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施泡过程防卷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7111发布日期:2021-12-12 21:3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布料施泡过程防卷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布料施泡过程防卷边装置。


背景技术:

2.泡沫整理技术使用化工料泡沫替代传统的化工料液施加到布面,泡沫中存在较多的空气,相较于化工料液较大幅度地减少了水的用量,因而可以使得布面带液率降低25%~35%,综合节约用水能够达到40%以上,同时还能够减少烘干过程中所需提供的热能,提高生产效率。传统的针织印染加工的工序包括前处理、染色、整理、后加工等步骤,其都需要将针织物先进行开幅后再进行后续的给液处理,然后经过轧车将多余的液体挤出。针织物中具有大量的线圈结构,具有弹性大、易卷边的特性,在泡沫整理的过程中针织物容易发生卷边的情况,这还会在针织物表面形成明显的压痕,降低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织物在泡沫整理过程中产生卷边情况的装置。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布料施泡过程防卷边装置,其包括入布机构、施泡机构和出布机构;
5.所述入布机构包括布边整平器和入布张力辊,所述入布张力辊用于导入待整理的布料,所述布边整平器用于整平经过所述入布张力辊的布料边缘;
6.所述施泡机构用于向来自所述入布机构的布料施加泡沫处理液;
7.所述出布机构具有出布张力辊,所述出布张力辊用于导出来自所述施泡机构的布料。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边整平器为鼓风机。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布机构还包括导轨和多个设置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动件,所述导轨与所述入布压辊平行设置,所述鼓风机具有与所述滑动件数量相同的排风端,各所述排风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滑动件,各所述排风端均朝向所述入布压辊的入布口。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排风端均有两个,所述入布机构还包括布边检测器和控制器,所述布边检测器用于检测进入所述入布压辊的布料的两侧边缘位置,所述控制器用于驱使两个所述滑动件分别移动至所述布边检测器检测到的布料的两侧边缘位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泡机构包括用于向布料施加泡沫的第一施泡器与第二施泡器,所述第一施泡器与所述第二施泡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施泡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施泡器与所述入布机构之间,所述第一施泡器与所述第二施泡器的开口端均呈长直狭缝状;
12.所述第一施泡器的施泡方向与所述第二施泡器的施泡方向相反,以所述第一施泡器的施泡方向为正方向,所述第一施泡器的开口端高于所述第二施泡器的开口端。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布机构还包括入布压辊,所述入布压辊设置于所述
入布张力辊与所述第一施泡器之间,用于辊压经过所述入布张力辊的布料,所述入布压辊的出布端低于所述第一施泡器的开口端。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布机构还包括出布压辊,所述出布压辊设置于所述第二施泡器与所述出布张力辊之间,用于辊压经过所述第二施泡器的布料,所述出布压辊的入布端高于所述第二施泡器的开口端。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施泡器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施泡器的开口端相平行,所述第一施泡器开口和所述第二施泡器开口同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施泡器施泡方向的垂直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
~45
°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施泡器与所述第二施泡器相平行,所述第一施泡器开口和所述第二施泡器开口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施泡器施泡方向的垂直面上的投影长度为5cm~15cm。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施泡器开口的缝宽为2cm~4cm;和/或
18.所述第二施泡器开口的缝宽为2cm~4cm。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布张力辊有三条,且三条所述出布张力辊的中心分别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20.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布料施泡过程防卷边装置中,在施泡机构之外还增设了入布机构以及出布机构,入布机构包括布边整平器和入布张力辊,当布料进入该防卷边装置中时,布边整平器会预先整平经过入布张力辊的布料边缘,以使得布料以平整的形态经过入布张力辊。待布料进入施泡机构并被施加泡沫处理液后,还需要经过出布张力辊,入布张力辊与出布张力辊相配合,以避免布料在施泡过程中或施泡后发生回卷的情况,且二者的转动同步,以保证整个施泡过程布面平整,避免卷边和压痕的问题。进一步地,此过程还可以控制入布张力辊与出布张力辊的实际转速,以对布料施加合适的张力,保证布料的布面平整。
