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的防夹装置及自动扶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6377发布日期:2021-09-22 21:12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自动扶梯的防夹装置及自动扶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扶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的防夹装置及自动扶梯。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扶梯作为运输乘客的常用交通工具,在地铁、机场、商场,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自动扶梯包括梯级以及布置在梯级两侧的裙板,梯级与裙板之间需要一定的缝隙,以满足梯级的运行。当乘客搭乘自动扶梯时,乘客的鞋、裤管或者孩童的手指会被该缝隙夹在缝隙内,造成一定安全隐患。为了消除该隐患,裙板通常会安装有毛刷,通过毛刷对缝隙进行遮盖,以起到防夹的作用。
4.但是,毛刷属于被动防夹装置,不能起到主动提醒和安全警示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扶梯的防夹装置及自动扶梯,能够起到主动提醒的效果。
6.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扶梯的防夹装置,所述自动扶梯包括梯级以及布置在梯级两侧的裙板,所述梯级与相应侧裙板的贴近部位为临界区,所述自动扶梯的防夹装置包括:
7.基座,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裙板;
8.防夹件,所述防夹件具有一长度方向,所述防夹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基座,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基座方向延伸设置,在垂直长度方向上,所述临界区处在所述防夹件与所述梯级之间;
9.检测模块,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朝向所述临界区的一侧,用以检测进入所述临界区内的异物;
10.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电路连接,其接收来自所述检测模块的第一信号、并依据该第一信号输出第二信号;
11.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路连接,其接收来自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并进行报警提示。
12.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13.可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路连接的发光模块和/或语音提示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安装于所述基座背向所述临界区的一侧。
14.可选的,沿基座的横截面,所述基座包括连接部、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沿高度方向的两相对侧;
15.所述防夹件安装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检测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发光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均贴靠于所述裙板,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裙板之间形成一空腔;
17.所述第一支撑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检测模块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发光模块的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防夹件的第三安装槽;
18.所述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发光模块中的至少一者采用有线方式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均与所述空腔相连通供导线延伸。
19.可选的,所述基座呈条状且沿梯级运行方向延伸,所述基座开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为一体的通槽,或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部分区域为安装有所述检测模块的工作区,其它区域为闲置的备用区;
20.所述基座上安装有遮挡所述备用区的挡板。
21.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和/或所述挡板齐平于所述基座的外表面。
22.可选的,所述裙板通过止转件安装有螺母,所述基座通过与所述螺母配合的紧固件固定贴靠于所述裙板。
23.可选的,所述防夹件为毛刷。
24.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5.自动扶梯,包括梯级以及布置在梯级两侧的裙板,各裙板均安装有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防夹装置。
26.可选的,所述自动扶梯还包括用于驱动梯级运行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依据所述第一信号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发送制动信号;
27.和/或,所述自动扶梯还包括移动用户端,所述移动用户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依据所述第一信号向所述移动用户端发送报警信号。
28.本技术的一种自动扶梯的防夹装置及自动扶梯,当异物进入到临界区时,报警装置进行提示,提醒乘客注意自身的站立位置,从而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大大降低异物被夹在梯级与相应侧裙板之间的缝隙的概率。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自动扶梯的防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自动扶梯的防夹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图1中裙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图2中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1中自动扶梯的防夹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5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6.100、自动扶梯;101、梯级;102、裙板;103、临界区;104、螺母;105、卡孔;
37.10、防夹装置;11、基座;111、连接部;112、第一支撑部;113、第二支撑部;114、空腔;115、第一安装槽;116、第二安装槽;117、第三安装槽;12、防夹件;13、检测模块;131、光束控制器;132、光电探测器;14、报警装置;141、发光模块;1411、灯条;1412、灯盖板;15、挡
板;16、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4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扶梯100,自动扶梯100用于运送乘客,自动扶梯100包括梯级101以及布置在梯级101两侧的裙板102,梯级101与相应侧裙板102的贴近部位为临界区103。
42.为了防止异物(例如鞋子、裤管等)进入到临界区103,自动扶梯100带有防夹装置10。具体地,如图1所示,防夹装置10包括基座11以及防夹件12,基座11安装于裙板102,防夹件12具有一长度方向,防夹件12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于基座1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远离基座11方向延伸设置,在垂直长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临界区103处在防夹件12与梯级101之间。
43.防夹件12可以避免异物进入到临界区103。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夹件12为毛刷,由于毛刷具有一定的柔性,异物还是很容易的进入到临界区103,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异物被夹在梯级101与相应侧裙板102之间的缝隙的概率大大增加。
