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5558发布日期:2021-10-19 22:3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打包机。


背景技术:

2.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是一种用于渠道护砌的轻质耐寒的新型建筑材料。由于现有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的转运过程中,无法实现快速转运。要完成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的转运的功能完全依靠工人搬运,需要工人将脱模养护好的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单块搬运至转运车,直至所有预制板都搬运到转运车上,当转运车运送预制板到达施工现场后,还需要工人将预制板单块搬运至渠道施工处。单块装卸预制板转运效率低、人工转运耗费成本高,全部过程工人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整个渠道护砌施工的周期。
3.综上所述,现有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的转运的功能完全依靠工人搬运,单块装卸预制板存在转运效率低、人工转运耗费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的转运的功能完全依靠工人搬运,单块装卸预制板存在转运效率低、人工转运耗费成本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打包机。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打包机,它包括板材限位装置a和打包放线装置b,板材限位装置a设置在水平地面上,打包放线装置b设置在板材限位装置a的一侧端部;
7.板材固定装置a包括板材支撑架1、辅助支撑架2、前缓冲顶件3、后驱动顶件4、液压驱动组件5和侧顶件6,板材支撑架1为长方体钢结构框架,辅助支撑架2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的一端且与板材支撑架1为一体式结构,前缓冲顶件3和后驱动顶件4分别相对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的两端上部,侧顶件6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一侧上部,液压驱动组件5安装在辅助支撑架2上,液压驱动组件5的动力输出端与侧顶件6连接;
8.打包放线装置b包括转盘71、芯柱72、支撑座73、轴承、四个定位杆74和四个支撑杆75,转盘71水平设置,四个定位杆74以环形阵列的方式竖直固定在转盘71上端面上,芯柱72竖直设置在转盘71下方,芯柱72上端与转盘71下端面中心固接,支撑座 73为圆柱形结构,支撑座73上端面中部开设圆形槽体,芯柱72下端插装在支撑座73的圆形槽体内,芯柱72与支撑座73之间设有轴承,四个支撑杆75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倾斜设置在支撑座73的下方,四个支撑杆75的上端面均与支撑座73的下端面固接。
9.进一步地,板材支撑架1包括左侧竖直框架11、右侧竖直框架12、两个上连接横梁 13、两个下连接横梁14和若干个中间立柱15,左侧竖直框架11和右侧竖直框架12均为矩形钢结构框架,左侧竖直框架11和右侧竖直框架12分别竖直相对设置在水平地面上,左侧竖直框架11和右侧竖直框架12两侧沿水平方向分别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两个上连接横梁13和
两个下连接横梁14,两个上连接横梁13的两端分别与左侧竖直框架11和右侧竖直框架12的内侧面中部固接,两个下连接横梁14的两端分别与左侧竖直框架11和右侧竖直框架12的内侧面下部固接。
10.进一步地,左侧竖直框架11包括两个左侧支撑立柱111和两个左侧连接横梁112,两个左侧支撑立柱111沿竖直方向平行相对设置,两个左侧连接横梁112由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个左侧支撑立柱111之间,左侧连接横梁1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左侧支撑立柱 111的内侧面固接。
11.进一步地,右侧竖直框架12包括两个右侧支撑立柱121和两个右侧连接横梁122,两个右侧支撑立柱121沿竖直方向平行相对设置,两个右侧连接横梁122由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个右侧支撑立柱121之间,右侧连接横梁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右侧支撑立柱 121的内侧面固接。
12.进一步地,辅助支撑架2包括辅助竖直框架21、两个上辅助横梁22和两个下辅助横梁23,辅助竖直框架21为矩形钢结构框架,辅助竖直框架21竖直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 一端并与右侧竖直框架12相对设置,辅助竖直框架21和右侧竖直框架12两侧沿水平方向分别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两个上辅助横梁22和两个下辅助横梁23,两个上辅助横梁22 的两端分别与辅助竖直框架21和右侧竖直框架12的内侧面中部固接,两个下辅助横梁 23的两端分别与辅助竖直框架21和右侧竖直框架12的内侧面下部固接。
13.进一步地,辅助竖直框架21包括两个辅助支撑立柱221和两个辅助横梁222,两个辅助支撑立柱221沿竖直方向平行相对设置,两个辅助横梁222由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个辅助支撑立柱221之间,辅助横梁2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辅助支撑立柱221的内侧面固接。
