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装置和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2194发布日期:2022-07-20 02:1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导向装置和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向装置和千斤顶。


背景技术:

2.千斤顶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了适配不同的用途,现有技术中千斤顶的结构也多种多样,例如液压式、螺旋式、齿条式和充气式等等。
3.目前,在运用千斤顶抬高物体时,需要运用较大的外部作用力,控制活塞管带动油路阀在内筒中进行升降运动,使得人力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向装置和千斤顶,能够通过较小的作用力就能控制油路阀在内筒中进行升降运动,节省人力。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千斤顶的导向装置,所述千斤顶包括油路阀和内筒,所述油路阀设置在所述内筒中,通过在所述内筒中滑动控制所述千斤顶中油路的导通,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带,所述导向带固定在所述油路阀上,与所述内筒贴合;且所述导向带与所述内筒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所述油路阀与所述内筒之间的摩擦力。
6.可选的,所述油路阀上设有第一环形导向槽,所述第一环形导向槽设置在所述油路阀的一端;所述导向带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导向槽中,环绕所述油路阀。
7.可选的,所述导向带由硬弹性材料构成,且所述导向带的两端相对,使所述导向带形成圆环形。
8.可选的,所述导向带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槽口和第一凸台,所述导向带的第二端包括第二槽口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二凸台对应,所述第二槽口与所述第一凸台对应;且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槽口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一槽口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
9.可选的,所述第一凸台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凸台的侧壁相贴。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槽口、第一凸台、第二槽口和第二凸台的形状都为矩形,且所述第一槽口的深度、第二槽口的深度、第一凸台的长度和第二凸台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槽口、第一凸台、第二槽口和第二凸台的宽度也相等,都为所述导向带宽度的一半。
11.可选的,所述导向带由聚四氟乙烯和铜粉的混合材料构成。
12.可选的,所述导向带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环形导向槽的深度相等。
13.可选的,所述油路阀上还设有第二环形导向槽,所述第二环形导向槽设置在所述油路阀中远离所述第一环形导向槽的一端;所述导向带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导向槽和第二环形导向槽中,环绕所述油路阀。
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千斤顶,包括如上所述的导向装置。
15.本技术通过在油路阀上设置与内筒相贴的导向带,且导向带与内筒之间的摩擦
力,小于油路阀与内筒之间的摩擦力,这样油路阀在内筒中进行升降运动时,主要是导向带与内筒之间发生摩擦,从而减小了油路阀与内筒之间的摩擦力;相当于导向带对油路阀在内筒中上升或下降时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减小了使用者对油路阀施加的作用力,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效果。并且还避免油路阀与内筒出现摩擦损伤,提高了千斤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千斤顶的示意图;
18.图2是被申请提供的一种千斤顶内部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路阀的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向带的示意图;
2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油路阀与导向带配合的示意图;
22.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油路阀与导向带配合的示意图。
23.其中,100、千斤顶;110、内筒;120、油路阀;121、第一环形导向槽;122、第二环形导向槽;130、导向带;131、第一槽口;132、第一凸台;133、第二槽口;134、第二凸台;140、活塞管;200、导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25.如图1和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千斤顶的示意图,千斤顶100包括油路阀120、内筒110和导向装置200,所述油路阀120设置在所述内筒110中,将内筒110的内部区域划分为储油区和液压区,所述储油区中填充有液压油,所述油路阀120通过在所述内筒110中滑动控制所述千斤顶100中油路的导通,既储油区和液压区的导通。
26.结合图3所示,所述导向装置200包括导向带130,所述导向带130固定在所述油路阀120上,与所述内筒110贴合;且所述导向带130与所述内筒110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所述油路阀120与所述内筒110之间的摩擦力。由于油路阀120设置在所述内筒110中,将所述内筒110划分为储油区和液压区,且油路阀120控制所述储油区和液压区的导通;当所述储油区内填充有液压油时,所述活塞管140将液压油通过所述油路阀120导入所述液压区内,使得所述油路阀120在所述内筒110中滑动。
