;限位撑杆417;橡胶垫圈417a;限位导向机构418;限位导向块418a;刹车电机419;避让槽420;换位小车5;行走部51;镂空部51a;接轨部52;轨道座53;移动座54;滚轮55;轮座56;压板56a;定位销57;定位油缸58;定位油缸座59;定位油缸杆510;接轨油缸511;接轨油缸座512;钢丝卷6;收料架7;空心钢管71;料架本体72;支撑腿73;夹头74;托盘74a;焊接板74b;连接柱74c;连接板75;减重孔75a;翻转座8;悬臂轴81;支撑座82;转轴83;推拉油缸连接座84;安装座9;转动座91;承托座92;缓冲块93;橡胶板10;推拉油缸11;推拉油缸座111;油缸套112;铰接轴113;推拉油缸杆114;换位轨道12;移动轨道13;第一运输轨道14;第二运输轨道15;导向轮16;导向安装座17;偏心轴18;定位座19;v型槽20;换位齿条21;换位齿轮
22;车轮23;换位电机24;升降油缸25;风琴套26;导向柱27;纵向齿条29;移动齿轮30。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运钢丝卷的方法,如图29所示,其步骤如下:s1准备:将翻料装置2和卸料小车4一前一后布置,翻料装置2包括能够翻转的翻转座8,卸料小车4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选择性的进入或离开翻料装置2;卸料小车4包括可升降的托举座42,将两个移动压料臂43左右对称地布置在托举座42后端部,将两个固定压料臂44左右对称地布置在托举座42前端部,移动压料臂43与固定压料臂44能同步开合,且移动压料臂43能选择性地靠近或远离固定压料臂44;将堆放有钢丝卷6的收料架7竖直放置到翻转座8上,并令翻转座8翻转而使收料架7由直立姿态翻转至平躺姿态;s2进入:卸料小车4上的移动压料臂43与固定压料臂44均张开,卸料小车4朝前向翻料装置2移动,直至固定压料臂44处于钢丝卷6前方、移动压料臂43处于钢丝卷6后方、托举座42处于钢丝卷6下方;s3装载:固定压料臂44与移动压料臂43均合拢,移动压料臂43朝向固定压料臂44移动并将钢丝卷6压缩;然后托举座42上升并将钢丝卷6托起,使钢丝卷6与收料架7分离;s4退出:卸料小车4向后移动并远离翻料装置2,使钢丝卷6由前向后离开收料架7。
33.该方法应用于下述如图1-28所示的钢丝卷运输装置中:如图10所示,钢丝卷运输设备主要包括:用于运输钢丝卷6的搬运小车1、作为钢丝卷除锈加工的结束工位的翻料装置2以及作为便于叉车运输的运输工位的卸料架3,并且,翻料装置2与卸料架3均有多个,多个翻料装置2并排布置,多个卸料架3同样并排布置,搬运小车1位于翻料装置2与卸料架3之间并可移动到不同的翻料装置2与卸料架3的对应位置处以运输钢丝卷6;搬运小车1包括上述卸料小车4以及用于承托卸料小车4在多个工位间移动的换位小车5,卸料小车4设置在换位小车5上且两者移动方向不同;该设备的工作过程简单地说:钢丝卷6放置到翻料装置2上后,换位小车5移动到该翻料装置2处,卸料小车4朝翻料装置2移动,在卸料小车4装载完钢丝卷6后,卸料小车4退回到换位小车5上,换位小车5再向附近空闲的卸料架3移动;在换位小车5与卸料架3对齐后,卸料小车4朝卸料架3移动并把钢丝卷6放置到卸料架3上;等待卸料小车4退回到换位小车5上后,该装置开始进行下一轮工作。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翻料装置2有两个,所述的卸料架3有五个;搬运小车1沿设
备的左右方向横向移动,卸料小车4沿设备的前后方向纵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以钢丝卷6的总体移动方向为前后方向,即翻料装置2与卸料架3分别设置在设备的前后方,并定义翻料装置2位于卸料架3前方。
