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6585发布日期:2022-06-22 05:0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托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作机的托架组件(carriage assembly),以及涉及一种工作机。


背景技术:

2.非公路车辆或工作机是例如那些用在建筑业中的被配置为在表面(surface,路面)上运输负载的车辆或工作机(例如挖掘装载机(backhoe loaders,反铲挖掘装载机)、回转挖掘机(slew excavators)、伸缩式搬运机(telescopic handlers)、叉车、滑移转向装载机(skid-steer loaders)。一种所述工作机是伸缩式搬运机,通常被称为伸缩式叉装车(telehandler)或转动伸缩式叉装车,通常用于提升、移动和放置材料或货物。
3.工作机包括工作臂,所述工作臂具有附接在所述工作臂的端部处的作业工具(working implement),诸如叉子、铲斗等,所述臂可以升高和降低以移动物品(例如装载后的托板)。所述臂也可以是伸缩式的,以使所述工作臂能够延伸和缩回以移动物品。传统的伸缩式叉装车可包括通过托架安装到所述臂上的一对间隔开的叉子,以便承载和移动物品,所述托架由工作机的操作员操纵,以拾取、运输和放置(deposit)物品。已知的机器包含托架,该托架无法提供作业工具的足够的操纵性,这可能会阻碍操作员的操作。
4.本教导寻求克服或至少缓解与现有技术相关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教导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到工作机的工作臂的托架组件,所述托架组件包括:第一联接本体,包括臂安装装置,所述臂安装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联接本体枢转地安装到工作机的臂,以便能围绕第一轴线相对于所述臂枢转;第二联接本体,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一联接本体,以便能围绕基本上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第二轴线相对于第一联接本体枢转;以及托架,包括用于将作业工具安装在其上的工具安装部(mount,固定架),其中,所述托架被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二联接本体,以便能围绕基本上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垂直的第三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接本体枢转。
6.这种布置(arrangement)有利地使叉子能够围绕三个平面被操纵。这种布置使包括叉子的工作机在处理材料/货物时能够更加通用。
7.第一轴线可以是横向轴线,和/或其中第二轴线可以是基本上直立的轴线,和/或其中第三轴线可以是前后轴线。
8.已经发现,臂与第一联接本体之间、第一联接本体与第二联接本体之间以及托架与第二联接本体之间的枢转轴线的这种布置使得能够构造出更加紧凑的托架组件。这种紧凑的托架组件的作用是使该组件的重心更接近工作机的臂端的端部,这有助于提高托架组件的稳定性。
9.该组件可以包括安装到托架的一对叉子,所述叉子在与第三轴线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托架突出。
10.第一联接本体可以包括底座构件、桥状构件以及在所述底座构件与所述桥状构件之间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臂安装装置可以包括分别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相对的第一倾斜销孔和第二倾斜销孔,所述第一倾斜销孔和所述第二倾斜销孔被配置为接收穿过其中的倾斜销,以用于将第一联接本体安装到工作机的工作臂。
11.倾斜销可以沿着第一轴线延伸。第一轴线可以由倾斜销的长轴限定。
