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基自动分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2485发布日期:2021-12-01 11:0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培养基自动分装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试验仪器制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培养基自动分装器。


背景技术:

2.在进行微生物的相关实验过程中,经常需做采用培养基来对目标微生物进行培养观察,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需对高温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进行单个分装。
3.相关的公告号为cn20455000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培养基分装器,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立杆、设置在立杆顶端并通过轴承连接的转台。转台上固定连接有摆臂,立杆的一侧设置有培养基储存罐,摆臂的一端设置有分装机构,培养基储存罐上连通有增压管和输液管。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分装器在进行培养基的分装时,主要通过人工移动输液管进行培养基的分装,操作繁琐,分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培养基的分装操作繁琐,分装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培养基自动分装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培养基自动分装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培养基自动分装器,包括安装平台、安装支架、活动平台、控制装置以及储放罐,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安装平台上,所述安装支架上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液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输液头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所述储放罐用于存放待分装的培养基,所述输液头和储放罐之间连接有输液软管,所述输液头的通过输液软管与储放罐连通,所述输液软管上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连接有电磁流量开关,所述活动平台和安装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活动平台上设置有若干分装容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与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电磁流量开关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培养基的分装作业时,控制装置操控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将输液头移动到分装容器的顶部,并操控水泵启动,水泵通过输液软管将储放罐内的培养基抽吸输送至输液头处,并注入到分装容器内,控制装置通过电磁流量开关对注入的培养基流量进行调控。当一个分装容器中的培养基注入完成后,控制装置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将输液头移动到下一个分装容器处进行培养基的分装,从而实现对培养基的连续分装,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培养基的分装效率。
9.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横梁以及固定连接在横梁两端的竖梁,各所述竖梁远离横梁的一端与安装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螺杆以及第一电机,所述横梁的一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螺杆位于安装槽内且第一螺杆与横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穿出横梁并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连接有螺母块,所述螺母块套设在第一螺杆上且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输液头安装在螺母块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带动螺母块沿第一螺杆的轴向移动,继而实现安装在螺母块上的输液头的直线移动调节,不需人工对输液头进行移动,提高培养基分装的便利性。
11.可选的,所述输液头和螺母块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输液头通过升降机构与螺母块相对固定,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输液头沿垂直于活动平台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升降机构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液头将培养基注入到分装容器时,通过升降机构将输液头朝向靠近分装容器的方向移动,减少输液头和分装容器之间的距离,使得培养基在进行分装时,培养基不易溅射到分装容器外,减少培养基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13.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齿条、齿轮和升降电机,所述齿条穿设在螺母块内,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活动平台,所述齿条与螺母块滑移连接,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在横梁上,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输液头固定在齿条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继而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在螺母块上滑动,螺母块对齿条起到移动导向作用,齿条则带动输液头在靠近或远离活动平台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输液头与分装容器之间距离的调整,提高对培养基的分装效果。
