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出培育苗的无接触折叠式周转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40777发布日期:2022-03-12 14:5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取出培育苗的无接触折叠式周转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周转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取出培育苗的无接触折叠式周转筐。


背景技术:

2.在烟田的种植生产过程中,常常是在一定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培育出培育苗,待培育苗生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将培育苗移植转移运输到烟田中,进行栽培种植。其中,在转移运输的过程中,是将根部带少量土壤的培育苗均匀放到多个周转筐中,然后将周转筐进行装车转移,当运输到烟田之后,再将培育苗从周转筐中拿出。
3.目前的周转筐在周转时,因为培育苗占满整个周转筐,所以在将培育苗从周转筐中拿出时,不仅非常困难吃力,容易造成培育苗破坏,而且,手部与培育苗接触,容易造成培育苗的有菌污染,影响培育苗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取出培育苗的无接触折叠式周转筐,解决了目前在将培育苗从周转筐中拿出的过程中,非常困难吃力,容易造成培育苗破坏的问题,以及,手部与培育苗接触,容易造成培育苗的有菌污染,从而影响培育苗的生长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取出培育苗的无接触折叠式周转筐,包括前壁、后壁、左壁、右壁,所述的前壁、右壁、后壁、左壁竖直设置,并依次连接围成一个矩形框,还包括一个底壁,底壁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底连壁和第二底连壁,第一底连壁与前壁底部铰接,与左壁底部和右壁底部分别卡扣连接,第二底连壁与后壁底部铰接,与左壁底部和右壁底部分别卡扣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左壁和右壁上分别设有一个把手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壁和后壁对称设置,所述的前壁从上到下包括第一前连壁、第二前连壁和第三前连壁,第二前连壁上下两边分别与第一前连壁和第三前连壁铰接,所述的后壁从上到下分别包括第一后连壁、第二后连壁和第三后连壁,第二后连壁上下两边分别与第一后连壁和第三后连壁铰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左壁和右壁对称设置,所述的左壁包括上部的第一左连壁和下部的第二左连壁,第一左连壁和第二左连壁铰接,所述的右壁包括上部的第一右连壁和下部的第二右连壁,第一右连壁和第二右连壁铰接,两个所述的把手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左连壁和第一右连壁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左壁和右壁外侧面上各铰接设置一个卡板,每个卡板底部均设有两个圆孔,第一底连壁的左右两侧和第二底连壁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与圆孔配合的卡柱。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底壁上分别均匀
的开有多个长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底壁均由塑料制作。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筋板。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14.1.通过将底壁设置成第一底连壁和第二底连壁,且和前壁、后壁铰接,和左壁底部、右壁底部卡扣连接,当需要从周转筐内取出培育苗时,解除底壁与左壁和右壁的卡扣连接,第一底连壁绕着与前壁铰接的铰接轴转动,第二底连壁绕着与后壁铰接的铰接轴转动,往上提拉本装置,从而使得底壁打开,则培育苗从底壁卸出,避免用手将培育苗从周转筐中拿出,比较困难吃力、容易造成培育苗破坏的问题,以及手部与培育苗接触,容易造成培育苗的有菌污染,影响培育苗的生长的问题。
15.2.通过在左壁和右壁上分别设有一个把手孔,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手握周转筐,简单方便。
16.3.通过将前壁设为铰接连接的第一前连壁、第二前连壁和第三前连壁,将后壁设为铰接连接的第一后连壁、第二后连壁和第三后连壁,将左壁设为铰接连接的第一左连壁和第二左连壁,将右壁设为铰接连接的第一右连壁和第二右连壁,当完成培育苗的运输后,可以将周转筐折叠起来,减小占用体积,节约空间,方便运输或存放。