12.第一轴线可以在第一倾斜销孔与第二倾斜销孔之间的方向上延伸。第一轴线可以由第一倾斜销孔和第二倾斜销孔的相对位置限定。
13.第一联接本体可以包括倾斜致动器安装部,用于安装可与工作机的臂连接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在使用中使第一联接本体围绕第一轴线相对于臂倾斜。倾斜致动器安装部可以设置在底座构件上。
14.已经发现倾斜致动器安装部的这种定位提供增加的强度。
15.托架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旋转致动器,所述第一旋转致动器枢转地连接在第一联接本体与第二联接本体之间,以使第二联接本体围绕第二轴线枢转。
16.第一旋转致动器可以连接在第一联接本体的第一侧壁与第二联接本体的第一横向侧部之间。
17.托架组件可以包括第二旋转致动器,所述第二旋转致动器枢转地连接在第一联接本体与第二联接本体之间,以使第二联接本体围绕第二轴线枢转。
18.第二旋转致动器可以连接在第一联接本体的第二侧壁与第二联接本体的第二横向侧部之间。
19.已经发现在组件的相对侧上设置旋转致动器能使组件更紧凑,同时改善第二联接本体相对于第一联接本体的枢转的稳定性。
20.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可以分别包括翼状部分,所述翼状部分在远离第二联接本体的方向上从第一轴线向后延伸。
21.翼状部分可以在远离第二联接本体的方向上从倾斜销孔延伸。
22.提供这种向后延伸(即,在远离托架的方向上朝向机器延伸)的翼部(wings)的作用是使组件的重心更接近于工作机的臂端的端部。这又有助于提高托架组件的稳定性。
23.第一旋转致动器和/或第二旋转致动器可以在第一轴线的后方与第一联接本体连接。
24.第一旋转致动器和/或第二旋转致动器可以连接到各自的翼状部分,例如,连接到各自翼状部分的远端。
25.将致动器附接在第一轴线的后方,即,后部延伸的远端附近(proximate),使旋转致动器能够向后移动(即,更接近工作机的臂),这使得组件的重心更接近机器臂的端部。旋转致动器的这种定位也有助于提供更紧凑的托架组件。
26.第一联接本体可以包括旋转安装装置,所述旋转安装装置为分别位于底座构件和桥状构件中的相对的第一旋转销孔和第二旋转销孔的形式,所述第一旋转销孔和第二旋转销孔被配置为接收穿过其中的旋转销,用于将第二联接本体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联接本体。
27.第一旋转销孔和第二旋转销孔可以间隔一距离,所述距离比第一倾斜销孔与第二倾斜销孔之间的间距大,例如是1.25或1.5倍。
28.在旋转销孔之间提供更大的间距增加了第一联接本体的高度,这已经被发现可以
减少组件的部件上的应力。
29.第二联接本体可以包括下横构件(cross member,横梁)、上横构件以及在所述下横构件与上横构件之间延伸的基本上居中的旋转轴构件。旋转轴构件可以包括长形钻孔,所述长形钻孔被配置为接收穿过其中的旋转销,用于将第二联接本体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联接本体。
30.第二联接本体可以包括位于上横构件的第一横向侧部和/或第二横向侧部上的第一旋转致动器安装部和/或第二旋转致动器安装部。
31.旋转销沿着第二轴线延伸。长形钻孔可以限定第二轴线。
32.已经发现将旋转销钻孔定位在这个位置(location,部位)处提供了更紧凑的组件,从而改善组件的封装(packing)。
33.已经发现将旋转致动器安装部定位在这些位置处提供了增加的强度。
34.第二联接本体可以包括枢轴销孔,所述枢轴销孔被配置为接收穿过其中的枢轴销,用于将托架枢转地安装到第二联接本体。
35.枢轴销孔可以限定第三轴线。
36.枢轴销孔可以被定位(例如,被插入)在设置于第二联接本体的第一横向侧部和第二横向侧部上的第一旋转致动器安装部与第二旋转致动器安装部之间。
37.已经发现将枢轴销定位在第二联接本体上的这个位置处提供了增加的强度。
38.枢轴销孔可以与设置于第二联接本体的第一横向侧部和第二横向侧部上的第一旋转致动器安装部和第二旋转致动器安装部竖直对齐。
39.在旋转致动器安装部之间将枢轴销定位成一条直线有助于避免产生任何偏心力。
40.枢轴销孔可以被定位在上横构件与旋转轴构件之间的交点(a point of intersection)处。
41.已经发现将枢轴销定位在第二联接本体上的这个位置处提供了增加的强度。
