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机起重设备

文档序号:28340785发布日期:2022-01-05 10:2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机起重设备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轮机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机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2.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中国在公元十二世纪的南宋高宗年间就已有走马灯的记载,它是涡轮机(透平)的雏形。15世纪末,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设计出烟气转动装置,其原理与走马灯相同。至17世纪中叶,透平原理在欧洲得到了较多应用。
3.目前在检修船舶上的轮机的时候需要使用起重设备将轮机吊离船体,这样方便工作人员对轮机进行全面的检修,但是在轮机被吊起停止空中进行检修时,轮机会受到重力影响产生向下落的趋势,将缠绕在轮机上的拉绳向下拉动,对起重设备上的收卷辊产生反向转动的力,收卷辊则将这个力传递给起重设备上电机的输出轴上,这就导致电机的输出轴以及电机至收卷辊之间的动力传输零件容易受到损坏,从而对起重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轮机起重设备,通过将收卷辊限位以此减少电机的输出轴以及电机至收卷辊之间的动力传输零件受到反向转动力的影响,从而减少电机的输出轴以及电机至收卷辊之间的动力传输零件受到损坏,从而延长起重设备的使用寿命。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轮机起重设备,包括两个支撑脚、横柱以及两个吊装机构,所述横柱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脚之间,两个所述吊装机构对称设于所述横柱左右两侧;
7.所述吊装机构包括c形板、第一电机、制动器、差速器、转轴、收卷辊、拉绳以及两个安装块,所述横柱中部设有第一通槽、所述c形板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槽相对应的第二通槽,两个所述安装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通槽左右两侧,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块之间,所述收卷辊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差速器固定设于所述c形板上端,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差速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于所述c形板上端前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连接,所述制动器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拉绳一端与所述收卷辊固定连接,所述拉绳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固定连接有吊钩,所述c形板设有限位组件,所述横柱与所述c形板之间还设有移动组件;
8.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板、螺纹杆、第二电机、两个l形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以及两个摩擦盘,两个所述安装板均设于所述c形板上端,且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位于c形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安装块均滑动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摩擦盘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连杆相对远离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
相对一侧分别与两个所述l形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左右两侧均设有螺纹段,且两个所述螺纹段螺纹相反,两个所述l形连接杆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纹杆传动连接。
9.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以及四个移动轮,所述横柱前后两侧均设有滑槽,四个所述移动轮两两一组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c形板的端脚相对一侧,四个所述移动轮均位于所述滑槽内,且四个所述移动轮均与所述滑槽的上下侧壁相抵接,所述第三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轮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c形板固定连接。
10.所述螺纹杆中部设有限位块。
11.两个所述支撑脚均为人字形支撑脚。
