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料式轴类工件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2462发布日期:2022-10-04 23:3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储料式轴类工件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轴类工件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料式轴类工件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轴类工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广泛运用在机械领域中,是绝大多数机械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零部件。顾名思义,轴类工件的外形呈圆柱形状,其横截面呈圆形。在现有技术中,大多轴类工件上料装置均采用振动盘来储存工件以及运输工件。工件从振动盘的出料端处出来,并通过该上料装置的推料机构将工件推动至夹持装置上,从而实现上料。然而,振动盘不仅占地面积大,还会制造较大的噪音,此外,还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不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料式轴类工件上料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轴类工件上料装置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料式轴类工件上料装置,包括储料仓、移料机构以及推料机构;所述储料仓用于储存轴类工件;所述储料仓具有一次仅供一根轴类工件掉落的出料口;所述移料机构具有沿一预定方向移动的移动端,所述移料机构的移动端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轴类工件容置槽;所述推料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轴类工件推出;其中,位于所述储料仓内的轴类工件通过所述出料口掉落至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移料机构的移动端还用于限制位于所述储料仓内的轴类工件,以避免所述移料机构的移动端移动时,位于所述储料仓内的轴类工件掉落。
5.可选地,所述储料仓包括连接件以及两组主体;两组所述主体均用于支撑轴类工件,两组所述主体均固设在一外物上,两组所述主体均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两组所述主体间隔相对布置,且两组所述主体均上均设置有通槽;其中,两组所述通槽以及两组所述主体之间的间隙共同形成所述出料口。
6.可选地,两组所述主体均包括侧板、前板、后板以及用于支撑轴类工件的底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侧板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固设在相对应的所述侧板的底端;所述底板与相对应的所述前板间隔布置,以形成所述通槽;所述后板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前板、所述后板以及所述底板均位于相对应的所述侧板的同一侧。
7.可选地,各所述底板的支撑面均从前往后逐渐向上倾斜设置。
8.可选地,所述侧板、所述前板、所述后板以及所述底板一体折弯成型。
9.可选地,所述移料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承载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承载组件联动连接,以使其移动;所述容置槽开设在所述承载组件靠近所述储料仓的表面上。
10.可选地,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板以及第一导向单元;所述承载板装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承载板联动连接,以使其移动;所述容置槽开设在所述承载板靠近所述储料仓的表面上。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滑轨以及滑块;所述滑轨固设在一外物上,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可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固设在所述滑块上。
12.可选地,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以及顶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顶针联动连接,以使其移动。
13.可选地,所述推料机构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穿孔,所述顶针与所述穿孔滑动适配。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料式轴类工件上料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储料仓、移料机构以及推料机构均安装在工作台上,使用前,预先将大量的轴类工件放置在储料仓内。使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储料仓内且处于该储料仓的出料口处的轴类工件掉落到移料机构的移动端上的容置槽内。接着,移料机构的移动端移动,从而带动位于容置槽内的轴类工件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移料机构的移动端移动时,其始终与位于储料仓的出料口处的轴类工件接触,使得该轴类工件无法从出料口处掉落下来。移料机构的移动端移动至一预定位置处时,推料机构则将位于容置槽内的轴类工件推出,从而实现上料。如此,通过设置储料仓,利用重力作用,使得轴类工件自发地从储料仓内掉落到容置槽内,在该过程中,无需消耗能源,大大节省了资源。此外,还大大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料式轴类工件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料仓的俯视图。
18.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切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1.10—储料仓
ꢀꢀꢀꢀꢀꢀꢀꢀꢀ
20—移料机构
ꢀꢀꢀꢀꢀꢀꢀ
30—推料机构
22.11—出料口
ꢀꢀꢀꢀꢀꢀꢀꢀꢀ
12—连接件
ꢀꢀꢀꢀꢀꢀꢀꢀꢀ
13—侧板
23.14—前板
ꢀꢀꢀꢀꢀꢀꢀꢀꢀꢀꢀ
15—后板
ꢀꢀꢀꢀꢀꢀꢀꢀꢀꢀꢀ
16—底板
24.21—第一驱动组件
ꢀꢀꢀ
22—承载板
ꢀꢀꢀꢀꢀꢀꢀꢀꢀ
23—滑轨
25.24—滑块
ꢀꢀꢀꢀꢀꢀꢀꢀꢀꢀꢀ
221—容置槽
ꢀꢀꢀꢀꢀꢀꢀꢀ
31—第二驱动组件
26.32—顶针
ꢀꢀꢀꢀꢀꢀꢀꢀꢀꢀꢀ
33—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储料式轴类工件上料装置,包括储料仓10、移料机构20以及推料机构30;所述储料仓10用于储存轴类工件;所述储料仓10具有一次仅供一根轴类工件掉落的出料口11;所述移料机构20具有沿一预定方向移动的移动端,所述移料机构20的移动端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轴类工件容置槽221;所述推料机构30用于将位于所述容置槽 221内的轴类工件推出;其中,位于所述储料仓10内的轴类工件通过所述出料口11掉落至所述容置槽221内,所述移料机构20的移动端还用于限制位于所述储料仓10内的轴类工件,以避免所述移料机构20的移动端移动时,位于所述储料仓10内的轴类工件掉落。