35.对翻料装置2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7所示,所述翻料装置2包括用以堆放钢丝卷6的收料架7以及用以承托收料架7并带动收料架7翻转的翻转座8,翻转座8转动设置在一安装座9上,安装座9配置为翻料装置2的主体支撑;翻转座8上设有一根悬臂轴81,收料架7包括一空心钢管71,收料架7置于翻转座8上时,空心钢管71套设在悬臂轴81上,且收料架7可随翻转座8一同相对于安装座9转动,故收料架7具有直立姿态与平躺姿态(如图1所示),并且由于空心钢管71与悬臂轴81的套接配合,在翻转座8相对安装座9转动过程中,收料架7可与翻转座8保持相对固定。
36.如图2、3所示,所述的收料架7整体为空间框架结构,收料架7包括框架式的料架本体72,具体为笼式框架,料架本体72主要由钢管焊接而成,料架本体72下端设有用于承托钢丝卷6的支撑腿73,料架本体72顶端焊接有夹头74;夹头74包括托盘74a以及焊接板74b,托盘74a配置为除锈加工流水线上的夹持装置能拖住托盘74a并吊起收料架7,焊接板74b配置为与料架本体72焊接固定,托盘74a与焊接板74b之间通过一连接柱74c连接;沿高度方向,在料架本体72内部设有多块开设有减重孔75a的连接板75,连接板75的四个角与料架本体72焊接固定,且所述空心钢管71穿设在连接板75中并焊接固定,减重孔75a以空心钢管71轴线所在点为圆心等角度间隔分布。
37.如图4所示,所述的支撑腿73为管状体,共有四根,依次连接且整体呈环形,具体地说,每根支撑腿73的一端以及中间部位各焊接有一根垂直于该支撑腿73的其他支撑腿73,且每根支撑腿73的一个端部与中间部位均连接有其他支撑腿73,支撑腿73的端部只能连接在其他支撑腿73的中间部位;或者简单点说,支撑腿73共有四根,包括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第三支撑腿以及第四支撑腿,第一支撑腿的一端焊接在第四支撑腿的中间部位,第二支撑腿的一端焊接在第一支撑腿的中间部位,第三支撑腿的一端焊接在第二支撑腿的中间部位,第四支撑腿的一端焊接在第三支撑腿的中间部位。
38.钢丝在完成除锈加工后成卷并放置到收料架7上,此时便由收料架7的支撑腿73承托钢丝卷6,再由除锈加工流水线上的夹持装置夹住夹头74吊起收料架7,收料架7在夹持装置的运输下来到翻转座8上方,收料架7被放下后置于翻转座8上,空心钢管71套设在悬臂轴81上,此时翻转座8大致水平,收料架7处于直立姿态。
39.如图5-7所示,在翻转座8上设有绕悬臂轴81等角度间隔分布的支撑座82,每个支撑座82之间间隔90
°
,支撑座82为工字型座,其与翻转座8上表面固定连接,其上表面设有用于保护钢丝卷6的橡胶板10;收料架7放置在翻转座8上后,支撑脚贴靠在翻转座8的上表面并低于支撑座82的上表面,钢丝卷6换由支撑座82承托;由于支撑脚具有上述结构,在收料架7放置到翻转座8上时,支撑脚可避开支撑座82而落在翻转座8上。
40.安装座9后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向上凸出于安装座9表面的转动座91,翻转座8左右两侧相应设有两个转轴83,转轴83转动设置在转动座91上,从而实现了翻转座8与安装座9的转动连接;转动座91的高度大于前后方向上翻转座8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小于该方向上翻转座8长度的一半,以此使得整个翻料装置结构更加紧凑;翻料装置2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转动设置在安装座9上,驱动件的一端铰接在翻转座8上并作用于翻转座8,驱动件配置为
控制翻转座8相对于安装座9翻转;具体地说,所述驱动件为推拉油缸11,安装座9的前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向上凸出于安装座9表面的推拉油缸座111,所述的推拉油缸11上设有带铰接轴113的油缸套112,铰接轴113插设在推拉油缸座111中从而实现推拉油缸11与安装座9的转动连接;翻转座8下表面的后部设有向下凸出的推拉油缸连接座84,且在收料架7处于直立姿态时,推拉油缸连接座84位于转轴83后方,推拉油缸11具有端部带铰接轴113的推拉油缸杆114,推拉油缸杆114上的铰接轴113插设在推拉油缸连接座84中从而实现推拉油缸11与翻转座8的铰接。
