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4604发布日期:2022-01-22 12:4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内液体余量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


背景技术:

2.对盛放液体的缸体内部进行液体余量监控,目前主要两种手段。
3.第一种,其液位报警传感器连接在盛放液体的缸体外部的排液管路上(缸体内液体可能是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性液体,对传感器内部电路会造成影响,因此无法将传感器直接放入液体内),所以,当传感器报警时,缸体内已经没有液体,只有排液管未与传感器接触的排液管内有少量液体。可能无法满足一个完整工艺程序所需液体流量,致使工艺中断,会导致产品返工或报废。
4.第二种,使用连通器原理,在缸体底部分出一路高于液面的长管,将传感器捆绑在连通器上进行监控,但连通器的方法在遇到缸体材质必须为石英时,分出的长管极易发生机械碰撞导致受损进而使缸体无法正常使用,并且带连通器的缸体不易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位报警后所剩液体不足以完成一次工艺流程导致产品返工、缸体不易清洁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透光材料制成的隔板,隔板一侧设有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支架上设有能调节位置的传感器,传感器检测端与隔板贴合,隔板将传感器的各个组件与缸体盛装的液体分离,避免传感器的各个组件被浸泡影响使用,同时可以避免传感器与外部结构产生机械碰撞早造成传感器损坏。
8.所述传感器支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矩形立架,底座固定设置在缸体底部,传感器与矩形立架可调连接,传感器可在矩形立架上上下滑动,改变传感器的高度,进而对缸体内的报警液位进行调整。
9.所述传感器为带外螺纹的圆柱状结构,矩形立架上设有竖向的滑槽,传感器设置在矩形立架的滑槽内且通过螺母连接在矩形立架上,螺母位于矩形立架两侧,传感器在滑槽内上下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拧紧螺母对传感器进行固定。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10.所述缸体上设有上盖,上盖上设有循环排液口和循环进液口,进液管通过循环进液口伸入缸体内部,排液管通过循环排液口伸入缸体内。所述上盖倾斜布置且设置传感器一侧比存放液体一侧高,将上盖上凝结的液滴引流至缸体的液体一侧,防止液滴流入传感器一侧造成传感器损坏。
11.所述上盖上还设有手动补给口,缸体内液体余量不足时,可人工通过手动补给口进行液体添加,保证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
12.所述缸体侧壁上设有固定架,固定架用于排液管的固定。所述缸体底部设有凹槽,
凹槽与固定架对应,缸体内残留液体可汇聚的在凹槽内,排液管的管口位于凹槽内,使排液更干净。
13.所述缸体外壁上设有把手,便于将缸体取出,避免脱手。
14.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在缸体内设置隔板,将传感器等电子组件设置在隔出的独立空间内实现干湿分离,避免电子组件会被强腐蚀性的液体浸泡影响使用;传感器在传感器支架上可以上下移动,便于操作人员对缸体内液体余量进行调整控制;缸体底部设有凹槽,使缸体排液更彻底,减少液体原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传感器支架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缸体和上盖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传感器与矩形立架连接示意图。
20.图中:1-缸体,2-隔板,3-传感器支架,3-底座,32-矩形立架,4-排液管固定架,5-把手,6-凹槽,7-上盖,71-循环排液口,72-循环进液口,73-手动补给口,8-传感器,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包括缸体1,本实施例中,缸体1为石英缸,缸体1内设有透光材料制成的隔板2,隔板2将缸体1内部分隔为传感器8等电子组件部分和液体部分,实现干湿分离,隔板2的一侧设有传感器支架3,传感器支架3上设有能调节位置的传感器8,具体的,传感器8为光电传感器,传感器8检测端与隔板2贴合,光电传感器发出光可穿过透光材料制成的隔板2检测隔板2另一侧在传感器8对应高度位置还有没有液体,当没有液体时发出传感器发出警报信号。
23.进一步,如图2所示,传感器支架3包括底座31,底座31上设有矩形立架32,底座31固定设置在缸体1底部,传感器8与矩形立架32滑动配合连接。所述传感器8为带外螺纹的圆柱状结构,矩形立架32上设有竖向的滑槽,传感器8设置在矩形立架32的滑槽内且通过螺母81连接在矩形立架32上,如图4所示,传感器8穿过矩形立架32,螺母81位于矩形立架32两侧,螺母81拧紧使传感器8相对位置固定。
24.实施例2,如图3所示,缸体1上设有上盖7,上盖7上设有循环排液口71和循环进液口72,进液管穿过循环进液口72伸入缸体1内部,为缸体1输送液体,排液管穿过循环排液口71伸入缸体1内并通过固定架4进行固定。上盖7上还设有手动补给口73,液体液位降低报警
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动补给口73进行加液,避免工艺中断。
25.进一步,上盖7倾斜布置且设置传感器8一侧比存放液体一侧高,缸体1内液体受热产生的蒸汽在上盖7凝结后滑落进入缸体内液体一侧,避免液体进入缸体1内的传感器8一侧。
26.进一步,缸体1底部设有凹槽6,凹槽6与固定架4对应,缸体1内液体较少时汇聚在凹槽6内,排液管管口伸入凹槽6内,使排液更干净。
27.进一步,缸体1外壁上设有把手5,方便缸体1的移动和搬运。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缸体(1)内设有透光材料制成的隔板(2),隔板(2)的一侧设有传感器支架(3),传感器支架(3)上设有能调节位置的传感器(8),传感器(8)检测端与隔板(2)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支架(3)包括底座(31),底座(31)上设有矩形立架(32),底座(31)固定设置在缸体(1)底部,传感器与矩形立架(32)可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8)为带外螺纹的圆柱状结构,矩形立架(32)上设有竖向的滑槽,传感器(8)设置在矩形立架(32)的滑槽内且通过螺母(81)连接在矩形立架(32)上,螺母(81)位于矩形立架(32)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8)为光电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其特征在于,缸体(1)上设有上盖(7),上盖(7)上设有循环排液口(1)和循环进液口(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上盖(7)倾斜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上盖(7)上还设有手动补给口(73)。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其特征在于,缸体(1)侧壁上设有固定架(4)。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其特征在于,缸体(1)底部设有凹槽(6),凹槽(6)与固定架(4)对应。10.根据权利要求1或7或9所述的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其特征在于,缸体(1)外壁上设有把手(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控报警液位的容器,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透光材料制成的隔板,隔板一侧设有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支架上设有能调节位置的传感器,传感器检测端与隔板贴合。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在缸体内设置隔板,将传感器等电子组件设置在隔出的独立空间内实现干湿分离,避免电子组件会被强腐蚀性的液体浸泡影响使用;传感器在传感器支架上可以上下移动,便于操作人员对缸体内液体余量进行调整控制;缸体底部设有凹槽,使缸体排液更彻底,减少液体原料的浪费。减少液体原料的浪费。减少液体原料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高子凡 王宝军 耿豫 袁康 黄永光 张瑞康 褚昆昆 姬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9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