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门式启闭机的小车架及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2450发布日期:2022-03-16 15:2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拉门式启闭机的小车架及小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启闭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水平力下的斜拉门式启闭机的小车架及小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启闭机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对于启闭机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斜拉式门式启闭机由垂直起吊和斜拉起吊两种模式,斜拉起吊时起吊中心线与铅垂线见存在夹角,为避免钢丝绳与定滑轮梁干涉,有的采用单卷筒,然后将定滑轮组挂在定滑轮梁的下翼板上,定滑轮组支架与定滑轮的连接焊缝将承受很大的拉力,对焊缝要求很高,且定滑轮组后期维护困难。还有的是采用单卷筒,然后将定滑轮组布置在定滑轮梁上,定滑轮梁的截面做成上宽下窄的箱型梁,通过加高梁的高度,增加翼缘板和腹板的厚度来弥补下翼缘板的减窄,由于定滑轮组布置在定滑轮的上翼板上,定滑轮组支架与定滑轮的连接焊缝受压,对连接焊缝的要求相对较低,在应对水平力较小的情况时效果明显,但遇到大斜拉角度、大水平力时,为了避免与斜拉钢丝绳干涉和受梁体稳定性的要求的限制,梁体无法无限加高,只有在合适梁体高度的基础上增加翼缘板和腹板的板厚,增加了小车架的整体重量。
3.为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授权公告号为cn210064946u,授权公告日为2020年2月14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来解决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门式起重机用小车架,包括车架,车架上表面两侧均通过减震机构固定安装有电动机,车架下底面一侧固定安装有主动车轮组,车架下底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被动车轮组,车架上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组,驱动组一端固定安装有制动器,驱动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减速器,车架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两个卷筒组,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车架上表面一侧的四个固定杆以及固定安装在电动机下端的减震板,四个固定杆上端均分别贯穿减震板四角并固定安装有限位块,固定杆外侧下部均套设有减震弹簧。该门式起重机用小车架支撑强度大,结构强度大,稳定性强,而且便于拆装和维修,实用性强。
5.上述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部分有效解决小车架的强度和刚度不够特别大,无法承受较高的强度的问题,能够使得该小车架的稳定性、牢固性以及支撑强度得提升。但由于其采用的方案主要是通过在车架上增加减震机构的方式来达到增加小车架的稳定性、牢固性以及支撑强度,这种操作同样会加大小车架的整体重量,并未解决小车架的整体重量提升的问题,且这种通过增加机构或部件的小车架的稳定性、牢固性以及支撑强度增强方式来使会增加小车架的外形尺寸,提高小车架的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斜拉门机的小车架及小车,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减少定滑轮梁的截面尺寸,从而达到减小小车架的外形尺寸,减轻小车架的整
体重量的目的。
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8.一种斜拉门式启闭机的小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梁、定滑轮梁、连接梁、端梁、外伸梁,所述行走梁采用箱型结构,顺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小车架两侧,所述定滑轮梁采用上翼缘宽,下翼缘板窄的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两行走梁的中部,所述端梁采用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行走梁的两端,所述连接梁采用工字梁结构,变截面设计,一端固定在定滑轮梁的中部,另一端与固定在端梁中部,两条连接梁按定滑轮梁中心线对称布置,所述外伸梁置于小车架的两侧,竖直向下布置。
9.一种斜拉门式启闭机的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升机构、小车架、小车行走机构,小车架包括行走梁、定滑轮梁、连接梁、端梁、外伸梁,所述行走梁采用箱型结构,顺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小车架两侧,所述定滑轮梁采用上翼缘宽,下翼缘板窄的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两行走梁的中部,所述端梁采用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行走梁的两端,所述连接梁采用工字梁结构,变截面设计,一端固定在定滑轮梁的中部,另一端与固定在端梁中部,两条连接梁按定滑轮梁中心线对称布置,所述外伸梁置于小车架的两侧,竖直向下布置。
10.所述起升机构采用两个双联卷筒、单层缠绕、四驱动的布置方式。
11.所述卷筒设置两套驱动。
12.所述卷筒上有两根钢丝绳采用对绕方式,即钢丝绳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卷筒中间,另一端则固定于另一个卷筒外端。