42.枢轴销孔和长形钻孔可以是基本垂直的,并且可以相交。
43.旋转销可以包括开孔(aperture),所述开孔被配置为接收穿过其中的枢轴销。
44.枢轴销可以包括阶梯状区域,从而使枢轴销的直径减小部分延伸穿过该开孔。
45.这种布置减小了所需的开孔的大小,因此减小了所需的旋转销的厚度。这改善了组件的封装(packaging)。
46.阶梯状区域可以形成止动件,该止动件被配置为与抵靠枢轴销孔的外缘(perimeter,周围)。
47.枢轴销和旋转销中的开孔可以包括互补的螺纹表面,以便将枢轴销固定到旋转销。
48.枢轴销可以包括位于第一端(或前端)处的止动件,用于抵靠托架,并且包括位于第二端(或后端)处的可释放的紧固装置,用于将枢轴销固定到旋转销和/或第二联接本体。
49.枢轴销在第二端处可以包括外部螺纹部分,并且组件可以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被配置为与具有螺纹的第二端接合,以将枢轴销固定到第二联接本体。
50.第二联接本体在与第一联接本体面对的表面上可以包括凹部。第一联接本体的一部分可以延伸到凹部中。
51.凹部可以形成在下横构件上。
52.这种布置提供了更紧凑的组件,从而改善了组件的封装。
53.钻孔可以终止于凹部的上壁处,并且第一联接本体延伸到凹部中,使得第一联接本体的旋转销孔与钻孔对齐。
54.这种布置提供了更紧凑的组件,从而改善了组件的封装。
55.凹部可以限定上壁,所述上壁被接收到第一联接本体上的相应的横向凹槽中。
56.这种布置提供了更紧凑的组件,从而改善了组件的封装。
57.凹部的上壁可以被安放在第一联接本体的一部分上。
58.已经发现这可以提高通过托架组件的负载传送。
59.凹部的上壁可以被安放在横向凹槽的下壁上。
60.已经发现这可以提高通过托架组件的负载传送。
61.凹部与第一联接本体相互接合而形成止动件,以限制第二联接本体相对于第一联接本体的枢转角度。
62.上壁和横向凹槽相互接合而形成止动件,以限制第二联接本体相对于第一联接本体的枢转角度。
63.托架组件可以包括枢轴致动器,所述枢轴致动器枢转地连接在第二联接本体与托架之间,以使托架围绕第三轴线相对于第二联接本体枢转。
64.枢轴致动器可以被定位在第三轴线的上方。
65.第二联接本体可包括在至少部分地远离下横构件的方向上从上横构件延伸的撑架臂(bracket arm,托臂),并且其中枢轴致动器可以被枢转地安装在撑架臂的远端附近。
66.已经发现将枢轴致动器定位在第三轴线的上方(即,位于轴线的与地面相对的一侧),可以保护致动器免受来自下方的冲击和/或污垢。
67.枢轴致动器可以被定位在第一联接本体的上部延伸部(upper extend)的上方。
68.枢轴致动器可以被定位在托架的上构件的上方。
69.撑架臂可以用作机械止动件,以限制托架相对于第二联接本体的最大枢转角度。
70.托架可以包括下构件、上构件和在所述下构件与所述上构件之间延伸的两个侧部构件,并且其中托架可以包括一对间隔开的支撑构件以及包含枢轴孔的一枢轴板,所述枢轴板被安装到所述一对支撑构件。
71.已经发现这可以提高托架组件的强度。
72.工具安装部可以包括在两个侧部构件之间延伸的叉式安装轴(fork mounting shaft)。
73.叉式安装轴被安装到支撑构件。
74.托架下横构件可以与第二联接本体基本平齐(例如,相抵靠)。
75.托架下横构件可以与第二联接本体的下横构件相抵靠。
76.已经发现,通过减少施加在枢轴销上的力矩,可以提高通过组件的负载传送。
77.第一联接本体可以作为一体部件而整体形成(例如整体铸造)。
78.第二联接本体可以作为一体部件而整体形成(例如整体铸造)。
79.本教导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作机,包括:本体;支撑本体的地面接合推进装置(ground engaging propulsion arrangement);工作臂,枢转地连接到本体;以及根据第一方面的托架组件,所述托架组件安装到工作臂的远端。
80.工作臂可以具有与本体枢转地连接的第一端和使托架组件安装到其上的第二端。
81.工作臂可以是伸缩式的。
82.本体可以包括底托架或底盘和上部结构,所述底托架或底盘包括地面接合推进装置,所述上部结构包括驾驶室和工作臂。
83.上部结构可以相对于底托架/底盘和/或地面接合推进结构(例如,围绕基本上竖直的轴线)可转动。
附图说明
84.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例,其中:
