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叉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7060发布日期:2022-12-27 21:2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货叉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叉车属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货叉架。


背景技术:

2.货叉架是叉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叉架安装于叉车门架前侧,而货叉则安装于货叉架前侧,用于货物的抬升与承载运输,货叉架则承受货叉装载满货物后所产生的弯矩,一般会在货叉架上安装横梁,提高货叉架的结构强度。
3.现有技术中,叉车为实现货叉适用于不同尺寸类型的货物运输,一般会采用油缸驱动货叉架中的侧移架横向位移,而货叉安装于侧移架上,从而实现货叉的横向平移,来实现货叉对货物运输;油缸则通过外挂式安装方式安装于横梁上,使得货叉架的结构复杂,并且会减小叉车上的操作人员对于装载货物的视野范围,扩大了视野盲区,增加了安全隐患,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缓解货叉架中横梁与油缸对驾驶操作人员的视野影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货叉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货叉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货叉架,包括安装货叉的横移架、安装于横移架上的挡货架、驱动横移架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连接于叉车门架与驱动机构之间的安装架,横移架包括:侧板,侧板固定连接于挡货架;支撑杆,支撑杆连接于侧板且用于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活塞杆,活塞杆与侧板固定连接;油缸,油缸与安装架连接,且油缸内嵌地设置在支撑杆上内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缸内嵌地设置在横移架中的支撑杆上,相较于油缸外挂式的安装在支撑杆上,降低了油缸与支撑杆对于驾驶操作人员的视野阻挡,减小视野盲区,另外油缸与支撑杆之间滑动连接,使油缸驱动活塞杆移动并带动侧板、支撑杆横移时,油缸能够相对支撑杆相对滑动,避免驱动机构与横移架结构卡死。
7.进一步可优选的,支撑杆内开设有卡接油缸的卡槽,油缸与卡槽内壁之间预留有调节缝。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杆内开设卡槽用于安装油缸,而在叉车装载和卸下货物时,货叉架与叉车门架之间会发生竖直方向的窜动,而横移架上的支撑杆与油缸之间也会发生窜动,为避免油缸与支撑杆发生碰撞,油缸与卡槽之间预留调节缝。
9.进一步可优选的,卡槽内壁上开设有防脱槽,油缸上固定设有卡接防脱槽的卡凸。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卡槽内设置调节缝,油缸有从卡槽中脱离的隐患,在油缸上设置卡凸,卡槽上设置防脱槽,从而能够防止油缸从卡槽中脱落。
11.进一步可优选的,油缸外表面设有垫块,垫块与卡槽和/或防脱槽内壁接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缸表面设置垫块,用于窜动时与卡槽、防脱槽内壁接
触,防止油缸直接与支撑杆相撞,并且窜动过程中垫块与卡槽、防脱槽内壁会发生相对滑移,垫块可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13.进一步可优选的,支撑杆与侧板滑动连接且油缸与安装架滑动连接,侧板上固定设有驱动支撑杆滑移的调节机构,侧板上开设有通槽,活塞杆滑动配合通槽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侧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杆与侧板滑动连接,将油缸与安装架滑动连接,以及在侧板上开槽使活塞杆与通槽滑动配合,设置调节机构驱动支撑杆和油缸、活塞杆沿侧板滑动,调节支撑杆、油缸及活塞杆的安装位置,从而调节支撑杆、油缸及活塞杆对驾驶操作人员的视野遮挡位置,在调节好位置后,通过紧固件将活塞杆与侧板固定。
