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贴膜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47168发布日期:2022-11-26 11:4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饰件贴膜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汽车贴膜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内饰件贴膜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汽车内饰件生产中,通常需要在加工完之后的汽车内饰件的工作面上贴覆保护膜。从而可避免汽车内饰件在搬运、转移过程中落上灰层、划伤等。目前都是采用手工对汽车内饰件表面进贴覆保护膜,贴膜时,先将汽车内饰件的安装面放置于地上或者工作台上,然后将膜片贴在汽车内饰件的工作面。
3.由于汽车内饰件的大小不一,形状各不同,且保护膜很薄,手工贴膜经常发生保护膜贴歪,需要将贴歪的保护膜需要从汽车内饰件上揭下重新贴覆。这不但导致贴膜的效率很低,而且会造成大量保护膜的浪费,此外由于保护膜与汽车内饰件的工作面均比较光滑,手工贴膜时,保护膜在内饰件外容易出现褶皱,影响贴膜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汽车内饰件贴膜设备及方法,以解决现有保护膜容易贴歪、起皱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贴膜设备及方法,包括贴膜箱,所述贴膜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气缸、气杆、触碰传感器、触碰头、连接杆和放置板,所述贴膜箱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气泵、进气管、出气管、加热器、阀门、喷气管和温度检测器,所述贴膜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保护膜固定架。
6.气缸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气缸受外部plc编程程序控制,加热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加热器受外部plc编程程序控制,气泵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气泵受外部plc编程程序控制。
7.优选的,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气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杆的内表面与触碰传感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触碰传感器的内表面与连接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触碰头的底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外表面与贴膜箱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杆的顶部贯穿放置板并延伸至放置板的外部。
10.优选的,所述气泵的外表面与盖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气泵的左侧与进气管的右端相连通。
11.优选的,所述气泵的右侧与出气管的左端相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外表面与加热器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外表面与喷气管的后端相连通。
13.优选的,所述喷气管的外表面与阀门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喷气管的前端贯穿
盖板并延伸至盖板的外部。
14.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左端贯穿盖板并延伸至盖板的外部,所述盖板的内壁与温度检测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5.一种汽车内饰件贴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s1、先将汽车内饰放入放置板上;
17.s2、固定装置中的触碰头感应到内饰的内壁时,该气缸停止运行;
18.s3、将保护膜放入保护膜固定架上,并将盖板盖住;
19.s4、盖板中的加热装置对保护膜进行加热;
20.s5、温度检测器检测保护膜升温的情况;
21.s6、保护膜温度达到后,所以气杆一起上升将内饰件顶到保护膜上,将保护膜贴到内饰件上;
22.s7、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并对贴膜箱内进行降温,保护膜进行硬化;
23.s8、将贴好的内饰件多余的保护膜撕掉。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5.1、本发明通过气缸带动气杆进行移动,气杆带动触碰传感器进行上下移动,再通过触碰头带动连接杆在触碰传感器内进行移动,从而达到将不同形状大小的内饰件固定住,避免贴膜时内饰件晃动,导致保护膜出现褶皱的问题,提高了贴膜的质量。
26.2、本发明通过气泵与进气管的配合使用,进气管与出气管和喷气管的配合使用,再通过加热器与出气管配合连接,阀门与喷气管配合使用,温度检测器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将保护膜进行加热变软,使保护膜能紧紧地贴合在内饰件上,避免保护膜光滑在内饰件上贴歪,提高贴膜效率。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29.图2为实施例中盖板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30.图3为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爆炸图;