85.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工作机的侧视图;
86.图2是图1的臂和托架组件的放大侧视图;
87.图3是图2的横截面侧视图;
88.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托架组件的分解等轴视图;
89.图5是图4的托架组件的第一联接本体的等轴视图;
90.图6是图4的托架组件的第二联接本体的等轴视图;
91.图7是图4的托架组件在组装状态下的正视图;以及
92.图8是图4的托架组件在组装状态下的部分后等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93.首先参照图1,本教导的实施例包括工作机10。所述工作机可以是负载搬运机。在这个实施例中,负载搬运机10是伸缩式搬运机。在其他实施例中,负载搬运机10可以是例如转动的伸缩式搬运机、叉车、滑移转向装载机、紧凑型履带式装载机、轮式装载机或伸缩式轮式装载机。这样的工作机可以被表示为非公路车辆。工作机10包括机器本体12。所述机器本体12可以包括例如操作员的驾驶室14,操作员可以从该驾驶室中操作机器10。工作机10具有地面接合推进装置。地面接合推进装置或结构支撑本体12。工作臂20枢转地连接到本体12。工作臂20通过工作臂20的第一端(或近端)附近的安装部22连接到本体12。
94.在一些布置中,本体12可以包括底托架或底盘、以及上部结构,所述底托架或底盘包括地面接合推进装置,所述上部结构包括驾驶室和臂,并且所述上部结构可以相对于底托架/底盘(例如,围绕基本上竖直的轴线)可转动。换句话说,上部结构可以相对于地面接合推进结构可转动。
95.地面接合推进结构包括第一轴(或前轴)a1和第二轴(或后轴)a2,每个轴分别联接至一对轮16、18。在其他实施例中,地面接合推进结构可以包括一对环状履带(endless track)。轴a1、轴a2中的一者或两者都可以与驱动装置(未示出)相联接,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地面接合推进结构(即,轴a1、轴a2)的移动。所述驱动装置使工作机10在地表面上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原动机(primer mover)和变速器(transmission)。原动机可以是内燃机、电动机,或者可以是包括内燃机、电动机两者的混合动力机。
96.工作臂20可以是伸缩臂,所述伸缩臂具有第一部段26和第二部段28,所述第一部段连接到所述安装部22,所述第二部段可伸缩地装配到所述第一部段26。在该实施例中,工作臂20的第二部段28相对于第一部段26可伸缩地移动,从而使工作臂20可以延伸和缩回。
工作臂20的第二部段28相对于第一部段26的移动可以通过使用延伸致动器(未示出)来实现,所述延伸致动器例如双作用液压线性致动器、电动线性致动器、伸缩式延伸夯(ram)、多重延伸夯(multiple extension rams)和/或链轮系统)。可以理解的是,工作臂20可以包括多个部段,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部段。每个臂部段可以可伸缩地装配到至少一个其他部段,并且致动器可以设置在这些部段之间。
97.工作臂20可以相对于机器本体12移动,并且所述移动优选至少部分地是围绕安装部22的转动移动。所述转动移动围绕所述机器10的基本上横向的(transverse)轴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工作臂20相对于机器本体12的转动移动是通过使用联接在臂20和本体12之间的至少一个提升致动器(未示出)来实现的。
98.现在参照图2和图3,托架组件24被安装到工作臂20的第二端(或远端)21。作业工具(例如负载搬运工具)30被安装到托架组件24。工作机10被配置为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运输负载,也就是说,在作业工具30保持负载的情况下,操作员控制地面接合推进结构,使带有负载的机器10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在图示的布置中,所述作业工具是一对叉子30,例如,一对横向间隔的叉子。叉子30从托架组件24向前突出。在备选布置中,作业工具可以是铲斗、或筐(basket,篮)等。托架组件24使作业工具30能够围绕三个平面(即,围绕第一轴线、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被操纵/转动,这将在下面详细讨论。
