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堵料自动排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7880发布日期:2022-01-19 16:2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堵料自动排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器制造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堵料自动排除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是电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电容器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加工工序都必须严格执行,确保电容器的质量可靠。加工机器的精密以及自动化程度水平影响着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电容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导针进行推送到相应的工位进行加工,传统的机器推送导针时由于导针的在推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针的现象,造成导针堆叠无法继续往前推送,使得机器停止运作,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排除卡针的故障后机器才能继续运作,存在工作效率低,无法自动排除卡针故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堵料自动排除装置,通过在平送块中设置能自动靠拢与张开的第一圆棒与第二圆棒,当导针出现卡针现象时第一圆棒与第二圆棒自动张开后再靠拢,使得被卡的导针掉落,达到自动排除卡针故障的效果,解决传统机器无法自动排除卡针故障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堵料自动排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送块、第一圆棒、第二圆棒、汽缸、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气动弯头锁管、第二气动弯头锁管、滑轨座、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爪头、第二爪头、调节螺杆、固定螺丝、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汽缸内腔、活塞;所述的平送块设置固定在汽缸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一圆棒垂直固定在第一固定座的一侧;所述的第二圆棒垂直固定在第二固定座的一侧;所述的滑轨座设置固定在汽缸一侧;所述的第二固定座一侧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的滑轨座内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一爪头垂直固定在第一滑块中;所述的第二爪头垂直固定在第二滑块中;所述的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的第一爪头伸入第一固定座 凹槽中;所述的第二爪头伸入第二固定座的凹槽中;所述的第一气动弯头锁管、第二气动弯头锁管分别设置在汽缸侧面。
6.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座通过固定螺丝与第一爪头固定;第二固定座通过固定螺丝与第二爪头固定。
7.进一步的,所述的平送块上端面开设有v型槽并且与平送块的长度方向一致。
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杆活动套接在第一转轴中以第一转轴为转动支点;第二连杆活动套接在第二转轴中以第二转轴为转动支点。
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滑块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活动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二滑块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活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螺杆调节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的间距大小。
1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可在滑轨座内往返滑动;第一滑块带动第一
固定座移动;第二滑块带动第二固定座移动;第一固定座与 第二固定座之间做张开与贴合动作。
12.本实用新型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一种堵料自动排除装置,通过在平送块中设置能自动靠拢与张开的第一圆棒与第二圆棒,当导针出现卡针现象时第一圆棒与第二圆棒自动张开后再靠拢,使得被卡的导针掉落,达到自动排除卡针故障的效果,解决传统机器无法自动排除卡针故障的问题,且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以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解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顶视图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顶视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21.附图标号说明:1、平送块;2第一圆棒;3、第二圆棒;4、汽缸;5、第一固定座;6、第二固定座;7、第一气动弯头锁管;8、第二气动弯头锁管;9、滑轨座;10、第一滑块;11、第二滑块;12、第一爪头;13、第二爪头;14、调节螺杆;15、固定螺丝;16、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8、第一转轴;19、第二转轴;20、汽缸内腔;21、活塞;22、凹槽;23、v型槽;24、导针。
具体实施方式
22.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23.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堵料自动排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送块1、第一圆棒2、第二圆棒3、汽缸4、第一固定座5、第二固定座6、第一气动弯头锁管7、第二气动弯头锁管8、滑轨座9、第一滑块10、第二滑块11、第一爪头12、第二爪头13、调节螺杆14、固定螺丝15、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第一转轴18、第二转轴19、汽缸内腔20、活塞21;所述的平送块1设置固定在汽缸4的上端面;所述的第一圆棒2垂直固定在第一固定座5的一侧;所述的第二圆棒3垂直固定在第二固定座6的一侧;所述的滑轨座9设置固定在汽缸4一侧;所述的第二固定座6一侧设置有调节螺杆14;所述的滑轨座9内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块10、第二滑块11;所述的第一爪头12垂直固定在第一滑块10中;所述的第二爪头13垂直固定在第二滑块11中;所述的第一固定座5、第二固定座6分别设置有凹槽22;所述的第一爪头12伸入第一固定座5 凹槽22中;所述的第二爪头13伸入第二固定座6的凹槽22中;所述的第一气动弯头锁管7、第二气动弯头锁管8分别设置在汽缸4侧面。
24.所述的第一固定座5通过固定螺丝15与第一爪头12固定;第二固定座6通过固定螺丝15与第二爪头13固定。第一爪头12带动第一固定座5移动,第二爪头13带动第二固定座6移动。所述的滑轨座9内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块10、第二滑块11;所述的第一爪头12垂直固定在第一滑块10中;所述的第二爪头13垂直固定在第二滑块11中;所述的第一固定座5、第二固定座6分别设置有凹槽22;所述的第一爪头12伸入第一固定座5)凹槽22中;所述的第
二爪头13伸入第二固定座6的凹槽22中。当第一滑块10、第二滑块11滑动时将分别带动第一爪头12、第二爪头13移动,由于所述的第一固定座5通过固定螺丝15与第一爪头12固定;第二固定座6通过固定螺丝15与第二爪头13固定。因此第一固定座5、第二固定座6分别跟随第一滑块10、第二滑块11共同移动。由于所述的第一圆棒2垂直固定在第一固定座5的一侧;所述的第二圆棒3垂直固定在第二固定座6的一侧。所述的第一滑块10、第二滑块11在可在滑轨座9内往返滑动 ;第一滑块10带动第一固定座5移动;第二滑块11带动第二固定座6移动;第一固定座5与 第二固定座6之间做张开与贴合动作。因此当第一滑块10、第二滑块11移动时,第一圆棒2、第二圆棒3分别跟随着第一滑块10、第二滑块11做相应的动作,即第一圆棒2、第二圆棒3之间进行张开与贴合的动作。所述的调节螺杆14调节第一固定座5与第二固定座6之间的间距大小。可通过调节螺杆14调节,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导针24推送。
25.所述的平送块1设置固定在汽缸4的上端面,所述的平送块1上端面开设有v型槽23并且与平送块1的长度方向一致。当平送块1推送导针24时,导针24沿着v型槽23移动,最终进入第一圆棒2、第二圆棒3之间的夹缝中,并继续向前移动,将导针24推送导下一个加工工序。
26.所述的第一连杆16活动套接在第一转轴18中以第一转轴18为转动支点;第二连杆17活动套接在第二转轴19中以第二转轴19为转动支点。所述的第一连杆16一端与第一滑块10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活塞21活动连接;第二连杆17一端与第二滑块1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活塞21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气动弯头锁管7、第二气动弯头锁管8分别设置在汽缸4侧面。
27.当导针24推送至第一圆棒2与第二圆棒3中发生卡针故障时,通过第一气动弯头锁管7、第二气动弯头锁管8的气动作用推动汽缸4内的活塞21在汽缸内腔20运动,活塞21向外移动产生的推力推动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移动。第一连杆16推动第一滑块10往滑轨座9右侧移动,第二连杆17推动第二滑块11往滑轨座9左侧移动,此时第一圆棒2、第二圆棒3之间的间隙变大,因此卡在第一圆棒2、第二圆棒3之间的导针24掉落,动作完毕后,汽缸4中的活塞21向内移动产生拉力,拉动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移动,第一连杆16推动第一滑块10往滑轨座9左侧移动,第二连杆17推动第二滑块11往滑轨座9右侧移动,此时第一圆棒2、第二圆棒3复位,第一圆棒2、第二圆棒3继续推送导针24移动。当出现故障时循环进行此动作。第一圆棒2、第二圆棒3自动张开与贴合,实现了自动排除卡针的故障。
28.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