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6901发布日期:2023-03-31 21:5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


背景技术:

2.以往,公知有能够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上部开口的容器主体的颈口部的盖单元(例如专利文献1)。
3.专利文献1的盖单元具备:盖主体,其具有通液口;盖体,其经由铰链部(第一铰链)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盖主体,在向敞开通液口的方向(打开方向)被施力的状态下利用盖填料阻塞通液口;以及盖锁定机构,其在盖体阻塞通液口的阻塞位置,将盖体相对于盖主体进行固定。
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54356号公报
5.例如,在向容器主体放入热的饮料后关闭盖体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情况下,存在容器主体内因饮料冷却而减压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即使使用者进行了解除盖锁定机构将盖体固定的状态的操作,盖体的盖填料仍然贴附于通液口而无法打开盖体的情况。为了打开盖体,使用者需要用一只手(单手)进行盖锁定机构的解除操作,且用另一只手(另外的单只手)将盖体向打开方向拉起,也就是说,必须使用双手,从而操作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即使在容器主体内减压了的情况下,使用者也能够单手简单地打开盖体,从而操作性优异。
7.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盖单元,其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上部开口的容器主体,该盖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盖主体,其安装于上述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具有使上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液口;盖体,其经由第一铰链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上述盖主体,在向围绕上述第一铰链的打开方向被施力的状态下以能够敞开的方式阻塞上述通液口;止水填料,其对上述盖主体与上述容器主体之间进行密闭;盖锁定机构,其在上述盖体阻塞上述通液口的阻塞位置,将上述盖体相对于上述盖主体进行固定;以及盖敞开机构,其伴随着解除上述盖锁定机构将上述盖体固定的状态的操作,将上述阻塞位置的上述盖体向上推动而使上述通液口敞开。
8.在上述盖单元中,优选上述盖敞开机构具有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杆部件,伴随着解除上述盖锁定机构将上述盖体固定的状态的操作,上述杆部件围绕上述转动轴转动,而从下侧将上述阻塞位置的上述盖体向上推动。
9.在上述盖单元中,优选上述盖锁定机构具有与上述盖体卡止的锁定部件,解除上述盖锁定机构将上述盖体固定的状态的操作是,将上述锁定部件向上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压入而解除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盖体的卡止的操作,上述杆部件具有转换部,上述转换部使将上述锁定部件向上述延伸方向压入的按压力转换成围绕上述转动轴的旋转力。
10.在上述盖单元中,优选上述转换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伴随着朝向围绕上述转
动轴的方向而朝向上述延伸方向延伸,通过向上述延伸方向被压入的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倾斜面滑动,由此上述杆部件围绕上述转动轴转动。
11.在上述盖单元中,上述盖锁定机构也可以具有:第二铰链,上述第二铰链将上述锁定部件支承为自如转动;以及锁定施力部,上述锁定施力部将上述锁定部件向围绕上述第二铰链的一侧施力,通过克服上述锁定施力部的作用力,将上述锁定部件向围绕上述第二铰链的另一侧压入,由此将上述锁定部件向上述延伸方向压入,从而上述杆部件围绕上述转动轴转动。
12.在上述盖单元中,上述盖锁定机构也可以具有:第二铰链,上述第二铰链将上述锁定部件支承为在上述延伸方向自如滑动移动;以及锁定施力部,上述锁定施力部将上述锁定部件向上述延伸方向的盖外侧施力,通过克服上述锁定施力部的作用力,将上述锁定部件向上述延伸方向的盖内侧压入,由此上述杆部件围绕上述转动轴转动。
13.在上述盖单元中,优选上述杆部件设置于上述盖主体的周壁部与上述第二铰链之间。
14.上述盖单元优选直至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倾斜面开始滑动为止的上述锁定部件向上述延伸方向压入的压入量大于直至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盖体的卡止被解除为止的上述锁定部件向上述延伸方向压入的压入量。
15.在上述盖单元中,优选上述杆部件具有将上述盖体向上推动的向上推动部,上述向上推动部围绕上述转动轴转动的转动量大于上述锁定部件向上述延伸方向压入的压入量。
16.另外,本发明的饮料用容器的一个方式具备:上述的盖单元;以及安装有上述盖单元的上述容器主体。
17.在上述饮料用容器中,优选上述容器主体具有真空隔热构造。
18.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的盖单元及饮料用容器,即便在容器主体内减压了的情况下,使用者也能够单手简单地打开盖体,从而操作性优异。
附图说明
19.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用容器的立体图。
20.图2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剖视图。
21.图3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盖体的关闭状态(阻塞位置)。利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在截面上没有的杆部件的一部分及锁定部件的一部分。
22.图4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利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锁定部件,表示盖体的关闭状态(阻塞位置)。
23.图5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杆部件通过锁定部件的压入操作而围绕转动轴转动,进而将阻塞位置的盖体向上推动的状态。利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在截面上没有的杆部件的一部分及锁定部件的一部分。
24.图6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利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锁定部件,表示杆部件通过锁定部件的压入操作而围绕转动轴转动,进而将阻塞位置的盖体向上推动的状态。
25.图7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盖体的打开状态(敞开位置)。
26.图8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表示盖体的打开状态(敞开位置)。
27.图9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28.图10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29.图11是表示杆部件的立体图。
30.图12是表示杆部件的立体图。
31.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32.图14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盖体的关闭状态(阻塞位置)。利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在截面上没有的杆部件的一部分及锁定部件的一部分。
33.图15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利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锁定部件,表示盖体的关闭状态(阻塞位置)。
34.图16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杆部件通过锁定部件的压入操作而围绕转动轴转动,进而将盖体向上推动的状态。利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在截面上没有的杆部件的一部分及锁定部件的一部分。
35.图17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利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锁定部件,表示杆部件通过锁定部件的压入操作而围绕转动轴转动,进而将盖体向上推动的状态。
36.图18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盖体的打开状态(敞开位置)。
37.图19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表示盖体的打开状态(敞开位置)。
38.图20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39.图21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a、1b

