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纱布片抽丝的底刀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8318发布日期:2022-06-02 01:0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防止纱布片抽丝的底刀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止纱布片抽丝的底刀辊。


背景技术:

2.在医疗用品中,涉及到一种手术时用到的钡线纱布,其制备过程采用折叠机将纱布进行多道对折,折叠前钡线被转移至纱布上,并与纱布附着在一起;纱布的转移是通过转移辊转移,钡线是通过牵引至纱布上并与其附着成一体,在将纱布进行分切成纱布片后再进折叠。目前的折叠机在纱布切断后,对纱布片的转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采用底刀辊和切刀辊在分切的过程中进行牵引,纱布分切后形成纱布片,纱布片是通过底刀辊在高速旋转状态下,由插刀机构将纱布片插入转鼓的缝隙中进行折叠并转移的,此过程中,纱布片两端受到拉扯容易造成纱布片端头抽丝。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纱布片抽丝的底刀辊,采用在辊体表面设置底刀和插刀孔,底刀和插刀孔分别以辊体横截面两个交错的中心线对称布设,负压窗位于底刀和插刀孔之间的辊体表面靠近底刀,辊体表面的辊表负压孔和负压窗与辊体内部的负压腔连通,在辊体表面形成吸附力吸附纱布片,负压窗的吸附力远大于辊体表面其余区域的吸附力,在底刀辊转移纱布片并由插刀将纱布片插入转鼓缝隙的过程中,只能拉扯纱布片一端的端头,避免纱布片两端发生抽丝。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纱布片抽丝的底刀辊,它包括辊体、底刀、插刀孔、负压窗和防抽丝网;所述底刀和插刀孔布设于辊体的表面,两组底刀和两组插刀孔分别以辊体横截面两个交错的中心线对称布设,负压窗位于底刀和插刀孔之间,且靠近底刀并与辊体的负压腔连通,防抽丝网覆盖负压窗。
5.所述辊体的中心沿轴向设置负压腔,辊体两端的空心轴头与负压腔连通。
6.所述辊体表面的辊表负压孔与负压腔连通,多个辊表负压孔呈环形布设并沿辊体轴向方向分布;辊表负压孔为圆形孔。
7.所述底刀位于辊体表面凹进的底刀槽内,底刀的抵触面为弧形面。
8.所述插刀孔包括圆形轴孔连通的槽口,槽口贯穿于辊体的表面。
9.所述负压窗为内凹的矩形窗,矩形窗内设置多个窗内负压孔和防抽丝孔与负压腔连通。
10.所述窗内负压孔为圆形孔;防抽丝孔为矩形孔,矩形孔沿辊体轴向方向布设并靠近于底刀一侧。
11.所述防抽丝网为弧形结构的金刚砂网,其与负压窗配合封闭,且其外弧面与辊体的外壁面位于同一面。
12.所述负压窗内的窗内负压孔的孔面积之和小于防抽丝孔的孔面积,防抽丝网的网
孔分布率远大于负压窗内的窗内负压孔的分布率。
13.如上所述的防止纱布片抽丝的底刀辊的防抽丝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15.辊体表面设置的辊表负压孔和负压窗与负压腔连通,负压腔与离心风机连通,使得辊体表面产生吸附力作用与纱布片上。
16.负压窗内设置的窗内负压孔和防抽丝孔与负压腔连通,防抽丝网覆盖负压窗,窗内负压孔的孔面积之和小于防抽丝孔的孔面积,防抽丝网的网孔分布率远大于负压窗内的窗内负压孔的分布率,从而形成负压窗区域内的吸附力远大于其余区域的吸附力。
17.当插刀将纱布片插入转鼓的缝隙时,纱布片一端被防抽丝网牢靠吸附,且单位面积内的吸附点相应较多,使得插刀推动纱布片进入转鼓缝隙时,只能拉扯纱布片吸附力较弱的一端,从而避免纱布片两端发生抽丝。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辊体的主视示意图。
22.图4为图3的a-a处剖视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抽丝网的主视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纱布片被吸附的状态图。