17.4.通过设置卡板和卡柱的卡扣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8.5.通过在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和底壁上分别均匀的开有多个长孔,不仅可以减轻本装置的整体重量,而且有利于空气流通,增加透气性,从而提高培育苗的生长质量。
19.6.本装置采用塑料制作,不仅简单轻便,而且干净卫生,便于清洁消毒。
20.7.通过在前壁、后壁、左壁和右壁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筋板,可以加强周转筐的的强度,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前壁,11第一前连壁,12第二前连壁,13第三前连壁,2后壁, 21第一后连壁,22第二后连壁,23第三后连壁,3左壁,31第一左连壁,32 第二左连壁,4右壁,41第一右连壁,42第二右连壁,5底壁,51第一底连壁, 52第二底连壁,6把手孔,7卡板,71圆孔,8卡柱,9长孔,10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取出培育苗的无接触折叠式周转筐。参照图1和图2,一种便于取出培育苗的无接触折叠式周转筐,包括前壁1、后壁2、左壁3、右壁4,所述的
前壁1、右壁4、后壁2、左壁3竖直设置,并依次连接围成一个矩形框,另外还包括一个底壁5,底壁5从中间一分为二,具体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底连壁51和第二底连壁52,第一底连壁51与前壁1底部铰接,与左壁3底部和右壁4底部分别卡扣连接,第二底连壁52与后壁2底部铰接,与左壁3底部和右壁4底部分别卡扣连接,具体的卡扣连接方式是,所述的左壁3和右壁4外侧面上各铰接设置一个卡板7,每个卡板7底部均设有两个圆孔71,第一底连壁51的左右两侧和第二底连壁5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与圆孔71配合的卡柱8,具体制作时,卡柱8的端部的直径最好大于圆孔71的直径,为此,卡柱8可以设置成一体的阶梯轴,或者也可以在端部设置一个盖帽 (附图未示意),当卡扣连接或拆卸时,工作人员需用力将卡柱8端部插进或拔出圆孔71,从而防止圆孔71容易从卡柱8上脱离出来的现象。正常状态下,卡柱8插在卡板7上的圆孔71内,以此将第一底连壁51和第二底连壁52均与左壁3和右壁4固定,从而形成上方敞口的盒子形状,将培育苗放进盒子状的周转筐内,然后将放有培育苗的多个周转筐进行装车运输,周转筐在装车运输时,可以将多个周转筐层层叠放,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增加单趟运输的培育苗的数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28.通过设置卡板7和卡柱8的卡扣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壁1、后壁2、左壁3、右壁4和底壁5可以由塑料制作,采用塑料制作,不仅简单轻便,而且干净卫生,便于清洁消毒。前壁1、后壁2、左壁3和右壁4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筋板10,以此加强周转筐的的强度,提高稳定性。另外,前壁1、后壁2、左壁3、右壁4和底壁5上分别均匀的开有多个长孔9,不仅可以减轻本装置的整体重量,而且有利于空气流通,增加透气性,从而提高培育苗的生长质量。为了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手握周转筐,所述的左壁3和右壁4上分别设有一个把手孔6。
30.另外,本装置还可以折叠,如图3所示,当培育苗的运输后,可以将周转筐折叠起来,减小占用体积,节约空间,方便运输或存放。具体到本实施例,周转筐的可折叠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所述的前壁1和后壁2对称设置,所述的前壁1从上到下包括第一前连壁11、第二前连壁12和第三前连壁13,第二前连壁12上下两边分别与第一前连壁11和第三前连壁13铰接,所述的后壁2从上到下分别包括第一后连壁21、第二后连壁22和第三后连壁23,第二后连壁22上下两边分别与第一后连壁21和第三后连壁23铰接;所述的左壁3和右壁4对称设置,所述的左壁3包括上部的第一左连壁31和下部的第二左连壁32,第一左连壁31和第二左连壁32铰接,所述的右壁4包括上部的第一右连壁41 和下部的第二右连壁42,第一右连壁41和第二右连壁42铰接,两个所述的把手孔6分别设置在第一左连壁31和第一右连壁41上。当不使用时,将前壁1、后壁2、左壁3、右壁4和底壁5绕着各自上的铰接处转动并折叠,大大减小了周转筐的体积。
31.本实用新型,具有比较好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底壁5设置成第一底连壁51和第二底连壁52,且和前壁1、后壁2铰接,和左壁3底部、右壁4底部卡扣连接,当需要从周转筐内取出培育苗时,解除底壁5与左壁3和右壁4的卡扣连接,第一底连壁51绕着与前壁1铰接的铰接轴转动,第二底连壁52绕着与后壁2铰接的铰接轴转动,往上提拉本装置,从而使得底壁5打开,则培育苗从底壁5卸出,避免用手将培育苗从周转筐中拿出,比较困难吃力、容易造成培育苗破坏的问题,以及手部与培育苗接触,容易造成培育苗的有菌污染,影响培育苗的生长的问题。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