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安装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57726发布日期:2023-03-22 12:44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备安装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设备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备安装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线在新建或扩建改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布置相关更先进设备,先进设备往往技术复杂,部件众多,尤其涉及国外进口设备时,涉及到繁杂的运输环节以及精密设备的特殊安装要求,更需要考虑对组建产线的相关多个设备进行合理规划,有序转运,以提高产线建设速度。
3.首先,对于大型生产线的相关安装设备,其组成部分的多个子设备在暂存处往往为无序摆放,因此在转运过程中必须与根据设计规划,按安装的先后顺序进行装卸,以便于现场安装。因此,相关设备的装卸顺序成为安装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4.其次,产线的多个子设备往往采用独立包装,每个包装的尺寸大小均不一致,因此需根据设备尺寸、重量、原包装等因素进行运输工具的选择。因此,相关设备的运输成为施工安装时也需考虑的问题。
5.此外,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往往需要吊车对重型设备进行吊装,起重作业过程的安全防护同样需要重点考虑,不仅要保证吊装工具满足使用要求,同时要确保整个吊车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复杂精密设备的施工安全,因此,需要对吊车的施工作业方法进行规范。
6.同时,在设备的安装施工过程中,通用部件,例如管道、泵等往往在多种生产线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因此,如果对该类通用设备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步骤及方法,会进一步提高产线相关设备的施工安装效率以及施工质量。
7.因此,为提高产线多种设备施工安装的可靠性,保障设备安装效率,降低施工安全风险隐患,需对构成产线的多个设备的运输、安装进行合理规划、有序施工,以满足施工建设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提高产线设备施工安装的可靠性以及安装效率,降低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隐患,本技术提出一种设备安装施工方法,对构成产线的多个设备的运输、安装进行合理规划、有序施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设备安全以及人员安全,满足施工建设需求。
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备安装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10.s1、设备转运:对设备制定顺序并从存放地运输至施工地;
11.s2、设备定点搬运:在施工地将设备依序搬运至安装位置;
12.s3、设备安装:将设备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13.s4、设备调试:对各设备分别调试,并进行联动调试,以满足使用要求。
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包括步骤:
15.s101、按安装顺序对设备进行编号以确定装卸顺序;
16.s102、在存放地将设备按装卸顺序进行位置划分;
17.s103、根据设备尺寸、重量选择运输工具并运至施工地;
18.s104、在施工地将设备卸运至预定位置。
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2中设备定点搬运时,先踏勘施工现场搬运路线,根据设备外形尺寸清理搬运路线障碍,以确保搬运通道畅通,再用搬运机械将设备按照安装顺序吊装至安装位置。
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3中,包括步骤:
21.s301、在安装位置对设备进行微调、找正,使得设备中心线与规划设计中心线对齐;
22.s302、对设备精调、定位,使得设备的水平、垂直度、标高符合要求;
23.s303、对设备的组成模块及部件进行连接;
24.s304、将设备与气源、水源、电源进行连接。
2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搬运机械包括吊车,所述吊车的布置方法为:
26.t1、架设吊车轨道,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2mm,接头高低差与错位不大于1mm;轨道之间在同一截面的高低差不大于10mm;轨道接头的相错距离不小于200mm;
27.t2、铺设吊车安全滑触线,以轨道为基准取垂直平面和水平平面确定安全滑触线的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偏差不大于5mm;
28.t3、将吊车在现场进行组装并进行自检;
29.t4、对吊车试运转,校核其运行平稳性、制动性能、以及操作可靠性。
3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t3中,吊车的自检包括:安全滑触线复检以确保传动机构正常、电器自检以确保电器功能及绝缘性能正常、安全防护检查以确保吊车运行至极限位置时能够切断动力电源。
3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t4中,吊车试运转包括空负荷试验、负荷试验、重负荷试验;所述空负荷试验中经多次空试后,检查各部件是否松动;所述负荷试验中先吊重物进行分项反复运转,检查各机构、限位动作、电器设备的可靠性;所述重负荷试验中多次起吊不小于所吊装设备中最大设备重量1.25倍的重物,起升高度不小于100mm,分别检查多次负荷前后吊车的变形情况。