15.进一步可优选的,安装架上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滑动设有卷筒,油缸上固定设有连接板,卷筒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筒与连接槽滑动连接,连接板与油缸固定连接,卷筒与连接板固定连接,通过卷筒沿连接槽滑动对油缸调节滑移进行导向,并且能够防止油缸与安装架脱离。
17.进一步可优选的,卷筒包括两块固定板以及转动连接于两块固定板之间的卷轴,卷轴外周面上设有摩擦垫,其中一块固定板固定连接于连接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筒的卷轴上设置摩擦垫,摩擦垫用于与连接槽壁接触,给卷筒沿连接槽滑移时提供摩擦力进行缓冲,防止支撑杆、油缸及活塞杆滑移过快。
19.进一步可优选的,沿卷筒滑移方向的连接槽侧壁朝内倾斜设置,连接槽内壁上固定设有位于卷筒滑移方向相反一侧的挂钩,摩擦垫卷绕于卷轴上,摩擦垫一端头固定连接于卷轴,摩擦垫另一端头连接于挂钩。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卷筒滑移方向的连接槽侧壁朝内倾斜设置,使得在调节机构失效的情况下,防止卷筒快速自由下落滑移出现意外,提高安全性;另外在正常使用时,连接槽两侧壁之间的间距变小,为使卷筒在正常使用时能够沿连接槽滑移,摩擦垫卷绕在卷轴上,一端固定于卷轴,另一端挂接于挂钩,挂钩固定在卷筒滑移方向相反一侧的连接槽壁上,使得卷筒滑移时,摩擦垫能够展开,减小卷筒直径;并且摩擦垫与挂钩连接,起到一定的吊接作用。
21.进一步可优选的,两块固定板朝向挂钩一侧端面之间固定设有导向件,导向件内开设有正对挂钩并用于穿设摩擦垫的导向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件,在导向件上开设导向槽用于穿设摩擦垫,使摩擦垫正对挂钩,使得挂钩对于卷筒的吊接作用力刚好与卷筒的滑移方向相反。
23.进一步可优选的,固定板内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扭转板,卷轴固定连接于扭转板,扭转板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转动阻尼。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转动阻尼连接扭转板和固定板之间,在摩擦垫展开时通过卷轴旋转带动扭转板转动,从而使转动阻尼扭转并具有弹力,在调节机构驱动支撑杆、油缸及活塞杆反向移动复位时,在转动阻尼弹力作用下带动扭转板和卷轴反向转动,从而将摩擦垫重新卷绕到卷轴上。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本技术中,将支撑杆与内嵌设置的驱动机构替代横梁结构,简化货叉架的结
构,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视野,提高货物平移时的安全性;2.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中,设置双向油缸驱动活塞杆双向平移,实现侧板双向平移,保证横移架平移的移动范围,满足使用需求;3.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中,在支撑杆内设置凹槽及调节缝,使油缸与支撑杆内嵌设置,并使油缸与支撑杆之间存在窜动空间,避免油缸与支撑杆之间发生碰撞;4.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中,设置调节机构驱动支撑杆与油缸相对安装架平移,调节支撑杆、油缸相对安装架的位置,达到视野调节的效果,安装架与油缸之间设置连接板、连接槽及卷筒进行滑移导向,在卷筒上设置摩擦垫对油缸与安装架相对滑移进行摩擦缓冲。
附图说明