饮料用容器;2

容器主体;2d

上部开口部;3a、3b

盖单元;10

盖主体;10a

周壁部;11

通液口;16

转动轴;20

盖体;31

第一铰链;35

止水填料;40

盖锁定机构;41

第二铰链;42、49

锁定部件;43

锁定施力部;60

盖敞开机构;61、68

杆部件;64

转换部;66

向上推动部;67

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42.<第一实施方式>
43.参照图1~图1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a及具备该盖单元3a的饮料用容器1a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盖单元3a简称为盖,将饮料用容器1a简称为容器的情况。
44.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用容器1a具备盖单元3a和安装有盖单元3a的有底筒状的容器主体2。盖单元3a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上部开口的容器主体2的颈口部2c。盖单元3a构成阻塞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的栓体。
45.如图3所示,盖单元3a呈具有顶壁(上壁)的筒状,也就是说,呈有顶筒状,并被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盖单元3a具备:盖主体10,其具有使容器主体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液口11;盖体20,其呈有顶筒状,配置于盖主体10的上侧,并堵塞通液口11;第一铰链31,其使盖体20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盖主体10;止水填料35,其对盖主体10与容器主体2之间进行密闭;盖锁定机构40,其将盖体20相对于盖主体10进行固定;以及盖敞开机构60。
46.盖单元3a及容器主体2以中心轴c为中心相互同轴地配置。
47.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中心轴c延伸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上下方向中的从容器主体2的底面部2a朝向盖体20的盖顶壁部20b的方向称为上侧,将从盖顶壁部20b朝向底面部2a的方向称为下侧。
48.将与中心轴c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径向中的接近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或者简称为内侧,将远离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或者简称为外侧。
49.另外,将径向中的通过第一铰链31与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前后方向中的从第一铰链31朝向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前侧,将从中心轴c朝向第一铰链31的方向称为后侧。
50.另外,将径向中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如图2所示,在从前侧观察形成盖体20的盖顶壁部20b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的正立姿势的饮料用容器1a时,将左右方向中的朝向左的方向称为左侧,将朝向右的方向称为右侧。
51.另外,将以中心轴c为中心环绕的方向称为周向。
52.此外,中心轴c也可以区别于后述的第一铰链中心轴a1、第二铰链中心轴a2及转动中心轴b,换言为盖中心轴c或者容器中心轴c。
53.如图2所示,饮料用容器1a能够通过具有真空隔热构造的容器主体2对收容于该容器主体2的饮料(液状的内容物、液体)进行保温或者保冷。容器主体2为上部开口的有底筒状。此外,在容器主体2中也可以收容饮料以外的内容物。
54.具体而言,该容器主体2由双层构造的容器构成,该双层构造的容器具有例如由不锈钢等构成的有底筒状的外容器4及内容器5,在将内容器5收容于外容器4的内侧的状态下将彼此的开口边部接合。
55.另外,在外容器4与内容器5之间设置有真空隔热层6。真空隔热层6例如能够通过在被减压(抽真空)成高真空的腔室内将设置于外容器4的底面中央部的排气孔堵住而形成。
56.容器主体2具有:大致圆板状的底面部2a;主体部2b,其形成大致圆筒状,下端部与底面部2a的外周部连接;以及颈口部2c,其配置于主体部2b的上侧,与主体部2b相比被缩径。
57.颈口部2c的内周部与主体部2b的内周面相比被缩径。颈口部2c的上端部作为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呈圆形状开口。如图3所示,颈口部2c具有外螺纹部7、伸出部8及肩部2e。
58.外螺纹部7配置于颈口部2c的外周部。
59.伸出部8配置于颈口部2c的内周部。伸出部8从颈口部2c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遍及周向的整周延伸。伸出部8呈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环状,在颈口部2c中向内侧最突出。
60.肩部2e配置于颈口部2c的外周下端部。肩部2e呈随着朝向上侧而缩径的锥状。颈口部2c中的与肩部2e的上侧邻接的部分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在颈口部2c中的与肩部2e的上侧邻接的部分配置有外螺纹部7。
61.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用容器1a作为整体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观形状,但饮料用容器1a的外观形状不被特别地限定,能够根据尺寸、设计等适当地施加变更。另外,也可以对容器主体2、盖主体10以及盖体20的各外表面(表面)实施涂装、印刷等。
