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接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69619发布日期:2022-02-12 10:5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自动接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接布装置。


背景技术:

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且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和可循环再用等特点,例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和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3.目前无纺布的生产已实现自动化生产,但以往无纺布的生产和包装一般采用单卷安装方式,在布料用完后需停机进行人工接布。这样,在换布过程中生产不得不停顿,浪费人力,且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另外,切断输送装置后的接布装置也存在机械复杂、易坏和接布效率低的问题。
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接布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接布装置,其具备自动接布等优点,解决了无纺布生产和包装过程中一般采用单卷安装方式,在布料用完后需停机进行人工接布,因而导致换布过程中生产不得不停顿,浪费人力,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接布装置存在机械复杂、易坏和接布效率低的问题。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有一种自动接布装置,其构造成用于使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相对接以实现自动接布。所述自动接布装置包括:导布单元,其构造成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布料和所述第二布料传送通过所述自动接布装置;接布单元,其构造成用于将所述第二布料对接压合至所述第一布料;以及布料缓冲单元,其沿布料传送方向定位在所述接布单元的下游并且构造成用于缓冲释放通过所述接布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一布料或所述第二布料;其中,所述自动接布装置还构造成用于通过双面胶将所述第二布料粘贴压合至所述第一布料。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布单元包括定位在所述接布单元的上游的第一导布辊和第二导布辊,以及定位在所述接布单元的下游的第三导布辊。优选地,所述导布辊为铝辊。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布单元包括定位在所述第一导布辊的下游的第一吸风管和定位在所述第二导布辊的下游的第二吸风管。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料缓冲单元包括第一导向固定辊、第二导向固定辊,以及定位在所述第一导向固定辊和所述第二导向固定辊之间的第三张紧辊。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布料传送通过所述接布单元并且与所述第一吸风管和所述第二吸风管间隔开,以及所述第二布料吸附固定在所述第二吸风管上。优选地,所述第二布料吸附固定在所述第二吸风管的端面上。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风管能够沿水平方向从接布初始位置移动至对接压合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布料对接压合至所述第二布料。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胶操作成用以在所述第二吸风管的端面上粘贴至所述第二布料的面向所述第一布料的侧面。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张紧辊操作成沿水平方向移动以释放传送通过所述布料缓冲单元的布料。
14.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吸风管沿水平方向从接布初始位置朝向对接压合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三张紧辊相应地朝向所述第一导向固定辊和所述第二导向固定辊移动以释放传送通过所述布料缓冲单元的布料。
15.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吸风管沿水平方向从所述对接压合位置朝向所述接布初始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三张紧辊相应地远离所述第一导向固定辊和所述第二导向固定辊移动以回到接布前的初始位置。
附图说明
16.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附图仅是示意性的,并非严格地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1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自动接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所示的自动接布装置的接布操作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所示的自动接布装置的接布操作的粘贴压合状态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所示的自动接布装置的接布操作的完成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在将详细地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各实例均是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提供的,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清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实用新型中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结合另一实施例来使用,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期望的是,本实用新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范围内的这些修改和变型。本公开内容已参照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和理解前述详细说明时将会想到多种修改和变化。本实用新型旨在解释为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变化。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游”、“下游”、“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自动接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自动接布装置100沿布料传送方向大体上包括但不限于导布单元、接布单元以及布料缓冲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布单元包括多个导布辊,例如第一导布辊300、第二导布辊400,以及第三导布辊700。优选地,导布辊可为铝辊。第一导布辊300和第三导布辊700构造成用于引导第一布料800穿过接布单元通向布料缓冲单元200。类似地,第二导布辊400和第三导布辊700构造成用于引导第二布料900穿过接布单元通向布料缓冲单元200。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布料800作为旧的布料而以第二布料900作为新的布料为例予以阐述,反之亦然。接布单元构造成用于对接压合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以实现接布。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布单元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吸附装置,例如第一吸风管500,以及第二吸附装置,例如第二吸风管600。