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幼儿手工的自控切割器

文档序号:26763415发布日期:2021-09-25 09:3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幼儿手工的自控切割器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幼儿手工的自控切割器。


背景技术:

2.幼儿进行手工制作不仅仅要靠幼儿头脑中的创造能力,还要让幼儿把这个创造能力付诸实践,搬到真实的生活中,自己亲手来完成这个创造。这是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物最好的办法。手工全程都是要靠孩子亲自动手一点一点来完成的。对孩子的动手能力是良好的培养。在手工制作的很多时候,都由老师先提供一些事物的图片或者造型,然后引导幼儿发散性思维去思考,再调动幼儿的制作热情,让孩子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自己头脑中的事物。这样手工制作不仅仅锻炼了孩子的手动能力,更是对孩子的创造能力有很好的培养。但由于幼儿年纪小,手动操作以及运用剪刀、胶带的操作经验不足,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具体为剪刀易伤手,胶带撕扯前接头难以寻找,剪切胶带的操作难度较大,所以目前很多幼儿手工项目在具体操作时就舍弃了剪刀和胶带的操作,大多数为自带胶布的拼接,操作模式固定对幼儿自发创造操作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幼儿手工的自控切割器。
4.一种用于幼儿手工的自控切割器,包括上夹条、下夹条、柔性连接块、第一内刀片和握持外壳,所述上夹条和下夹条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上夹条和下夹条之间形成有夹持间隙,夹持间隙内设置有第一内刀片,第一内刀片固定安装在上夹条的底面上,第一内刀片的刀刃侧朝向下夹条的顶面设置,上夹条的一端通过柔性连接块与下夹条的一端相连接,上夹条的另一端与下夹条的另一端形成有进口,进口与夹持间隙相连通,握持外壳设置在上夹条的顶面上且其靠近进口设置。
5.作为优选方案:上夹条和下夹条的横向截面形状均为长方形,第一内刀片沿上夹条长度方向设置在上夹条的中部,第一内刀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上夹条宽度的十分之一。
6.作为优选方案:夹持间隙的宽度为d,夹持间隙宽度d小于3mm。
7.作为优选方案:握持外壳包括l形板和侧板,l形板的竖直端固定连接在上夹条的顶面上,l形板的水平端上加工有条形豁口,条形豁口内设置有第二内刀片,第二内刀片为直角三角形刀片,第二内刀片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条形豁口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内刀片的斜边为刀刃边。
8.作为优选方案:条形豁口的宽度为w,条形豁口的宽度w小于3mm,条形豁口的高度为h,第二内刀片的长度方向与条形豁口的长度方向同向,第二内刀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条形豁口高度的十分之一。
9.作为优选方案:第二内刀片的顶面至条形豁口顶面的直线距离与第二内刀片的底面至条形豁口底面的直线距离相等。
10.作为优选方案:l形板内设置有配合胶带的轴体,轴体包括固定轴和限位盖,固定轴水平设置在l形板内,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侧板的内壁上,固定轴的另一端与限位盖可拆卸连接,限位盖的外径比胶带内孔的内径大2~4mm。
11.作为优选方案:柔性连接块为长方形块体,柔性连接块配合设置有两个支撑脚,两个支撑脚分别设置在柔性连接块的两个端角处,每个支撑脚的横向截面形状为l形,每个支撑脚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凸台,凸台设置在下夹条内,凸台沿下夹条的高度方向往复移动,每个支撑脚的上端与上夹条的底面相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一、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夹条、下夹条、柔性连接块和握持外壳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第一内刀片实现隐藏式设置形式,确保幼儿既能够自行通过下压握持外壳实现第一内刀片的切割效果,还能够确保第一内刀片的设置位置为全方位隐蔽的设置形式,使幼儿的手指与第一内刀片之间实现无接触,增强操作的安全性。
14.二、握持外壳的结构以及设置位置合理,为幼儿施加切割压力提供合理位置,使幼儿作出手工过程中的切割操作时省力,难度低,利于操作,激发并鼓励幼儿灵活使用。
15.三、柔性连接块使第一内刀片的下压操作难度低,易于实现。
16.四、握持外壳中l形板、侧板、条形豁口、第二内刀片和轴体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胶带的定位、切割和切割后预留接头的操作过程,使幼儿全程操作与第二内刀片无接触,使幼儿能够亲自动手对使用的胶带进行任一长度的切割,增强操作灵活性,激发手工操作的自控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第二内刀片设置在l形板中条形豁口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条形豁口;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下夹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轴体处于拆分状态;
25.图8为柔性连接块和两个支撑脚之间连接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支撑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