62.盖主体10例如由聚丙烯(pp)等耐热性树脂构成。如图3所示,盖主体10具有以与容器主体2的主体部2b连续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周壁部10a、和与周壁部10a的上端部连接的顶壁部10b。另外,顶壁部10b具有在上下方向贯通顶壁部10b的开口部10c。
63.在周壁部10a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12。内螺纹部12与颈口部2c的外螺纹部7旋合。由此,盖主体10通过旋合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颈口部2c。
64.如图4所示,在周壁部10a的外周面设置有盖轴承部15。盖轴承部15从周壁部10a的前端部向前侧突出设置。盖轴承部15在左右方向相互隔开间隔设置有一对。各盖轴承部15呈向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板状。
65.如图9所示,在周壁部10a的外周面设置有转动轴16。转动轴16从周壁部10a的前端部向前侧突出设置。转动轴16在左右方向配置于一对盖轴承部15之间。转动轴16的中心轴b(以下,称为转动中心轴b)沿前后方向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轴16的延伸方向相当于前后方向。转动轴16呈以转动中心轴b为中心的圆柱状。
66.如图3、图7及图8所示,盖主体10具有安装于盖主体10的开口部10c并配置有通液口11的口形成部件13、和将口形成部件13装卸自如地固定于开口部10c的口装卸机构14。
67.口形成部件13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开口部10c,形成饮用口或者注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饮用口)。口形成部件13例如由聚丙烯(pp)等耐热性树脂构成。
68.口形成部件13具有:底壁部13a,其形成有通液口11;筒状的周壁部13b,其从底壁部13a的周围朝向上方立起;下侧凸缘部13c,其从底壁部13a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一对上侧凸缘部(省略图示),它们从周壁部13b的外周面向左侧与右侧分别突出,并在前后方向延伸;以及斜切状的饮用口部13d,其设置于周壁部13b的上端开口缘,伴随着从该上端开口缘的前端部朝向后侧而朝向下侧延伸。
69.口装卸机构14是用于将口形成部件13装卸自如地安装于盖主体10的开口部10c的部件,例如为树脂制。口装卸机构14在前后方向配置于口形成部件13与第一铰链31之间。口装卸机构14设置于开口部10c的内周部与口形成部件13的周壁部13b之间。口装卸机构14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弹性片),通过使弹性部弹性变形而能够将口形成部件13装卸于开口部10c,通过已弹性变形的弹性部进行恢复变形,而将口形成部件13按压固定于开口部10c。
70.作为口装卸机构14,例如能够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54356号公报)记载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71.此外,口形成部件13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从盖主体10的顶壁部10b自如装卸,或者也可以与顶壁部10b一体化。
72.如图3所示,止水填料35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口形成部件13的下侧凸缘部13c。止水填料35是用于对伸出部8与口形成部件13之间进行密闭的环状的密封部件。止水填料35例如由硅橡胶等具有耐热性的橡胶、弹性体等弹性部件构成。
73.在止水填料35的内周部遍及周向整周设置有朝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内周凹部35a。止水填料35通过内周凹部35a嵌装于下侧凸缘部13c而安装于口形成部件13。
74.在止水填料35的外周面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弹性凸缘部35b。弹性凸缘部35b配置于止水填料35的外周部,并遍及周向整周延伸。弹性凸缘部35b在上下方向排列设置有2个。当在容器主体2安装有盖单元3a时,弹性凸缘部35b成为一边弹性变形一边与
容器主体2的伸出部8遍及整周密接的状态。由此,止水填料35能够对口形成部件13(盖主体10)与伸出部8(容器主体2)之间液密地进行密闭。
75.止水填料35能够通过使其自身拉伸伸长而弹性变形,从而从下侧凸缘部13c取下。由此,能够分别清洗口形成部件13与止水填料35,从而能够将口形成部件13与止水填料35之间保持为卫生。
76.此外,止水填料35不局限于上述的形状,例如,弹性凸缘部35b的数量不局限于上述的2个,也能够为1个或者3个以上的多个。另外,止水填料35不限定于设置有上述的弹性凸缘部35b的结构,能够对其形状等适当地加以变更。
77.盖体20例如由聚丙烯(pp)等耐热性树脂构成。如图3及图7所示,盖体20对作为口形成部件13的饮用口或者注入口的通液口11进行开闭。
78.具体而言,盖体20经由第一铰链31与盖主体10连接,由此在图3及图4所示的关闭状态(阻塞位置)与图7及图8所示的打开状态(敞开位置)之间围绕第一铰链31自如转动。图3及图4所示的盖体20的阻塞位置是盖体20阻塞通液口11的位置,图7及图8所示的盖体20的敞开位置是盖体20敞开通液口11的位置。另外,图5及图6表示盖体20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移行的中途的中间状态。
79.盖体20被设置于第一铰链31的扭簧(省略图示)朝向围绕第一铰链31的中心轴a1(以下,称为第一铰链中心轴a1)中的敞开通液口11的方向、即打开方向施力。即,盖体20经由第一铰链31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盖主体10,在向围绕第一铰链31的打开方向被施力的状态下,以能够敞开的方式阻塞通液口11。
80.盖体20具有以与盖主体10的周壁部10a连续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盖周壁部20a、与盖周壁部20a的上端部连接的盖顶壁部20b、以及从盖顶壁部20b向下侧突出设置的筒状的内壁部20c。