12.两个所述拉绳均为钢线拉绳。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收卷辊限位以此减少电机的输出轴以及电机至收卷辊之间的动力传输零件受到反向转动力的影响,从而减少电机的输出轴以及电机至收卷辊之间的动力传输零件受到损坏,从而延长起重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机起重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17.图3为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9.支撑脚1、横柱11、第一通槽12、第二通槽13、c形板2、第一电机21、制动器22、差速器23、转轴24、收卷辊25、拉绳26、安装块27、吊钩28、安装板3、螺纹杆31、限位块 311、第二电机32、l形连接杆33、连接杆34、连杆341、摩擦盘35、第三电机4、滑槽41、移动轮42。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机起重设备,包括两个支撑脚1、横柱11以及两个吊装机构,横柱11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脚1之间,两个吊装机构对称设于横柱11左右两侧;
22.吊装机构包括c形板2、第一电机21、制动器22、差速器23、转轴24、收卷辊25、拉绳26以及两个安装块27,横柱11中部设有第一通槽12、c形板2中部设有与第一通槽12 相对应的第二通槽13,两个安装块27分别设于第二通槽13左右两侧,转轴24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块27之间,收卷辊25与转轴24固定连接,差速器23固定设于c形板2上端,转轴24贯穿安装块27与差速器23连接,第一电机21固定设于c形板2上端前侧,第一电机 21的输出轴与差速器23连接,制动器22设于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拉绳26一端与收卷辊 25固定连接,拉绳26另一端穿过第一通槽12与第二通槽13固定连接有吊钩28,c形板2 设有限位组件,横柱11与c形板2之间还设有移动组件;
23.限位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板3、螺纹杆31、第二电机32、两个l形连接杆33、两个连接杆 34以及两个摩擦盘35,两个安装板3均设于c形板2上端,且两个安装板3分别位于c形板 2的左右两侧,两个安装块27均滑动连接有连杆341,两个摩擦盘35分别与两个连杆341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杆341相对远离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34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34相对一侧分别与两个l形连接杆33固定连接,螺纹杆31左右两侧均设有螺纹段,且两个螺纹段螺纹相反,两个l形连接杆33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电机32与其中一个安装板3固定连接,且第二电机32的输出轴与螺纹杆31传动连接。
24.在对轮机进行吊装时,通过移动组件调整吊装机构的位置,使得两个吊钩28位于轮机的上方,然后使用绳索将轮机困住再将绳索与吊钩28连接,然后启动第一电机21正转,第一电机21将动力传输给差速器23,差速器23将动力传输给转轴24,使得转轴24正转,转轴 24正转带动收卷辊26正转,收卷辊26正转使得拉绳26缠绕上收卷辊26,拉绳26缠绕在收卷辊26上时带动吊钩28上升,从而带动轮机上升,在上升到需要的高度后,关闭第一电机 21启动第二电机32正转,第二电机32正转带动螺纹杆31正转,由于两个l形连接杆33分别与螺纹杆31上的两个螺纹段螺纹连接,且两个螺纹段螺纹旋向相反,所以螺纹杆31正转带动两个l形连接杆33相互靠近,两个l形连接杆33相互靠近带动两个连接杆34相互靠近,两个连接杆34相互靠近带动两个连杆341相对靠近,两个连杆341相对靠近带动两个摩擦盘 35相互靠近,使得两个摩擦盘35分别与收卷辊26两侧抵接,此时第二电机32,然后再通过制动器22将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锁止,轮机停止空中合适高度后工作人员即可对轮机进行检测;轮机停在空中时受重力影响会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从而带动收卷辊26反向转动,收卷辊26反向转动会产生反向转动的力对差速器23、第一电机21与制动器22造成损坏,通过限位组件上的两个摩擦盘35与收卷辊26两侧接触,可将收卷辊25反向转动的力其中一部分传输给两个摩擦盘35,两个摩擦盘35将力传输给两个安装板3,两个安装板3将力传输给整个c形板2,从而减少收卷辊26反向转动的力对差速器23、第一电机21与制动器22的影响;在轮机需要下降时,启动第二电机32翻转,使得两个摩擦盘35与收卷辊26脱离,然后关闭第二电机32与制动器22,再启动第一电机21反转,使得收卷辊26反转,使得拉绳26解除对收卷辊26的缠绕,同时轮机受重力影响向下移动,从而轮机实现下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收卷辊限位以此减少电机的输出轴以及电机至收卷辊之间的动力传输零件受到反向转动力的影响,从而减少电机的输出轴以及电机至收卷辊之间的动力传输零件受到损坏,从而延长起重设备的使用寿命。
25.如图3所示,移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4以及四个移动轮42,横柱11前后两侧均设有滑槽41,四个移动轮42两两一组分别转动连接于c形板2的端脚相对一侧,四个移动轮42均位于滑槽41内,且四个移动轮42均与滑槽41的上下侧壁相抵接,第三电机4与其中一个移动轮42传动连接,且第三电机4与c形板2固定连接。
26.在调整c形板2的位置时,启动第三电机4,第三电机4转动带动相对应的移动轮42转动,由于移动轮42与滑槽41的上下侧壁均相抵接,所以移动轮42可在滑槽41内左右移动,从而带动c形板2在横柱11上左右移动;通过四个移动轮42可使得c形板2在移动时更加稳定。
27.如图2

3所示,螺纹杆31中部设有限位块311。可防止两个l形连接杆33在靠近时相互碰撞,对l形连接杆33造成损坏。
28.两个支撑脚1均为人字形支撑脚。人字形支撑脚与地面接触形成三角形支撑,使得支撑脚1的稳定性更好。
29.两个拉绳26均为钢线拉绳。钢线拉绳的强度更高,使得拉绳26不易发生断裂的情况。
30.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