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多场景的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7178发布日期:2022-02-09 14:50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多场景的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提升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多场景的提升机。


背景技术:

2.提升机是一种由链条或钢丝绳带动,通过变频调速控制电机,利用升降平台的上下往复运动来实现物料的垂直输送,主要用于生产流水线高度差之间货物运送,物料上线、下线,仓储装卸场所等;目前市场上的提升机在使用时无法根据不同使用场景调整提升机高度,非常不方便,且提升机在运输货物时产生的振动对货物和提升机会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适用多场景的提升机,达到根据不同使用场景使提升机高度变化,减少振动保护货物和提升机的目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多场景的提升机,包括支撑板、螺旋轨道、驱动设备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壁设置有螺旋轨道,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设备,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电机、转轴、一号齿轮、二号齿轮、转杆、三号齿轮、转柱、活动杆、套杆、升降杆、固定杆、连接杆、圆轮、固定板,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外壁,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一号齿轮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板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二号齿轮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三号齿轮、转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三号齿轮、转柱分别在固定板的前后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转柱的一端分别依次贯穿两个所述三号齿轮的外壁和固定板的前后侧外壁,两个所述转柱分别与两个所述三号齿轮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柱分别与固定板活动连接,所述一号齿轮分别与二号齿轮和前侧的所述三号齿轮啮合,所述二号齿轮与后侧的所述三号齿轮啮合,所述活动杆、套杆、升降杆、连接杆、圆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八个,一个所述活动杆、套杆、升降杆、连接杆、圆轮和两个所述固定杆构成一组升降腿机构,四组所述升降腿机构分别在升降板的底部四角对称分布,四个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柱的外壁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套杆分别套设在四个所述升降杆的外壁,四个所述套杆的外壁均开设有滑道,四个所述连接杆分别贯穿四个所述圆轮的外壁,四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四个所述圆轮转动连接,四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八个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固定连接,八个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分别与四个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升降杆的外壁均开设有滑槽,四个所述圆轮分别在四个所述升降杆的滑槽内滑动连接,四个所述升降杆分别在四个所述套杆的滑道内滑动连接,四个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分别与升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气管、活塞、连接柱、活动柱、弹簧,所述气管的底部与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在气管内密封滑动,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活塞的外壁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柱、弹簧的数量
为四个,四个所述活动柱、弹簧分别在升降板的顶部四角对称分布,四个所述活动柱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活动柱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升降板的顶部,四个所述弹簧分别环形设置在四个所述活动柱的外壁,四个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底部和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6.优选的,四个所述套杆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杆分别在前后两组所述套杆间对称分布,两个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两组所述套杆的外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四个所述活动柱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挡块。
8.优选的,四个所述套杆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
9.优选的,四个所述圆轮的宽度与四个所述活动杆外壁的滑槽宽度一致。
10.优选的,四个所述活动杆的宽度与四个所述套杆外壁的滑道宽度一致。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多场景的提升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电机,从而带动一号齿轮转动,通过一号齿轮分别与二号齿轮和前侧的三号齿轮啮合,二号齿轮与后侧的三号齿轮啮合,从而带动三号齿轮分别顺时和逆时转动,通过四个活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转柱的外壁固定连接,从而带动四个活动杆同时向上或向下转动,通过四个圆轮分别在四个升降杆的滑槽内滑动连接,四个升降杆分别在四个套杆的滑道内滑动连接,达到了使四个升降杆上下移动的目的,实现了按照不同场景的需求使提升机高度变化的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塞在气管内密封滑动,以及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活塞的外壁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配合四个弹簧分别环形设置在四个活动柱的外壁,四个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底部和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从而当提升机运作产生振动时,达到了弹簧受到挤压的弹力作用配合活塞挤压空气减少振动的力量,实现了减少振动保护货物和提升机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的正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的俯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的左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a的局部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套杆滑道的正视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底活动杆滑槽的俯视图。