14.进一步地,前缓冲顶件3包括弹簧安装板、弹簧32、前固定柱33、前插板34、前顶板35、前插销36和两个前连接耳板37,前顶板35竖直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的上方,前顶板35的前端面中部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前连接耳板37,前插板34一端插装在两个前连接耳板37之间并通过前插销36可拆卸连接,前插板34另一端连接有前固定柱33,弹簧安装板竖直固定在前缓冲顶件3上,弹簧32水平设置在弹簧安装板与前固定柱33 之间,弹簧32一端与弹簧安装板固接,弹簧32另一端与前固定柱33固接。
15.进一步地,后驱动顶件4包括后固定柱41、后插板42、后顶板43、后插销44和两个后连接耳板45,后顶板43竖直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的上方,后顶板43的后端面中部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后连接耳板45,后插板42一端插装在两个后连接耳板45之间并通过后插销44可拆卸连接,后插板42另一端连接有后固定柱41。
16.进一步地,液压驱动组件5包括液压泵51、电机52、带传动机构53、电机支撑板54、液压缸55、液压缸支撑板56、手动控制阀57、油箱58、油箱安装板59和若干个油管,
17.电机支撑板54水平设置在右侧竖直框架12与辅助竖直框架21之间,电机支撑板54 一端搭接在位于底部的右侧连接横梁122上,电机支撑板54另一端搭接在位于底部的辅助横梁222上,液压泵51和电机52均安装在电机支撑板54上,液压泵51转轴通过带传动机构53与电机52转轴连接,
18.液压缸支撑板56水平设置在右侧竖直框架12与辅助竖直框架21之间,液压缸支撑板56一端搭接在位于顶部的右侧连接横梁122上,液压缸支撑板56另一端搭接在位于顶部的辅助横梁222上,液压缸55和手动控制阀57均安装在液压缸支撑板56上,液压缸 55的活
塞杆与后固定柱41固接,
19.油箱安装板59水平设置在辅助支撑架2上方,油箱安装板59一端与右侧竖直框架 12的右侧支撑立柱121固接,油箱58竖直设置在右侧竖直框架12与辅助竖直框架21之间,油箱58的内侧面与油箱安装板59的外端面固接,
20.油箱58底部的出油口c通过油管与液压泵51顶部的进油口d连接,油箱58底部的回油口e通过油管与手动控制阀57的第一进油口f连接,液压泵51底部的出油口g通过油管与手动控制阀57的第二进油口h连接,液压缸55有杆腔的进油口i通过油管与手动控制阀57的第三进油口j连接,液压缸55无杆腔的进油口k通过油管与手动控制阀57的第四进油口l连接;
21.带传动机构53包括主动带轮、传动带和从动带轮,主动带轮安装在电机52转轴上,从动带轮安装在液压泵51转轴上,主动带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带轮连接。
22.进一步地,侧顶件6包括角钢板61和若干个辅助支撑块62,角钢板61沿板材支撑架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的一侧,角钢板61的竖直板块朝上设置,角钢板61的水平板块上端面与上连接横梁13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角钢板61的水平板块底部沿角钢板61长度方向均布若干个辅助支撑块62,所述辅助支撑块62的一端与上连接横梁13侧端面固接。
2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24.本实用新型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打包机的板材限位装置a用于支撑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工作时,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竖直并排放置在板材限位装置a的板材支撑架1上,位于前后两端的两块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的外侧面分别通过前缓冲顶件3和后驱动顶件4抵触。前缓冲顶件3的前固定柱33与弹簧安装板之间设置弹簧32,起到缓冲的作用。当另一端的液压驱动组件5带动后驱动顶件4向前推送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时,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在弹簧32的缓冲作用下不会被破坏。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夹紧后,通过打包放线装置b对夹紧的加气混凝土预制板进行打包。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打包机的主视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打包机的俯视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板材限位装置a的主视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板材限位装置a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打包机,它包括板材限位装置a和打包放线装置b,板材限位装置a设置在水平地面上,打包放线装置b设置在板材限位装置a的一侧端部;
30.板材固定装置a包括板材支撑架1、辅助支撑架2、前缓冲顶件3、后驱动顶件4、液压驱动组件5和侧顶件6,板材支撑架1为长方体钢结构框架,辅助支撑架2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的一端且与板材支撑架1为一体式结构,前缓冲顶件3和后驱动顶件4分别相对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的两端上部,侧顶件6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一侧上部,液压驱动组件5安装在辅助支
撑架2上,液压驱动组件5的动力输出端与侧顶件6连接;