41.收料架7处于直立姿态时,翻转座8大致水平且与安装座9平行,此时推拉油缸11收拢推拉油缸杆114带动翻转座8前端向上翻转,收料架7从直立姿态向平躺姿态切换;收料架7处于平躺姿态时,翻转座8大致竖直且与安装座9垂直,此时推拉油缸11伸长推拉油缸杆114带动翻转座8前端向下翻转,收料架7从平躺姿态向直立姿态切换;当收料架7处于平躺姿态时,钢丝卷6由料架本体72承托,而料架本体72由悬臂轴81承托。
42.此外,如图6所示,安装座9上表面前方的中间位置还设有一向上凸出的承托座92,承托座92上表面与翻转座8底面均设有缓冲块93;当推拉油缸11驱动翻转座8转动使收料架7由平躺姿态翻转至直立姿态时,缓冲块93可对承托座92与翻转座8的撞击进行缓冲;收料架7处于直立姿态时,翻转座8由承托座92支撑且大致水平,两块缓冲块93相抵靠在一起。
43.如图8、9所示,当收料架7处于平躺姿态时,搬运小车1可以装载钢丝卷6并将钢丝卷6从翻料装置2上运走;对搬运小车1进一步地描述:沿设备的左右方向,在卸料架3与翻料装置2之间的底面上设有两条换位轨道12,所述的换位小车5可移动地设置在换位轨道12上并移动至相应位置时与相应的翻料装置2或卸料架3对齐;换位小车5上设有水平的且垂直于换位轨道12的移动轨道13,所述卸料小车4可移动地设置在移动轨道13上,同时在翻料装置2前方设有第一运输轨道14,所述卸料架3上设有第二运输轨道15;当换位小车5在换位轨道12上移动且与某个翻料装置2对齐时,移动轨道13也与第一运输轨道14对齐,卸料小车4从移动轨道13移动至第一运输轨道14上,并装载收料架7上的钢丝卷6,卸料小车4完成装载后,又从第一运输轨道14上退回至移动轨道13上;当换位小车5在换位轨道12上移动且与某个卸料架3对齐时,移动轨道13也与第二运输轨道15对齐,卸料小车4从移动轨道13移动至第二运输轨道15上,并将钢丝卷6卸载至卸料架3上,卸料小车4完成卸载后,又从第二运输轨道15退回至移动轨道13上。
44.为了能使换位小车5能在换位轨道12上移动,移动轨道13与第一、第二运输轨道之间必然有间隙,而卸料小车4从移动轨道13上移动至第一或第二运输轨道时,要求两个轨道之间需贴合,故换位小车5还需有接轨的功能;具体地说:如图11-14所示,换位小车5包括行走部51与接轨部52,行走部51配置为换位小车5的主体支撑并移动设置在换位轨道12上,接轨部52可移动地设置在行走部51上且接轨部52的移动方向与换位轨道12的方向垂直;接轨部52包括轨道座53以及移动座54,轨道座53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移动座54上表面的左右两边缘附近,所述的移动轨道13设置在轨道座53上且移动轨道13的方向与接轨部52的移动方向一致,均是沿设备的前后方向;行走部51为具有镂空部51a的框架,移动座54设置在镂空部51a中且轨道座53凸出于行走部51上表面;轨道座53的左右两侧面设有滚轮55且滚轮55与行走部51滚动配合,接轨部52由一安装在行走部51的接轨驱动装置驱动;接轨部52配置为选择性地向翻料装置2或卸料架3移动,并使
移动轨道13与第一或第二运输轨道对接。
45.进一步地,如图11、13所示,所述行走部51上设有容纳滚轮55的轮座56,所述的滚轮55设置在轮座56中;轮座56包括压板56a,压板56a设置在滚轮55的上方且压板56a配置为将滚轮55限制在轮座56中;压板56a的设置是为了限制滚轮55离开轮座56而抬起,也就防止接轨部52因卸料小车4去向一边而另一边翘起的意外发生,提高了安全性;具体的说,轮座56前后方向的长度长于压板56a前后方向的长度,原因是接轨部52无需很长的移动距离,因此压板56a也不用与轮座56等长,同时,如图12所示,在滚轮55旁侧设有轴线竖直的导向轮16,导向轮16通过一导向安装座17与接轨部52连接,导向轮16抵接在轮座56上并对接轨部52的移动进行导向,压板56a短于轮座56是为了避让导向轮16和导向安装座17;导向安装座17上设有偏心轴18,导向轮16设置在偏心轴18下端,该偏心轴18配置为转动偏心轴18以调整导向轮16与轮座56之间的间隙。
