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用移动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8548发布日期:2022-07-29 22:3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用移动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聚四氟乙烯加工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用移动用具。


背景技术:

2.粒状聚四氟乙烯是一种含氟聚合物,由氟原子和碳制成,是氟塑料的主要品种,其产量约占世界氟塑料总产量约30-40%。粒状聚四氟乙烯是通过破碎悬浮聚合获得的粗颗粒而生产的,非常适合多种产品和坯料形状的成型,例如片材、管材和棒体,被应用于航天、化学工业、电子等各个领域。其中片材、板材来源于大型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的二次加工,大型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的加工一般经过压制、烧结等过程,由于大型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的质量均在500kg以上,移动时无法靠人力进行,需要通过机械进行操作。但是未烧结的大型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强度较低,移动过程中的磕碰、挤压均会对棒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使烧结后的棒体出现开裂报废现象。大型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的移动安全性显得格外重要。
3.现有的移动方式以叉车和行吊操作为主,叉车托起棒体的底座或者夹住空心棒体主干进行移动,移动过程棒体稳定性较差,需要专人进行保护,并且移动中的倾斜、起落都会对空心棒体做成损害,影响制品质量。而行吊操作,往往被限制区域,并且空心棒体不容易被固定,操作繁琐,安全性较低。因此提供一种简单、便捷、安全性高且能适用于不同尺寸空心棒体的移动用具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用移动用具,利用本用具不仅提高了移动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时的移动安全性,同时利用长度可调的限位件以使本用具能适用于不同内径尺寸的空心棒体的移动场景。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使用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用移动用具,包括:
7.底座,底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层板和下层板,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由多根第一连接杆连接固定;
8.固定杆,固定杆竖向设置且底端穿过上层板中央的第一通孔插入底座中,且固定杆上设有横向贯穿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顶端与上层板的底面平齐;
9.吊环,吊环固定在固定杆顶端;
10.限位杆,限位杆穿过第二通孔并紧贴上层板的底面,用于在吊装时限定固定杆的竖向位置;
11.至少两组限位件,限位件包括至少两个限位单元,每个限位单元均包括长度可调的第二连接杆和弧形限位板,第二连接杆用于将弧形限位板固定在固定杆的侧面。
12.使用时,空心棒体的内圆面与弧形限位板的外圆弧面接触,使空心棒体与本装置
固定牢固。本装置提供了用于空心棒体运输的用具并通过设置固定杆、限位杆和限位件有效防止空心棒体在运输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晃动,运输过程中无需浪费人力对空心棒体进行额外固定保护,且限位件的长度可调,能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内径尺寸空心棒体的移动运输。
13.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等于固定杆的外径,利用第一通孔对固定杆进行水平位置的初步限定。
14.优选的,下层板的顶面设有用于限定固定杆水平位置的凹槽,凹槽的尺寸与固定杆底端尺寸相匹配,通过第一通孔和凹槽配合使用,使固定杆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空心棒体在运输过程中因晃动造成的损害。
15.优选的,所述每组限位件的限位单元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在固定杆的侧面均匀分布。确保在吊装过程中对空心棒体的水平位置起到良好限位效果。
16.优选的,所述移动用具的各组件均由高强度材料制成如镁铝合金、304不锈钢、316不锈钢等,以确保装置整体能承受空心棒体的重量,减少维护使用成本。
17.优选的,上层板的顶面还固定有缓冲防粘层,缓冲防粘层由铝皮制成,用于防止空心棒体的底端在与上层板接触时因无缓冲而导致空心棒体受损,有效控制成本,同时防止烧结后高温的空心棒体底端与上层板之间发生粘结,不易分离。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装置能在保证良好稳定性的同时适用于空心棒体的叉车运输和行吊运输,且在运输过程中无需专人保护,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同时利用长度可调的限位件使本装置能适用于不同内经尺寸空心棒体的移动运输作业,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装置限位单元与固定杆的一种固定方法;
22.其中,1.上层板;2.下层板;3.第一连接杆;4.固定杆;5.吊环;6.限位杆;7.第二连接杆;701.外杆;702.内杆;703.定位孔;704.弹性定位珠;8.弧形限位板;9.缓冲防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1:
25.如图1所示,一种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用移动用具,包括底座、固定杆4、吊环5、限位杆6和至少两组限位件,底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层板1和下层板2,且上层板1和下层板2之间由多根第一连接杆3连接固定,上层板1和下层板2可为圆形板、方形板或其他形状,固定杆4竖向设置且底端穿过上层板1中央的第一通孔插入底座中,第一通孔的内径等于固定杆4的外径,利用第一通孔对固定杆4的水平位置进行初步限定,下层板2的顶面设有用于限定固定杆4水平位置的凹槽,凹槽的尺寸与固定杆4底部尺寸相匹配,进一步增强固定杆4的稳定性;固定杆4上设有横向贯穿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顶端与上层板1的底面平齐,限位杆6穿过第二通孔并紧贴上层板1的底面,用于在吊装时限定固定杆4的竖向位置,限位杆6的宽度窄于叉车货叉之间的宽度,保证使用叉车运输时不影响货叉与上层板1的底面接触。吊
环5固定在固定杆4的顶端,便于行吊运输空心棒体时固定挂钩。
26.上层板1的顶面还固定有缓冲防粘层9,缓冲防粘层9由铝皮制成,用于防止空心棒体的底端在与上层板1接触时因无缓冲而导致空心棒体受损,同时防止烧结后的高温空心棒体底端与上层板1之间发生粘结,不易分离。
27.本实施例中,移动用具设有两组限位件,每组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单元,每个限位单元均包括长度可调的第二连接杆7和弧形限位板8,第二连接杆7用于将弧形限位板8固定在固定杆4的侧面,每组限位件的限位单元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在固定杆4的侧面均匀分布。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7包括外杆701和内杆702,其中外杆701与弧形限位板8连接、内杆702与固定杆4连接,且外杆701和内杆702均为空心圆管,内杆702的外径小于外杆701的内径,内杆702能在外杆701内沿轴向运动,外杆701的侧面设有多个均布的定位孔703,内杆702的侧面设有与定位孔703配套使用的弹性定位珠704,利用弹性定位珠704和定位孔703的配合使用,可调节弧形限位板8与不同内经聚四氟乙烯空心棒体的内壁贴合,使本装置能用于多尺寸规格的空心棒体的运输作业。第二连接杆7还可以通过其他设置方式来实现长度调整。
28.具体使用时,根据所需移动空心棒体的内径调整第二连接杆7的长度,将装置整体如图1所示组装成型,从模压压机中制作好的空心棒体直接脱模在底座上,使空心棒体的内圆面与弧形限位板8的外圆弧面接触。若需要吊装时,可将行吊的吊钩连接至吊环5处;若现场无行吊设备,也可使用叉车进行运输,将叉车的货叉插入底座的上层板1和下层板2之间,即可对空心棒体进行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过程中,均无需操作人员额外对空心棒体进行保护,有效节省人力成本。
29.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