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料罐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3353发布日期:2021-11-29 18:1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粉料罐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物料运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粉料罐进料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粉料在运输时,通常是利用运输车将粉料运输到特定位置,实现卸料。
3.在将粉料运输过程中,需要将运输车开到传送带的较低端,实现将运输车的进料管与传送带的较底端连接,实现进料,但是,通常骨架和传送带是固定的,当骨架有损坏时,拆卸骨架较为不便,导致运输粉料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粉料的运输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粉料罐进料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粉料罐进料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粉料罐进料系统,包括料仓,所述料仓连通有运输带,所述运输带自靠近料仓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运输带的底端设有用于支撑运输带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多个分架,每个所述分架均竖直方向设置,每个所述分架的一端均开设有卡槽,每个所述分架的另一端均设有与卡槽适配的卡块,每个所述分架的卡块均穿设于与该分架相邻的分架的卡槽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块穿设于卡槽内,能够将每个相邻的分架拼接,通过每两个相邻分架之间的连接,实现将运输带支撑的目的,当支架有损坏时,通过将分架拆卸,能够实现便捷更换的目的,从而以降低支架损坏影响粉料的运输,进而以提高粉料的运输效果。
8.可选的,每个所述卡块均开设有锁紧孔,每个所述卡槽均开设有与锁紧孔直径相等的适配孔,每个所述分架均设有锁紧插杆,所述锁紧插杆穿设于锁紧孔和适配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锁紧插杆穿设于锁紧孔和适配孔,从而以将卡槽和卡块进一步地固定,以降低支架松动的可能。
10.可选的,每个所述分架的底端均设有延伸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座的设置能够增大分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分架在支撑运输带时能够更稳定。
12.可选的,每个所述延伸座在靠近分架的一端均设有中空状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分架的底端穿设于限位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分架的底端沿竖直方向穿设于限位杆内,通过延伸座的设置能够增大分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以使得分架的固定更平稳,同时,限位杆的设置能够便于将分架拆卸更换。
14.可选的,每个所述延伸座均与分架的底端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座与分架固定练级额,能够增大分架的稳固性。
16.可选的,所述运输带的上方设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沿运输带的长度方向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罩的设置能够降低杂质灰尘随粉料进入到料仓内,影响粉料的质量。
18.可选的,所述防尘罩为波纹管。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波纹管能够观察粉料在运输带传送的状况。
20.可选的,所述料仓的上方设有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感应模块、报警模块、驱动模块;
21.所述感应模块包括固定连接于料仓顶端的接近开关,当接近开关检测到粉料超过分界线时,感应模块发出信号;
22.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所述报警模块响应于感应模块发出的信号,当报警模块接收到感应模块发出的信号时,感应模块驱动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当报警模块未接受到感应模块发出的信号时,蜂鸣器不响应;
23.所述驱动模块响应于报警模块发出的报警信号,当驱动模块接收到报警信号时,停止进料;当驱动模块未接受到报警信号时,持续进料。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粉料超过料仓的分界线时,接近开关感应到信号,蜂鸣器发出报警声,以提示操作员料仓将要盛满,驱动模块接收到报警信号后,驱动电机停止运动,运输带停止运输粉料;当料仓未满时,持续进料。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将卡块穿设于卡槽内,能够将每个相邻的分架拼接,通过每两个相邻分架之间的连接,实现将运输带支撑的目的,当支架有损坏时,通过将分架拆卸,能够实现便捷更换的目的,从而以降低支架损坏影响粉料的运输,进而以提高粉料的运输效果;
27.2.将锁紧插杆穿设于锁紧孔和适配孔,从而以将卡槽和卡块进一步地固定,以降低支架松动的可能;