31.图4为实施例中贴膜箱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32.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贴膜箱;2、固定装置;21、气缸;22、气杆;23、触碰传感器;24、触碰头;25、连接杆;26、放置板;3、盖板;4、加热装置;41、气泵;42、进气管;43、出气管;44、加热器;45、阀门;46、喷气管;47、温度检测器;5、保护膜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
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34.参照图1-4,一种汽车内饰件贴膜设备及方法,包括贴膜箱1,贴膜箱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包括气缸21、气杆22、触碰传感器23、触碰头24、连接杆25和放置板26,贴膜箱1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盖板3,盖板3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4,加热装置4包括气泵41、进气管42、出气管43、加热器44、阀门45、喷气管46和温度检测器47,贴膜箱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保护膜固定架5。
35.气缸21的输出端与气杆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气杆22的内表面与触碰传感器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36.触碰传感器23的内表面与连接杆2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连接杆25的顶部与触碰头24的底部固定连接。
37.放置板26的外表面与贴膜箱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气杆22的顶部贯穿放置板26并延伸至放置板26的外部。
38.本实施中,使用人员将内饰件放入贴膜箱1中,贴膜箱1内的处理器会启动气缸21和气杆22,气缸21带动气杆22进行移动,气杆22带动触碰传感器23进行上下移动,当触碰头24触碰到内饰件内壁时,触碰头24带动连接杆25在触碰传感器23内进行移动,触碰传感器23就会感应到,并停止该气杆22的移动,当内饰件内的触碰传感器23都触碰到后,多余的气杆22就会缩回去。
39.气泵41的外表面与盖板3的内腔固定连接,气泵41的左侧与进气管42的右端相连通。
40.气泵41的右侧与出气管43的左端相连通,出气管43的外表面与加热器4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41.出气管43的外表面与喷气管46的后端相连通。
42.喷气管46的外表面与阀门4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喷气管46的前端贯穿盖板3并延伸至盖板3的外部。
43.进气管42的左端贯穿盖板3并延伸至盖板3的外部,盖板3的内壁与温度检测器4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44.本实施中,将保护膜安放在保护膜固定架5中,并将盖板3盖住,气泵41通过进气管42将外部空气吹入出气管43中,加热器44将出气管43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再通过喷气管46喷出,温度检测器47对保护膜上的温度进行监测,当保护膜上局部区域的温度高时阀门45将该区域的喷气管46关闭,这样保护膜整体的温度保持一致,当保护膜温度达标时,气杆22会带动内饰件进上升,将内饰件穿过保护膜,将保护膜贴合在内饰件上,加热器44停止工作,喷气管46喷出的冷风对内饰件进行降温,工作人员将贴合好的内饰件边缘多余的保护膜切除掉。
45.一种汽车内饰件贴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6.s1、先将汽车内饰放入放置板上;
47.s2、固定装置中的触碰头感应到内饰的内壁时,气缸停止运行;
48.s3、将保护膜放入保护膜固定架上,并将盖板盖住;
49.s4、盖板中的加热装置对保护膜进行加热;
50.s5、温度检测器检测保护膜升温的情况;
51.s6、保护膜温度达到后,所以气杆一起上升将内饰件顶到保护膜上,将保护膜贴到内饰件上;
52.s7、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并对贴膜箱内进行降温,保护膜进行硬化;
53.s8、将贴好的内饰件多余的保护膜撕掉。
5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使用人员。
55.综上所述,该汽车内饰件贴膜设备及方法可通过使用人员将内饰件放入贴膜箱1中,贴膜箱1内的处理器会启动气缸21和气杆22,气缸21带动气杆22进行移动,气杆22带动触碰传感器23进行上下移动,当触碰头24触碰到内饰件内壁时,触碰头24带动连接杆25在触碰传感器23内进行移动,触碰传感器23就会感应到,并停止该气杆22的移动,当内饰件内的触碰传感器23都触碰到后,多余的气杆22就会缩回去。
56.将保护膜安放在保护膜固定架5中,并将盖板3盖住,气泵41通过进气管42将外部空气吹入出气管43中,加热器44将出气管43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再通过喷气管46喷出,温度检测器47对保护膜上的温度进行监测,当保护膜上局部区域的温度高时阀门45将该区域的喷气管46关闭,这样保护膜整体的温度保持一致,当保护膜温度达标时,气杆22会带动内饰件进上升,将内饰件穿过保护膜,将保护膜贴合在内饰件上,加热器44停止工作,喷气管46喷出的冷风对内饰件进行降温,工作人员将贴合好的内饰件边缘多余的保护膜切除掉。
57.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58.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