25.图中:辊体1,负压腔11,空心轴头12,辊表负压孔13,底刀槽14,底刀2,抵触面21,插刀孔3,圆形轴孔31,槽口32,负压窗4,窗内负压孔41,防抽丝孔42,防抽丝网5。
具体实施方式
26.如图1~图6中,一种防止纱布片抽丝的底刀辊,它包括辊体1、底刀2、插刀孔3、负压窗4和防抽丝网5;所述底刀2和插刀孔3布设于辊体1的表面,两组底刀2和两组插刀孔3分别以辊体1横截面两个交错的中心线对称布设,负压窗4位于底刀2和插刀孔3之间,且靠近底刀2并与辊体1的负压腔11连通,防抽丝网5覆盖负压窗4。使用时,在辊体表面形成吸附力吸附纱布片,负压窗4的吸附力远大于辊体表面其余区域的吸附力,在底刀辊转移纱布片并由插刀将纱布片插入转鼓缝隙的过程中,只能拉扯纱布片一端的端头,避免纱布片两端发生抽丝。
2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辊体1的中心沿轴向设置负压腔11,辊体1两端的空心轴头12与负压腔11连通。使用时,空心轴头12与离心风机连接,工作时产生的抽吸力使负压腔11内产生负压。
2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辊体1表面的辊表负压孔13与负压腔11连通,多个辊表负压孔13呈环形布设并沿辊体1轴向方向分布;辊表负压孔13为圆形孔。使用时,辊表负压孔13与负压腔11连通,使辊体1表面产生吸附力。
2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底刀2位于辊体1表面凹进的底刀槽14内,底刀2的抵触面21为弧形面。使用时,底刀2安装于底刀槽14内,底刀2的抵触面21与切刀辊上的切刀抵触,将两
者之间夹持的纱布切断。
3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插刀孔3包括圆形轴孔31连通的槽口32,槽口32贯穿于辊体1的表面。使用时,插刀机构的轴承和轴体安装于插刀孔3的圆形轴孔31内,插刀机构的插刀伸出槽口32外,在纱布片从底刀辊转移至转鼓的过程中,插刀将纱布片推入转鼓的缝隙内,此过程中,插刀在槽口32内发生小幅度偏转,槽口32对插刀的摆幅进行限位。
3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负压窗4为内凹的矩形窗,矩形窗内设置多个窗内负压孔41和防抽丝孔42与负压腔11连通。使用时,窗内负压孔41和防抽丝孔42与负压腔11连通,使负压窗4的区域产生吸附力作用与纱布片上。
3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窗内负压孔41为圆形孔;防抽丝孔42为矩形孔,矩形孔沿辊体1轴向方向布设并靠近于底刀2一侧。使用时,防抽丝孔42靠近底刀2,纱布切断点位于底刀2的区域,防抽丝孔42为矩形孔,其负压风量相对较大,从而使纱布切断处的吸附力较大。
3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防抽丝网5为弧形结构的金刚砂网,其与负压窗4配合封闭,且其外弧面与辊体1的外壁面位于同一面。使用时,防抽丝网5与负压窗4配合固定后,其外弧形面与辊体1的外壁面在同一个弧面上,避免纱布片在此处吸附时形成塌陷。
3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负压窗4内的窗内负压孔41的孔面积之和小于防抽丝孔42的孔面积,防抽丝网5的网孔分布率远大于负压窗4内的窗内负压孔41的分布率。使用时,负压窗4区域内单位面积的风量大于辊体1其余区域内单位面积的风量,负压窗4内防抽丝孔42区域的风量大于窗内负压孔41区域的风量;防抽丝网5为致密网孔的金刚纱网,其网孔孔径远小于辊表负压孔13的孔径,使得单位面积内防抽丝网5的吸附力远大辊表负压孔13区域面积的吸附力,从而使得插刀摆动或推动纱布片的过程中,只能拉扯纱布片吸附力较弱的一端,从而避免纱布片两端发生抽丝现象,其原因是金刚纱网孔很细,纱布不能进入到孔里面。
35.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