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机台车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8502发布日期:2022-10-04 22:3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结机台车吊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吊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结机台车吊具。


背景技术:

2.烧结机是钢铁矿业加工行业应用非常广泛的设备。每台烧结机根据规格大小都有一百多块台车,台车轮因数量多、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容易出现内部轴承损坏、蓖条烧损、隔热件烧损的故障。当烧结机台车出现以上故障时,就需要对台车进行更换。在更换烧结机台车时,需要将台车吊出,传统的烧结机台车吊具存在使用空间较大,固定时间较长,起吊时需要用钢丝绳兜住台车栏板,容易造成栏板断裂的问题,以及需要穿钢丝绳导致起吊步骤繁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烧结机台车吊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装步骤繁琐以及捆绑稳定性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5.一种烧结机台车吊具,其包括:
6.吊环,用于钩挂吊装设备。
7.吊具主体,设在所述吊环底部。
8.两个卡部,设在所述吊具主体上。
9.两个与所述卡部对应的第一翻转部,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吊具主体上,且所述第一翻转部具有吊装状态。
10.当所述第一翻转部旋转至吊装状态时,所述卡部承托所述第一翻转部并限制所述第一翻转部继续旋转,且两个所述第一翻转部相远离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烧结机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
11.进一步地,所述卡部位于与所述第一翻转部设在所述吊具主体的同侧。
12.进一步地,所述卡部上设有斜面,且所述卡部与吊装状态下的第一翻转部面接触。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转部上设有手柄。
14.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一翻转部位于所述吊具主体的两侧。
15.进一步地,所述吊环与所述吊具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吊环可所述吊具主体之间转动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卡部与所述吊具主体之间固定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吊环与吊装设备钩挂,以利用现有吊装设备进行台车吊装,设在吊环底部的吊具主体上设有两个卡部,以及可转动的第一翻转部,每个第一翻转部与一个卡部相对应,并具有吊装状态,当第一翻转部旋转至吊装状态时,卡部承托第一翻转部并限制第一翻转部继续旋转,此时,两个第一翻转部相远离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烧结机两个
车轮之间的距离,位于台车两个车轮下部的第一翻转部,在翻转至吊装状态时,可抵持在两个车轮之间,以吊起吊具主体时,通过两个第一翻转部提升台车,并通过卡部防止第一翻转部反向旋转,提高吊装稳定性,缩短吊装固定的步骤和时间,避免吊装连接失效导致台车坠落。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吊环;2、吊具主体;3、第一翻转部;4、卡部;5、手柄;6、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25.如图1-2所示,一种烧结机台车吊具,其包括吊环1、吊具主体2、卡部4和第一翻转部3。
26.其中,吊环1用于钩挂吊装设备,可结合现有吊装设备,装设在如电动单梁吊或者天车上。
27.吊具主体2设在所述吊环1底部,通过吊环1跟随吊装设备的驱动进行移动操作。
28.两个卡部4设在所述吊具主体2上。
29.两个与所述卡部4对应的第一翻转部3,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吊具主体2上,且所述第一翻转部3具有吊装状态。
30.当所述第一翻转部3旋转至吊装状态时,所述卡部4承托所述第一翻转部3并限制所述第一翻转部3继续旋转,且两个所述第一翻转部3相远离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烧结机两个车轮6之间的距离。
31.具体的说,当一个第一翻转部3以顺时针旋转,直至第一翻转部3位于卡部4上,且在卡部4的衬托下,保持稳定状态,由于需要上提台车,那么台车的车轮6需要被第一翻转部3端部承托,车轮6向下压迫第一翻转部3端部,第一翻转部3具有继续以顺时针旋转的趋势,但在卡部4的承托作用下,第一翻转部3稳定不发生旋转,以提升台车。
32.且两个第一翻转部3分别抵持在两个车轮6下,且两个第一翻转部3仅在吊具主体2上旋转,不能发生位移,那么通过操作吊装设备,就可以利用两个第一翻转部3提升或移动台车。
33.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吊环1与吊装设备钩挂,以利用现有吊装设备进行台车吊装,设在吊环1底部的吊具主体2上设有两个卡部4,以及可转动的第一翻转部3,每个第
一翻转部3与一个卡部4相对应,并具有吊装状态,当第一翻转部3旋转至吊装状态时,卡部4承托第一翻转部3并限制第一翻转部3继续旋转,此时,两个第一翻转部3相远离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烧结机两个车轮6之间的距离,位于台车两个车轮6下部的第一翻转部3,在翻转至吊装状态时,可抵持在两个车轮6之间,以吊起吊具主体2时,通过两个第一翻转部3提升台车,并通过卡部4防止第一翻转部3反向旋转,提高吊装稳定性,缩短吊装固定的步骤和时间,避免吊装连接失效导致台车坠落。
34.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卡部4位于与所述第一翻转部3设在所述吊具主体2的同侧,保持两个第一翻转部3与烧结机台车的车轮6接触点处于同一个界面内,保持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吊具主体2出现偏转,甚至于车轮6分离的情况。
35.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卡部4上设有斜面,且所述卡部4与吊装状态下的第一翻转部3面接触,提高第一翻转部3与卡部4接触时的稳定性,提高卡部4的承托效果。
36.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翻转部3上设有手柄5,旋转手柄5即可带动第一翻转部3旋转,提高操作便捷性。
37.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手柄5与所述第一翻转部3位于所述吊具主体2的两侧,以便于操作手柄5的人员不在烧结机台车下部进行第一翻转部3的操作,提高操作安全性。
38.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吊环1与所述吊具主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不同规格尺寸的吊具主体2,以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台车吊装需要。
39.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吊环1可所述吊具主体2之间转动连接,便于在烧结机台车吊装过程中,出现的台车摆放区域不规范需要偏转一定角度时,吊环1与吊具主体2之间可旋转一定角度,以适应台车整体的偏转需求,避免直接旋转吊具主体2导致第一翻转部3与车轮6之间的稳定性降低,提高操作安全性。
40.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卡部4与所述吊具主体2之间固定连接,卡部4与吊具主体2之间的连接点承担台车整体的重量,固定连接,提高吊装稳定性。
41.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42.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43.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46.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4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