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扶梯测试砝码及通过该砝码组成的满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38540发布日期:2022-12-06 20:2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扶梯测试砝码及通过该砝码组成的满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用的砝码,属于自动扶梯安全测试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扶梯测试砝码。


背景技术:

2.自动扶梯是车站、商场、地铁等公共场所实现大流量乘客输送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近年来使用范围极其广泛,我国的自动扶梯保有量也快速上升。而自动扶梯属于特种设备,其制动能力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所以,国标gb16899-2011规定自动扶梯在不同规格下,其下行运行时动装置能在特定的制动距离内完成制动。所以,新装及对于涉及制动装置翻新及部分翻新的自动扶梯,都需要对制动性能进行满载测试,以验证是否有足够的制停能力满足gb16899-2011,验收合格后才允许投入使用。
3.一台自动扶梯的满载砝码试验(例如一台梯级宽度1000mm,提升高度12m的扶梯,其满载测试所需砝码重量约7.2吨)需要多名工作人员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进行搬运、堆放铸铁砝码,提升高度越高,所需砝码越多,准备时间也越长,而且测试完成后,还需工作人员再一次移除砝码。整个测试过程非常的费时、费力,检测效率十分低下。
4.另外还有自动扶梯还有其他方面也需要用到砝码进行测试,例如前沿板安全测试,例如一个面积2

的前沿板,所需的砝码重量约为1.2吨。整个砝码的搬运、堆放、移除一般也需要测试人员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扶梯测试砝码,相同的测试需求,测试人员所需搬运的重量和数量远小于铸铁砝码,避免了铸铁砝码搬运所耗费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及可能造成的隐患;而且,相同的测试,只需要1-2名测试人员即可完成整项测试。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扶梯测试砝码,包括水箱砝码,所述水箱砝码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上的注水排气口和若干个通孔,所述箱体上设有开口向上的齿槽,所述箱体上设有开口向下的齿凸,所述齿槽与所述齿凸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两相反面上。
7.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包括进水孔和出水孔,且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同一侧面上。
8.作为优选,远离所述箱体一侧的所述齿槽内壁上倾斜设有斜面一,远离所述箱体一侧的所述齿凸内壁上倾斜设有斜面二。
9.作为优选,所述注水排气口设置于所述水箱砝码上端面,注水排气口包括安装孔、设置于安装孔内的锥形筒、设置于锥形筒内的浮球和设置于安装孔开口处的密封盖。
10.作为优选,箱体侧面上设有刻度。
11.作为优选,水箱砝码的底部设有橡胶垫。
12.作为优选,水箱砝码上设有手提握把。
13.作为优选,一种上述测试砝码组成的测试装置,包括砝码组件,所述砝码组件包括