81.在盖体20的内侧设置有阻塞口形成部件13的通液口11的盖填料21。即、盖体20具有盖填料21。盖填料21是用于将通液口11密闭的栓状的密封部件。盖填料21由弹性部件构成,例如能够使用与上述止水填料35相同材质的材料。
82.盖填料21呈大致有底筒状,以在其内部嵌入有内壁部20c的状态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内壁部20c。盖填料21的底面(下表面)形成为朝向下侧凸出的穹顶状。
83.在盖单元3a中,在盖体20阻塞盖主体10的上部时,盖填料21成为一边弹性变形一边与通液口11的周围密接的状态。由此,能够阻塞口形成部件13的通液口11。
84.盖填料21在向内壁部20c安装时,以扩径的方式弹性变形并在其内侧紧密地嵌入有内壁部20c,由此密接固定于内壁部20c。因此,在盖体20的阻塞位置,即便在容器主体2内成为负压而对盖填料21作用朝向容器主体2内的拉伸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打开了盖体20时盖填料21从内壁部20c脱落。因此,在使盖体20成为打开状态时,能够将通液口11稳定地开栓。
85.盖顶壁部20b具有从盖顶壁部20b的上表面向下侧凹陷的凹部20d。在凹部20d安装有从上侧覆盖内壁部20c的罩部件22。即,盖体20具有罩部件22。罩部件22使用与盖体20相同材质的材料,并形成为大致圆板状。
86.罩部件22不局限于与盖体20相同材质的材料,可以使用材质、颜色等不同的材料,也可以使用由透明的材质构成的材料。另外,也可以在罩部件22的上部配置立体的构造物,
或者在上表面实施刻印。由此,能够成为外观设计优良的盖单元3a。
87.第一铰链31配置于该盖单元3a的后部。第一铰链31将盖主体10的后方上端部与盖体20的后部连结为围绕第一铰链中心轴a1自如相对转动。第一铰链中心轴a1在左右方向延伸。第一铰链中心轴a1配置于比中心轴c靠后侧的位置。第一铰链中心轴a1与中心轴c相互位于扭转的位置。
88.第一铰链31具有未图示的扭簧(施力部)。扭簧是以第一铰链中心轴a1为中心呈螺旋状延伸的扭转螺旋弹簧。扭簧将盖体20相对于盖主体10向围绕第一铰链31(围绕第一铰链中心轴a1)的打开方向施力。
89.如图3及图4所示,盖锁定机构40配置于该盖单元3a的前部。盖锁定机构40在盖体20阻塞通液口11的阻塞位置以克服第一铰链31的扭簧的作用力的方式将该盖体20相对于盖主体10进行固定。盖锁定机构40将盖主体10的前端部与盖体20的前端部进行固定。
90.盖锁定机构40具有:第二铰链41;锁定部件42,其经由第二铰链41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盖主体10;锁定施力部43,其对锁定部件42进行施力;环限位器44,其经由第二铰链41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盖主体10;锁定支撑部45,其供锁定部件42卡止;以及限位器支撑部46,其供环限位器44卡挂。
91.第二铰链41设置于盖主体10的周壁部10a的前端部。第二铰链41将盖主体10的前端部与锁定部件42的后端部连结为围绕第二铰链41的中心轴a2(以下,称为第二铰链中心轴a2)自如相对转动。另外,第二铰链41将盖主体10的前端部与环限位器44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连结为围绕第二铰链中心轴a2自如相对转动。
92.第二铰链中心轴a2在左右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铰链中心轴a2与第一铰链中心轴a1相互平行地延伸。第二铰链中心轴a2配置于比中心轴c靠前侧的位置。第二铰链中心轴a2与中心轴c相互位于扭转的位置。
9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沿着第二铰链中心轴a2延伸的方向(第二铰链轴向)从右侧观察盖单元3a,将以第二铰链中心轴a2为中心的顺时针的方向称为围绕第二铰链41(围绕第二铰链中心轴a2)的一侧,将以第二铰链中心轴a2为中心的逆时针的方向称为围绕第二铰链41的另一侧。
94.此外,围绕第二铰链41的一侧是盖锁定机构40(的锁定部件42)固定盖体20的方向,因此也可以换言为围绕第二铰链41的锁定方向。另外,围绕第二铰链41的另一侧是解除盖锁定机构40(的锁定部件42)将盖体20固定的状态的方向,因此也可以换言为围绕第二铰链41的锁定解除方向。
95.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铰链41具有锁定铰链轴47。锁定铰链轴47呈以第二铰链中心轴a2为中心的圆柱状,在左右方向延伸。锁定铰链轴47设置为在左右方向贯通盖主体10的一对盖轴承部15,并被一对盖轴承部15支承。另外,锁定铰链轴47将锁定部件42及环限位器44支承为围绕第二铰链中心轴a2自如转动。即,第二铰链41将锁定部件42及环限位器44支承为自如转动。
96.锁定部件42是通过与盖体20卡止而将盖体20固定于阻塞位置的部件。另外,锁定部件42在解除盖体20向阻塞位置固定的状态时由使用者进行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42整体形成大致圆板状。锁定部件42例如是树脂制。
97.如图9及图10所示,锁定部件42具有:锁定轴承部42c,其被第二铰链41支承;第一
延长部42a,其与锁定轴承部42c连接,并通过从第二铰链41向上侧延长而成;第二延长部42b,其与锁定轴承部42c连接,并通过从第二铰链41向下侧延长而成;以及滑动凸部42d。第一延长部42a及第二延长部42b构成锁定部件42的主体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42的主体部分为圆板状。
98.锁定轴承部42c配置于锁定部件42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并从与锁定部件42的主体部分(第一延长部42a及第二延长部42b)连接的连接部分朝向后侧突出设置。锁定轴承部42c位于锁定部件42的后端部。锁定轴承部42c在左右方向相互隔开间隔设置有一对。也就是说,锁定轴承部42c分别设置于锁定部件42的左端部及右端部。各锁定轴承部42c呈向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板状。