31.打包放线装置b包括转盘71、芯柱72、支撑座73、轴承、四个定位杆74和四个支撑杆75,转盘71水平设置,四个定位杆74以环形阵列的方式竖直固定在转盘71上端面上,芯柱72竖直设置在转盘71下方,芯柱72上端与转盘71下端面中心固接,支撑座 73为圆柱形结构,支撑座73上端面中部开设圆形槽体,芯柱72下端插装在支撑座73的圆形槽体内,芯柱72与支撑座73之间设有轴承,四个支撑杆75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倾斜设置在支撑座73的下方,四个支撑杆75的上端面均与支撑座73的下端面固接。
32.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板材支撑架1包括左侧竖直框架11、右侧竖直框架12、两个上连接横梁13、两个下连接横梁14和若干个中间立柱15,左侧竖直框架11和右侧竖直框架12均为矩形钢结构框架,左侧竖直框架 11和右侧竖直框架12分别竖直相对设置在水平地面上,左侧竖直框架11和右侧竖直框架12两侧沿水平方向分别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两个上连接横梁13和两个下连接横梁14,两个上连接横梁13的两端分别与左侧竖直框架11和右侧竖直框架12的内侧面中部固接,两个下连接横梁14的两端分别与左侧竖直框架11和右侧竖直框架12的内侧面下部固接。如此设置,板材支撑架1用于支撑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33.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左侧竖直框架11 包括两个左侧支撑立柱111和两个左侧连接横梁112,两个左侧支撑立柱111沿竖直方向平行相对设置,两个左侧连接横梁112由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个左侧支撑立柱111 之间,左侧连接横梁1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左侧支撑立柱111的内侧面固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34.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右侧竖直框架12 包括两个右侧支撑立柱121和两个右侧连接横梁122,两个右侧支撑立柱121沿竖直方向平行相对设置,两个右侧连接横梁122由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个右侧支撑立柱121 之间,右侧连接横梁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右侧支撑立柱121的内侧面固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35.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辅助支撑架2包括辅助竖直框架21、两个上辅助横梁22和两个下辅助横梁23,辅助竖直框架21为矩形钢结构框架,辅助竖直框架21竖直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一端并与右侧竖直框架12相对设置,辅助竖直框架21和右侧竖直框架12两侧沿水平方向分别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两个上辅助横梁22和两个下辅助横梁23,两个上辅助横梁22的两端分别与辅助竖直框架21和右侧竖直框架12的内侧面中部固接,两个下辅助横梁23的两端分别与辅助竖直框架21和右侧竖直框架12的内侧面下部固接。如此设置,辅助支撑架2用于支撑液压驱动组件5。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36.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辅助竖直框架21 包括两个辅助支撑立柱221和两个辅助横梁222,两个辅助支撑立柱221沿竖直方向平行相对设置,两个辅助横梁222由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个辅助支撑立柱221之间,辅助横梁2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辅助支撑立柱221的内侧面固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37.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3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前缓冲顶件3包括
弹簧安装板、弹簧32、前固定柱33、前插板34、前顶板35、前插销36和两个前连接耳板37,前顶板35竖直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的上方,前顶板35的前端面中部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前连接耳板37,前插板34一端插装在两个前连接耳板37之间并通过前插销 36可拆卸连接,前插板34另一端连接有前固定柱33,弹簧安装板竖直固定在前缓冲顶件 3上,弹簧32水平设置在弹簧安装板与前固定柱33之间,弹簧32一端与弹簧安装板固接,弹簧32另一端与前固定柱33固接。如此设置,在前固定柱33与弹簧安装板之间设置弹簧32,起到缓冲的作用。当另一端的液压驱动组件5带动后驱动顶件4向前推送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时,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在弹簧32的缓冲作用下不会被破坏,而且前顶板 35通过前插销36与前固定柱33转动连接,能够随着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的运动姿态进行调整,进一步保护了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38.