15.可选的,所述活动平台上贴合固定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上开设有若干供分装容器放置的放置孔,所述放置孔的内壁与分装容器的外壁贴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不仅对分装容器起到保护作用,当分装容器被意外碰到时,分装容器不易破裂损坏,同时,弹性垫起到固定分装容器的作用,分装容器嵌接在放置孔内,放置孔的内壁与分装容器的外壁贴合抵接,使得分装容器更加稳定,且弹性垫本身的弹性特点,使得放置孔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分装容器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17.可选的,所述储放罐和安装平台之间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支撑板和电加热板,所述支撑板相对固定在安装平台上,所述电加热板安装在支撑板远离安装板的一面,且所述电加热板与储放罐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热组件对储放罐内的培养基进行加热,使得在培养基在分装过程中不易出现凝固的现象。
19.可选的,所述储放罐的外部套设有保温套。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热组件对储放罐内的培养基进行加热后,保温套对培养基进行保温,降低储放罐内培养基的热量散失速度,使得培养基不易出现凝固,保障培养基的分装效果。
21.可选的,所述支撑板远离储放罐的一面设置有震动组件,所述震动组件包括震动电机和若干减震支座,所述震动电机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通过减震支座与安装平台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震动电机对储放罐内的培养基进行震颤,使得培养基中营养物质不易出现沉降,保障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均匀性,减震支座对震动电机的震动冲击进行吸收,减少对安装平台的冲击。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实现对培养基的连续分装,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培养基的分装效率;
25.2.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实现输液头与分装容器之间距离的调整,提高对培养基的分装效果,培养基不易溅射到分装容器外,减少培养基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26.3.通过设置加热组件,对储放罐内的培养基进行加热,使得在培养基在分装过程中不易出现凝固的现象,保障培养基的分装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培养基自动分装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储放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第一驱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升降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平台;11、安装板;2、活动平台;21、分装容器;22、弹性垫;221、放置孔;3、安装支架;31、竖梁;32、横梁;321、安装槽;4、输液软管;41、输液头;42、水泵;5、控制装置;6、储放罐;61、加热组件;611、电加热板;612、支撑板;613、保温套;62、震动组件;621、震动电机;622、减震支座;7、第一驱动机构;71、第一螺杆;72、螺母块;73、第一电机;8、第二驱动机构;81、第二螺杆;82、第二电机;83、导杆;9、升降机构;91、齿轮;92、齿条;93、升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培养基自动分装器。参照图1,一种培养基自动分装器包括安装平台1、安装支架3、活动平台2、控制装置5、储放罐6、输液软管4、输液头41、第一驱动机构7以及第二驱动机构8。安装支架3固定在安装平台1上,第一驱动机构7安装在安装支架3上,输液头41与第一驱动机构7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7用于带动输液头41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输液头41通过输液软管4与储放罐6连通,输液软管4上连接有水泵42,水泵42上安装有电磁流量开关(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储放罐6中的培养基的输出流量。第二驱动机构8安装在安装平台1上,活动平台2上安装有若干分装容器21,活动平台2与第二驱动结构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机构8用于带动活动平台2沿某一直线移动,且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方向与第一驱动机构7的驱动方向相垂直,第一驱动机构7、第二驱动机构8以及电磁流量开关均与控制装置5电性连接。
