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敷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4089发布日期:2022-11-12 03:4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敷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敷设装置。


背景技术:

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3.电缆在铺设时,由于部分电缆的直径较大需要辅助的敷设装置进行铺设,方便在铺设电缆时拉动电缆,使得电缆在拉动时更加省力。
4.公开号为cn212849620u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敷设装置,包括支撑杆、传送辊、转动板、固定杆、拉环、限位块、开槽、移动槽、移动板、弹簧、固定槽、放置仓、挡板、限位杆、辅助块、固定板和螺栓。上述方案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通过转动板对支撑杆的高度进行调节,再通过固定杆将转动板和支撑杆固定,使得支撑杆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电缆敷设,解决了现有的电缆敷设装置在使用时无法根据实际敷设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提高了电缆敷设装置的适用范围;也能都通过螺栓与地面固定,亦能使得支撑杆稳定放置,解决了现有的电缆敷设装置在使用时放置不够稳定的问题,避免因拉动电缆时导致支撑杆倾倒,提高了敷设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但发明人发现,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1.该发明当支撑杆放置稳定需要调节高度时,通过拉环带动限位块转动,使得限位块转动至与开槽对齐,限位块通过开槽移出移动槽内部,即可将固定杆从固定槽内部拉出,再拉动支撑杆,使得支撑杆向上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杆与所需固定槽对齐时,将固定杆上的限位块与开槽对齐,并插入支撑杆内部,并按动限位块,使得限位块压缩移动板移动至移动槽内部,再转动限位块,使得限位块与开槽完全错位,从而使得固定杆固定在支撑杆和转动板内部,即可通过固定杆使得支撑杆和转动板之间固定,整体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实用性较低,而且高度只能调节至设定高度,无法实现高度的连续性调节。
5.2.该方案通过设置有额外的螺栓和配重块,用以增强整体装置的稳固性,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无形中增加了整体装置的生产成本和降低了整体装置的便捷性,而且额外的螺栓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丢失,影响工作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敷设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高度的连续调节,适用性强。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敷设装置,包括基座,基座安装有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均包括丝杠,丝杠具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连接有第一套筒,第二螺纹段连接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套筒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承载件铰接,两个承载件之间安装有传送辊,丝杠与安装在基座的驱动机构连接。
8.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驱动杆端部与设置在基座的杆座转动连接,驱动杆设置有第一蜗杆段和第二蜗杆段,第一蜗杆段与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的丝杠的蜗轮相啮合,第二蜗杆段与设置在第二升降机构的丝杠的蜗轮相啮合。
9.可选的,驱动杆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手轮。
10.可选的,承载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底面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端部铰接,承载板顶面设有与其垂直的立板,两个立板之间设置有两个上下分布的传送辊。
11.可选的,承载板的底面设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第一铰接座与第一连杆的端部铰接,第二铰接座与第二连杆的端部铰接。
12.可选的,第一套筒设有第三铰接座,第三铰接座与第一连杆的端部铰接,第二套筒设有第四铰接座,第四铰接座与第二连杆端部铰接。
13.可选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第一连杆之间设有连接杆,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第二连杆之间设有连接杆。
14.可选的,基座包括第一基座部和第二基座部,第一基座部安装有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基座部安装有第二升降机构。
15.可选的,基座设有柱脚,基座能够通过柱脚放置在基础上。
16.可选的,丝杠的两个端部均与丝杠座转动连接,丝杠座固定在基座上。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电缆敷设装置,丝杠采用双向丝杠,具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连接第一套筒,第二螺纹段连接第二套筒,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分别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承载件连接,转动丝杠即可带动承重件做升降运动,进而带动传送辊做升降运动,整体结构简单,由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能够停留在丝杠的任意位置,因此承载件的高度可以进行任意调节,实现了高度的连续性调节,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适用性。
18.2.本发明的电缆敷设装置,采用驱动杆、第一蜗轮段、第二蜗轮段和蜗轮驱动两根丝杠转动,保证了两个丝杠运动的同步性,同时操作人员只需要转动驱动杆即可实现承载件和传送辊的升降,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19.3.本发明的电缆敷设装置,丝杠、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形成稳定的三角型支撑机构,且两个第一连杆之间和两个第二连杆之间均设有连接杆,从而增强了装置的整体稳固性,避免了需要额外的螺栓或配重块对整体装置进行固定,一方面降低了整个装置的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额外零部件丢失影响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承载件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驱动机构示意图;