26.图1是一种货叉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c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另一种实施例的货叉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安装架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图7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图8中d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是卷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卷筒的剖面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挡货架;2、横移架;21、侧板;31、第一支撑杆;311、第一卡槽;312、第一防脱槽;313、第一调节缝;314、第一卡凸;315、第一垫块;32、第二支撑杆;321、第二卡槽;322、第二防脱槽;323、第二调节缝;324、第二卡凸;325、第二垫块;33、支撑板;41、第一驱动机构;411、第一油缸;412、第一活塞杆;42、第二驱动机构;421、第二油缸;422、第二活塞杆;43、紧固件;44、通槽;5、安装架;6、加强板;7、调节机构;8、连接板;81、卷筒;811、固定板;812、卷轴;813、扭转板;814、导向件;815、导向槽;816、扭簧;817、凹槽;82、摩擦垫;83、挂钩;9、连接槽;91、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1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货叉架,包括横移架2、挡货架1、安装架5以及驱动横移架2移动的驱动机构,货叉安装在横移架2的后侧端,而叉车门架位于横移架2的前侧,叉车门架通过安装架5与驱动机构连接,挡货架1安装在横移架2上,且挡货架1相对位于货叉上方,用于阻挡货叉装载高度较高时的货物。
30.其中,横移架2包括侧板21、支撑杆,侧板21固定连接于挡货架1,而支撑杆连接于侧板21并用于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则包括油缸、活塞杆,油缸与安装架5连接并且油缸内嵌地设置在支撑杆上,而且油缸与支撑杆滑动连接,活塞杆则与侧板21固定连接,通过油
缸驱动活塞杆伸缩,从而推动横移架2及货叉、挡货架1横移。
31.通过内嵌式的安装方式,相对于外挂式,减小了油缸与支撑杆对于驾驶操作人员的视野阻挡影响,减小视野盲区,另外油缸与支撑杆之间滑动连接,使油缸驱动活塞杆移动并带动侧板21、支撑杆横移时,油缸能够相对支撑杆相对滑动,避免驱动机构与横移架2结构卡死。
32.本技术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在挡货架1左右两侧端均固定设置侧板21,两侧板21之间固定连接两根上下分布设置的支撑杆,两根支撑杆均位于挡货架1下方,两根支撑杆上均连接有一个驱动机构,两根支撑杆之间固定设有用于抵住支撑杆的支撑板33。
33.支撑杆内开设有卡槽,卡槽用于卡接驱动机构中的油缸,本实施例中油缸为双向油缸,能够驱动活塞杆左右往复移动,活塞杆的左右两端头则分别与两侧的侧板21固定连接;由于安装架5设置在横移架2前侧并需要与油缸连接,因此将卡槽开口朝前设置,便于油缸与安装架5的连接,如附图2所示,在油缸与安装架5之间可连接加强板6,提高油缸与安装架5的连接强度。
34.在油缸与卡槽内壁之间预留出调节缝,使得在装载和卸下货物过程中,支撑杆与油缸之间发生上下方向的窜动,防止油缸与支撑杆碰撞损坏。
35.为防止油缸从卡槽中脱落,在卡槽的内壁上开设出防脱槽,油缸上固定设置用于卡接防脱槽的卡凸,防止油缸与支撑杆脱离。
36.另外在油缸驱动活塞杆并实现支撑杆、侧板21左右横移时,由于油缸安装于安装架5上,其位置不会随支撑杆发生移动,因此油缸与支撑杆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为避免油缸表面与支撑杆内壁接触发生摩擦磨损。在油缸表面设置垫块,垫块用于与卡槽、防脱槽内壁接触,并且垫块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37.如附图3-5所示,为便于说明,将位于上方的支撑杆、驱动机构、油缸、活塞杆、卡槽、防脱槽、调节缝、卡凸、垫块称为第一支撑杆31、第一驱动机构41、第一油缸411、第一活塞杆412、第一卡槽311、第一防脱槽312、第一调节缝313、第一卡凸314、第一垫块315;将位于下方的支撑杆、驱动机构、油缸、活塞杆、卡槽、防脱槽、调节缝、卡凸、垫块称为第二支撑杆32、第二驱动机构42、第二油缸421、第二活塞杆422、第二卡槽321、第二防脱槽322、第二调节缝323、第二卡凸324、第二垫块325。