46.进一步地,如图11、14所示,换位小车5与第一或第二运输轨道接轨时不能左右偏移,故需要换位小车5上的移动轨道13能精准对位第一或第二运输轨道,实现方式如下:换位小车5还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置在行走部51上并配置为将换位小车5定位在换位轨道12的相应位置;在两条换位轨道12之间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定位座19,定位装置包括与其中一个定位座19插接配合的定位销57,定位销57与定位座19插接配合后可锁定行走部51;如图24-26所示,定位销57设置在一定位油缸58上并由定位油缸58驱动其升降;定位油缸58安装在一定位油缸座59上,定位油缸座59与行走部51固定连接;具体地说,定位油缸58具有定位油缸杆510,所述的定位销57上端与定位油缸杆510连接,定位销57的下端为三棱柱体;所述的定位座19为v型定位座19,它包括与定位销57下端形状相配合的v型槽20;当定位销57与v型槽20未对正时,定位油缸杆510向下推动定位销57,定位销57下端斜面与v型槽20的槽壁相对滑动直至定位销57下端进入v型槽20中并对正,行走部51随之移动并停留在相应位置;而定位座19所在的位置正好使在定位销57与定位座19完成配合后,移动轨道13能对齐第一运输轨道14或第二运输轨道15。
47.所述的接轨驱动装置为接轨油缸511,在接轨部52上表面与行走部51上表面均设有一个接轨油缸座512,接轨油缸511的两端与两个接轨油缸座512铰接。
48.此外,如图8、10、11所示,其中一条换位轨道12一侧设有换位齿条21,行走部51上设有车轮23以及驱动车轮23转动的换位电机24,在车轮23旁侧设有与换位齿条21啮合的换位齿轮22,从而使换位小车5移动时不会打滑;车轮23旁侧还设有导向轮16,该导向轮16与上述导向轮16相同,设置在一偏心轴18下端,且该导向轮16与所述换位轨道12的侧壁相抵接,使换位小车5在换位轨道12上稳定移动而不会抖动或偏离轨道。
49.设置在换位小车5上的卸料小车4需要能稳定地运输钢丝卷6,其结构如下:如图15-21所示,卸料小车4包括底盘41、托举座42以及压料机构,底盘41配置为卸料小车4的主体支撑,底盘41上设有用于带动小车行走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盘41底部的车轮23以及驱动车轮23滚动的动力总成;托举座42可升降地设置在底盘41上并与底盘41同步水平移动,托举座42配置为放置并承托钢丝卷6;具体地说,如图21所示,托举架通过一升降机构与底盘41连接,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以及若干导向组件,升降驱动件为一升降油缸25,升降油缸25安装在底盘41上并驱动托举座42升降,导向组件为套设有风琴套26的导向柱27,共有四根,导向柱27配置为使托举座42能稳定地垂直升降,底盘41上
设有与相应数量的导向孔(未图示),导向柱27滑动设置在导向孔中且导向柱27的上端与托举座42固定连接。
50.压料机构设置在托举座42上并配置为将放置在托举座42上的钢丝卷6压紧,压紧机构包括两个可开合运动且位置可调的移动压料臂43以及与移动压料臂43同步开合运动且位置固定的两个固定压料臂44,两个移动压料臂43左右对称设置在托举座42上并选择性沿托举座42长度方向移动,即沿设备的前后方向移动;固定压料臂44靠近所述的翻料装置2,移动压料臂43靠近所述的卸料架3。
51.压料机构工作过程如下:当移动压料臂43与固定压料臂44张开时,钢丝卷6可进入移动压料臂43与固定压料臂44之间的托举座42;当移动压料臂43与固定压料臂44合拢且移动压料臂43沿托举座42长度方向靠近固定压料臂44时,钢丝卷6背压紧并与托举座42同步移动;当移动压料臂43远离固定压料臂44时,压缩的钢丝卷6被释放。