21.在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进一步在施泡机构中设置了第一施泡器与第二施泡器,通过高度错位设置的第一施泡器与第二施泡器,可以增加布料经过施泡口时与各施泡口之间的压力,进而增强布料与各施泡口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布料在施泡过程中发生回卷。
22.在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进一步设置了入布压辊,入布压辊可以将经过入布张力辊送入的布料辊压平整,保证送入第一施泡器的布料的平整度,同时还设置入布压辊的出布端低于第一施泡器,以增大布料与第一施泡器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布料在后续的施泡过程中发生回卷的情况。
23.在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进一步设置了出布压辊,出布压辊可以将经过第二施泡器的布料辊压平整,同时还设置出布压辊的入布端低于第二施泡器,以增大布料与第二施泡器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布料在施泡过程中发生回卷的情况。
附图说明
24.图1为布料施泡过程防卷边装置的正视图;
25.图2为图1中示出的bb’区的截面图;
26.其中,各附图标记及其含义如下:
27.110、入布张力辊;120、鼓风机;121、第一排风端;122、第二排风端;131、第一布边
检测器;132、第二布边检测器;140、导轨;151、第一滑动件;152、第二滑动件;160、入布压辊;210、第一施泡器;220、第二施泡器;310、出布压辊;321、第一出布张力辊;322、第二出布张力辊;323、第三出布张力辊。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和效果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实施例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9.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原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化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进行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应当理解,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应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而不会引起歧义的。
30.除非另有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和简化对实用新型内容进行描述,同时帮助阅读者结合附图进行理解,而不是限定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布料施泡过程防卷边装置,其包括入布机构、施泡机构和出布机构;
33.所述入布机构包括布边整平器和入布张力辊,所述入布张力辊用于导入待整理的布料,所述布边整平器用于整平经过所述入布张力辊的布料边缘;
34.所述施泡机构用于向来自所述入布机构的布料施加泡沫处理液;
35.所述出布机构具有出布张力辊,所述出布张力辊用于导出来自所述施泡机构的布料。
36.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布边整平器可以选自鼓风机,利用风力吹平布料边缘。在其他具体示例中,布边整平器也可以是机械手或夹具等。
37.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其示出了一种布料施泡过程防卷边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的正视图,从该正视图中可以看到部分入布机构的组件。具体来说,其中的入布机构包括鼓风机120和入布张力辊110,入布张力辊110用于导入待整理的布料,鼓风机120用于吹平经过入布张力辊110的布料边缘。
38.可以理解,张力辊是使驱动装置作用在其上的扭距通过辊面与带材间的摩擦转化为带材张力,通过设置入布张力辊110及鼓风机120,可以使得布料在受到张力作用的状态下,以平整的形态进入装置的后续机构内,较好地保证布面的平整性。
39.鼓风机120可以具有多个排风端,以便于至少吹至布料的两侧,也可以是一个长条状的排风端,以吹平布料整体。
40.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入布机构还包括导轨140和多个设置于所述导轨140上的滑动件,所述导轨140与所述入布压辊160平行设置,所述鼓风机120具有与所述滑动件数量相同的排风端,各所述排风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滑动件,各所述排风端均朝向所述入布压辊160的入布口。通过导轨140和滑动件能够调整各排风端的鼓风位置,使得该排风端能够适用于尺寸不同的布料。
41.具体地,例如,排风端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排风端121和第二排风端122。对应地,滑动件也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滑动件151和第二滑动件152。两个排风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滑动件,两个排风端分两侧设置,刚好能够吹至布料的两侧,并且这两个排风端可以沿着导轨140移动,以适应于多种尺寸不同的布料。
42.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入布机构还包括布边检测器,所述布边检测器用于检测进入所述入布压辊160的布料的两侧边缘位置,并用于驱使两个所述滑动件分别移动至检测到的两侧边缘位置。布边检测器电连接于滑动件,布边检测器可以检测出布料的两侧边缘。同时,该入布机构中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可以用于驱使滑动件移动至布边检测器检测到的布料边缘位置,使得排风端能够自动根据布料的尺寸调整位置,减少人工操作的步骤。