99.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锁定轴承部42c在左右方向配置于一对盖轴承部15的内侧(也就是说,一对盖轴承部15之间)。一对锁定轴承部42c被锁定铰链轴47支承为围绕第二铰链中心轴a2自如转动。
100.第一延长部42a与锁定轴承部42c的前端部相连,位于比第二铰链41(锁定铰链轴47)靠前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延长部42a呈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半圆板状,随着朝向上侧而左右方向的尺寸变小。在第一延长部42a的上端部以朝向后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钩部48。钩部48装卸自如地卡止于盖体20的锁定支撑部45。即、锁定部件42装卸自如地卡止于盖体20。
101.第二延长部42b与锁定轴承部42c的前端部相连,位于比第二铰链41(锁定铰链轴47)靠前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延长部42b呈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半圆板状,随着朝向下侧而左右方向的尺寸变小。
102.如图10所示,滑动凸部42d从锁定部件42的主体部分的右侧朝向后侧突出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凸部42d从第二延长部42b的后表面朝向后侧突出。滑动凸部42d呈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凸部42d的后端部形成朝向后侧突出的半球面状。
103.如图3及图4所示,锁定施力部43例如由压缩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构成,并以在前后方向压缩的状态配置于盖主体10的周壁部10a与第二延长部42b之间。锁定施力部43将第二延长部42b朝向前侧施力,由此,将锁定部件42向围绕第二铰链41的一侧(锁定方向)施力。
104.环限位器44是在锁定部件42的周围呈大致圆弧状弯曲并延伸的部件,其两端被第二铰链41(锁定铰链轴47)支承为自如转动。由此,环限位器44能够以第二铰链41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具体而言,能够向围绕第二铰链41的一侧及另一侧转动。
105.锁定支撑部45形成从盖体20的盖周壁部20a的前端部的下部向前侧突出设置的爪状。锁定支撑部45在盖体20的阻塞位置配置于锁定部件42的第一延长部42a的后侧,并与第一延长部42a对置。
106.限位器支撑部46具有与环限位器44的内周部嵌合的形状,由从盖周壁部20a的前端部中的包围锁定支撑部45的周围的位置向前侧突出设置的壁部构成。在钩部48与锁定支撑部45卡止时,钩部48插入到限位器支撑部46与锁定支撑部45之间。
107.在盖锁定机构40中,在盖体20阻塞了盖主体10的上部时,通过锁定部件42的钩部48与锁定支撑部45卡止,由此能够保持盖体20阻塞了盖主体10的上部的状态,也就是说,能
够保持盖体20的阻塞位置。从该状态起,使用者以克服锁定施力部43的作用力的方式将锁定部件42的第二延长部42b向后侧按压操作,由此锁定部件42以第二铰链41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第一延长部42a向前侧位移,来解除钩部48相对于锁定支撑部45的卡止状态。即,使用者进行使锁定部件42向围绕第二铰链41的另一侧(锁定解除方向)转动的操作,由此解除盖锁定机构40将盖体20固定的状态。由此,能够通过第一铰链31内的扭簧的作用力,如图7及图8所示,使盖体20向打开方向转动。
108.另外,如图1及图3所示,在盖锁定机构40中,在盖体20阻塞了盖主体10的上部时,使环限位器44向围绕第二铰链41的一侧(锁定方向)转动而卡挂于限位器支撑部46,由此阻止盖体20向打开方向的转动。由此,在盖锁定机构40中,能够防止盖体20因锁定部件42的不必要的(意外的)操作等而打开。另外,通过使环限位器44向围绕第二铰链41的另一侧(锁定解除方向)转动,能够解除环限位器44相对于限位器支撑部46的卡止状态。
109.如图4及图6所示,盖敞开机构60配置于该盖单元3a的前部。盖敞开机构60具有能够以转动轴16为中心转动的杆部件61。杆部件61被转动轴16支承为围绕转动中心轴b自如转动。以下,使用以转动中心轴b为基准的各种方向,对杆部件61的结构进行说明。
11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转动中心轴b延伸的方向,即转动轴16延伸的方向称为延伸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中心轴b的延伸方向相当于前后方向。也就是说,转动轴16(转动中心轴b)的延伸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另外,将延伸方向中的一侧称为盖外侧,将另一侧称为盖内侧。具体而言,延伸方向的盖外侧是沿着转动中心轴b的延伸方向从盖内部朝向外部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前侧。另外,延伸方向的盖内侧是沿着转动中心轴b的延伸方向从盖外部朝向内部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后侧。
111.另外,将与转动中心轴b正交的方向称为转动轴径向。将转动轴径向中的接近转动中心轴b的方向称为转动轴径向的内侧,将远离转动中心轴b的方向称为转动轴径向的外侧。
112.另外,将以转动中心轴b为中心环绕的方向称为转动轴周向。从前侧观察盖单元3a,将转动轴周向中的以转动中心轴b为中心的顺时针的方向称为转动轴周向的一侧,将以转动中心轴b为中心的逆时针的方向称为转动轴周向的另一侧。
113.此外,转动轴周向的一侧是杆部件61将盖体20向上推动的方向,因此也可以换言为转动轴周向的向上推动方向。另外,旋转轴周向的另一侧也可以换言为旋转轴周向的向上推动方向的相反方向。
114.杆部件61在前后方向配置于盖主体10的周壁部10a与锁定部件4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杆部件61设置于周壁部10a与第二铰链41(锁定铰链轴47)之间。另外,杆部件61在左右方向配置于一对盖轴承部15之间。