52.进一步地,如图16-18所示,两个移动压料臂43之间设有控制其开合的开合油缸45,位于托举座42同一侧的移动压料臂43与固定压料臂44之间设有同步传动组件;具体地说,所述的开合油缸45通过一l形的摆臂46与移动压料臂43连接,摆臂46包括长臂46a与短臂46b,短臂46b的一端与开合油缸45铰接,短臂46b的另一端与长臂46a连接,长臂46a与移动压料臂43连接;移动压料臂43与固定压料臂44均包括压料作用臂47以及连接管48,压料作用臂47设置在连接管48上并高于托举座42;移动压料臂43的连接管48与所述长臂46a通过一转轴杆49以及一导杆410连接,该转轴杆49贯穿连接管48与长臂46a并穿设在一转轴83座411上,且由于导杆410将长臂46a与连接管48连接,故导杆410与长臂46a能绕转轴杆49同步转动;转轴83座411与托举座42固定连接,长臂46a位于转轴83座411与连接管48之间;连接管48之所以不用板状体而用方管是为了加强移动压料臂43与固定压料臂44的整体强度;所述的转轴杆49与导杆410均为沿托举座42前后方向布置的长杆,转轴杆49的两端和导杆410的两端分别与移动压料臂43以及固定压料臂44连接,转轴杆49与导杆410即为上述同步传动组件;当开合油缸45缩短时,两个摆臂46绕转轴杆49转动并带动两个移动压料臂43张开,固定压料臂44在导杆410的带动下与移动压料臂43同步张开;当开合油缸45伸长时,两个摆臂46绕转轴杆49转动并带动两个移动压料臂43合拢,固定压料臂44在导杆410的带动下与移动压料臂43同步合拢。
53.如图19、20所示,所述的转轴杆49与导杆410上均设有平移驱动油缸座412,转轴杆49与导杆410之间设有平移驱动油缸413,且平移驱动油缸413安装在平移驱动油缸座412上,平移驱动油缸413连接在移动压料臂43的连接管48上并驱动移动压料臂43沿导杆410长度方向移动;当移动压料臂43与固定压料臂44均合拢后,平移驱动油缸413驱动移动压料臂43沿导杆410与转轴杆49向固定压料臂44移动,从而将位于托举座42上的钢丝卷6压紧,使钢丝卷6与卸料小车4能稳固地同步移动;而且,在移动压料臂43以及固定压料臂44上均设有橡胶板10,目的是为了保护钢丝卷6同时增大摩擦,进一步保障压紧后的钢丝卷6与卸料小车4的同步移动。
54.如图18所示,所述固定压料臂44或移动压料臂43上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配置为定位两侧的移动压料臂43于同一开合角度,实现对称开合;所述的限位组件设置在固定压料臂44的连接管48上,限位组件包括打开限位件414以及合拢限位件415;打开限位件414与合拢限位件415之间具有夹角,且两者大致朝向托举座42设置;当开合油缸45缩短时,两
侧的打开限位件414依次抵靠在托举座42上,两个移动压料臂43与两个固定压料臂44完全分开;当开合油缸45伸长时,两侧的合拢限位件415依次抵靠在托举座42上,两个移动压料臂43与两个固定压料臂44完全合拢。
55.由于开合油缸45伸缩时,我们并不能控制两侧能同时均匀的伸缩,故在固定压料臂44上设置限位组件;比如,当开合油缸45伸长驱动移动压料臂43合拢时,固定压料臂44也同步合拢,此时一侧的固定压料臂44先转动至使合拢限位件415抵靠在托举座42上,该侧的固定压料臂44收合拢限位件415影响无法继续转动,因此只有另一侧的固定压料臂44还能转动,当两侧固定压料臂44的合拢限位件415都抵靠在托举座42上时,开合油缸45也结束了伸长动作;为了此时两侧的移动压料臂43以及两侧的固定压料臂44能对称,两侧固定压料臂44上的限位组件对称设置。
