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9928发布日期:2021-12-31 22:3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供料系统。


背景技术:

2.食品机械是指把食品原料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过程中所应用的机械设备和装置;食品机械主要可以分为食品加工机械、包装设备两大类,食品加工机械包括筛选与清洗机械、粉碎与切割机械、搅拌均匀与均质机械、成型机械、分离机械、蒸发与浓缩机械、干燥机械、烘烤机械、冷冻机械、挤压膨化机械、输送机械等。
3.现有的大/小面筋休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在拌料锅内拌料后,由人工使用推车拉料至内包车间,再通过人工抬升到一层平台,再由人工对多头秤手工加料,这种转运方式不仅存在生产效率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还容易因人工失误造成人员受伤或物料损失,且人工转运过程中,中控室无法快速获知生产进度,从而无法远程监控车间生产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供料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刮板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行进轨道、缓存锅和控制柜,所述刮板输送机下方有底座,所述刮板输送机和所述底座之间滑动连接,且二者之间装有电缸,所述刮板输送机旁有斗式提升机,所述斗式提升机上有提升斗,所述提升斗和所述刮板输送机位置相对应,通过电缸可使刮板输送机和底座之间发生滑动,从而不仅能够在刮板输送机卸料时能够使刮板运输机的出口移动到提升斗上方,防止漏料,还能在卸料结束后让出提升斗上部空间,防止对提升斗的提升造成物理干涉,所述提升斗在所述斗式提升机上由链条驱动,所述提升斗上还有导向轮在所述斗式提升机的导向槽内滚动,能够对提升斗前端行进方向进行引导,所述斗式提升机上部右侧安装有所述行进轨道,所述导向槽在所述行进轨道上方经弧形轨道转向后向下弯折,在导向轮进入弯折段时,能够使提升斗前端不再上升,从而能够控制提升斗翻转卸料,所述行进轨道上有供料小车,所述导向槽上端与所述供料小车上的锅体位置相对应,所述行进轨道下方有缓存锅,能够通过小车将物料送至缓存锅上方卸料,从而实现自动化转运,免于人工转运,所述缓存锅出料口有由直线振动器驱动的溜槽,通过直线振动器振动便于送料;所述刮板输送机、所述斗式提升机、所述行进轨道上均设置有接近开关,便于对车间生产情况进行监控,所述控制柜内有plc控制器,所述接近开关、所述刮板输送机、所述斗式提升机、所述行进轨道、所述供料小车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刮板输送机内滑动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输送机侧壁内有由刮板电机驱动的链条,所述侧壁上开有滑槽,所述刮板上有连接片穿过所述滑槽与链条相连,刮板在刮板输送机内滑动能够对物料进行推送,实现自动转运免于人工搬运;所述刮板电机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斗式提升机上有提升槽,所述提升槽
内有由提升电机驱动的链条,所述链条与所述提升斗相连,且所述提升斗上轴连接有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在所述提升槽内滑动连接,且所述辅助轮在所述导向轮左侧,通过链条转动能够对提升斗进行提升,免于人工搬抬,省时省力且危险系数低。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行进轨道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包括轨道架和支撑架,所述行进轨道安装在轨道架上,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上部的框架和下部的支柱,所述轨道架座在所述框架上,且所述轨道架底面设有斜撑,所述斜撑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柱相连,连接稳定,拆装便捷。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柱底面有安装板,所述支柱和所述安装板之间装有加强筋,所述安装板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底面上,化学锚栓耐酸碱、耐低温、耐老化,锚固力强。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上方有棱台罩,所述棱台罩为上下通透的壳体,上口和所述支柱外壁相贴合,下口和所述安装板边沿相贴合;棱台罩能够防止安装板处出现卫生死角,便于清洁,满足食品行业卫生要求。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供料小车上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相连。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刮板输送机将物料送上斗式提升机,并经斗式提升机提升至运料小车,再通过行进轨道行进至缓存锅处后投放入缓存锅,经直线振动器振动出料,整个过程实现完全自动化,免于人工转运投放,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缩短运输所耗时间从而提高产量,还能避免人工失误造成的人身安全风险和物料损失。
12.进一步的,采用接近开关检测设备位置,可以实现多组设备的连锁运作,使多组设备按设定好的顺序运行,且在有多个受料设备时,能够实现转运设备精确停止在预期的受料设备处,准确受料;全线自动化还便于管理人员远程同时监控多组车间设备的运行情况。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升斗初始位置下部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升斗卸料位上部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升斗卸料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

