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9784发布日期:2021-12-04 11:3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瓶子,具体涉及一种培养瓶。


背景技术:

2.培养瓶为医学、生物和化学领域实验中常用到的工具。目前最常用到的培养瓶是西林瓶,西林瓶采用橡胶制成的瓶塞封闭瓶体的瓶口,瓶口的端面采用铝制成密封盖对瓶体的瓶口密封。这种培养瓶在进行培养时需要先将密封盖割开缺口,注射器的针头穿过瓶塞伸入瓶内,向瓶内注入液体或抽取培养液。密封盖被割开缺口后无法再次形成良好的密封,注射器针头穿刺橡胶塞后形成贯穿孔,使培养瓶内部与外界空气联通,培养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导致瓶体内的培养物生长不良,对后续试验结果造成影响。同时密封盖被割开后,由于密封盖是铝制成,缺口处会形成较锋利的边缘,将培养物取出时需要用利器破除铝制密封盖,操作不便且容易割伤实验人员的手。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操作安全,便于注射或抽取培养液的培养瓶。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培养瓶,包括瓶体、瓶盖、瓶塞、密封件、第一卡扣;瓶塞的一端与瓶盖贴紧,瓶塞的另一端与瓶体的瓶口密封连接;瓶体设有卡条,第一卡扣的一端与瓶盖铰接,第一卡扣的另一端与卡条扣合,瓶盖覆盖瓶塞,且瓶盖与瓶体的瓶口密封连接;瓶盖设有通孔,密封件一端与瓶盖铰接,密封件的另一端与通孔密封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后,密封性好,操作安全,便于注射或抽取培养液。
6.作为一种优选,密封件包括密封塞和密封杆,密封杆与瓶盖铰接,密封塞的一端与密封杆连接,密封塞的另一端与通孔密封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后,只需拨开密封杆,密封塞脱离通孔,针头从通孔插入戳破瓶塞即可注射或抽取培养液;操作完成后拔出针头,拨动密封杆,使密封塞重新封闭通孔,保持培养的密封性。
7.作为一种优选,密封件包括辅盖、密封塞、第二卡扣;辅盖的一端与瓶盖铰接,辅盖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扣铰接,第二卡扣与卡条扣合,密封塞的一端与辅盖连接,密封塞的另一端与通孔密封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后,通过第二卡扣与卡条配合,避免辅盖在非注射或抽取培养液的其他意外情况下被拔开,密封塞脱离通孔。
8.作为一种优选,辅盖的四周设有围边,围边与瓶盖的上表面密封连接,而密封塞位于围边中。采用这种结构后,围边与瓶盖的上表面密封连接,不解除第二卡扣与卡条的扣合无法轻易拨开辅盖,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密封性,达到双重密封的效果。
9.作为一种优选,卡条环绕瓶体外表面设置,卡条位于瓶体的瓶口下方3

5mm。采用这种结构后,便于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与卡条扣合,从而瓶盖固定在瓶体的瓶口上,辅盖不会被意外情况拨开。
10.作为一种优选,卡条的截面呈半圆形。采用这种结构后,易于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与卡条扣合。
11.作为一种优选,瓶塞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瓶塞的直径为a,瓶体的瓶口内径为b,a≥b。采用这种结构后,瓶塞通过应用弹性材料的性质,将瓶口完全密封,在注射或抽取培养液之后拔出针头,弹性材料可自动将针孔堵上,避免瓶体内的培养液与空气接触,培养瓶的密封性得到提高。
12.作为一种优选,瓶塞的厚度为1