其中, 1.传送辊,2.第一基座部,3.第二基座部,4.柱脚,5.丝杠,6.丝杠座,7.第一套筒,8.第二套筒,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承载板,12.立板,13.第一铰接座,14.第二铰接座,15.第三铰接座,16.第四铰接座,17.第一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杆,19.驱动杆,20.杆座,21.第一蜗杆段,22.第二蜗杆段,23.蜗轮,24.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敷设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基座上安装有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降部分之间设置有两个传送辊1,两个传送辊1上下分布,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能够带动两个传送辊1做升降运动,从而满足不同高度电缆的敷设。
23.具体的,基座包括第一基座部2和第二基座部3,第一基座部2和第二基座部3均采用长方体板状结构,第一基座部2和第二基座部3平行设置。
24.第一基座部2底面的四个角位置处均设置有柱脚4,第二基座部3底面的四个角位置处均设置有柱脚4,第一基座部2和第二基座部3能够通过柱脚4放置在地面基础上。
25.第一基座部2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基座部3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升降机构。
26.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以第一升降机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图3所示,第一升降机构包括丝杠5,丝杠5的两个端部均与丝杠座6转动连接,丝杠座6固定在第一基座部2上表面。
27.本实施例中的丝杠座6采用轴承座。
28.丝杠5采用双向丝杠,具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的长度相同。
29.第一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套筒7,第一套筒7为内螺纹套筒,与第一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套筒8,第二套筒8为内螺纹套筒,与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
30.第一套筒7与第一连杆9的底端铰接,第二套筒8与第二连杆10的底端铰接,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的顶端均与承载件铰接,两个承载件之间设有两个传送辊1。
31.具体的,承载件包括承载板11,承载板11的顶面设置有立板12,两个传送辊1设置在两个立板12之间。
32.承载板11的底面设有第一铰接座13和第二铰接座14,第一铰接座13和第二铰接座14均包括两个耳板,两个耳板之间穿过有铰接轴,第一连杆9的顶端通过第一铰接座13和铰接轴与承载板11铰接,第二连杆10的顶端通过第二铰接座14和铰接轴与承载板11铰接。
33.第一套筒7的顶部固定有第三铰接座15,第二套筒8的顶部固定有第四铰接座16,第三铰接座15和第四铰接座16均包括两个耳板,两个耳板之间穿过有铰接轴,第一连杆9的底端通过第三铰接座15和铰接轴与第一套筒7铰接,第二连杆10的底端通过第四铰接座16和铰接轴与第二套筒8铰接。
34.第二升降机构的结构与第一升降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不进行重复叙述。
35.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丝杠5转动,能够带动第一套筒7和第二套筒8做
同步的相向或背离运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带动承载件做升降运动,进而带动两个传送辊1做升降运动。
36.由于第一套筒7和第二套筒8能够停留在丝杠5的任意位置,因此承载件的高度可以进行任意调节,实现了高度的连续性调节,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适用性。
37.为了提高整个电缆敷设装置的稳定性,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第一连杆9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17,第一连接杆17与两个第一连杆9相互垂直,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第二连杆10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杆18与两个第二连杆10相互垂直。
38.通过第一连接杆17和第二连接杆18的设置,保证了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中的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运动的同步性,且丝杠5、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形成稳定的三角型支撑机构,两个第一连杆9之间和两个第二连杆10之间均设有连接杆,从而增强了装置的整体稳固性,避免了需要额外的螺栓或配重块对整体装置进行固定,一方面降低了整个装置的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额外零部件丢失影响正常工作。
39.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丝杠均与安装在基座的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丝杠5沿自身轴线转动。
40.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19,驱动杆19的两个端部均与杆座20转动连接,其中一端的杆座20固定于第一基座部2上表面,另一端的杆座20固定于第二基座部3的上表面。
41.本实施例中的杆座20采用轴承座。
42.驱动杆19上设置有第一蜗杆段21和第二蜗杆段22,第一蜗杆段21与第一升降机构的丝杠5上设置的蜗轮23啮合,第二蜗杆段22与第二升降机构的丝杠5上设置的蜗轮23啮合。
43.转动驱动杆19,能够通过第一蜗杆段21与蜗轮23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升降机构的丝杠5绕自身轴线转动,能够通过第二蜗杆段22与蜗轮23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升降机构的丝杠5绕自身轴线转动。
44.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驱动杆进行转动,驱动杆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手轮24,本实施例中,驱动杆19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手轮24,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手轮24带动驱动杆19转动。
45.本实施例的工作方法为:将本实施例的电力工程用电缆敷设装置放置在设定位置,通过手轮24转动驱动杆19,驱动杆通19过第一蜗杆段21和第二蜗杆段22分别带动两根丝杠5转动,第一套筒7和第二套筒8做相向或远离运动,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进而通过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带动承载件和传送辊1做上升或下降运动,当承载件和传送辊1升降至设定高度后,停止转动手轮24,利用两个传送辊1对电缆进行敷设。
46.采用本实施例的电缆敷设装置,只需要转动手轮24即可实现两个传送辊1高度的调节,调节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47.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