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3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后驱动顶件4包括后固定柱41、后插板42、后顶板43、后插销44和两个后连接耳板45,后顶板43竖直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的上方,后顶板43的后端面中部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后连接耳板45,后插板42一端插装在两个后连接耳板45之间并通过后插销44可拆卸连接,后插板42 另一端连接有后固定柱41。如此设置,后顶板43通过后插销44与后固定柱41转动连接,当液压驱动组件5带动后驱动顶件4向前推送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时,后顶板43能够随着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的运动姿态进行调整,对加气混凝土预制板起到保护作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39.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液压驱动组件5 包括液压泵51、电机52、带传动机构53、电机支撑板54、液压缸55、液压缸支撑板56、手动控制阀57、油箱58、油箱安装板59和若干个油管,
40.电机支撑板54水平设置在右侧竖直框架12与辅助竖直框架21之间,电机支撑板54 一端搭接在位于底部的右侧连接横梁122上,电机支撑板54另一端搭接在位于底部的辅助横梁222上,液压泵51和电机52均安装在电机支撑板54上,液压泵51转轴通过带传动机构53与电机52转轴连接,
41.液压缸支撑板56水平设置在右侧竖直框架12与辅助竖直框架21之间,液压缸支撑板56一端搭接在位于顶部的右侧连接横梁122上,液压缸支撑板56另一端搭接在位于顶部的辅助横梁222上,液压缸55和手动控制阀57均安装在液压缸支撑板56上,液压缸 55的活塞杆与后固定柱41固接,
42.油箱安装板59水平设置在辅助支撑架2上方,油箱安装板59一端与右侧竖直框架 12的右侧支撑立柱121固接,油箱58竖直设置在右侧竖直框架12与辅助竖直框架21之间,油箱58的内侧面与油箱安装板59的外端面固接,
43.油箱58底部的出油口c通过油管与液压泵51顶部的进油口d连接,油箱58底部的回油口e通过油管与手动控制阀57的第一进油口f连接,液压泵51底部的出油口g通过油管与手动控制阀57的第二进油口h连接,液压缸55有杆腔的进油口i通过油管与手动控制阀57的第三进油口j连接,液压缸55无杆腔的进油口k通过油管与手动控制阀57的第四进油口l连接;
44.带传动机构53包括主动带轮、传动带和从动带轮,主动带轮安装在电机52转轴上,从动带轮安装在液压泵51转轴上,主动带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带轮连接。如此设置,手动控
制阀57用于控制液压缸55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进油和回油,进而控制液压缸55的活塞杆的伸缩。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相同。
45.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侧顶件6包括角钢板61和若干个辅助支撑块62,角钢板61沿板材支撑架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板材支撑架1的一侧,角钢板61的竖直板块朝上设置,角钢板61的水平板块上端面与上连接横梁13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角钢板61的水平板块底部沿角钢板61长度方向均布若干个辅助支撑块62,所述辅助支撑块62的一端与上连接横梁13侧端面固接。如此设置,角钢板61的竖直板块内侧面与加气混凝土预制板一端相抵,使得所有加气混凝土预制板以角钢板61为基准位于同一直线上。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相同。
4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47.工作原理
48.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打包机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先将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竖直并排放置在板材限位装置a的板材支撑架1上,位于前后两端的两块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的外侧面分别通过前缓冲顶件3和后驱动顶件4抵触,启动液压驱动组件5,液压驱动组件5带动后驱动顶件4向前运动,将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夹紧在前缓冲顶件3和后驱动顶件4之间;
49.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夹紧后,转动打包放线装置b的转盘71,打包带捆随着转盘71 上转动,打包带捆中的打包带自由端从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底部穿过所有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在绕到加气混凝土预制板上部,并沿着加气混凝土预制板上部绕回与加气混凝土预制板底部的打包带重合后,采用打包器将打包带两端打包连接;
50.加气混凝土预制板打包完成后,采用铲车配合吊件将打包后的加气混凝土预制板运送至转运车上,当转运车运送预制板到达施工现场后,再采用铲车配合吊件将预制板单块搬运至渠道施工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