99.托架组件24包括第一联接本体32。第一联接本体32作为一体部件而整体形成(例如整体铸造)。第一联接本体32包括用于将第一联接本体32枢转地安装到工作臂20的臂安装装置34。第一联接本体32可围绕第一轴线x相对于工作臂20枢转。第一轴线x是横向轴线或水平轴线。换句话说,第一轴线x是机器10的基本上横向的(transverse)轴线。第一轴线x基本上平行于工作臂20与本体12之间的转动轴线。
100.臂安装装置34以一对相对的倾斜销孔34的形式提供,所述倾斜销孔被配置为接收穿过其中的倾斜销36,用于将第一联接本体32安装到工作臂20。倾斜销36沿着第一轴线x延伸。第一轴线x沿第一倾斜销孔和第二倾斜销孔34之间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第一轴线x由第一倾斜销孔与第二倾斜销孔34之间延伸的轴线限定。
101.第一联接本体32包括倾斜致动器安装部38,所述倾斜致动器安装部用于安装倾斜致动器(未示出),所述倾斜致动器连接至工作臂20。倾斜致动器被配置为使第一联接本体32围绕第一轴线x相对于工作臂20倾斜。
102.托架组件24包括第二联接本体40。第二联接本体40作为一体部件而整体形成(例如整体铸造)。第二联接本体40被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联接本体32。第二联接本体40可围绕第二轴线z相对于第一联接本体32枢转,所述第二轴线基本上垂直于第一轴线x。第二轴线z是基本上直立的(upright)轴线。换句话说,第二轴线z是竖直轴线。
103.第二联接本体40包括呈相对的第一旋转销孔和第二旋转销孔42的形式的旋转安装装置42。第一旋转销孔和第二旋转销孔42被配置为接收穿过其中的旋转销80,用于将第二联接本体40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联接本体32。旋转销80沿着第二轴线z延伸。第二轴线z沿第一旋转销孔与第二旋转销孔42之间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第二轴线z由第一旋转销孔与第二旋转销孔42之间延伸的轴线限定。
104.托架组件24包括托架44。托架44具有用于将作业工具安装在其上的工具安装部4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工具安装部包括叉式安装轴46。叉式安装轴46被布置成与第一
轴线x基本上平行。
105.托架44被枢转地安装到第二联接本体40。托架44可围绕第三轴线y相对于第二联接本体40枢转。第三轴线y基本上与第一轴线x和第二轴线z垂直。第三轴线基本上是前后轴线。第三轴线y基本上与叉子30从托架组件24中突出的方向平行。
106.托架44通过枢轴销48被枢转地安装到第二联接本体40。轴承54被布置成围绕枢轴销的第一端,以便插入在枢轴销48与托架44之间。第二联接本体40包括枢轴销孔50,所述枢轴销孔被配置为接收穿过其中的枢轴销48,用于将托架44枢转地安装到第二联接本体40。轴承54被插入在枢轴销48与枢轴销孔50之间。枢轴销48沿着第三轴线y延伸。换句话说,枢轴销孔50限定了第三轴线y。
107.枢轴销48在第一端(或前端)处包括止动件52,用于抵靠托架44。枢轴销48在枢轴销48的第二端(或后端)处包括可释放的紧固装置,用于将枢轴销48固定到第二联接本体40。紧固装置包括位于枢轴销48的第二端处的外螺纹部分和螺纹紧固件。
108.为了提高通过托架组件24的负载传送,托架44的后表面在枢轴销48下方的位置处与第二联接本体40的前表面相抵靠。托架44的后表面和第二联接本体40的前表面在第三轴线y下方形成负载传送区域56。负载传送区域56横向延伸跨过(across)托架组件24(例如托架组件的全部)。换句话说,负载传送区域56横向延伸跨过第二联接本体40和托架44。已经发现这样通过减少施加在枢轴销48上的力矩,提高了通过托架组件24的负载传送。