3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移料机构20的移动端沿前后方向移动,推料机构 30具有一沿左右方向移动的移动端,出料口11位于储料仓10的底部。储料仓 10、移料机构20以及推料机构30均安装在工作台上,使用前,预先将大量的轴类工件放置在储料仓10内。使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储料仓10内且处于该储料仓10的出料口11处的轴类工件掉落到移料机构20的移动端上的容置槽221内。接着,移料机构20的移动端移动,从而带动位于容置槽221内的轴类工件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移料机构20的移动端移动时,其始终与位于储料仓10的出料口11处的轴类工件接触,使得该轴类工件无法从出料口11 处掉落下来。移料机构20的移动端移动至一预定位置处时,推料机构30则将位于容置槽221内的轴类工件推出,从而实现上料。如此,通过设置储料仓10,利用重力作用,使得轴类工件自发地从储料仓10内掉落到容置槽221内,在该过程中,无需消耗能源,大大节省了资源。此外,还大大降低了噪音。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储料仓10包括连接件12以及两组主体;两组所述主体均用于支撑轴类工件,两组所述主体均固设在一外物上,两组所述主体均与所述连接件12固定连接;两组所述主体间隔相对布置,且两组所述主体均上均
设置有通槽;其中,两组所述通槽以及两组所述主体之间的间隙共同形成所述出料口11。
34.具体地,两组主体对称设置,且均安装在工作台上,连接件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主体焊接,以提高整体强度。如此设置,有利于降低储料仓10的复杂程度,从而降低生产难度,此外,还有利于节省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各主体上的通槽均贯穿该主体朝向另一主体的表面,通槽靠近主体的前端设置,且位于主体的底部。由于两个主体间隔布置,使得两个主体之间存在间隙,那么,不难理解的是,该间隙与两个通槽共同形成出料口11。通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宽度略大于轴类工件的直径,确保一次仅能通过一根轴类工件。容置槽 221的深度略小于轴类工件的直径,以防止移料机构20的移动端移动时,与位于出料口11处的轴类工件发生干涉。出料口11与移料机构20的移料端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轴类工件的半径,这样一来,当移料机构20的移料端移动时,轴类工件便不会掉落出来。
3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两组所述主体均包括侧板13、前板14、后板15以及用于支撑轴类工件的底板16;所述前板14和所述后板15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侧板13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6固设在相对应的所述侧板13的底端;所述底板16与相对应的所述前板14间隔布置,以形成所述通槽;所述后板15与所述连接件12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前板14、所述后板15以及所述底板16均位于相对应的所述侧板13的同一侧。
3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两组在主体对称设置,为方便理解,故仅对位于左侧的主体进行说明。前板14、后板15以及底板16均固设在侧板13的右端面上,前板14和后板15均用于挡住轴类工件,以防止其掉落。连接件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块后板15焊接。储料仓10储料时,轴类工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两块底板16上。
37.进一步地,各所述底板16的支撑面均从前往后逐渐向上倾斜设置。如此设置,使得后续的轴类工件均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发地移动至出料口11处,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38.更进一步地,所述侧板13、所述前板14、所述后板15以及所述底板16一体折弯成型。通过折弯工艺制成主体,大大减少了生产时间。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移料机构2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1以及承载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承载组件联动连接,以使其移动;所述容置槽221开设在所述承载组件靠近所述储料仓10的表面上。
4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221开设在承载组件的顶面上。第一驱动组件21包括第一驱动气缸以及推杆,第一驱动气缸安装在工作台上。第一驱动气缸与推杆联动连接,以使其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承载组件以及轴类工件向前移动。需用气缸作为驱动件,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气缸的占用面积较少,且环保。
4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板22以及第一导向单元;所述承载板22装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承载板22联动连接,以使其移动;所述容置槽221开设在所述承载板22靠近所述储料仓10的表面上。
42.具体地,导向单元安装在工作台上,容置槽221开设在承载板22的顶面上,出料口11与承载板22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轴类工件的半径,即承载板22的顶面用于限制储料仓10内的轴类工件,以避免其掉落出来。第一推杆与承载板 22螺纹连接。第一导向单元起导向作用,以提高承载板22的定位精度,从而提高轴类工件的加工精度。
4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滑轨23以及滑块24;所述滑轨23固设在一外物上,所述滑块24与所述滑轨23可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22固设在所述滑块24上。滑轨23安装在工作台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承载板22螺纹连接在滑块24上。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推料机构30包括第二驱动组件31以及顶针3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与所述顶针32联动连接,以使其移动。具体地,容置槽22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贯穿承载板22的左右两个端面。第二驱动组件31包括第二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安装在工作台上,且与顶针32联动连接。第一驱动气缸驱动推杆,从而带动承载板22向前移动,当轴类工件位于顶针32的正前方时,承载板22停止移动。此时,第二驱动气缸驱动顶针32,以使其向右移动,并将轴类工件推动至一预定位置处,即夹持装置处,如此,实现上料。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推料机构30还包括定位块33;所述定位块33上开设有穿孔,所述顶针32与所述穿孔滑动适配。具体地,顶针32的末端的直径大于顶针32的其他部分。定位块33安装在工作台上,且位于第二驱动气缸的右侧。穿孔的轴线平行于左右方向,且该穿孔贯穿定位块33的左右两个端面。通过设置穿孔,以对顶针32起导向作用,以避免顶针32偏移,从而导致顶针32与承载板22发生干涉。使用时,顶针32在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下,推动轴类工件。当顶针32的末端抵压在定位块33的左端面时,顶针32停止移动。如此,定位块33不仅起到导向的作用,还起到定位的作用。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