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1626发布日期:2022-08-27 03:2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变电站检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


背景技术:

2.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
3.(1)一类变电站。是指交流特高压站,核电、大型能源基地(300万kw及以上)外送及跨大区(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联络750/500/330kv变电站。
4.(2)二类变电站。是指除一类变电站以外的其他,750/500/330kv变电站,电厂外送变电站(100万kw及以上、300万kw以下)及跨省联络220kv变电站,主变压器或母线停运、开关拒动造成四级及以上电网事件的变电站。
5.(3)三类变电站。是指除二类以外的220kv变电站,电厂外送变电站(30万kw及以上、100万kw以下),主变压器或母线停运、开关拒动造成五级电网事件的变电站,为一级及以上重要用户直接供电的变电站。
6.(4)四类变电站。是指除一、二、三类以外的35kv及以上变电站。
7.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是变电站在检修过程中经常使用是设备之一,但是目前的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还存在如下问题:
8.1、目前的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由于其底部的行走轮安装的数量不合理,导致其稳定性差,存在车体被压坏的安全隐患;
9.2、目前的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由于其轨道处于固定位置,经常由于地形原因导致在对变电站检修过程中使得轨道与开关柜内部的部件安装工位对接不准确,难以顺利地将更换的部件通过轨道送入开关柜内部的部件安装工位上。
10.为此,提出一种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


技术实现要素:

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针对传统的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进行全新的设计,优化各结构功能模块,使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现场移动便捷、性能安全稳定、轨道对接准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存在的问题。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包括:
13.移动单元,用于移动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
14.承载单元,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移动单元上;
15.升降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单元升降。
16.可选地,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横梁、两个侧板、两个配装板以及两个立柱,所述横梁
水平设置,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固定且水平地安装在所述横梁的两端端部,且两个所述侧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侧板的底部均安装有行走轮,两个所述配装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横梁的两端端部,且两个所述配装板的底部均安装有支撑轮,两个所述立柱均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横梁的上部,且两个所述立柱对称设置。
17.可选地,每个所述侧板的底部均安装有至少两个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均为万向轮,所述支撑轮均为自锁式万向轮。
18.可选地,两个所述立柱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把手,且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固定安装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靠近所述把手设置。
19.可选地,所述行走轮的承载力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0020][0021]
其中:t=每只轮子承载的重量;e=运输工具的重量;m=轮子的有效承载数量。
[0022]
可选地,所述承载单元包括u形安装架、两个连接板以及两个轨道,所述u形安装架通过两组滑动组件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立柱上,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u形安装架背向所述立柱的一侧,且两个所述连接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轨道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板背向所述立柱的一侧,且两个所述轨道均水平设置。
[0023]
可选地,两组所述滑动组件对称设置,且每组所述滑动组件均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套设在对应位置的所述立柱上,且所述固定框的外侧壁与所述u形安装架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两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轮面上具有弧形凹陷部,所述弧形凹陷部的表面与所述立柱的圆柱面相互贴合设置。
[0024]
可选地,所述u形安装架内侧的两个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加强筋板。
[0025]
可选地,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包括手动液压缸、横板、横杆以及两个链轮架,所述手动液压缸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横梁的上部中心位置处,所述横板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手动液压缸的缸体外壁上,所述横杆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手动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两个所述链轮架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横杆的两端,且每个所述链轮架中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链轮,每个所述链轮上均啮合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且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u形安装架固定连接。
[0026]
可选地,所述横板与所述横梁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对称分布在所述手动液压缸的两侧。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
1、本发明提供的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可以确保设计的行走轮105的数量比较合理,从而提高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稳定性,杜绝车体被压坏的安全隐患;
[0029]
2、本发明提供的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设置的升降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承载单元升降,使得轨道的高度位置可以进行调节,可以确保轨道与开关柜内部的部件安装工位准确对接,可以顺利地将更换的部件通过轨道送入开关柜内部的部件安装工位上,使得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维护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2]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3]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三;
[0036]
图7是根据相关规程轮子有效承载数量的规定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游”、“下游”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0]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1,包括:移动单元1、承载单元2以及升降驱动单元3,其中:
[0041]
移动单元1,用于移动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
[0042]
承载单元2,可升降地安装在移动单元1上;
[0043]
升降驱动单元3,用于驱动承载单元2升降。
[0044]
具体的,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单元1包括横梁101、两个侧板102、两个配装板103以及两个立柱104,横梁101水平设置,两个侧板102分别固定且水平地安装在横梁101的两端端部,且两个侧板102对称设置,两个侧板102的底部均安装有行走轮105,两个配装板103分别固定安装在横梁101的两端端部,且两个配装板103的底部均安装有支撑轮106,两个立柱104均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横梁101的上部,且两个立柱104对称设置。
[0045]
也就是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移动单元1主要由横梁101、两个侧板102、两个配装板103以及两个立柱104构成,横梁101以及两个侧板102构成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基础车架,使得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底部比较宽大,稳定性较好,另外,在行走轮105以及支撑轮106的作用下使得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移动比较方便。
[0046]
具体的,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侧板102的底部均安装有至少两个行走轮105,行走轮105均为万向轮,支撑轮106均为自锁式万向轮。
[0047]
也就是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行走轮105均为万向轮,支撑轮106均为自锁式万向轮,使得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移动比较方便的同时,便于转向,将支撑轮106均设置为自锁式万向轮,使得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在不需要移动时可以锁定,稳定性较好。
[0048]
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立柱104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把手107,且两个立柱104之间固定安装有加强杆108,加强杆108靠近把手107设置。
[0049]
也就是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把手107使得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操作比较方便,设置的加强杆108可以有效提高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结构稳定性。
[005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行走轮105的承载力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0051][0052]
其中:t=每只轮子承载的重量;e=运输工具的重量;m=轮子的有效承载数量。
[005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确保设计的行走轮105的数量比较合理,从而提高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稳定性,杜绝车体被压坏的安全隐患。
[0054]
例如: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平均重量为2400kg;
[0055]
如图7所示,根据相关规程,轮子有效承载数量按图7规定选取,本实施例中拟采用四个行走轮105,按第一种方式排列,所以轮子的有效承载数量m=3,运输工具的重量按30kg计算,每只轮子承载的重量由此,可知行走轮105可以选用尼龙滚轮,其具有耐磨,自身重量较轻,对地面伤害小的优点,最大单只承载力为900kg,满足要求,预计成本300元(4个),经济适用。
[0056]
具体的,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单元2包括u形安装架201、两个连接板202以及两个轨道203,u形安装架201通过两组滑动组件滑动安装在两个立柱104上,两个连接板202分别固定安装在u形安装架201背向立柱104的一侧,且两个连接板202对称设置,两个轨道203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连接板202背向立柱104的一侧,且两个轨道203均水平设置。
[0057]
也就是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承载单元2主要由u形安装架201、两个连接板202以及两个轨道203组成,两个轨道203用于承载开关柜内部需要更换部件的配件,便于通过调节轨道203的高度使得轨道203与开关柜内部的部件安装工位准确对接,可以顺利地将更换的部件通过轨道203送入开关柜内部的部件安装工位上。
[0058]
其中,为了保证轨道203的支撑强度,两个轨道203以及u形安装架201、两个连接板202均采用不锈钢制成,且两个轨道203以及u形安装架201、两个连接板202的表面均喷涂有绝缘漆层。
[0059]
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组滑动组件对称设置,且每组滑动组件均包括固定框205,固定框205套设在对应位置的立柱104上,且固定框205的外侧壁与u形安装架201固定连接,每个固定框205的内部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两个导向轮206,导向轮206的轮面上具有弧形凹陷部,弧形凹陷部的表面与立柱104的圆柱面相互贴合设置。
[0060]
也就是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每组滑动组件均由固定框205以及转动安装在固定框205内部的两个导向轮206组成,在滑动组件的作用下使得u形安装架201可以沿着立柱104上下稳定地运动。
[0061]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u形安装架201内侧的两个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加强筋板204。
[0062]
也就是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加强筋板204可以有效提高u形安装架201的结构稳定性。
[0063]
具体的,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单元3包括手动液压缸301、横板302、横杆303以及两个链轮架304,手动液压缸301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横梁101的上部中心位置处,横板302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手动液压缸301的缸体外壁上,横杆303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手动液压缸301的活塞杆端部,两个链轮架304分别固定安装在横杆303的两端,且每个链轮架304中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链轮305,每个链轮305上均啮合有链条306,链条306的一端与横板302固定连接,且链条306的另一端与u形安装架201固定连接。
[0064]
也就是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升降驱动单元3主要由手动液压缸301、横板302、横杆303、两个链轮架304、两个链轮305以及两个链条306组成,在使用时,通过手动液压缸301的操作杆操作手动液压缸301的活塞杆带动横杆303升降,横杆303带动两个链轮305升降,链轮305带动链条306上下移动,利用链条306带动u形安装架201上下运动,实现调节轨道203的高度位置的目的,以保证轨道203可以与开关柜内部的部件安装工位对接准确,以保证可以顺利地将更换的部件通过轨道203送入开关柜内部的部件安装工位上。
[0065]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手动液压缸301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横板302与横梁101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307,两个连接杆307对称分布在手动液压缸301的两侧,设置的两个连接杆307可以增加横板302与横梁101之间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该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的结构稳定性。
[0066]
总的来说,本发明提供的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手车,使用时:
[0067]
将需要更换部件的配件放置在两个轨道203上,然后通过手动液压缸301的操作杆操作手动液压缸301的活塞杆带动横杆303升降,横杆303带动两个链轮305升降,链轮305带动链条306上下移动,利用链条306带动u形安装架201上下运动,实现调节轨道203的高度位置的目的,使得轨道203与开关柜内部的部件安装工位对接准确,然后将支撑轮106锁定,然后将轨道203上部的放置的部件缓慢推入开关柜内部的部件安装工位上,使得变电站开关柜开关检修维护比较方便。
[0068]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