11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前侧观察盖单元3a,杆部件61的整体隐藏在锁定部件42的后侧。即,杆部件61(盖敞开机构60)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其整体与锁定部件42重叠。因此,尽管设置盖敞开机构60,但仍能够良好地维持盖单元3a及饮料用容器1a的外观上的美观。
116.如图9~图12所示,杆部件61是具有长边与短边的大致l字板状的部件,例如为树脂制。杆部件61的长边位于杆部件61的上部,并沿左右方向延伸。杆部件61的短边从杆部件61的长边的右端部向下侧延伸。
117.杆部件61具有:安装孔62,其在转动中心轴b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贯通杆部件
61;厚壁部63,其位于杆部件61的长边;转换部64,其位于杆部件61的短边;以及薄壁部65,其位于厚壁部63与转换部64之间,并与安装孔62邻接地配置。
118.安装孔62是以转动中心轴b为中心的圆孔状,位于杆部件61的长边与短边的连接部分,即杆部件61的大致中央部。转动轴16滑动自如地嵌合在安装孔62内。安装孔62与转动轴16在转动轴周向自如相对转动。因此,杆部件61相对于盖主体10围绕转动轴16(围绕转动中心轴b)自如转动。
119.厚壁部63呈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棱柱状。厚壁部63与安装孔62及薄壁部65的上侧邻接地配置。厚壁部63配置于比第二铰链41(锁定铰链轴47)靠上侧的位置。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下方向观察,则厚壁部63的前端部(延伸方向的盖外侧的端部)与第二铰链41重叠。
120.如图11所示,厚壁部63具有配置于厚壁部63的左端部的向上推动部66。也就是说,杆部件61具有向上推动部66。在本实施方式中,向上推动部66配置为在杆部件61中最远离转动中心轴b。
121.如图5及图6所示,在使杆部件61向转动轴周向的一侧(向上推动方向)转动时,向上推动部66从下侧与盖体20的盖周壁部20a的前方下端部接触,而将盖体20向上推动。
122.如图9~图12所示,转换部64与薄壁部65的下侧邻接地配置。转换部64配置于比第二铰链41(锁定铰链轴47)靠下侧的位置。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下方向观察,则转换部64的前端部与第二铰链41重叠。
123.如图11及图12所示,转换部64具有倾斜面67,该倾斜面67配置于转换部64的前表面,并随着朝向围绕转动轴16(围绕转动中心轴b)的方向而朝向延伸方向(前后方向)延伸。具体而言,倾斜面67随着朝向转动轴周向的一侧(向上推动方向)而朝向延伸方向的盖外侧(前侧)倾斜。如图4所示,倾斜面67从后侧与锁定部件42的滑动凸部42d对置。
124.若使用者从图3所示的盖体20的阻塞位置将环限位器44从限位器支撑部46取下,并将锁定部件42的第二延长部42b向延伸方向的盖内侧(后侧)压入,则首先钩部48相对于锁定支撑部45的卡止状态被解除。若使用者进一步压入锁定部件42的第二延长部42b,则滑动凸部42d的后端部(末端部)从前侧与倾斜面67接触,并且将倾斜面67朝向后侧按压(参照图4)。
125.由此,产生使转换部64向转动轴周向的一侧(向上推动方向)转动的旋转力,滑动凸部42d在倾斜面67上滑动,并且如图5及图6所示,杆部件61向转动轴周向的一侧转动。即,向延伸方向被压入的锁定部件42与倾斜面67滑动,由此杆部件61围绕转动轴16转动。此外,此时,滑动凸部42d在围绕转动轴16转动的倾斜面67中的、以转动中心轴b为中心呈螺旋状延伸的假想线vl(参照图11及图12)上滑动。
126.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克服锁定施力部43的作用力的方式将锁定部件42向围绕第二铰链41的另一侧(锁定解除方向)压入,由此锁定部件42在延伸方向被压入,从而杆部件61围绕转动轴16转动。
127.然后,杆部件61向转动轴周向的一侧(向上推动方向)转动,由此向上推动部66与位于阻塞位置的盖体20的盖周壁部20a的下端面接触,从而从下侧将盖体20向上推动。
128.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着解除盖锁定机构40将盖体20固定的状态的操作,杆部件61围绕转动轴16转动,而从下侧将阻塞位置的盖体20向上推动。也就是说,盖敞开机
构60伴随着解除盖锁定机构40将盖体20固定的状态的操作,而将阻塞位置的盖体20向上推动来使通液口11敞开。
129.具体而言,解除盖锁定机构40将盖体20固定的状态的操作是,将锁定部件42向转动轴16的延伸方向压入而解除锁定部件42与盖体20的卡止的操作,转换部64(倾斜面67)使将锁定部件42向延伸方向压入的按压力转换成围绕转动轴16的旋转力。
13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直至锁定部件42与倾斜面67开始滑动为止的锁定部件42向延伸方向压入的压入量大于直至锁定部件42与盖体20的卡止被解除为止的锁定部件42向延伸方向压入的压入量。即,在对锁定部件42进行压入操作时,首先,钩部48相对于锁定支撑部45的卡止状态被解除,之后杆部件61围绕转动轴16开始转动。因此,在杆部件61将盖体20向上推动时,锁定部件42不会阻碍盖体20向打开方向的转动。
131.如图11所示,薄壁部65配置于厚壁部63的下侧且转换部64的上侧。薄壁部65呈从杆部件61的前表面向后侧凹陷的槽状,遍及安装孔62的左侧及右侧在左右方向延伸。薄壁部65的槽宽随着从转动中心轴b向左侧分离而变大。另外,薄壁部65的槽宽随着从转动中心轴b向右侧分离而变大。即,薄壁部65的槽宽随着远离转动中心轴b而变大。
132.如图4所示,在薄壁部65配置有第二铰链41(锁定铰链轴47)的一部分(两端部之间的中央部)。如图4及图6所示,杆部件61在第二铰链41与薄壁部65不干涉的范围内围绕转动轴16自如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杆部件61能够以转动中心轴b为中心转动的范围(旋转角)约为45
°
。但是,杆部件61的旋转角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45
°
,可以小于45
°
,也可以超过45
°

