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耐变形的全塑底吨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2107发布日期:2022-04-09 08:4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耐变形的全塑底吨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塑底吨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耐变形的全塑底吨桶。


背景技术:

2.吨桶吨桶是现代仓储、运输液体产品的必备工具。集装桶由内容器和金属框架组合而成,内容器采用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吹塑成型,强度高、耐腐蚀、卫生性好的容器装置。
3.在使用时灌装口盖上设置了取样盖中盖与防盗盖以方便取样,灌装口盖与取样盖中盖使用三元乙丙(epdm)或氟橡胶(fpm)密封圈密封。防盗盖使用一次性扣压撕裂式防盗盖。盖中盖中安装了高效减压阀以释放液体产品所挥发的气体或热胀冷缩时容器内胆上部的空气容积变化产生的压力变化,减压阀采用透气膜能通过空气而阻挡液体,减压阀与取样盖中盖使用锥度紧压密封,当内部气体排放出去的时候会使得液体温度会降低,而现有的吨桶并没有对排放出去的热气进行回收处理,从而使得较热气体被排出时的浪费,进而导致吨桶的使用效果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耐变形的全塑底吨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涉及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能够耐变形的全塑底吨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能够耐变形的全塑底吨桶,包括第一桶体,所述第一桶体外侧设有第二桶体,所述第二桶体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吸收层,所述缓冲吸收层内侧设有保温层,所述第一桶体与第二桶体顶部中间位置处贯穿设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顶部均螺纹连接有顶盖,其中一个所述顶盖顶部一侧贯穿设有延伸至第一桶体内部的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顶端设有高效泄压阀,其中一个所述顶盖顶部另一侧贯穿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顶端设有电磁阀,所述第一桶体与第二桶体之间形成了装置腔,所述第一桶体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贯穿第一桶体并延伸至其外侧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一端连接有阀门,所述第一桶体底部设有安装板。
7.优选地,所述第一桶体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一橡胶套,每个所述第一橡胶套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两组所述第一橡胶套分别与第二桶体顶部内侧、安装板顶部相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一桶体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第一橡胶套之间的第二橡胶套,每个所述第二橡胶套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
9.优选地,所述第一桶体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三橡胶套,每组所述第三橡胶套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板。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桶体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分别位于第一橡胶套顶部的第四橡胶套,所述第四橡胶套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板。
11.优选地,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橡胶套顶部与第二橡胶套底部均开设有螺纹槽,另两个所述第一橡胶套与第二橡胶套一侧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三橡胶套、第四橡胶套底部与一侧顶部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一橡胶套与第二橡胶套、第三橡胶套、第四橡胶套均通过多个位于螺纹槽内的内六角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二橡胶套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二橡胶套与第三橡胶套均通过多个位于螺纹槽内的内六角螺栓相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安装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二桶体外侧的防撞架,所述安装板环形四周均开设有插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有对吨桶泄压时产生的热气进行回收利用,从而提高吨桶的使用效果的作用,当高效泄压阀对吨桶内的气体进行泄压时,第一桶体内的气体会顺着第一通管流向高效减压阀,并从高效减压阀流向第二桶体的内部,此时第二桶体内部与第一桶体之间的装置腔充斥气体,并以此气体对第一桶体进行保温,同时通过保温层,能够对第二桶体内部进行保温,减少气体排放时的浪费,提高了吨桶的使用效果使得。