上夹条;2

下夹条;3

柔性连接块;4

第一内刀片;5

握持外壳;5
‑1‑
l形板;5
‑2‑
侧板;6

夹持间隙;7

条形豁口;8

第二内刀片;9

胶带;10

轴体;10
‑1‑
固定轴;10
‑2‑
限位盖;11

支撑脚;12

凸台;13

插缝;14

柔性遮挡带。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
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30.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31.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包括上夹条1、下夹条2、柔性连接块3、第一内刀片4和握持外壳5,所述上夹条1和下夹条2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上夹条1和下夹条2之间形成有夹持间隙6,夹持间隙6内设置有第一内刀片4,第一内刀片4固定安装在上夹条1的底面上,第一内刀片4的刀刃侧朝向下夹条2的顶面设置,上夹条1的一端通过柔性连接块3与下夹条2的一端相连接,上夹条1的另一端与下夹条2的另一端形成有进口,进口与夹持间隙6相连通,握持外壳5设置在上夹条1的顶面上且其靠近进口设置。
32.本实施方式中柔性连接块3为具有回弹性能稳定的海绵块,海绵块为现有产品。
33.本实施方式的下夹条2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配合第一内刀片4的插缝13。
34.本实施方式的夹持间隙6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柔性遮挡带14,柔性遮挡带14的上侧与上夹条1的底面相连接。柔性遮挡带14为橡皮带,橡皮带由若干个竖直设置的橡皮条组成,起到遮挡夹持间隙6,利于第一内刀片4的遮挡,便于分散幼儿注意力,提供第一内刀片4的位置隐蔽性,利于幼儿更加安全的操作切割动作。
35.本实施方式中进口处的下夹条2的端部加工有豁口,用于降低进口处插纸的操作难度。
36.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上夹条1和下夹条2的横向截面形状均为长方形,第一内刀片4沿上夹条1长度方向设置在上夹条1的中部,第一内刀片4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上夹条1宽度的十分之一。
37.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限定,夹持间隙6的宽度为d,夹持间隙6宽度d小于3mm。
38.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握持外壳5包括l形板5

1和侧板5

2,l形板5

1的竖直端固定连接在上夹条1的顶面上,l形板5

1的水平端上加工有条形豁口7,条形豁口7内设置有第二内刀片8,第二内刀片8为直角三角形刀片,第二内刀片8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条形豁口7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内刀片8的斜边为刀刃边。
39.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的进一步限定,条形豁口7的宽度为w,条形豁口7的宽度w小于3mm,条形豁口7的高度为h,第二内刀片8的长度方向与条形豁口7的长度方向同向,第二内刀片8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条形豁口7高度的十分之一。
40.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的进一步限定,第二内刀片8的顶面至条形豁口7顶面的直线距离与第二内刀片8的底面至条形豁口7底面的直线距离相等。
41.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的进一步限
定,l形板5

1内设置有配合胶带9的轴体10,轴体10包括固定轴10

1和限位盖10

2,固定轴10

1水平设置在l形板5

1内,固定轴10

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侧板5

2的内壁上,固定轴10

1的另一端与限位盖10

2可拆卸连接,限位盖10

2的外径比胶带9内孔的内径大2~4mm。
42.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的进一步限定,柔性连接块3为长方形块体,柔性连接块3配合设置有两个支撑脚11,两个支撑脚11分别设置在柔性连接块3的两个端角处,每个支撑脚11的横向截面形状为l形,每个支撑脚11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凸台12,凸台12设置在下夹条2内,凸台12沿下夹条2的高度方向往复移动,每个支撑脚11的上端与上夹条1的底面相连接。
43.工作过程:
44.当幼儿需要切割纸张时,将纸张插入上夹条1的另一端与下夹条2的另一端形成的进口中,一手拿捏纸张,另一只手下压握持外壳5,从而利用第一内刀片4实现对纸张的切割,切割完毕后取出纸张即可,当需要对纸张进行切割后的粘贴处理时,将胶带9的一端施力拉扯,随着轴体10的转动使胶带9自转释放足够长度,直至胶带9的一端放置在条形豁口7中,胶带9端部通过第二内刀片8切割断裂,形成可使用的一段胶条,同时胶带9切割后的另一端作为再次使用胶带9的新接头,粘贴在条形豁口7的内壁上,如图6所示,由于l形板5

1的形状方便拾取胶带9的新接头,无需花费时间寻找接头,便于实现快速切割胶带9的操作。
4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