28.3.延伸座的设置能够增大分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分架在支撑运输带时能够更稳定。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突显感应模块、报警模块、驱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料仓;11、运输带;111、防尘罩;12、支架;121、分架;122、卡块;123、卡槽;124、锁紧插杆;13、延伸座;131、限位杆;14、进料箱;2、感应模块;21、接近开关;3、报警模块;31、发光二极管;32、蜂鸣器;4、驱动模块;4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粉料罐进料系统。
36.实施例1
37.参照图1,一种粉料罐进料系统包括料仓1,料仓1呈圆柱形桶状,料仓1竖直方向设
置,料仓1包括干料仓和湿料仓,干料仓盛放干料,湿料仓盛放湿料。
38.参照图1,料仓1的顶端安装有进料箱14,进料箱14开设有两个进料口,分别设为干进料口和湿进料口,每个进料口均连通有运输带11,运输带11倾斜设置,运输带11自靠近进料口一端向下倾斜设置,运输带11的较低端与运输车的传送管连接,运输带11的下方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架12,支架12用于将运输带11承接固定,支架12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运输带11能够将与该运输带11对应的粉料的类型运输到粉料对应的料仓1内。
39.参照图1、图2,支架12包括多个分架121,每个分架121均竖直方向设置,每个分架121均呈长方体状,每个分架121的一侧均设有卡块122,卡块122呈长方体状,卡块122水平方向设置,卡块122与分架121固定连接,每个分架121的另一侧开设有卡槽123,卡槽123由四块卡板构成,每块卡板均与分架121固定连接,卡槽123与卡块122适配,将一个分架121的卡块122穿设于相邻分架121的卡槽123内,能够实现将相邻分架121固定的目的,当支架12有损坏时,通过将损坏的分架121拆卸,便可实现更换的目的,从而降低由于支架12损坏影响运输粉料的运输效果。
40.参照图1、图2,分架121设有用于将卡块122与卡槽123固定的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锁紧孔,锁紧孔开设有卡块122上,锁紧孔的轴向为水平方向,卡槽123开设有与锁紧孔适配的适配孔,当卡块122位于卡槽123内时,锁紧孔与适配孔的轴线重合,锁紧孔内设有锁紧插杆124,锁紧插杆12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将锁紧插杆124穿设于锁紧孔和适配孔,将锁紧螺母拧在锁紧插杆124上,以实现将卡块122与卡槽123固定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地增大每相邻分架12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41.参照图1,每个分架121的底端均设有延伸座13,延伸座13与分架121底端固定连接,延伸座13自靠近中心的位置向四周延伸设置,通过延伸座13的设置,能够增大分架121底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分架121的固定更稳定。
42.参照图1,运输带11设有防尘罩111,防尘罩111沿运输带11的长度方向设置,防尘罩111能够将运输带11的顶面覆盖,在运输粉料时,防尘罩111能够降低杂质灰尘掉落到运输带11上与粉料混在一起的可能,从而提高粉料的纯度。
43.参照图1,防尘罩111为波纹管,防尘罩111套设在运输带11两侧的挡板上,防尘罩111的较高端与挡板的较高端固定连接,防尘罩111沿挡板的长度方向与挡板滑动连接,在运输粉料时,操作员将防尘罩111拉动伸缩,能够观察到粉料在运输带11上的运输状况。
44.参照图1、图3,料仓1的顶端设置有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包括:
45.感应模块2,包括连接在料仓1上端面的接近开关21,接近开关21的一端耦接有电源vcc。
46.报警模块3,包括耦接于接近开关21在远离电源vcc一端的电磁线圈ka,电磁线圈ka的另一端耦接有发光二极管31,发光二极管31的另一端耦接有蜂鸣器32,蜂鸣器32的另一端耦接有电阻r,电阻r的另一端接地。
47.驱动模块4,包括常闭开关ka,常闭开关ka的一端耦接有电源vcc,常闭开关ka的另一端耦接有继电器km,继电器km的另一端耦接有电机41,电机的另一端接地。
48.在进料时,粉料在没有超过分界线时,常闭开关ka处于导通状态,常闭开关ka导通,继电器km导通,电机41转动,驱动运输带11运动,实现运输粉料的目的。
49.当粉料超过料仓1分界线时,接近开关21感应到信号,接近开关21闭合导通,电磁
线圈ka通电,发光二极管31通电发光,蜂鸣器32报警,同时,继电器ka断电,由常闭状态变为常开状态,继电器km断电,电机41m停止转动,运输带11停止运输粉料。
50.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在进料过程中,电机41转动,驱动运输带11传送物料;当粉料超过料仓1分界线时,接近开关21感应到信号,驱动蜂鸣器32发出报警声,同时,电机41停止转动,运输带11停止运输粉料。
51.实施例2
52.参照图4,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主要不同在于延伸座13与分架121底端连接方式的不同,延伸座13在靠近分架121的一面设有限位杆131,限位杆131呈长方体状,限位杆131呈中空状,限位杆131竖直方向设置,限位杆131与延伸座13固定连接,限位杆131与分架121适配,将分架121底端沿竖直方向穿设于限位杆131内,以增大分架121的牢固度,当需要更换分架121时,将分架121从限位杆131内取出,便可实现更换,从而节省了延伸座13的成本,以将底延伸座13的资源浪费。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