43.进一步地,布边检测器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布边检测器131和第二布边检测器132。两个布边检测器分别电连接于两个滑动件,以便于实时检测布料的各侧边缘,并反馈至控制器,进而控制滑动件进行移动。
44.可以理解,布边检测器用于检测布料的边缘,其具体可以包括摄像机与分析器构成的整体,以实时分析布的边缘所处的位置。
45.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布边检测器还电连接于鼓风机120,用于控制鼓风机120的启停。当布边检测器检测到入布张力辊110入口端不存在布料时,可以关停鼓风机120,以节约能源。
46.请再参照图2,其示出了图1中bb’区的截面示意图,通过图2可以看出该布料施泡过程防卷边装置的内部构造。
47.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施泡机构包括用于向布料施加泡沫的第一施泡器210与第二施泡器220,所述第一施泡器210与所述第二施泡器22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施泡器210设置于所述第二施泡器220与所述入布机构之间,所述第一施泡器210与所述第二施泡器220的开口均呈长直狭缝状;
48.所述第一施泡器210的施泡方向与所述第二施泡器220的施泡方向相反,以所述第一施泡器210的施泡方向为正方向,所述第一施泡器210的开口端高于所述第二施泡器220的开口端。
49.可以理解,第一施泡器210和第二施泡器220的开口均呈长直狭缝状,则布料整体的布面需要直接接触第一施泡器210与第二施泡器220的开口端。依图2示出的方位,第一施
泡器210的施泡方向朝上,第二施泡器220的施泡方向朝下,第一施泡器210的高度高于第二施泡器220,则第一施泡器210与第二施泡器220之间呈错位设置的关系。由于第一施泡器210设置于入布机构与第二施泡器220之间,则布料经过入布机构进入后,依次经过错位设置的第一施泡器210和第二施泡器220,在此期间布料与第一施泡器210及第二施泡器220之间均具有较强的摩擦力,这能够有效避免布料在施泡过程中发生布面回卷的情况。
50.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施泡器210的开口端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器(图中未示出),第一密封器用于遮蔽第一施泡器210的开口狭缝,第一密封器可滑动设置于该开口端上。采用第一密封器可以适当调节第一施泡器210的施泡门幅,以适用于不同宽幅的布面。
51.可选地,第一密封器有两个,分设于第一施泡器210开口端的两侧。可以同时调节两个第一密封器,以自由调节施泡门幅的位置。
52.进一步地,两个第一密封器分别对应电连接于两个布边检测器,当布边检测器检测到布边时,可以一并控制两个第一密封器进行移动,以自动适应不同尺幅的布料。
53.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二施泡器220的开口端上也设置有第二密封器(图中未示出),第二密封器用于遮蔽第二施泡器220的开口端狭缝,第二密封器可滑动设置于该开口端狭缝上。采用第二密封器可以适当调节第二施泡器220的施泡门幅,以适用于不同宽幅的布面。
54.可选地,第二密封器有两个,分设于第二施泡器220开口端的两侧。可以同时调节两个第二密封器,以自由调节施泡门幅的位置。
55.进一步地,两个第二密封器分别对应电连接于两个布边检测器,当布边检测器检测到布边时,可以一并控制两个第二密封器进行移动,以自动适应不同尺幅的布料。
56.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入布机构还包括入布压辊160,所述入布压辊160设置于所述入布张力辊110与所述第一施泡器210之间,用于辊压经过所述入布张力辊110的布料,所述入布压辊160的出布端低于所述第一施泡器210。
57.与张力辊不同,压辊用于辊压布料,将布料压平整。张力辊只需要单独的一个辊,而压辊则通常需要两个相近设置的辊进行挤压。由于针织物弹性较大,在张力辊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回卷的情况,额外设置的入布压辊160能够有效避免布料的回卷。
58.布料经入布张力辊110进入装置内部后,再进入入布压辊160,从入布压辊160出来后再经过第一施泡器210。进一步地,设置入布压辊160的出布端低于第一施泡器210,一方面可以增大布料与入布压辊160的接触面积,增大布料与入布压辊160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布料在第一施泡器210表面绷紧,增大第一施泡器210与布料之间的压力,进而增大第一施泡器210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由于布料与入布压辊160和第一施泡器210之间均存在较大的接触摩擦力,因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布面在施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回卷现象。
59.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出布机构还包括出布压辊310,所述出布压辊310设置于所述第二施泡器220与所述出布张力辊之间,用于辊压经过所述第二施泡器220的布料。出布压辊310可以将经过施泡处理后的布料辊压平整,使得布料能够以平整的形态自出布张力辊送出。
60.进一步地,出布压辊310的入布端高于第二施泡器220。一方面,这可以增大布料与