若干个所述水箱砝码,所述砝码组件可以应用于扶梯满载测试实验,所述水箱砝码之间通过所述齿槽与所述齿凸配合连接,且两相邻所述水箱砝码的进水孔之间安装有连接水管,第一个所述水箱砝码上的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堵头,最后一个所述水箱砝码上的进水口上安装有排水管。 满载测试前,只需要将连接的水箱砝码安放在各个梯级上,然后,用堵头堵上第一个水箱砝码的进水孔,用连接水管把水箱砝码的出水孔和相邻的水箱砝码的进水孔相连通,最下端的水箱砝码的出水孔接排水管;连接完成后,注水管从最上端的水箱砝码的注水排气口注入所需重量的水,水从下到上依次注满水箱砝码;测试完成后,只需打开最下端的水箱砝码所接排水管的阀门,就能从上自下依次排空所有箱体内的水。整个测试过程,测试人员只需要搬运和放置较轻质量的空水箱,省时省力。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相同的测试需求,测试人员所需搬运的重量和数量远小于铸铁砝码,避免了铸铁砝码搬运所耗费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及可能造成的隐患;而且,相同的测试,只需要1-2名测试人员即可完成整项测试。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水箱砝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水箱砝码的注水排气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自动扶梯满载测试应用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其他应用场景图;图5、6、7、8、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注水排气口状态图;图中:水箱砝码1;箱体100;注水排气口1.1;安装孔1.10;锥形筒1.1a;浮球1.1b;密封盖1.1c;手提握把1.2;刻度1.3;进水孔1.4;出水孔1.5;齿凸1.6;斜面二1.61;虹吸管1.7;齿槽1.8;斜面一1.81;橡胶垫1.9;注水管2;连接水管3;堵头4;梯级5;排水管6。
具体实施方式
1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实施例1:一种新型扶梯测试砝码(参见附图1至图9),包括水箱砝码(1),所述水箱砝码(1)包括箱体(100)、设置于箱体(100)上的注水排气口(1.1)和若干个通孔,所述箱体(100)上设有开口向上的齿槽(1.8),所述箱体(100)上设有开口向下的齿凸(1.6),所述齿槽(1.8)与所述齿凸(1.6)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的两相反面上。所述通孔包括进水孔(1.4)和出水孔(1.5),且均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同一侧面上。远离所述箱体一侧的所述齿槽内壁上倾斜设有斜面一(1.81),远离所述箱体一侧的所述齿凸内壁上倾斜设有斜面二(1.61)。所述注水排气口(1.1)设置于所述水箱砝码(1)上端面,注水排气口(1.1)包括安装孔(1.10)、设置于安装孔(1.10)内的锥形筒(1.1a)、设置于锥形筒(1.1a)内的浮球(1.1b)和设置于安装孔(1.10)开口处的密封盖(1.1c)。箱体(100)侧面上设有刻度(1.4)。水箱砝码的底部设有橡胶垫(1.9)。水箱砝码(1)上设有手提握把(1.2)。
18.水箱砝码(1)的注水排气口(1.1)由四个部分组成:安装孔(1.10)、锥形筒(1.1a) 、浮球(1.1b) 和密闭盖(1.1c)。锥形筒(1.1a)安装在水箱砝码(1)的安装孔(1.10)上后,形成一个圆台形状的腔体,浮球(1.1b)可在其内部自由活动。
19.实施例2:以实施例1中的测试砝码为基础增,一种上述测试砝码组成的测试装置,包括砝码组件,所述砝码组件可以应用于自动扶梯满载测试实验,所述砝码组件包括若干个所述水箱砝码(1),所述砝码组件中相邻所述水箱砝码(1)之间通过所述齿槽(1.8)与所述齿凸(1.6)配合连接,且两相邻所述水箱砝码(1)的进水孔(1.4)之间安装有连接水管(3),第一个所述水箱砝码(1)上的所述进水管(1.5)上安装有堵头(4),最后一个所述水箱砝码(1)上的进水口(1.5)上安装有排水管(6)。参见图1,图3。