34.参照图1,对储放罐6内的培养基进行分装作业时,控制装置5通过操控第一驱动机构7和第二驱动机构8,使输液头41移动到分装容器21的顶部,此时水泵42启动,水泵42通过输液软管4将培养基输送至输液头41处,并注入到分装容器21内,控制装置5通过电磁流量开关对注入分装容器21内的培养基的容量进行调控,实现了对培养基的连续分装,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对培养基的分装效率。
35.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得储放罐6内的培养基在封装过程中,培养基不易出现凝固的现象,在储放罐6上设置有加热组件61,加热组件61包括支撑板612、电加热板611以及保温套613,支撑板612相对固定在安装平台1上,电加热板611固定在支撑板612远离安装板11
的一面,储放罐6设置在电加热板611上,储放罐6和电加热板611固定连接,保温套613套设在储放罐6的外部,本实施例中,该保温套613采用发泡橡胶制成。电加热板611对储放罐6进行加热,使得培养基不易出现凝固现象,而保温套613对储放罐6进行保温,降低培养基的热量散失速度。
36.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板612上安装有震动组件62,震动组件62包括震动电机621和若干减震支座622,震动电机621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板612靠近安装平台1的一面上。震动电机621对储放罐6内的培养基进行震颤,使得培养基中营养物质不易出现沉降,保障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均匀性。减震支座622与支撑板61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减震支座622采用橡胶隔震弹簧,支撑板612通过各减震支座622与安装平台1固定连接,减震支座622对震动电机621的震动冲击进行吸收,减少对安装平台1的冲击,降低噪音。
37.参照图1和图3,安装支架3包括横梁32和两个竖梁31,两个竖梁31均垂直焊接固定在安装平台1上,横梁32水平设置在各竖梁31远离安装平台1的一端,横梁32的两端与相邻的竖梁31焊接固定。第一驱动机构7包括第一螺杆71、螺母块72以及第一电机73。横梁32的一侧壁开设有安装槽321,第一螺杆71位于安装槽321内且第一螺杆71与横梁32转动连接,第一螺杆71的一端穿出横梁32并与第一电机73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螺母块72位于安装槽321内,且螺母块72与横梁32滑移连接。螺母块72套设在第一螺杆71上,螺母块72与第一螺杆71螺纹连接,输液头41相对固定在螺母块72上。第一电机73带动第一螺杆71转动,第一螺杆71带动螺母块72沿第一螺杆71的轴向移动,继而实现输液头41的直线移动。
38.参照图1和图3,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第二螺杆81、第二电机82以及导杆,安装平台1靠近安装支架3的一面上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安装板11。两个安装板11之间相对设置,第二螺杆81、导杆83以及活动平台2均位于两个安装板11之间,第二螺杆81的两端与各安装板11转动连接,导杆83的两端与各安装板11焊接固定,第二螺杆81与导杆83相互平行,第二螺杆81的轴向与第一螺杆71的轴向相垂直。第一螺杆71和导杆83均穿设在活动平台2内,第一螺杆71与活动平台2螺纹连接,导杆83与活动平台2滑动连接。第一螺杆71的一端穿出安装板11并与第二电机8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第二电机82通过螺栓固定在相应的安装板11上。第二电机82带动第二螺杆81转动,继而第二螺杆81带动活动平台2沿第二螺杆81的轴向移动,导杆83对活动平台2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继而活动平台2带动分装容器21沿第二螺杆81轴向移动。
39.参照图1和图4,在进行培养基的分装时,若输液头41至分装容器21之间的距离过大,容易发生培养基溅射到分装容器21外的情况,造成培养基的浪费。因此,在输液头41和螺母块72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9,使得输液头41至分装容器21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节。升降机构9包括齿条92、齿轮91和升降电机93,齿条92穿设在螺母块72远离横梁32的一端,齿条92与螺母块72之间滑动连接,齿轮91与齿条92相啮合,齿轮91与升降电机93的输出端同轴固定,升降电机93固定在横梁32上。齿条92的长度方向与活动平台2相垂直,输液头41固定在齿条92靠近活动平台2一端的侧壁上。升降电机93带动齿轮91转动,继而齿轮91带动齿条92移动,齿条92则带动输液头41在靠近或远离活动平台2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输液头41与分装容器21之间距离的调整,保障培养基的分装效果。
40.参照图1,活动平台2上贴合固定有弹性垫22,弹性垫22由橡胶制成。弹性垫22上开设有若干供分装容器21放置的放置孔221,本实施例中,分装容器21为顶部开口的圆筒形玻
璃器皿。放置孔221与分装容器21相适配,分装容器21放置在放置孔221内时,放置孔221的内壁与分装容器21的外壁贴合抵紧,对分装容器21起到一定的支撑固定作用。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培养基自动分装器的实施原理为:对储放罐6内的培养基进行分装作业时,控制装置5通过操控第一驱动机构7和第二驱动机构8,使输液头41移动到分装容器21的顶部,并通过升降机构9调整输液头41至分装容器21之间的距离。之后,水泵42启动,水泵42通过输液软管4将培养基抽吸输送至输液头41处,并注入到分装容器21内,控制装置5通过电磁流量开关对注入分装容器21内的培养基的容量进行调控。当一个分装容器21中的培养基注入完成后,控制装置5通过调控第一驱动机构7和第二驱动机构8将输液头41移动到下一个分装容器21处进行培养基的注入,从而实现对培养基的连续分装,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培养基的分装效率。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