13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杆部件61的向上推动部66围绕转动轴16转动的转动量(移动距离)大于锁定部件42向延伸方压入的压入量(移动距离)。
134.此外,被敞开的盖体20以克服第一铰链31内的扭簧的作用力的方式向与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关闭方向)转动,通过锁定部件42的钩部48卡止于锁定支撑部45,而再次成为盖体20阻塞了盖主体10的上部的状态,也就是说,成为盖体20的阻塞位置。
135.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a及饮料用容器1a中,例如,在容器主体2内因热的饮料冷却而减压进而使盖体20无法打开的情况下,伴随着解除盖锁定机构40将盖体20固定的状态的操作,即将锁定部件42的第二延长部42b向后侧压入的操作,盖敞开机构60将阻塞位置的盖体20向上推动,而能够使通液口11敞开。也就是说,即便在盖体20的盖填料21因减压等而贴附于通液口1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解除盖锁定机构40的锁定状态的一个操作(一个动作),将盖体20向上推动来可靠地打开。
136.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在容器主体2内成为了减压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者也能够不使用双手而单手简单地打开盖体20,从而操作性优异。
137.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敞开机构60具有杆部件61,杆部件61围绕转动轴16转动,从下侧将阻塞位置的盖体20向上推动。
138.在该情况下,即便在盖体20的盖填料21因容器主体2内的减压等而贴附于通液口11的情况下,也能够伴随着解除盖锁定机构40将盖体20固定的状态的操作,使杆部件61围绕转动轴16转动,而从下侧与盖体20接触来将盖体20向上推动,由此通液口11被敞开。能够使盖敞开机构60的功能稳定并简化构造,且能够实现盖敞开机构60的省空间化。
13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将锁定部件42向后侧(转动轴16的延伸方向的盖内
侧)压入,来解除锁定部件42与盖体20的卡止,由此解除盖锁定机构40将盖体20固定的状态。此时,杆部件61的转换部64使将锁定部件42向后侧压入的按压力转换成杆部件61围绕转动轴16的旋转力,因此能够通过杆部件61从下侧将盖体20向上推动。即,使用者能够通过解除盖锁定机构40的锁定状态的一个操作(一个动作),可靠地打开盖体20。
1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部64具有倾斜面67,该倾斜面67随着朝向围绕转动轴16的方向而朝向延伸方向延伸。然后,若将锁定部件42向延伸方向压入,则锁定部件42与倾斜面67滑动,由此使杆部件61围绕转动轴16转动。通过在转换部64设置倾斜面67这样的简单的构造,能够将向锁定部件42按压的按压力稳定地转换成杆部件61的旋转力。
14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以克服锁定施力部43的作用力的方式将锁定部件42向围绕第二铰链41的另一侧(锁定解除方向)压入,由此锁定部件42以第二铰链41为中心转动并向后侧(转动轴16的延伸方向的盖内侧)被压入。由此,锁定部件42与盖体20的卡止被解除,杆部件61围绕转动轴16转动而从下侧将盖体20向上推动,由此能够稳定地打开盖体20。
1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现有的盖单元中未被使用的空间(无用空间)的、盖主体10的周壁部10a与第二铰链41之间设置有杆部件61。因此,尽管设置盖敞开机构60,但仍能够抑制盖单元3a的大型化。即,通过设置盖敞开机构60,能够提高操作性,并实现盖敞开机构60的省空间化,能够紧凑地构成盖单元3a。
14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直至锁定部件42与倾斜面67开始滑动为止的锁定部件42向延伸方向压入的压入量大于直至锁定部件42与盖体20的卡止被解除为止的锁定部件42向延伸方向压入的压入量。
144.在该情况下,在容器主体2内未减压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在通常时),将锁定部件42压入至锁定部件42与盖体20的卡止被解除为止,由此盖体20打开。即,盖体20在锁定部件42与倾斜面67开始滑动之前打开,因此不会因它们的滑动阻力等而使压入锁定部件42的按压力变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除减压时以外的通常时的操作性也被维持为良好。
14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杆部件61的向上推动部66围绕转动轴16转动的转动量(移动距离)大于锁定部件42向延伸方向压入的压入量(移动距离)。
146.在该情况下,能够将锁定部件42向后侧(转动轴16的延伸方向的盖内侧)压入的压入操作高效地转换成向上推动部66围绕转动轴16的转动。即,能够将锁定部件42的压入量抑制为较小,并且通过向上推动部66可靠地将盖体20向上推动来打开。与将锁定部件42的压入量抑制为较小相应地,容易实现锁定部件42的移动范围的省空间化,能够有助于盖单元3a的小型化。
147.<第二实施方式>
148.接下来,参照图13~图21,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b及具备该盖单元3b的饮料用容器1b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名称、附图标记等并省略其说明的情况。
149.饮料用容器1b具备盖单元3b与安装有盖单元3b的容器主体2。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b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盖单元3a相比,盖锁定机构40及盖敞开机构60的各结构不同。
150.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3~图15表示盖体20的关闭状态(阻塞位置),图18及图19表
示盖体20的打开状态(敞开位置),图16及图17表示盖体20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移行的中途的中间状态。
151.如图14及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锁定机构40具有:锁定部件49,其在前后方向(转动轴16的延伸方向)自如滑动移动;和锁定支撑部50,其供锁定部件49卡止。
152.如图20及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49的下端部呈朝向下侧凸出的大致半圆板状,锁定部件49的下端部以外的部分呈大致四边形板状。
153.锁定部件49具有配置于锁定轴承部42c的铰链长孔49a。铰链长孔49a在左右方向贯通锁定轴承部42c,并在前后方向延伸。铰链长孔49a在各锁定轴承部42c分别设置(也就是说,设置有一对)。
154.另外,锁定部件49具有卡止孔(卡止部)49b。卡止孔49b配置于锁定部件49的主体部分的上端部,并在前后方向贯通主体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孔49b呈四边形孔状。
155.如图14及图16所示,第二铰链41(锁定铰链轴47)插入到一对铰链长孔49a。在第二铰链41与铰链长孔49a能够在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的范围内,锁定部件49能够在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即,第二铰链41将锁定部件49支承为在前后方向(延伸方向)自如滑动移动。