2cm。采用这种结构后,针头易于戳破瓶塞,同时也确保瓶塞被刺穿后,弹性材料制成的瓶塞因形变还可具有相对的密封效果。
13.作为一种优选,密封塞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塞的直径为c,通孔的孔径大小为d,c≥d。采用这种结构后,密封塞可以将通孔完全密封,提高培养瓶的密封性。
14.作为一种优选,瓶体呈圆柱形,瓶体由玻璃或塑料制成。采用这种结构后,便于观察瓶体内的培养液情况。
15.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瓶相对于现有的培养瓶,在注射或抽取培养液时不需要将瓶盖割开一个缺口,只需拨动密封杆,密封塞脱离通孔,针头从通孔插入,用针头戳破瓶塞注射或抽取培养液即可,操作完毕再拨动密封杆使密封塞封闭通孔,操作方便,密封性好。
17.2.瓶塞和密封塞均采用弹性材料,瓶塞直径大于等于对应密封的瓶口的内径,密封塞的直径大于等于对应密封的通孔的孔径,从而将瓶口和通孔完全密封,避免瓶体内的培养液与空气接触。同时瓶塞采用弹性材料便于针头戳破注射或抽取培养液。
18.3.瓶盖覆盖瓶塞,且瓶盖与瓶体的瓶口密封连接;瓶盖与瓶体通过第一卡扣与卡条扣合,避免瓶盖脱落,在瓶塞密封瓶口的基础上,瓶盖也起到密封瓶口的效果,密封性好。
19.4.辅盖的四周设有围边,围边与瓶盖的上表面密封连接,而密封塞位于围边中。当辅盖通过第二卡扣与卡条扣合时,密封塞将通孔密封,围边与瓶盖的上表面密封连接,从而达到双重密封的效果,同时避免了辅盖意外拨开造成密封塞脱离通孔。
20.5.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瓶相对于现有的培养瓶,其瓶口没有使用铝制密封盖而是采用卡扣式密封,在取出培养物时无需利器破除铝制密封盖,打开卡扣取出瓶盖和瓶塞即可,操作简便、安全。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一种培养瓶的剖视图。
22.图2为一种培养瓶的立体图。
23.图3为铰接有第一卡扣、与瓶塞连接的瓶盖的立体图。
24.图4为瓶体的立体图。
25.图5为实施例二的一种培养瓶的立体图。
26.其中,1为瓶体,2为瓶塞,3为第一卡扣,4为密封塞,5为瓶盖,6为密封杆,7为卡条,8为瓶口,9为辅盖,10为第二卡扣,11为围边。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实施例一
29.本实施例中的培养瓶,包括瓶体、瓶盖、瓶塞、密封件、第一卡扣;瓶塞的一端与瓶盖贴紧,瓶塞的另一端与瓶体的瓶口密封连接;瓶体设有卡条,第一卡扣的一端与瓶盖铰接,第一卡扣的另一端与卡条扣合,瓶盖覆盖瓶塞,且瓶盖与瓶体的瓶口密封连接;瓶盖设有通孔,密封件一端与瓶盖铰接,密封件的另一端与通孔密封连接。
30.密封件包括密封塞和密封杆,密封杆与瓶盖铰接,密封塞的一端与密封杆连接,密封塞的另一端与通孔密封连接。
31.在实际操作中,拨动密封杆,密封塞被拔出通孔,注射器的针头从通孔插入并戳破瓶塞,注射器的针头伸进瓶体内的容腔,注射或抽取培养液,操作结束拔出针头,拨动密封杆,密封塞将通孔密封。现有的培养瓶需要先将铝制密封盖割开缺口,注射器的针头穿过瓶塞伸入瓶内,向瓶内注入或抽取培养液。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相对于现有的培养瓶,不仅减少了操作步骤,也方便了实验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另外这种结构避免打开瓶盖和瓶塞之后瓶体内的培养液与空气接触,从而造成污染。同时取出培养物时不需要割开密封盖,避免铝制的密封盖将实验人员的手划伤。
32.第一卡扣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卡扣沿着瓶盖的周向均匀分布。
33.卡条环绕瓶体外表面设置,卡条位于瓶体的瓶口下方3

5mm,卡条的截面呈半圆形。卡条环绕整个瓶体外表面,第一卡扣不需要在特定位置与卡条扣合,只需合上瓶盖直接将第一卡扣扣在卡条上,从而瓶盖固定在瓶体的瓶口上,不易脱落。另外卡条的截面呈半圆形,第一卡扣与弧形的面扣合,操作简单。
34.瓶塞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硅胶制成,瓶塞的直径为a,瓶体的瓶口内径为b,a≥b。瓶塞的厚度为1

2cm。应用弹性材料的性质,瓶塞直径大于等于瓶口的内径,使瓶口完全密封,另外也方便针头戳破注射或抽取培养液,弹性材料自动贴合针头,避免空气从针头戳的孔进入瓶体内,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35.密封塞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塞的直径为c,通孔的孔径大小为d,c≥d。通过应用弹性材料的性质,密封塞直径大于等于通孔设置使通孔完全密封,同时也易于打开或闭合通孔,方便注射或抽取培养液。
36.瓶体外表面呈圆柱形,瓶体由玻璃或塑料制成,便于观察瓶体内的培养液情况。本实施例瓶体所采用的玻璃为透明玻璃材料,塑料为透明塑料,可以观察瓶体内部情况。
37.实施例二
38.本实施中的培养瓶,密封件包括辅盖、密封塞、第二卡扣;辅盖的一端与瓶盖铰接,辅盖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扣铰接,第二卡扣与卡条扣合,密封塞的一端与辅盖连接,密封塞的另一端与通孔密封连接。辅盖的四周设有围边,围边与瓶盖的上表面密封连接,而密封塞位于围边中。
39.通过第二卡扣与卡条配合,避免辅盖在非注射或抽取培养液的其他意外情况下被拔开,密封塞脱离通孔。辅盖的四周设置围边与瓶盖的上表面密封连接,不解除第二卡扣与卡条的扣合无法轻易拨开辅盖,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密封性,达到双重密封的效果。
40.另外,在进行注射或抽取培养液操作时只需打开第二卡扣与卡条的扣合,拨动辅盖,拔出密封塞即可,其他操作同实施例一,因此在提高密封性的同时不会增加过多的操作步骤。
41.本实施例未提及部分同实施例一。
42.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