第一吸风管500和第二吸风管600沿水平方向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构造成用于在接布时根据需要将布料相应地吸附在其端面上。如图中所示,沿布料传送方向,第一吸风管500和第二吸风管600分别地定位在第一导布辊300和第二导布辊400的下游。同样地,第一导布辊300和第二导布辊400沿水平方向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成彼此相对。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布辊300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导布辊400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沿竖直方向,第一吸风管500和第二吸风管600分别地定位在第一导布辊300和第二导布辊400的上方,或者说,定位在第一导布辊300和第二导布辊400的下游。类似于第一导布辊300和第二导布辊400,第一吸风管500和第二吸风管600同样地沿水平方向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优选地,第一吸风管500的端面正对第二吸风管600的端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吸风管500可沿水平方向从图2中所示的接布初始位置移动至图3中所示的对接压合位置。第三导布辊700定位在接布单元例如吸风管500和600的下游,构造成用于将布料800或900引向布料缓冲单元200。
25.优选地,第二吸风管600构造成用于连接至负压产生单元例如真空泵(未示出)以在第二吸风管600中产生负压。在第二吸风管600的端口上,设置有包含多个通风孔的平坦吸附板,由此构成第二吸风管600的端面。操作时,经由通风孔,可将布料例如第二布料900吸附固定至第二吸风管600的端面例如吸附板上。同样地,第一吸风管500具有与第二吸风管600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在第二布料900吸附固定至第二吸风管600的端面上之后,可在第二吸风管600的端面上将双面胶粘贴至第二布料900的面向第一布料800的侧面上以等待接布。任选地,可采用人工粘贴或双面胶粘贴单元的方式,将双面胶粘贴至第二布料900。在一个实施例中,双面胶在第二吸风管600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粘贴至第二布料900,优选地在第二吸风管600的端面的超过二分之一的区域上粘贴至第二布料900,例如,在端面的整个区域上,或者在端面居中的大约五分之三的区域上,等等。
26.在布料的传送方向上,布料缓冲单元200定位在导布单元和吸附单元的下游,构造成用于在接布操作过程中释放缓冲布料以促进实现不停机接布。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布料缓冲单元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导向固定辊210、第二导向固定辊230,以及在布料的传送方向上定位在第一导向固定辊210和第二导向固定辊230之间的第三张紧辊220。优选地,导向固定辊可为铝辊。同样地,张紧辊可为铝辊。此外,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布料的传送过程中,由于导布辊与导布辊之间的转速不同,使得布料在运送过程中产生过紧或过松的现象,布料缓冲单元还可构造成用于调节缓冲导布辊的转速,使布料保持合适的张力。
27.根据一个实施例,自动接布装置还包括双面胶粘贴单元,其构造成用于将双面胶粘贴到吸附在接布单元上的布料上。优选地,双面胶粘贴单元可安装在接布单元上。此外,自动接布单元还包括机架(未示出),导布单元、接布单元和布料缓冲单元可安装在机架上。导布单元、接布单元和布料缓冲单元可采用已有技术中的公知技术方案例如控制器和驱动马达等进行运动,为简明起见,文中不作过多描述。
28.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4,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接布装置的接布操作。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接布装置的接布操作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接布装置的接布操作的粘贴压合状态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接布装置的接布操作的完成状态示意图。
29.如图2所示,沿箭头的方向,第一布料800首先经由第一导布辊300引导,穿过第一吸风管500和第二吸风管600之间的间隙,到达第三导布辊700,继而穿过布料缓冲单元200,例如依次地传送经过第一导向固定辊210、第三张紧辊220以及第二导向固定辊230,直至通向下游的布料处理单元。在第一布料800的传送过程中,可引导第二布料900的布头,使得第二布料900传送经过第二导布辊400并且固定至第二吸风管600,具体地固定至第二吸风管600的端面。
30.当检测到第一布料800将要用完时,启动接布单元。具体地,第一吸风管500从接布初始位置沿水平方向朝右侧移动以抵靠接触第一布料800。继而,第一吸风管500带动第一布料800继续向右侧移动,直至到达图3中所示的对接压合位置。此时,第一布料800抵靠接触双面胶并且压靠在第一布料900上。这样,第一布料800和第二布料900通过双面胶粘贴压合在一起以实现接布。在第一吸风管500的移动过程中,布料缓冲单元200操作以相应地释放缓冲第一布料800,使得第一吸风管500朝向右侧带动第一布料800的运动不影响第一布料800朝向布料缓冲单元200下游的恒速传送。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第三张紧辊220沿箭头方向朝向右侧移动。随着第三张紧辊220的移动,第三张紧辊220接近第一导向固定辊210和第二导向固定辊230,使得传送通过布料缓冲单元的第二布料900的长度缩短,从而释放出与接布单元操作相对应的布料长度。由此,布料缓冲单元与接布单元相协作以释放缓冲布料,保持第一布料传送速度的恒定,由此实现不停机接布。
31.如图4中所示,在接布完成后,第二布料900取代第一布料800继续朝向第三导布辊700传送以作进一步处理。在此期间,可切断未用完的第一布料800。继而,经由第一吸风管500的通风孔,未用完的第一布料800吸附固定至第一吸风管500的端面。随着第一吸风管500沿着箭头方向远离第二吸风管600移动,第一吸风管500带动未用完的第一布料800移动离开正在传送的第二布料900。同时,第二吸风管600停止操作以释放吸附在其端面上的第二布料900。由此,在张力作用下,第二布料900在第二导布辊400和第三导布辊700之间张紧而移动离开第二吸风管600的端面。在第一吸风管500移动离开第二吸风管600直至回到接布初始位置的期间,第三张紧辊220类似地沿着水平方向如箭头所示朝向左侧移动回到接布前的初始位置。这样,接布单元和布料缓冲单元均返回至接布前的初始状态,以便等待下一接布流程。
32.注意的是,在下一接布流程中,不同之处在于将新的布料吸附固定在第一吸风管500上,而在接布时则将第二吸风管600沿水平方向朝向第一吸风管500移动,从而促使将旧的布料(例如,即将用完的第二布料900)粘贴压合至吸附在第一吸风管500上的新的第一布
料800。此外,虽然文中仅是以无纺布为例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接布装置,但其它的布料也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33.根据本实用新型,自动接布装置采用双面胶的方式,通过接布单元的水平移动,结合布料缓冲单元的释放缓冲操作,实现了新安装布料与原有布料的无缝对接切换,使得生产过程顺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接布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接布装置存在机械复杂、易坏和接布效率低的问题。
34.本书面说明使用了包括最佳模式的实例来公开本实用新型,且还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包括制作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以及执行任何相结合的方法。本实用新型可取得专利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构思出的其它实例。如果这些其它的实例具有与权利要求的书面语言并无不同的结构元件,或者如果这些其它实例包括与权利要求的书面语言无实质差异的同等结构元件,则认为这些实例处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