56.所述的合拢限位件415与打开限位件414均包括限位安装座416以及限位撑杆417,限位撑杆417安装在限位安装座416上,限位撑杆417朝向托举座42的端部设有橡胶垫圈417a,当合拢限位件415或打开限位件414抵靠在托举座42上时,橡胶垫圈417a可用于缓冲并保护托举座42和限位件免受损伤;限位安装座416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管48上,限位安装座416配置为转动限位安装座416以调整打开限位件414与合拢限位件415之间的夹角。
57.如图15-17以及27、28所示,在所述车轮23旁侧设有限位导向机构418,限位导向机构418配置为在卸料小车4回到初始位置时提供限位与导向;所述限位导向机构418包括偏心轴18以及限位导向块418a,偏心轴18下端设有导向轮16,限位导向块418a设置在地面上并在卸料小车4回到初始位置时与导向轮16贴合;偏心轴18配置为转动偏心轴18以调整导向轮16与限位导向块418a之间的间隙;所述的限位导向块418a具有前后两部分的斜切面,该斜切面配置为对导向轮16进行导向,实现卸料小车4的回位对中,从而使下次换位后,卸料小车4能顺利驶入而不会偏位;所述的动力总成包括电机,该电机为刹车电机419,当卸料小车4停止于初始位置(即换位小车5上)时,刹车电机419断电,使卸料小车4刹车;且卸料小车4的车轮23为靠轮,靠轮周向外凸部分能抵靠在移动轨道13的内侧面,从而保证换位小车5移动时卸料小车4稳定停留不会翻倒。
58.连接管48呈l型,连接管48包括长管48a与短管48b,所述压料作用臂47连接在短管48b的一端并在两者之间设有加强板48c,短管48b的另一端与长管48a的上端连接;处于同一侧的两个连接管48的短管48b朝向相背设置。所述压料作用臂47包括支撑臂47a与推臂47b,支撑臂47a与推臂47b之间具有夹角,形成用于避让障碍物的避让区,具体地说,当卸料小车4进入第一运输轨道14中进行装载钢丝卷6时,卸料小车4先来到钢丝卷6下方,即收料架7的下方,升起托举座42将钢丝卷6托起,此时本来张开的移动压料臂43与固定压料臂44开始合拢,而由于支撑座82凸出于翻转座8表面且钢丝卷6落在四个支撑座82所围成的面积中(因为收料架7在直立姿态放置到翻转座8上时,钢丝卷6由支撑座82代替承托),可能会阻碍固定压料臂44的运动,故支撑臂47a与推臂47b之间的夹角能避让支撑座82,使推臂47b在不碰到支撑座82的情况下接触钢丝卷6。
59.第一运输轨道14、第二运输轨道15以及移动轨道13的同一侧设有纵向齿条29,卸料小车4上设有与纵向齿条29啮合的移动齿轮30,使卸料小车4在第一运输轨道14、第二运输轨道15以及移动轨道13上移动时不打滑。
60.如图18所示,所述托举座42的截面大致呈u型,托举座42包括托举平台42a以及两
块竖直设置在托举平台42a上的托举竖板42b,托举竖板42b具有与钢丝卷6接触的托举斜面42c,该托举斜面42c为v形斜面,能让钢丝卷6稳定地留在托举座42上。所述托举斜面42c、移动压料臂43以及固定压料臂44上设有橡胶板10。
61.如图22、23所示,所述卸料架3大致呈c形,包括底座31、支撑柱32以及承托梁33,支撑柱32下端与底座31后端连接,支撑柱32上端与承托梁33后端连接,底座31与承托梁33之间形成一可供卸料小车4进入的停留空间;所述托举座42大致呈u型,其中部空出形成用于避让承托梁33的避让槽420;当卸料小车4移向卸料架3时,卸料小车4进入所述停留空间,承托梁33进入所述避让槽420中;承托梁33与钢丝卷6的接触面为v形斜面,在承托梁33靠近翻料装置2的那端设有用于阻挡钢丝卷6下端的底部挡板35,底部挡板35凸出于承托梁33上表面;在承托梁33的另一端设有供钢丝卷6倚靠的移动档杆34,移动档杆34配置为根据不同的钢丝卷6长度而停留在承托梁33不同位置处;底座31呈一横置的c形,其开口方向朝向前方,所述第二运输轨道15设置在底座31上;卸料小车4上的钢丝卷6放置到卸料架3上,平移驱动油缸413驱动移动压料臂43展开(固定压料臂44不动),钢丝卷6随即被松开,卸料小车4继续向前,固定压料臂5推倒钢丝卷6,使钢丝卷6的前下端抵在底部挡板35上,钢丝卷6的后上端抵在移动档杆34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