44.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防夹装置10还包括控制模块(图未视)以及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检测模块13、报警装置14,检测模块13安于基座11的朝向临界区103的一侧,用以检测进入临界区103内的异物;控制模块接收来自检测模块13的第一信号、并依据该第一信号输出第二信号;报警装置14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并进行报警提示。
45.当异物进入到临界区103时,检测模块13检测到该异物,此时检测模块13向控制单元发送第一信号,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检测模块13的第一信号,然后对第一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处理后的第一信号对报警装置14进行提示,提醒乘客注意自身的站立位置,不要将异物靠近临界区103,从而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大大降低异物被夹在梯级101与相应侧裙板102之间的缝隙的概率。
46.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模块13为激光雷达传感器。如图4所示,激光雷达传感器具有光束控制器131以及光电探测器132,光束控制器131不断向临界区103发射激光,当异物进入临界区103后,光电探测器132会收到激光反射并通过放大器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判断异物是否进入临界区103。为了避免梯级101在运行的过程误触发检测模块13,参
考其中一实施方式,检测模块13的触发距离小于基座11到梯级101的距离。
47.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48.报警装置14的具体设置上,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报警装置14包括均与控制模块电路连接的发光模块141和/或语音提示模块(图未视),控制模块根据第二信号控制发光模块141和语音提示模块。
49.发光组件与语音提示模块能够相互配合,以提醒乘客的站立位置,从而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例如:发光模块141的闪烁或改变发光颜色,语音提示模块播放“小心夹脚”等。
50.其中,发光模块141安装于基座11背向临界区103的一侧,以使乘客能够方便的观察到发光模块141。发光模块141在无状况下,可以对空间的氛围起到烘托的作用,达到装饰的效果。
51.基座11的具体设置上,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基座11呈条状且沿梯级101运行方向延伸,沿基座11的横截面,基座11的横截面包括连接部111、第一支撑部112以及第二支撑部113,第一支撑部112与第二支撑部113位于连接部111沿高度方向的两相对侧,第一支撑部112以及第二支撑部113均抵靠于裙板102,以使连接部111与裙板102之间具有一空腔114。
52.本实施例中,防夹件12安装于连接部111,检测模块13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2,发光模块141设置于第二支撑部113。具体地,第一支撑部112开设有用于安装检测模块13的第一安装槽115,第二支撑部113开设有用于安装发光模块141的第二安装槽116,连接部111开设有用于安装防夹件12的第三安装槽117,第一安装槽115、第二安装槽116以及第三安装槽117均沿基座长度方向延伸。
53.其中,防夹件12为毛刷时,毛刷具有一毛刷座,毛刷座与第三安装槽117相互卡接固定。第一安装槽115成对布置有卡槽,检测模块13的两相对侧分别卡接在相应的卡槽内。
54.发光模块141包括灯条1411以及覆设在灯条1411上的灯盖板1412,灯盖板1412通过榫卯结构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16内、并能够对灯条1411的光线进行扩散。其中,灯条1411为多根,各灯条1411沿基座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控制模块可以对各灯条1411分别控制。
55.检测模块13以及发光模块141中的至少一者采用有线方式与控制模块相连。具体地,检测模块13与控制模块之间通过第一导线(图未视)电连接,发光模块141与控制模块之间通过第二导线(图未视)电连接;第一安装槽115与空腔114相连通供第一导线延伸,第二安装槽116与空腔114相连通供第二导线延伸。
56.基座11的有些区域不适合或者不需要安装检测模块13,例如:位于自动扶梯100的上水平段、下水平段与倾斜段之间的过渡段,此处的基座11具有一定的弯曲,不便于安装检测模块13,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如图2、图5及图6所示,第一安装槽115为一体的通槽或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安装槽115的部分区域为安装有检测模块13的工作区,其它区域为闲置的备用区;基座11上安装有遮挡备用区的挡板15。其中,第一安装槽115成对布置有卡槽,挡板15的两相对侧分别卡接在相应的卡槽内。
57.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3和/或挡板15齐平于基座11的外表面,以使基座11朝向临界区103的一侧形成连贯光滑的表面。
58.基座11固定在裙板102上的形式,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裙板102安装有螺母104,基座11通过与螺母104配合的紧固件16固定贴靠于裙板102。基座11进行维修或
更换时,工作人员无需打开自动扶梯100的栏板或者内盖板,从基座11的一侧即可实现单向对基座11的拆装,方便快捷。
59.其中,紧固件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紧固件16沿基座1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螺母104的数量为多个,各紧固件16与对应的螺母104一一配合,以加强基座11与裙板102的连接强度。
60.本实施例中,紧固件16为螺钉。具体地,如图2及图3所示,连接部111开设有供螺钉穿过的过孔,过孔由第三安装槽117的底部延伸至空腔114,螺钉的螺杆部分经过孔以及空腔114、并与螺母104螺纹连接,螺钉的螺头部分置于第三安装槽117内。通过将螺钉旋紧在螺母104上,实现基座11与裙板102的凑紧。
61.紧固件16旋入到螺母104上时,为了防止螺母104在紧固件16的带动下相对于裙板102转动,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螺母104通过止转件固定在裙板102上。
62.在本实施方式中,止转件为螺母104的自身结构。例如:螺母104为卡式螺母104,裙板102上开设有供卡式螺母104卡接的卡孔105,卡式螺母104内的螺母104为方形,故卡入卡孔105可实现限位。
63.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止转件也可以为独立于螺母104的单独的部件。例如:止转件为焊材,焊材将螺母104焊接在裙板102上;或者,止转件为螺钉,螺钉将螺母104固定在裙板102上。
6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动扶梯100,包括梯级101以及布置在梯级101两侧的裙板102,各裙板102均安装有采用以上各实施例中的防夹装置10。
65.在本实施例中,自动扶梯100还包括用于驱动梯级101运行的驱动装置(图未视),驱动装置与控制模块电路连接,控制模块还依据第一信号向驱动装置输发送制动信号;
66.和/或,自动扶梯100还包括移动用户端(图未视),移动用户端与控制模块电路连接,控制模块还依据第一信号向移动用户端发送报警信号。
67.具体地,控制模块的触发信号频率高于预设的时长时,可以判断为异物长时间被夹且无法脱困,此时控制模块可向驱动装置发送制动信号或向安全管理员发送报警信号(例如短信、电话、邮件等),这样可起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有效的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
68.其中,自动扶梯100与防夹装置10可以共用同一控制模块;或者自动扶梯100与防夹装置10分别设置控制模块。当自动扶梯100与防夹装置10分别设置控制模块时,自动扶梯100的控制模块与驱动装置电路连接,防夹装置10的控制模块与自动扶梯100的控制模块通讯连接。
6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7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