156.锁定施力部43将锁定部件49向前侧(延伸方向的盖外侧)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施力部43从后侧与锁定部件49的主体部分的下端部接触,将主体部分朝向前侧施力。此外,锁定施力部43的位置(与锁定部件49接触的接触位置)只要是能够将锁定部件49适当地向前侧(延伸方向的盖外侧)施力的位置即可,不必是锁定部件49的主体部分的下端部。
157.锁定支撑部50形成从盖体20的盖周壁部20a的前端部的下部向后侧突出设置的爪状。如图14所示,锁定支撑部50在盖体20的阻塞位置从前侧插入到锁定部件49的卡止孔49b。
158.在本实施方式的盖锁定机构40中,在盖体20阻塞了盖主体10的上部时,锁定部件49的卡止孔49b与锁定支撑部50卡止,由此保持盖体20阻塞了盖主体10的上部的状态,也就是说,保持盖体20的阻塞位置。从该状态起,使用者以克服锁定施力部43的作用力将锁定部件49向后侧进行按压操作,由此锁定部件49向后侧滑动移动,如图16所示,卡止孔49b相对于锁定支撑部50的卡止状态被解除。即,使用者以克服锁定施力部43的作用力的方式将锁定部件49向后侧(延伸方向的盖内侧)压入,由此能够解除盖锁定机构40将盖体20固定的状态。由此,通过第一铰链31内的扭簧的作用力,如图18及图19所示,能够使盖体20向打开方向转动。
159.如图20及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盖敞开机构60具有能够以转动轴16为中心转动的杆部件68。杆部件68为大致l字板状的部件。杆部件68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杆部件61不同,不具有厚壁部63,取而代之,薄壁部65的配置区域较大。
160.具体而言,薄壁部65是杆部件68中的配置于转换部64的上侧的薄板状的部分(区域),配置到安装孔62的左侧、右侧及上侧。如图14及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49在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因此为了抑制锁定部件49与杆部件68的干涉而使薄壁部65的配置区域较大。由此,能够省空间地配置盖敞开机构60,能够抑制盖的大型化。
16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向上推动部66配置于薄壁部65的左端部。在薄壁部65的前侧配置有第二铰链41(锁定铰链轴47)。
162.若使用者从图14所示的盖体20的阻塞位置将环限位器44从限位器支撑部46取下,
并将锁定部件49向延伸方向的盖内侧(后侧)压入,则首先卡止孔49b相对于锁定支撑部50的卡止状态被解除。若使用者进一步压入锁定部件49,则滑动凸部42d的后端部(末端部)从前侧与倾斜面67接触,并且将倾斜面67朝向后侧按压(参照图15)。
163.由此,产生使转换部64向转动轴周向的一侧(向上推动方向)转动的旋转力,使滑动凸部42d在倾斜面67上滑动,并且如图16及图17所示,杆部件68向转动轴周向的一侧转动。即,向延伸方向被压入的锁定部件49与倾斜面67滑动,由此杆部件68围绕转动轴16转动。此外,此时,滑动凸部42d在围绕转动轴16转动的倾斜面67上沿着螺旋状的假想线vl(参照图11及图12)滑动。
164.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克服锁定施力部43的作用力的方式将锁定部件49向延伸方向的盖内侧(后侧)压入,由此杆部件68围绕转动轴16转动。
165.然后,杆部件68向转动轴周向的一侧(向上推动方向)转动,由此向上推动部66与位于阻塞位置的盖体20的盖周壁部20a的下端面接触,而从下侧将盖体20向上推动。
166.像这样,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着解除盖锁定机构40将盖体20固定的状态的操作,杆部件68也围绕转动轴16转动,而从下侧将阻塞位置的盖体20向上推动。也就是说,盖敞开机构60伴随着解除盖锁定机构40将盖体20固定的状态的操作,将阻塞位置的盖体20向上推动而使通液口11敞开。
167.而且,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直至锁定部件49与倾斜面67开始滑动为止的锁定部件49向延伸方向压入的压入量也大于直至锁定部件49与盖体20的卡止被解除为止的锁定部件49向延伸方向(前后方向)压入的压入量(移动距离)。另外,杆部件68的向上推动部66围绕转动轴16转动的转动量(移动距离)大于锁定部件49向延伸方向压入的压入量。
168.此外,被敞开的盖体20以克服第一铰链31内的扭簧的作用力的方式向与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关闭方向)转动,通过锁定部件49的卡止孔49b与锁定支撑部50卡止,成为盖体20阻塞了盖主体10的上部的状态,也就是说,成为盖体20的阻塞位置。
169.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盖单元3b及饮料用容器1b,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7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将锁定部件49向后侧(延伸方向的盖内侧)压入并使其滑动移动,由此锁定部件49与盖体20的卡止被解除,杆部件68从下侧将盖体20向上推动,而能够稳定地打开盖体20。
171.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述说明的那样,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变更等。
172.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列举了转动轴16(转动中心轴b)的延伸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例如,转动轴16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是在与中心轴c垂直的假想平面内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
173.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在杆部件61、68的安装孔62转动自如地插入有盖主体10的转动轴16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盖主体10的周壁部10a设置作为有底孔的安装孔,杆部件61、68具有转动自如地插入到上述安装孔的转动轴。
174.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列举了锁定部件49的卡止孔(卡止部)49b与盖体20的爪状的锁定支撑部50卡止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锁定部件49的上端部设置
朝向前侧突出的爪部(卡止部),使该爪部与锁定支撑部50卡止。在该情况下,通过爪部的下表面与锁定支撑部50的上表面接触,使锁定部件49与盖体20卡止。
175.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本发明应用于通过具有真空隔热构造的容器主体2而拥有保温/保冷功能的饮料用容器1a、1b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即,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盖单元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容器主体的颈口部的带盖容器。
176.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本发明也可以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等中说明的各结构,另外,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被上述的实施方式等限定,而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