109.现在参照图4至图7,第一联接本体32包括下底座构件58、上桥状构件60以及在所述下底座构件与上桥状构件之间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62。臂安装装置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62中的相对的第一倾斜销孔和第二倾斜销孔34的形式设置。倾斜致动器安装部38设置在底座构件58上。旋转安装装置以底座构件58和桥状构件60中的第一旋转销孔和第二旋转销孔42的形式设置。
110.第一旋转销孔和第二旋转销孔42之间的间距比第一倾斜销孔和第二倾斜销孔34之间的间距大,例如是1.25或1.5倍。换句话说,底座构件58与桥状构件60之间的间距比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62之间的间距大,例如大1.25或1.5倍。已经发现,提供高度大于宽度的第一联接本体可以减少第一联接本体32的部件上(即,托架组件24上)的应力。
111.托架组件24包括在第一联接本体32与第二联接本体40之间枢转地连接的第一旋转致动器64,以使第二联接本体40围绕第二轴线z枢转。第一旋转致动器64被连接在第一联接本体32的第一侧壁62与第二联接本体40的第一横向侧部之间。
112.托架组件24包括在第一联接本体32与第二联接本体40之间枢转地连接的第二旋转致动器66,以使第二联接本体40围绕第二轴线z枢转。第二旋转致动器66被连接在第一联接本体32的第一侧壁62与第二联接本体40的第二横向侧部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布置中,可以只提供单个旋转致动器。
113.第一旋转致动器64和第二旋转致动器66在第一轴线x的后方(即,在远离第二联接本体40和托架44的方向)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一联接本体32。换句话说,第一旋转致动器64和第二旋转致动器66在第一轴线x的与第二联接本体40和托架44的相对侧上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一联接本体32。第一旋转致动器64和第二旋转致动器66在第一旋转致动器安装部70处连接到第一联接本体32。
114.在图示的装置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62均包括相对于第一轴线x向后延伸的翼
状部分68。换句话说,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62均包括在远离第二联接本体40和托架44的方向上延伸的翼状部分68。第一旋转致动器64和第二旋转致动器66连接到相应的翼状部分68。第一旋转致动器安装部70被设置在第一联接本体32的翼状部分68上。第一旋转致动器64和第二旋转致动器66连接到相应的翼状部分68的远端。提供向后延伸的翼状部分68(即,在远离托架44的方向上朝向机器10的本体12延伸的侧壁部分)的作用是使托架组件24的重心更接近于工作臂20的远端。
115.如上所述,桥状构件60包括穿过其中的旋转销孔42。桥状构件60的表面(例如后表面)被布置为面对工作臂20(即,所述表面在桥状构件60的与第二联接本体40的相对侧上)。桥状构件60的表面包括位于桥状构件60的侧部或横向区域中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61。第一横向凹部和第二横向凹部61被配置和布置为将臂20的相对侧壁接收在其中。这种布置有助于增加第一联接本体32围绕第一轴线x相对于臂20的最大枢转。第一横向凹部和第二横向凹部61可以是基本上弯曲的。这有助于减少第一联接本体32内的应力。
116.第二联接本体40包括下横构件72、上横构件74以及在所述下横构件与所述上横构件之间延伸的旋转轴构件76。旋转轴构件76被布置成基本在第二联接本体40上的中心。换句话说,旋转轴构件76基本处于第二联接本体40的横向侧部之间的中心。
117.旋转轴构件76包括长形钻孔78,所述长形钻孔被配置为接收穿过其中的旋转销80。旋转销80延伸穿过第一联接本体32中的旋转销孔42,并穿过钻孔78,以将第二联接本体40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联接本体32。钻孔78沿着第二轴线z延伸。换句话说,长形钻孔78限定了第二轴线z。