13.所述小车架上部的定滑轮梁上布置定滑轮装置。
14.所述定滑轮轴线与卷筒中心线平行布置。
15.所述小车行走机构采用液压油缸驱动。
16.所述外伸梁上设置有轴孔,轴孔与小车行走的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头部连接。
17.所述油缸活塞杆头通过铰轴与小车架外伸梁上的轴孔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9.1、本实用新型中,定滑轮布置在小车架的定滑轮梁上,由于门机有斜拉工,为避免钢丝绳与定滑轮梁干涉,定滑轮的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箱型梁,定滑轮中部增加连接梁,连接梁的另一端与小车架的端梁连接,门机斜拉时的水平力通过连接梁传递到小车架的端梁上,端梁承受部分载荷,可以有效的减少定滑轮梁的截面尺寸,从而达到减小小车架的外形尺寸,减轻小车架的整体重量的目的,同时,与授权公告号为cn210064946u专利文献相比,由于是对小车架的结构与构造进行更改,并没有让小车架增加多余的结构,反而减小了小车架的外形尺寸,因而很好的解决了专利文献中所存在的小车架的整体重量增加的问题,同时减少安装难度,减小了小车架对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
20.2、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与公告号为cn210064946u专利文献为代表的现有技术相比,还包括有起升机构采用两个双联卷筒、单层缠绕、四驱动的布置方式来配合小车架的结构,改善小车架受力状况,使受力均衡。
21.3、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卷筒设置有两套驱动来配合小车架的结构,即使其中一套驱动装置的电机发生故障,也不影响整个起重机构的正常工作,使起重机更加安全可靠。
22.4、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卷筒上有两根钢丝绳采用对绕方式,即钢丝绳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卷筒中间,另一端则固定于另一个卷筒外端来调整绳子受力方向,使其更适用于小车架结构,提高整个装置稳定性。
23.5、优选的,所述小车架(4)上部的定滑轮梁(7)上布置定滑轮装置,勇于改变力的方向。
24.6、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卷筒中心线与定滑轮轴线平行,使整个机构受力更均匀。
25.7、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小车行走机构采用液压油缸驱动,所占用面积小,承受压力大,重量较轻。
26.8、优选的,所述外伸梁上设置有轴孔,轴孔与小车行走的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头部连接,用于小车的行走和门机斜拉时持住小车。
27.9、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油缸活塞杆头通过铰轴与小车架外伸梁上的轴孔连接,使液压油缸能发生摆动。
28.本实用新型与授权公告号为cn207078921u专利文献为代表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明显区别:
29.虽然cn207078921u专利文件中整体小车架小车行走梁可缩短,相应的重量减轻,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但其所适用的范围和所达到的效果均与本专利不同,cn207078921u专利文件使用的是轮胎吊的轻型小车架,通过对整体小车面板取消,改为框架式承重梁,其余部分改为轻结构的面板(花纹板及格栅板)的方式,来达到减少因整体小车面板不平度带来的制作难度,减轻小车架重量,降低成本的目的,而本实用新型涉及启闭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水平力下的斜拉门式启闭机,遇到大斜拉角度、大水平力时,能够有效避免与斜拉钢丝绳干涉和提高受梁体稳定性,同时减小小车架的外形尺寸,减轻小车架的整体重量的目的。
30.同时,cn207078921u专利和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该专利文献主要是通过轻型小车架的相应结构进行轻材料的替换,减轻小车架重量,而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对小车架的结构与构造进行更改,能够有效避免与斜拉钢丝绳干涉和提高受梁体稳定性的同时,达到减小小车架的外形尺寸,减轻小车架的整体重量的目的。
31.因而本实用新型与该专利文件不论是从技术方案,还是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上均存在明显区别。
附图说明
32.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小车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小车布置示意图;
35.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示意图
36.图4为图2中b部放大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小车架正视图示意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小车架侧视图示意图;
3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小车架俯视图示意图;
40.图中标记:
41.1、梯子平台楼梯,2、机房,3、起升机构,4、小车架,5、小车行走机构,6、外伸梁,7、定滑轮梁,8、连接梁,9、端梁,10、行走梁。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3.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44.实施例1