27.通过上述设计,这样油路阀120在内筒110中进行升降运动时,主要是导向带130与内筒110之间发生摩擦,从而减小了油路阀120与内筒110之间的摩擦力;相当于导向带130对油路阀120在内筒110中上升或下降时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减小了使用者对油路阀120施加的作用力,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效果。并且还避免油路阀120与内筒110出现摩擦损伤,提高了千斤顶100的使用寿命。
28.具体的,所述油路阀120上设有第一环形导向槽121,所述第一环形导向槽121设置
在所述油路阀120的一端,即油路阀120的底部;所述导向带130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导向槽121中,环绕所述油路阀120。由于导向带130固定在油路阀120的底部,即油路阀120远离活塞管140的一端,当油路阀120在内筒110中进行升降运动时,由于油路阀120的直径略小于内筒110的直径,此时油路阀120在内筒110中会发生轻微的倾斜,此时主要是油路阀120的底部受力与内筒110发生摩擦;因此在油路阀120的底部设置第一环形导向槽121,并将导向带130安装在第一环形导向槽121中,减小了油路阀120在运动时出现倾斜的过程中与内筒110之间的摩擦力。
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导向带130由硬弹性材料构成,相对于导向带130采用橡胶和硅胶等软弹性材料来说,硬弹性材料比如弹簧和塑料等材料能够快速恢复形变,并且硬弹性材料的表面更加光滑,不会与内筒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对应的,导向带130为中间断开的圆环状结构,正常情况下导向带130的两端相对,围成圆环形;当导向带130受到拉力时,导向带130的两端相互远离,使得导向带130展开成条状。这样在将导向带130安装到第一环形导向槽121的过程中,先将导向带130轻微展开,导向带130进入第一环形导向槽121中恢复形变,贴合着油路阀120;将安装有导向带130的油路阀120放入内筒110中,内筒110挤压着导向带130,使得导向带130与油路阀120进行贴合,这些过程中都不需要人工进行调整,从而加快了导向带130的安装效率,提高了千斤顶100的生产效率。
30.优选的,所述导向带130由聚四氟乙烯(ptfe)和铜粉的混合材料构成,发明人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将这两种材料混合制成导向带130后,导向带130表面不易产生毛刺,且导向带130表面的光滑度也有极大地提升,从而有利于减小导向带130与内筒110之间的摩擦力。另外,制得的导向带130在耐磨性、抗腐蚀性、弹性效果方面也有极大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导向带130的使用寿命;而且,导向带130还具有良好的阻油效果,避免液压油渗入到导向带130中,进而顺着油路阀120和内筒110之间的间隙自由流出。
31.当导向带130安装到第一环形导向槽121中以后,导向带130的宽度、厚度与与所述第一环形导向槽121宽度、深度是相吻合的,这样既方便了导向带130的安装、避免了导向带130在第一环形导向槽121中晃动,又避免了导向带130突出于第一环形导向槽121后,承受住内筒110对油路阀120所有的挤压力,导致导向带130出现断裂的问题。
32.并且,还对导向带130的一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得所述导向带130中与所述油路阀120相贴一面的粗糙度,大于与所述内筒110相贴一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导向带130与内筒110之间的摩擦力。
33.如图4所示,所述导向带130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槽口131和第一凸台132,所述导向带130的第二端包括第二槽口133和第二凸台134,所述第一槽口131与所述第二凸台134对应,所述第二槽口133与所述第一凸台132对应。结合图4和图5所示,当导向带130安装到第一环形导向槽121中以后,所述第一凸台132与所述第二槽口133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凸台134与所述第一槽口131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导向带130两端的凸台和间隙设计,使得导向带130在制作的过程中,两端不会出错,从而有利于提高导向带130的合格率;而且,相对于将导向带130的两端制作成平面的方案来说,凸台和槽口的配合设计,且凸台和对应槽口之间的间隙设计,使得导向带130更容易从第一环形导向槽121中取出,这一过程将手指插入到凸台和对应槽口之间的间隙中,将导向带130的一端朝外拉就行,从而提高对导向带130的拆卸效率。
34.另外,所述第一凸台132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凸台134的侧壁相贴的,这样即使液压油进入到凸台和对应槽口的间隙,也回受到第一凸台132和第二凸台134连接处的阻拦,从而保证了导向带130、油路阀120与内筒之间的密封性。
35.具体的,所述第一槽口131、第一凸台132、第二槽口133和第二凸台134的形状都为矩形,且所述第一槽口131的深度、第二槽口133的深度、第一凸台132的长度和第二凸台134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槽口131、第一凸台132、第二槽口133和第二凸台134的宽度也相等,都为所述导向带130宽度的一半。
36.如图6所示,所述油路阀120上还可以设有第二环形导向槽122,所述第二环形导向槽122设置在所述油路阀120中远离所述第一环形导向槽121的一端,即靠近所述活塞管140的一端;所述导向带130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导向槽121和第二环形导向槽122中,环绕所述油路阀120。这样当油路阀120在内筒110中运动发生倾斜时,位于油路阀120底部和顶部的导向带130都能够受力与内筒110抵接摩擦,避免油路阀120的底部和顶部刮伤内筒110。并且在油路阀120的顶部同样增设导向带130后,进一步提高导向带130对油路阀120运动的导向效果,达到进一步省力的作用。当然,对于本技术中的导向带130,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更多数量,例如在油路阀120的中间继续增设一条环形的导向带130;或者将导向带130做成其它形状,例如沿内筒1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或者包裹油路阀120的形状等。
3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