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轿厢操作盘以及袖壁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36672发布日期:2023-08-16 19:5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轿厢操作盘以及袖壁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袖壁一体式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以及袖壁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1、以往,关于袖壁一体式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已知有如下技术:使袖壁能够开闭,并且在通常运转时将袖壁以不会打开的方式固定(例如专利文献1)。

2、专利文献1的袖壁一体式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被安装成,袖壁能够相对于收纳轿厢操作盘主体的箱面板转动。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插入插拔部件而将袖壁的侧面和箱面板的侧面固定。并且,构成为通过拔出插拔部件,能够解除袖壁的固定。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96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专利文献1的轿厢操作盘的袖壁的侧面部和箱面板仅通过插拔部件来进行固定。虽然以使袖壁不发生变形的方式要求刚性,但仅通过在侧面处进行固定,刚性不充分。因此,以往,为了确保袖壁的刚性,需要增加袖壁本身的板厚,存在袖壁的材料成本增加的课题。

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提高袖壁的刚性的袖壁一体式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以及袖壁固定结构。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本公开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具备:轿厢操作盘主体,其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室;箱面板,其收纳轿厢操作盘主体;轿厢室的袖壁,其能够对箱面板进行开闭;固定部,其被固定于袖壁,并形成有第4孔部,该第4孔部与形成于轿厢室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第3孔部对置;棒状的插拔部件,其在袖壁关闭的状态下贯通形成于袖壁的第1孔部和形成于箱面板的第2孔部;以及棒状的嵌合部件,其在袖壁关闭的状态下贯通形成于固定部的第4孔部,并且与形成于袖壁的上方的轿厢室的上表面或袖壁的下方的下表面的第3孔部嵌合。

6、本公开的袖壁固定结构具备:固定部,其被固定于电梯的轿厢室的袖壁,并形成有第4孔部,轿厢室的袖壁能够对箱状的箱面板进行开闭,箱状的箱面板收纳设置于轿厢室的轿厢操作盘主体,第4孔部与形成于轿厢室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第3孔部对置;棒状的插拔部件,其在袖壁关闭的状态下贯通形成于袖壁的第1孔部和形成于箱面板的第2孔部;以及棒状的嵌合部件,其在袖壁关闭的状态下贯通形成于固定部的第4孔部,并且与形成于袖壁的上方的轿厢室的上表面或袖壁的下方的下表面的第3孔部嵌合。

7、发明效果

8、本公开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以及袖壁固定结构通过利用嵌合部件将袖壁与轿厢室固定,能够提高袖壁的刚性,因此,与现有的轿厢操作盘相比较,能够削减袖壁的板厚,从而能够削减袖壁的材料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其中,所述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其特征在于,

9.一种袖壁固定结构,其中,所述袖壁固定结构具备:


技术总结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通过除了增加袖壁的板厚以外的方法提高袖壁的刚性的袖壁一体式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以及袖壁固定结构。为此,本申请的电梯的轿厢操作盘具备:轿厢操作盘主体,其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室;箱状的箱面板,其收纳轿厢操作盘主体;轿厢室的袖壁,其能够对箱面板进行开闭;固定部,其被固定于袖壁,并形成有第4孔部,该第4孔部与形成于轿厢室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第3孔部对置;棒状的插拔部件,其在袖壁关闭的状态下贯通形成于袖壁的第1孔部和形成于箱面板的第2孔部;以及棒状的嵌合部件,其在袖壁关闭的状态下贯通形成于固定部的第4孔部,并且与形成于袖壁的上方的轿厢室的上表面或袖壁的下方的下表面的第3孔部嵌合。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卓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