20.该水箱砝码为特殊形状的水箱。满载测试前,只需要将水箱砝码(1)安放在各个梯级(5)上。然后,用堵头(4)堵上第一个水箱砝码(1)的进水孔(1.4),用连接水管(3)把水箱砝码(1)的出水孔(1.4)和相邻的水箱砝码(1)的进水孔(1.4)相连通,最下端的水箱砝码的出水孔(1.4)接排水管(6)。连接完成后,注水管(2)从最上端的水箱砝码(1)的注水排气口(1.1)注入所需重量的水,水从下到上依次注满水箱砝码(1)。测试完成后,只需打开最下端的水箱砝码(1)所接排水管(6)的阀门,就能从上自下依次排空所有箱体内的水。整个测试过程,测试人员只需要搬运和放置较轻质量的空水箱,省时省力。参见图1,图3。
21.同样,进行其他同一水平放置砝码的测试时,也可以使用此类水箱砝码(1)。使用方法和步骤同扶梯满载测试。参见图4。
22.由于该水箱砝码(1)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对自动扶梯的制动性能进行满载测试,而此类测试的主要动作就是急刹急停,所以为解决测试过程中的扶梯急刹急停所引起的砝码前倾滚落而造成的设备损坏以及安全问题,水箱砝码(1)在箱体形状上做了特殊设计。水箱砝码(1)的前方设有齿槽(1.8),背面设有齿凸(1.6)。水箱砝码(1)从水平段过渡到倾斜段,前方的水箱砝码(1)的齿凸(1.6)和后面一个水箱砝码(1)的齿槽(1.8)是一个不断靠近和啮合的过程。在倾斜段时,相邻水箱砝码(1)形成完整的啮合状态,所有倾斜段的水箱砝码(1)由于啮合关系形成一个大的整体。另外,水箱砝码(1)的底部设有橡胶垫(1.9),用于增大水箱与梯级(5)踏面之间的摩擦力。当测试急停发生时,水箱砝码(1)受到斜向下的惯性力,由于所有倾斜段相啮合的水箱砝码(1)相当于一个大的整体水箱,所以只会发生向前位移而非前倾。而在注水后的水箱自重作用下,橡胶垫(1.9)与梯级(5)踏面之间形成足够大的摩擦力,能有效阻止水箱砝码(1)向前位移。参见图1,图3。
23.水箱砝码(1)上方设有手提握把(1.2),方便测试人员搬运。由于侧面水箱砝码(1)为不规则形状,为方便测试人员计算砝码重量,水箱侧面设有刻度(1.4)。参见图1。
24.参见附图5至附图9,水箱砝码(1)的注水排气口(1.1)由四个部分组成:安装孔(1.10)、锥形筒(1.1a) 、浮球(1.1b) 和密闭盖(1.1c)。锥形筒(1.1a)安装在水箱砝码(1)的安装孔(1.10)上后,形成一个圆台形状的腔体,浮球(1.1b)可在其内部自由活动。密闭盖(1.1c)安装在锥形筒(1.1a)上,自然状态下为闭合状态,需要外力作用才能向外打开。当最上端的水箱砝码(1)需要注水时,打开密闭盖(1.1c),由于浮球(1.1b)在重力作用下,靠近底面,与锥形筒(1.1a)四周留有间隙,水可通过间隙流进箱体内,参见图5。由于出水孔(1.4)内部连着一根虹吸管(1.7),虹吸管(1.7)底部靠近水箱底部,当水箱砝码(1)中的水位高过出水孔(1.4)后,水从出水孔(1.4)流出,经过连接水管(3)流入前面的水箱砝码(1)的进水孔(1.4)。非注水端的水箱砝码(1),由于进水位置在侧面的进水孔(1.4),而非上面的注水排气口(1.1),随着箱体内的水位升高,压缩空气达到一定压强后,向上推开密闭盖
(1.1c) ,完成进水排气的过程,参见图6。没有了箱体内的空气压强,在液位差和重力的作用下,形成虹吸效应,使从一个水箱砝码(1)到前一个水箱砝码(1)的注水过程更加快速和顺畅。因此,会从下到上依次注满各个水箱。当最下端的水箱砝码(1)水位到达浮球(1.1b)位置,浮球(1.1b)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堵住的锥形筒(1.1a)的较小洞口,使四周没有间隙。此时,最下端的水箱砝码(1)处于水满封闭的状态,密闭盖(1.1c)无外力作用,往回闭合,参见图7。测试完成后,打开最下端的水箱砝码(1)所接排水管(6)的阀门,如果所有的水箱砝码(1) 密闭盖(1.1c)处于闭合状态,那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无法排出。此时,还需要同时打开最上端的水箱砝码(1) 的密闭盖(1.1c),使空气进入箱体内。由于空气只有从最上端的水箱砝码(1)的注水排气口(1.1)进入,其他水箱处于密闭状态。此时,相连的各个水箱砝码(1)相当于一个大水箱,水位从最上端的水箱砝码(1)开始下降,在虹吸效应作用下,从上到下,依次排空各个水箱砝码(1)。
2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