118.第二联接本体40包括位于上横构件74的第一横向侧部和第二横向侧部上的第二旋转致动器安装部82。枢轴销孔50被定位(例如插入)在设置于第二联接本体40的第一横向侧部和第二横向侧部上的相对的第二旋转致动器安装部82之间。枢轴销孔50与相对的第二旋转致动器安装部82竖直地对齐。在图示的布置中,枢轴销孔50被定位在上横构件74与旋转轴构件76之间的交点处。
119.枢轴销孔50与长形钻孔78基本上垂直且相交。在图示的布置中,旋转销80包括开孔84,所述开孔被配置为接收穿过其中的枢轴销48。在一些布置中,枢轴销48可以设置有外螺纹部分,而旋转销80的开孔84可以设置有内螺纹部分,所述内螺纹部分被配置为与枢轴销48的外螺纹部分接合。
120.枢轴销48包括阶梯状区域,从而使枢轴销48的直径减小部分延伸穿过开孔84。这减少了所需的开孔84的直径,并且因此减少了所需的旋转销80的直径。阶梯状区域可以形成止动件,所述止动件被配置为抵靠所述枢轴销孔50的外缘。
121.托架组件24包括枢轴致动器86,所述枢轴致动器枢转地连接在第二联接本体40与托架44之间。枢轴致动器86使托架44围绕第三轴线y(即,围绕枢轴销48)相对于第二联接本体40枢转。
122.枢轴致动器86被定位在第三轴线y的上方。枢轴致动器86被定位在第一联接本体32和第二联接本体40的上方。第二联接本体40包括在至少部分地远离下横构件72的方向上从上横构件74延伸的撑架臂88。换句话说,第二联接本体40包括从上横构件74向上延伸的撑架臂88。撑架臂88从上横构件74和旋转轴构件76延伸。撑架臂88包括支撑板89,所述支撑板在上横构件74与旋转轴构件76之间延伸。枢轴致动器86被枢转地安装在撑架臂88的远端
附近。撑架臂88作为机械止动件,用以限制托架44相对于第二联接本体40的最大枢转角度。
123.托架44由下横向构件90、上横向构件92和在所述下横向构件与所述上横向构件之间延伸的两个侧部构件94形成。如图3中所示,托架44的下横向构件90基本上与第二联接本体40的下横构件72平齐(例如,相抵靠)。这样,托架44的下横向构件90和第二联接本体40的下横构件72形成了负载传送区域56。
124.枢轴致动器86被定位在上横向构件92的上方。托架44包括防护框架96,所述防护框架从上横向构件92向上(即,在远离下横向构件90的方向上)延伸。防护框架96被定位在枢轴致动器86的前方,以在工作机10的操作期间保护枢轴致动器86免受碰撞。
125.托架44包括一对间隔开的支撑构件或支撑撑架98。支撑构件98在上横向构件92与下横向构件90之间延伸,并固定至所述上横向构件和所述下横向构件。枢轴板(未示出)被安装到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98,并且枢轴板包括枢轴孔(未示出),以接收穿过其中的枢轴销。工具安装部46以叉式安装轴的形式被提供,所述叉式安装轴在两个侧部构件94之间延伸。支撑构件98支撑叉子安装。
126.参照图8,第二联接本体40设置有凹陷或切口部分100。凹陷或切口部分100设置在第二联接本体40的与第一联接本体32面对的表面上,并被配置为在其中接收第一联接本体32的一部分。凹陷或切口部分100被设置在第二联接本体40的下横构件72上。凹陷或切口部分100在其中接收底座构件58的一部分。
127.用于旋转销80的长形钻孔78延伸到凹部100中。换句话说,钻孔78终止于凹部的上壁102处。第二联接本体40被布置成使得钻孔78的上延伸部和下延伸部与第一联接本体32中的相对的旋转销孔42对齐。换句话说,第二联接本体40被布置成使得钻孔78的下延伸部与底座构件58中的旋转销孔42对齐。
128.第二联接本体40的一部分被安放在第一联接本体32上。凹部100的上壁102被安放在底座构件58上。第一联接本体32限定了横向凹槽104,所述横向凹槽跨过所述第一联接本体延伸。横向凹槽104被设置在底座构件58上。凹部100的上壁102被接收在横向凹槽104中。凹部100的上壁102被接收在横向凹槽104中,以便被安放在第一联接本体32上。凹部100的上壁102被安放在横向凹槽104的下壁上。
129.第二联接本体40和第一联接本体32相互接合而形成止动件,以限制第二联接本体40相对于第一联接本体32的枢转角度。凹部100的上壁102和横向凹槽104相互接合而形成止动件,以限制第二联接本体40相对于第一联接本体32的枢转角度。凹槽104限定了后壁108,所述后壁与凹部100的上壁102相抵靠,以限制第二联接本体40相对于第一联接本体32的枢转角度。
130.尽管上文已经参考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