出布压辊310的接触面积,增大布料与出布压辊310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这也可以使得布料在第二施泡器220表面绷紧,增大第二施泡器220与布料之间的压力,进而增大第二施泡器220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由于布料与出布压辊310和第二施泡器220之间均存在较大的接触摩擦力,因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布面在施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回卷现象。
61.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施泡器210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施泡器220的开口端相平行,所述第一施泡器210开口和所述第二施泡器220开口同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施泡器210施泡方向的垂直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
~45
°

62.具体地,请参照图2中示出的角θ。可以理解,图2示出的是该装置的截面图,第一施泡器210的施泡方向向上,图2中的水平方向即表示其垂直面,第一施泡器210与第二施泡器220顶端之间的连线即表示第一施泡器210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施泡器220的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则第一施泡器210与第二施泡器220顶端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θ的取值为15
°
~45
°
。控制该夹角θ为15
°
~45
°
能够在使得泡沫较好地浸润布料的同时,使得布料与各施泡口之间存在较大的接触摩擦力。
63.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施泡器210与所述第二施泡器220相平行,所述第一施泡器210开口和所述第二施泡器220开口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施泡器210施泡方向的垂直面上的投影长度为5cm~15cm。如图2中示出的宽度d,即在水平方向上两施泡口之间的间距。控制该间距为5cm~15cm能够适用于针织物,在保证针织物布料与各施泡口之间存在较大的接触摩擦力的情况下,使得针织物上下两面均能够被泡沫充分浸润。
64.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施泡器210开口的缝宽为2cm~4cm。
65.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二施泡器220开口的缝宽为2cm~4cm。
66.控制施泡口的缝宽为2cm~4cm,能够提高布面与各施泡口的接触面积,增加接触摩擦力并且保证泡沫的均匀施加。
67.布料自出布压辊310出来后,可以直接经过出布张力辊并被送出装置外。其中,出布张力辊可以有一条,也可以有多条,多条出布张力辊能够进一步增加布料与出布张力辊之间的接触摩擦力,防止施泡后布面回卷。
68.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出布张力辊有三条,且三条所述出布张力辊的中心分别位于锐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选地,三条出布张力辊的中心可以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69.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布料施泡过程防卷边装置中,在施泡机构之外还增设了入布机构以及出布机构,入布机构包括鼓风机和入布张力辊,当布料进入该防卷边装置中时,鼓风机会预先吹平经过入布张力辊的布料边缘,以使得布料以平整的形态经过入布张力辊。待布料进入施泡机构并被施加泡沫处理液后,还需要经过出布张力辊,入布张力辊与出布张力辊相配合,以避免布料在施泡过程中或施泡后发生回卷的情况,且二者的转动同步,以保证整个施泡过程布面平整,避免卷边和压痕的问题。进一步地,此过程还可以控制入布张力辊与出布张力辊的实际转速,以对布料施加合适的张力,保证布料的布面平整。
70.在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进一步在施泡机构中设置了第一施泡器与第二施泡器,通过高度错位设置的第一施泡器与第二施泡器,可以增加布料经过施泡口时与各施泡口之间的压力,进而增强布料与各施泡口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布料在施泡过程中发生回卷。
71.在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进一步设置了入布压辊,入布压辊可以将经过入布
张力辊送入的布料辊压平整,保证送入第一施泡器的布料的平整度,同时还设置入布压辊的出布端低于第一施泡器,以增大布料与第一施泡器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布料在后续的施泡过程中发生回卷的情况。
72.在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进一步设置了出布压辊,出布压辊可以将经过第二施泡器的布料辊压平整,同时还设置出布压辊的入布端低于第二施泡器,以增大布料与第二施泡器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布料在施泡过程中发生回卷的情况。
73.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较优的可行方式,其中各组件大小、位置、形状等均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而进行相应设定,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仅能够以上述实施方式实现。
7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