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4400发布日期:2021-12-04 11:1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志,生活垃圾被重新划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分类箱,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垃圾的小空间,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3.目前,在城市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由于现有垃圾分类箱会设置在指定地点进行投放,该垃圾分类箱附近区域的居民均会前往该指定地点进行垃圾投放,因此有大量的垃圾堆积在垃圾分类箱中,而由于现有的垃圾分类箱长期处于相对密闭状态,不利于垃圾分类箱内的气体流通,因此垃圾分类箱内有大量的臭气,且臭气还会从垃圾分类箱中溢出,若不及时处理,容易滋生细菌,且影响环卫人员的健康。
4.因此,亟需一种能避免垃圾分类箱产生臭气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以解决现有垃圾分类箱产生臭气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包括分类箱本体,所述分类箱本体内部在纵方向上的后侧沿横方向设置有主气管道,所述分类箱本体在横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主进风口,所述分类箱本体在横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有与主出风机连通的主出风口,所述主气管道的一端通过主进风机与所述主进风口连通,所述主气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空气净化除臭装置与所述主出风机连通,所述分类箱本体内部在纵方向上的前侧沿横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垃圾桶的容纳仓,所述分类箱本体的正面设置有与所述容纳仓连通的投放口,所述容纳仓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投放口对应的次进风口,所述次进风口通过次进风机与次气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次气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气管道的侧周面连通,所述分类箱本体在纵方向上的前面设置有红外线人体传感器,所述分类箱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主进风机、所述主出风机、所述次进风机、所述空气净化除臭装置以及所述红外线人体传感器电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的优选方案,所述空气净化除臭装置内设置有静电净化过滤层以及活性炭除臭过滤层。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的优选方案,所述容纳仓的内顶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紫外线杀菌灯。通过上述设置,使容纳仓内部可通过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杀菌消毒。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的优选方案,所述分类箱本体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触摸显示器。通过上述设置,使环卫人员能通过触摸显示器进
行控制操作,同时触摸显示器也能进行广告的投放。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的优选方案,所述投放口处设置有翻盖。通过上述设置,避免容纳仓内的臭气直接从投放口处涌出。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的优选方案,多个所述次气管道相互平行。通过上述设置,保证多个次气管道的气流方向一致。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的优选方案,所述红外线人体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分类箱本体在纵方向上的前面的中部。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红外线人体传感器的有效扫描空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的优选方案,所述容纳仓在纵方向上的前面设置有仓门。通过上述设置,使环卫人员能通过打开仓门从容纳仓内放置或取出垃圾桶。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的优选方案,所述容纳仓的数量为2~6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数量的容纳仓。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的优选方案,所述容纳仓的数量为3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数量的容纳仓。
17.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主气管道,并通过主进风机以及次进风机,使主气管道内部形成负气压,从而使容纳仓内的气体从次进风口向主气管道内流动,最后主出风机带动主气管道内的气体穿过空气净化除臭装置并从主出风口流出,其中,空气净化除臭装置能将容纳仓内的空气进行净化除臭,从而避免垃圾分类箱产生臭气;且由于主气管道内部为负气压,因此容纳仓内的气体不会从投放口处涌出;
19.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红外线人体传感器,当有人靠近垃圾分类箱时,主进风机和次进风机启动或者增大功率,从而避免人们闻到臭气;当没人靠近垃圾分类箱时,主进风机和次进风机关闭或者降低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纵方向上的前面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25.图中:
[0026]1‑
分类箱本体;
[0027]
11

主进风口;12

主出风口;13

投放口;131

翻盖;14

红外线人体传感器;15

触摸显示器;
[0028]2‑
主气管道;
[0029]
21

主进风机;22

主出风机;23

空气净化除臭装置;
[0030]3‑
容纳仓;
[0031]
31

次进风口;32

仓门;
[0032]4‑
次气管道;
[0033]
41

次进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5]
如图1~5所示,一种智能防臭垃圾分类箱,包括分类箱本体1,分类箱本体1内部在纵方向上的后侧沿横方向设置有主气管道2,分类箱本体1在横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主进风口11,分类箱本体1在横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有与主出风机22连通的主出风口12,主气管道2的一端通过主进风机21与主进风口11连通,主气管道2的另一端通过空气净化除臭装置23与主出风机22连通,分类箱本体1内部在纵方向上的前侧沿横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垃圾桶的容纳仓3,分类箱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与容纳仓3连通的投放口13,容纳仓3的内壁设置有与投放口13对应的次进风口31,次进风口31通过次进风机41与次气管道4的一端连通,次气管道4的另一端与主气管道2的侧周面连通,分类箱本体1在纵方向上的前面设置有红外线人体传感器14,分类箱本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主进风机21、主出风机22、次进风机41、空气净化除臭装置23以及红外线人体传感器14电连接。其中,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横方向与纵方向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
[003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0037]
1)当有人靠近垃圾分类箱时,红外线人体传感器14检测到附近有人后,发送信号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启动主进风机21、次进风机41以及主出风机22。主进风机21将外部空气带入主气管道2内,次进风机41将容纳仓3内的臭气从次气管道4带入主气管道2内;主出风机22带动主气管道2内的气体穿过空气净化除臭装置23并从主出风口12流出。
[0038]
2)当没人靠近垃圾分类箱时,红外线人体传感器14停止发送信号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主进风机21、次进风机41以及主出风机22关闭或者降低功率。
[0039]
本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0]
1)本实施例设置了主气管道2,并通过主进风机21以及次进风机41,使主气管道2内部形成负气压,从而使容纳仓3内的气体从次进风口31向主气管道2内流动,最后主出风机22带动主气管道2内的气体穿过空气净化除臭装置23并从主出风口12流出,其中,空气净化除臭装置23能将容纳仓3内的空气进行净化除臭,从而避免垃圾分类箱产生臭气;且由于主气管道2内部为负气压,因此容纳仓3内的气体不会从投放口13处涌出;
[0041]
2)本实施例设置了红外线人体传感器14,当有人靠近垃圾分类箱时,主进风机21和次进风机41启动或者增大功率,从而避免人们闻到臭气;当没人靠近垃圾分类箱时,主进风机21和次进风机41关闭或者降低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0042]
优选地,空气净化除臭装置23内设置有静电净化过滤层以及活性炭除臭过滤层。
[0043]
优选地,容纳仓3的内顶部还设置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紫外线杀菌灯。通过上述设置,使容纳仓3内部可通过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杀菌消毒。
[0044]
优选地,分类箱本体1还设置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触摸显示器15。通过上述设置,使环卫人员能通过触摸显示器15进行控制操作,同时触摸显示器15也能进行广告的投
放。
[0045]
优选地,投放口13处设置有翻盖131。通过上述设置,避免容纳仓3内的臭气直接从投放口13处涌出。
[0046]
优选地,多个次气管道4相互平行。通过上述设置,保证多个次气管道4的气流方向一致。
[0047]
优选地,红外线人体传感器14设置在分类箱本体1在纵方向上的前面的中部。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红外线人体传感器14的有效扫描空间。
[0048]
优选地,容纳仓3在纵方向上的前面设置有仓门32。通过上述设置,使环卫人员能通过打开仓门32从容纳仓3内放置或取出垃圾桶。
[0049]
优选地,容纳仓3的数量为2~6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数量的容纳仓3。
[0050]
优选地,容纳仓3的数量为3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数量的容纳仓3。
[0051]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