具体地,第一支撑杆31内开设出开口朝前的第一卡槽311,相应的在第一卡槽311内设置第一驱动机构41,第一驱动机构41中的第一油缸411卡接于第一卡槽311内,第一活塞杆412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侧的侧板21,在第一卡槽311的顶壁与底壁上预留出第一调节缝313,第一卡槽311顶壁上开设出第一防脱槽312,在第一油缸411上端固定有卡接第一防脱槽312的第一卡凸314,使得第一支撑杆31呈挂接状连接于第一油缸41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垫块315设置于第一卡凸314外周面上以及第一油缸411后端面上;第二支撑杆32内开设出开口朝前的第二卡槽321,相应的在第二卡槽321内设置第二驱动机构42,第二驱动机构42中的第二油缸421卡接于第二卡槽321内,第二活塞杆422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侧的侧板21,在第二卡槽321的顶壁与底壁上预留出第二调节缝323,第二卡槽321底壁上开设出第二防脱槽322,在第二油缸421下端固定有卡接第二防脱槽322的第二卡凸324,本实施例中第二垫块325设置于第二油缸421后端面上。
38.实施例二如附图6-7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支撑杆31与侧板21滑动连接且第一油缸411与安装架5滑动连接,侧板21上固定设有驱动第一支撑杆31上下滑移的调节机构7,侧板21上开设出通槽44,第一活塞杆412的两端头滑动配合于通槽44,此时在支撑杆上不再设置支撑板33,第一油缸411与安装架5之间不再设置加强板6。
39.通过调节机构7驱动第一支撑杆31上下滑移,从而带动第一油缸411上下滑移,并使活塞杆沿通槽44上下滑移,调节第一支撑杆31与第一驱动机构41的位置,改变驾驶操作人员的视野,在调节位置后,第一活塞杆412的两端头与两侧板21通过紧固件43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支撑杆31、第一驱动机构41的位置固定,紧固件43可采用螺栓。
40.第二支撑杆32与第二驱动机构42设置于侧板21底部边缘,对驾驶操作人员的视野影响较小,第二支撑杆32与侧板21仍保持固定设置,无需进行调节。
41.在安装架5上开设出连接槽9,连接槽9内上下滑动地设有卷筒81,卷筒81外周面上设有摩擦垫82,第一油缸411上固定设有连接板8,卷筒81与连接板8固定连接。在第一油缸411相对安装架5上下滑移时,卷筒81沿连接槽9上下滑动,通过连接槽9与卷筒81的滑动配合,对第一油缸411进行滑移导向,并且能够防止第一油缸411与安装架5在滑移调节过程中脱离。
42.其中卷筒81包括两块固定板811以及转动连接于两块固定板811之间的卷轴812,摩擦垫82设置于卷轴812外周面上,其中一块固定板811固定连接于连接板8,卷筒81的卷轴812上设置摩擦垫82,摩擦垫82用于与连接槽9壁接触,给卷筒81沿连接槽9滑移时提供摩擦力进行缓冲,防止支撑杆、油缸及活塞杆滑移过快。
43.实施例三如附图8-9所示,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连接槽9竖直方向(即沿卷筒81滑移方向)上的两侧壁,从上至下朝内倾斜设置,连接槽9的顶壁上固定设有挂钩83,摩擦垫82卷绕在卷轴812上,并且摩擦垫82一端头固定连接于卷轴812,另一端头连接于挂钩83。连接槽9两侧壁朝内倾斜设置,即连接槽9竖直方向上的两侧面为斜面91,使得在调节机构7失效的情况下,防止卷筒81快速自由下落滑移出现意外,提高安全性;另外在正常使用时,连接槽9两侧壁之间的间距变小,为使卷筒81在正常使用时能够沿连接槽9滑移,摩擦垫82卷绕在卷轴812上,一端固定于卷轴812,另一端挂接于挂钩83,挂钩83固定在卷筒81滑移方向相反一侧的连接槽9壁上,使得卷筒81滑移时,摩擦垫82能够展开,减小卷筒81直径;并且摩擦垫82与挂钩83连接,起到一定的吊接作用。
44.如附图10所示,两块固定板811上端面(即朝向挂钩83一侧端面)之间固定设有导向件814,导向件814内开设有正对挂钩83并用于穿设摩擦垫82的导向槽815,摩擦垫82穿过导向槽815与挂钩83连接,使得摩擦垫82吊接卷筒81的作用力为竖直向上。
45.如附图11所示,固定板811内开设有凹槽817,凹槽817内转动配合连接有扭转板813,卷轴812固定连接于扭转板813,扭转板813与固定板811之间连接有转动阻尼,设置转动阻尼连接扭转板813和固定板811之间,在摩擦垫82展开时通过卷轴812旋转带动扭转板813转动,从而使转动阻尼扭转并具有弹力,在调节机构7驱动支撑杆、油缸及活塞杆反向移动复位时,在转动阻尼弹力作用下带动扭转板813和卷轴812反向转动,从而将摩擦垫82重新卷绕到卷轴812上。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