15.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还具有加速吨桶内部气体排出,防止吨桶变形的作用,当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第三橡胶套、第四橡胶套彼此紧紧连接的时候,能够对第一桶体的环形四周进行箍紧,同时对第一桶体的顶部与底部进行箍紧,此时当内部气体充斥而带动第一吨桶膨胀时,受到橡胶套的箍紧力,使得第一桶体不会变形,此时气体就会顺着高效减压阀快速排出,进而提高了排气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够耐变形的全塑底吨桶的整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够耐变形的全塑底吨桶的整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18.图3 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2中安装管与顶盖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3中第一桶体与第一橡胶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4中第二橡胶套与第一橡胶套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1.在图中:1、第一桶体;2、第二桶体;3、保温层;4、缓冲吸收层;5、进料管;6、安装管;7、顶盖;8、高效泄压阀;9、第一通管;10、电磁阀;11、第一橡胶套;12、第一限位板;13、第二橡胶套;14、第二限位板;15、第三橡胶套;16、第三限位板;17、第四橡胶套;18、第四限位板;19、螺纹槽;20、内六角螺栓;21、防撞架;22、安装板;23、插槽;24、出料管;25、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4,一种能够耐变形的全塑底吨桶,包括第一桶体1,第一桶体1外侧设有第二桶体2,第二桶体2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吸收层4,缓冲吸收层4内侧设有保温层3,第一桶体1与第二桶体2顶部中间位置处贯穿设有安装管6,安装管6顶部均螺纹连接有顶盖7,其
中一个顶盖7顶部一侧贯穿设有延伸至第一桶体1内部的第一通管9,第一通管9顶端设有高效泄压阀8,其中一个顶盖7顶部另一侧贯穿设有进料管5,进料管5顶端设有电磁阀10,高效泄压阀8与电磁阀1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第一桶体1与第二桶体2之间形成了装置腔,第一桶体1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贯穿第一桶体1并延伸至其外侧的出料管24,出料管24一端连接有阀门25,第一桶体1底部设有安装板22,当第一桶体1内部充斥气体时,气体上涌到达第一通管9的位置处,此时气体顺着第一通管9底端进入其内部并通过高效泄压阀8排出到第一桶体1的外部,此时气体到达第二桶体2的内部,并充斥在第一桶体1与第二桶体2之间的装置腔中,此时第二桶体2内侧的保温层3,能够对气体进行保温,使得装置腔内的气体温度下降较慢,进而对第一桶体1进行保温,提高了气体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吨桶的使用效果。
24.参照图1-4,第一桶体1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一橡胶套11,每个第一橡胶套11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2,两组第一橡胶套11分别与第二桶体2顶部内侧、安装板22顶部相连接,通过第一橡胶套11与第一限位板12能够对第一桶体1的顶部与底部进行箍紧,防止第一桶体1顶部与底部变形。
25.参照图1-4,第一桶体1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第一橡胶套11之间的第二橡胶套13,每个第二橡胶套13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4,通过对第二橡胶套13与第二限位板14的使用具有对第一桶体1的顶部与底部进行箍紧,同时又能够连接第一橡胶套11与第一限位板12,进而使得第一桶体1能够紧紧的被箍紧。
26.参照图1-5,第一桶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三橡胶套15,每组第三橡胶套15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板16,通过第三橡胶套15与第三限位板16,能够对第一桶体1两侧进行限位,保证第一桶体1两侧不会变形。
27.参照图1-5,第一桶体1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分别位于第一橡胶套11顶部的第四橡胶套17,第四橡胶套17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板18,通过第四橡胶套17与第四限位板18能够对第一桶体1正面与背面进行箍紧,保证了吨桶的耐变形性。
28.参照图1-5,其中两个第一橡胶套11顶部与第二橡胶套13底部均开设有螺纹槽19,另两个第一橡胶套11与第二橡胶套13一侧均开设有螺纹槽19,第三橡胶套15、第四橡胶套17底部与一侧顶部均开设有螺纹槽19,第一橡胶套11与第二橡胶套13、第三橡胶套15、第四橡胶套17均通过多个位于螺纹槽19内的内六角螺栓20相连接,第二橡胶套13均开设有螺纹槽19,第二橡胶套13与第三橡胶套15均通过多个位于螺纹槽19内的内六角螺栓20相连接,当第一桶体1内部充斥气体相带动第一桶体1膨胀时,第一桶体1受到第一橡胶套11、第二橡胶套13、第三橡胶套15与第四橡胶套17对第一桶体1的环形四周与顶部、底部进行箍紧,此时第一桶体1无法变形,内部的压力就能迫使气体通过第一通管9与高效泄压阀8快速排出。
29.参照图1-5,安装板22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二桶体2外侧的防撞架21,安装板22环形四周均开设有插槽23,当需要运输吨桶时,通过插槽23,能够利用叉车快速将吨桶进行运输,同时通过防撞架21,能够保证第一桶体1与第二桶体2的安全。
30.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一桶体1内部充斥气体时,气体上涌到达第一通管9的位置处,此时气体顺着第一通管9底端进入其内部并通过高效泄压阀8排出到第一桶体1的外部,此时气体到达第二桶体2的内部,并充斥在第一桶体1与第二桶体2之间的装置腔中,此时第二桶体2内侧的保温层3,能够对气体进行保温,使得装置腔内的气体温度下降较慢,进而对第
一桶体1进行保温,同时,当第一桶体1内部充斥气体时,第一桶体1受到第一橡胶套11、第二橡胶套13、第三橡胶套15与第四橡胶套17对第一桶体1的环形四周与顶部、底部进行箍紧,此时第一桶体1无法变形,内部的压力就能迫使气体通过第一通管9与高效泄压阀8快速排出。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