22.图中:1支撑板、2螺旋轨道、3驱动设备、4支撑柱、5升降装置、501电机、502转轴、503一号齿轮、504二号齿轮、505转杆、506三号齿轮、507转柱、508活动杆、509套杆、510升降杆、511固定杆、512连接杆、513圆轮、514固定板、6减振装置、601气管、602活塞、603连接柱、604活动柱、605弹簧、7升降板、8横杆、9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多场景的提升机,包括支撑板1、螺旋轨道2、驱动设备3和支撑柱4,支撑柱4的底部与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柱4的外壁设置有螺旋轨道2,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设备3,支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板7,支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减振装置6,减振装置6包括气管601、活塞602、连接柱603、活动柱604、弹簧605,气管601的底部与升降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塞602在气管601内密封滑动,连接柱603的两端分别与活塞602的外壁和支撑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柱604、弹簧60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活动柱604、弹簧605分别在升降板7的顶部四角对称分布,四个活动柱604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活动柱604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升降板7的顶部,四个弹簧605分别环形设置在四个活动柱604的外壁,四个活动柱604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挡块9,方便限制四个活动柱604活动空间,弹簧605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1的底部和升降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启动电机501,从而带动一号齿轮503转动,通过一号齿轮503分别与二号齿轮504和前侧的三号齿轮506啮合,二号齿轮504与后侧的三号齿轮506啮合,从而带动三号齿轮506分别顺时和逆时转动,通过四个活动杆50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转柱507的外壁固定连接,从而带动四个活动杆508同时向上或向下转动,通过四个圆轮513分别在四个升降杆510的滑槽内滑动连接,四个升降杆510分别在四个套杆509的滑道内滑动连接,达到了使四个升降杆510上下移动的目的,实现了按照不同场景的需求使提升机高度变化的效果,支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装置5,升降装置5包括电机501、转轴502、一号齿轮503、二号齿轮504、转杆505、三号齿轮506、转柱507、活动杆508、套杆509、升降杆510、固定杆511、连接杆512、圆轮513、固定板514,电机501固定安装在固定板514的外壁,电机501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514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转轴502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502的另一端与一号齿轮503的外壁固定连接,转杆505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板514的外壁活动连接,转杆505的另一端与二号齿轮504的外壁固定连接,三号齿轮506、转柱50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三号齿轮506、转柱507分别在固定板514的前后侧对称分布,两个转柱507的一端分别依次贯穿两个三号齿轮506的外壁和固定板514的前后侧外壁,两个转柱507分别与两个三号齿轮506固定连接,两个转柱507分别与固定板514活动连接,一号齿轮503分别与二号齿轮504和前侧的三号齿轮506啮合,二号齿轮504与后侧的三号齿轮506啮合,活动杆508、套杆509、升降杆510、连接杆512、圆轮513的数量为四个,固定杆511的数量为八个,一个活动杆508、套杆509、升降杆510、连接杆512、圆轮513和两个固定杆511构成一组升降腿机构,四组升降腿机构分别在升降板7的底部四角对称分布,四个活动杆50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转柱507的外壁固定连接,四个套杆509分别套设在四个升降杆510的外壁,四个套杆509的外壁均开设有滑道,四个套杆509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横杆8,横杆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横杆8分别在前后两组套杆509间对称分布,两个横杆8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两组套杆509的外壁固定连接,方便稳定四个套杆509,四个套杆509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方便移动提升机,四个连接杆512分别贯穿四个圆轮513的外壁,四个连接杆512分别与四个圆轮513转动连接,四个连接杆512的两端分别与八个固定杆511的外壁固定连接,八个固定杆511的顶部分别与四个升降杆510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升降杆510的外壁均开设有滑槽,四个圆轮513分别在四个升降杆510的滑槽内滑动连接,四个圆轮513的宽度与四个活动杆508外壁的滑槽宽度一致,限制四个圆轮513的活动空间,四个升降杆510分别在四个套杆509的滑道内滑动连接,四个活动杆
508的宽度与四个套杆509外壁的滑道宽度一致,限制四个活动杆508的活动空间,四个升降杆510的顶部分别与升降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启动电机501,从而带动一号齿轮503转动,通过一号齿轮503分别与二号齿轮504和前侧的三号齿轮506啮合,二号齿轮504与后侧的三号齿轮506啮合,从而带动三号齿轮506分别顺时和逆时转动,通过四个活动杆50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转柱507的外壁固定连接,从而带动四个活动杆508同时向上或向下转动,通过四个圆轮513分别在四个升降杆510的滑槽内滑动连接,四个升降杆510分别在四个套杆509的滑道内滑动连接,达到了使四个升降杆510上下移动的目的,实现了按照不同场景的需求使提升机高度变化的效果。
24.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电机501,电机5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502的一端固定连接,配合转轴502的另一端与一号齿轮503的外壁固定连接,从而带动一号齿轮503转动,通过转杆505与二号齿轮504的外壁固定连接,两个转柱507分别与两个三号齿轮506固定连接,两个转柱507分别与固定板514活动连接,配合一号齿轮503分别与二号齿轮504和前侧的三号齿轮506啮合,二号齿轮504与后侧的三号齿轮506啮合,从而带动三号齿轮506分别顺时和逆时转动,通过四个活动杆50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转柱507的外壁固定连接,从而带动四个活动杆508同时向上或向下转动,通过四个套杆509分别套设在四个升降杆510的外壁,配合四个连接杆512分别与四个圆轮513转动连接,以及四个圆轮513分别在四个升降杆510的滑槽内滑动连接,四个升降杆510分别在四个套杆509的滑道内滑动连接,从而使四个升降杆510上下移动,使提升机高度变化。
25.通过活塞602在气管601内密封滑动,以及连接柱603的两端分别与活塞602的外壁和支撑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配合四个弹簧605分别环形设置在四个活动柱604的外壁,四个弹簧605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1的底部和升降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从而当提升机运作产生振动时,弹簧605受到挤压的弹力作用配合活塞602挤压空气减少振动的力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