刮板输送机、2

底座、3

斗式提升机、4

提升斗、5

行进轨道、6

供料小车、7

缓存锅、8

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例1
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供料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刮板输送机1、斗式提升机3、行进轨道5、缓存锅7和控制柜,所述刮板输送机1下方有底座2,所述刮板输送机1和所述底座2之间滑动连接,且二者之间装有电缸,所述刮板输送机1旁有斗式提升机3,所述斗式提升机3上有提升斗4,所述提升斗4和所述刮板输送机1位置相对应,当刮板输送机1上有物料时,电缸可使刮板输送机1出口移动到提升斗4上方,通过刮板将物料卸至提升斗4内后,电缸使刮板输送机1复位,所述提升斗4在所述斗式提升机3上由
链条驱动,所述提升斗4上还有导向轮在所述斗式提升机3的导向槽8内滚动,链条驱动提升斗4提升,导向轮在导向槽内滚动,所述斗式提升机3上部右侧安装有所述行进轨道5,所述导向槽8在所述行进轨道5上方经弧形轨道转向后向下弯折,所述行进轨道5上有供料小车6,所述导向槽8上端与所述供料小车6上的锅体位置相对应,在提升斗4的导向轮进入弯折段时,因导向槽8限制,导向轮高度不再随链条的转动而同步提升,使提升斗4因前后高度差而发生翻转,将物料卸入供料小车6的锅体内,所述行进轨道5下方有缓存锅7,所述缓存锅7出料口有由直线振动器驱动的溜槽;所述刮板输送机1、所述斗式提升机3、所述行进轨道5上均设置有接近开关,供料小车6沿行进轨道5行进,当缓存锅7处的接近开关检测到供料小车6的信号时,即说明供料小车6到达卸料处,所述控制柜内有plc控制器,所述接近开关、所述刮板输送机1、所述斗式提升机3、所述行进轨道5、所述供料小车6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刮板输送机1内滑动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输送机1侧壁内有由刮板电机驱动的链条,所述侧壁上开有滑槽,所述刮板上有连接片穿过所述滑槽与链条相连;刮板电机驱动链条转动,链条即可带动刮板滑动,推动物料;所述刮板电机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斗式提升机3上有提升槽,所述提升槽内有由提升电机驱动的链条,所述链条与所述提升斗4相连,且所述提升斗4上轴连接有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在所述提升槽内滑动连接,且所述辅助轮在所述导向轮左侧。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行进轨道5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包括轨道架和支撑架,所述行进轨道5安装在轨道架上,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上部的框架和下部的支柱,所述轨道架座在所述框架上,且所述轨道架底面设有斜撑,所述斜撑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柱相连,安装好支柱后,将轨道架座在框架上,并连接好螺栓即可完成组装。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柱底面有安装板,所述支柱和所述安装板之间装有加强筋,能够优化支柱的支撑效果,所述安装板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底面上。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上方有棱台罩,所述棱台罩为上下通透的壳体,上口和所述支柱外壁相贴合,下口和所述安装板边沿相贴合,棱台罩和支柱、安装板的接缝处采用胶封,使连接处密封性更好,且棱台罩不易晃动。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供料小车6上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相连。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物料卸至刮板输送机1上后,plc控制器控制电缸工作,使刮板输送机1在底座2上滑动,使刮板输送机1出料口移动到提升斗4上方,刮板电机工作,通过链条带动刮板在刮板输送机1上滑动,将物料刮至提升斗4内,当刮板输送机1上的接近开关检测到刮板信号时,即物料已全部进入提升斗4,plc控制器使刮板电机停止,同时控制电缸使刮板输送机1复位,给提升斗4让出上部空间,在刮板输送机1完全复位后,提升电机开始工作,将提升斗4提起,导向轮在导向槽内滚动,辅助轮在提升槽内滚动,在提升斗4上升至供料小车6上方时,导向轮进入导向槽8上段的弯折段,从而出现导向轮高度不再提升,但辅助轮在链条作用下继续沿提升槽向上移动,使提升斗4发生翻转,将物料卸入供料小车6的锅体内,在停滞设定时间以充分卸料后,提升电机反转,提升斗4下降至初始位置,供料
小车6的驱动电机开始工作,使供料小车6沿行进轨道5行进,在缓存锅7处安装的接近开关检测到供料小车6信号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将物料卸入缓存锅7内并返回,缓存锅7内的物料通过出料口进入溜槽内,并在直线振动电机的作用下出料。
2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plc控制器可以采用西门子s7

1200控制器,为市面上可购买到的产品,属于现有技术,plc控制器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教材或厂商出版的技术手册获得技术启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公知常识。
27.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28.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