4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参照所描述附图1,小车由起升机构3、小车架4、小车行走机构5组成,小车架4由行走梁10、定滑轮梁7、连接梁8、端梁9、外伸梁6组成,行走梁10采用箱型结构,顺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小车架4两侧,定滑轮梁7采用上翼缘宽,下翼缘板窄的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两行走梁10的中部,两个端梁9采用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分别设置在行走梁10的两端,两个连接梁8均采用工字梁结构,变截面设计,连接梁8的一端固定在定滑轮梁7的中部,另一端与固定在端梁9中部,两连接梁8按定滑轮梁7中心线对称布置,两个外伸梁6分别置于小车架4的两侧,竖直向下布置,外伸梁6上设置有轴孔,小车架4上设有小车,其中起升机构3采用两个双联卷筒、单层缠绕、四驱动的布置方式,每个卷筒设置两套驱动,定滑轮轴线与卷筒中心线平行布置,定滑轮装置布置于小车架4上部的定滑轮梁7上,两根钢丝绳采用对绕方式,即钢丝绳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卷筒中间,另一端则固定于另一个卷筒外端。小车行走采用气缸驱动,轴孔与小车行走的气缸的活塞杆头部连接,气缸活塞杆头通过螺丝与小车架4外伸梁6上的轴孔连接,用于小车的行走和门机斜拉时持住小车。
46.实施例2
4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2,小车由起升机构3、小车架4、小车行走机构5、机房2、梯子平台栏杆、电气系统组成,小车架4由行走梁10、定滑轮梁7、连接梁8、端梁9、外伸梁6组成,行走梁10采用箱型结构,顺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小车架4两侧,定滑轮梁7采用上翼缘宽,下翼缘板窄的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两行走梁10的中部,两个端梁9采用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分别设置在行走梁10的两端,两个连接梁8均采用工字梁结构,变截面设计,连接梁8的一端固定在定滑轮梁7的中部,另一端与固定在端梁9中部,两连接梁8按定滑轮梁7中心线对称布置,两个外伸梁6分别置于小车架4的两侧,竖直向下布置,外伸梁6上设置有轴孔,小车架4上设有小车,其中起升机构3采用两个双联卷筒、单层缠绕、四驱动的布置方式,每个卷筒设置两套驱动,定滑轮轴线与卷筒中心线平行布置,定滑轮装置布置于小车架4上部的定滑轮梁7上,两根钢丝绳采用对绕方式,即钢丝绳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卷筒中间,另一端则固定于另一个卷筒外端。
小车行走采用液压油缸驱动,轴孔与小车行走的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头部连接,油缸活塞杆头通过铰轴与小车架4外伸梁6上的轴孔连接。
48.实施例3
4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小车由起升机构3、小车架4、小车行走机构5、机房2、梯子平台栏杆、电气系统组成,小车架4由行走梁10、定滑轮梁7、连接梁8、端梁9、外伸梁6组成,行走梁10采用箱型结构,顺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小车架4两侧,定滑轮梁7采用上翼缘宽,下翼缘板窄的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两行走梁10的中部,两个端梁9采用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分别设置在行走梁10的两端,两个连接梁8均采用工字梁结构,变截面设计,连接梁8的一端固定在定滑轮梁7的中部,另一端与固定在端梁9中部,两连接梁8按定滑轮梁7中心线对称布置,两个外伸梁6分别置于小车架4的两侧,竖直向下布置,外伸梁6上设置有轴孔,小车架4上设有小车,其中起升机构3采用两个双联卷筒、单层缠绕、四驱动的布置方式,每个卷筒设置两套驱动,定滑轮轴线与卷筒中心线平行布置,定滑轮装置布置于小车架4上部的定滑轮梁7上,即钢丝绳两端皆固定于卷筒外端。小车行走采用液压油缸驱动,轴孔与小车行走的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头部连接,油缸活塞杆头通过螺纹与小车架4外伸梁6上的轴孔连接。
50.实施例4
51.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3,小车由起升机构3、小车架4、小车行走机构5,小车架4由行走梁10、定滑轮梁7、连接梁8、端梁9、外伸梁6组成,行走梁10采用箱型结构,顺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小车架4两侧,定滑轮梁7采用上翼缘宽,下翼缘板窄的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设置在两行走梁10的中部,两个端梁9采用箱型结构,垂直小车轨道方向布置,分别设置在行走梁10的两端,两个连接梁8均采用工字梁结构,变截面设计,连接梁8的一端固定在定滑轮梁7的中部,另一端与固定在端梁9中部,两连接梁8按定滑轮梁7中心线对称布置,两个外伸梁6分别置于小车架4的两侧,竖直向下布置,外伸梁6上设置有轴孔,小车架4上设有小车,其中起升机构3采用两个卷筒,每个卷筒设置一套驱动,定滑轮装置布置于小车架4上部的定滑轮梁7上,两根钢丝绳采用对绕方式,即钢丝绳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卷筒中间,另一端则固定于另一个卷筒外端。小车行走采用液压油缸驱动,轴孔与小车行走的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头部连接,油缸活塞杆头通过铰轴与小车架4外伸梁6上的轴孔连接。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