3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3中,设备安装还包括给排水管道的安装,包括步骤:
33.e1、管道施工准备:根据施工要求准备安装材料并核对管道尺寸及安装位置;
34.e2、管道预制:将管道进行连接并找直、找正,复核预留接管位置、方向及尺寸,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管道的管口临时封堵;
35.e3、支架安装:将支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设置、安装以承载相应管道;
36.e4、管道敷设:将预制完成的管道按顺序运至安装位置,按照先主后次、先干管后支管、先立管后支管的顺序逐层逐段安装。
3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3中,设备安装还包括水泵的安装,包括步骤:
38.p1、基础检验:对水泵安装位置的基础坐标、标高、尺寸、预留孔洞、表面平整、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以满足安装要求;
39.p2、水泵粗定位:将水泵置放在基础上并用垫块对水泵找正、找平;
40.p3、检测与调整:对水泵进出口法兰和底座进行测量、调整,实现水泵精确定位,以使卧式水泵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1mm/1000mm,立式水泵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1mm/1000mm;
41.p4、水泵试运转:启闭相关阀门,先点动水泵进行检查,然后启动水泵检查水泵运转情况。
4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给排水管道的安装中,给水管道外表还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材料为橡塑管壳,保温层厚度不小于10mm。
43.本技术实施例的优点是:
44.1、该设备安装施工方法根据设备的安装顺序进行编号以确定装卸顺序,可以实现对多个设备的有序运输,尤其对于需要经过多个转运存放地的进口设备,能够提高施工安装过程中的运输效率。
45.2、该设备安装施工方法在存放地将设备按装卸顺序进行位置划分,可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装运效率,避免设备在存放地装载时因腾挪造成的空间紧张及时耗增加。
46.3、该设备安装施工方法针对吊车的布置及安全检验制定具体的作业方法,以确保整个吊车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复杂精密设备的施工安全。
47.4、该设备安装施工方法对通用部件管道、水泵制定规范、合理的施工步骤及方法,可应用于不同产线设备的安装施工,从而进一步提高产线设备的施工安装效率以及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48.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设备安装施工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设备安装施工方法,提高了产线设备施工安装的可靠性以及安装效率,降低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隐患,总体思路如下:
50.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安装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设备转运:对设备制定顺序并从存放地运输至施工地;s2、设备定点搬运:在施工地将设备依序搬运至安装位置;s3、设备安装:将设备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s4、设备调试:对各设备分别调试,并进行联动调试,以满足使用要求。该设备安装施工方法,对构成产线的多个设备的运输、安装进行合理规划、有序施工,以提高产线多种设备施工安装的可靠性和安装效率。
51.本实施例中,在设备转运过程中,通过如下步骤来实施:
52.s101、按安装顺序对设备进行编号以确定装卸顺序;
53.s102、在存放地将设备按装卸顺序进行位置划分;
54.s103、根据设备尺寸、重量选择运输工具并运至施工地;
55.s104、在施工地将设备卸运至预定位置。
5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际产线建设过程中,多种设备经前期规划设计并订货后,经运输至需求方后开箱检查确认;根据产线规划初步绘制设备安装大样图,建设制作砼设备基础并检验砼强度;将设备吊装至产线安装位置安装后需进一步对安装质量进行检
验,进而对设备配管、清理并润滑加油,对设备进行单机无负荷运行并检验校正,再进行整机运行调试以检验校正其满足预期功能,最终对产线设备进行系统联机运行,达到设计使用要求。
57.具体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在实际产线建设过程中,每条生产线的设备具有多个,并且大小不一,每个设备均需按一定的顺序安装,但在存放地为无序摆放,因此在转运过程中需按安装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以便现场装卸和安装。在转运过程中,根据编号按安装顺序查找设备,对重量较大、尺寸较大的设备重点标记,以便组织针对性的转运方案。对设备编号完成后,利用运载机械将设备按装卸顺序在存放地进行位置划分,以使先安装的设备靠近存放地出入口,以免设备在存放地装载时因腾挪造成的空间紧张及时耗增加。
58.此外,每个设备的尺寸大小均不一致,因此需根据设备尺寸、重量、包装等因素进行运输工具的选择。制定运输路线及时间,确保运输路径的畅通、安全,将各设备依序运至施工地。设备进入施工地之前将搬运所需机械、相关工具准备好,做好搬运准备工作。在施工地搬卸设备时选择合适的搬运机械,将设备卸运至预定位置,为安装设备做好准备。
59.在将设备定点搬运至产线安装位置时,先踏勘施工现场搬运路线,根据设备外形尺寸清理搬运路线障碍,对不能满足运输条件的进行修复处理,根据设备外形尺寸,搬运路线上影响设备运输的墙体、各专业管线进行相关处理,以确保搬运通道畅通,再用搬运机械将设备按照安装顺序吊装至安装位置,设备按安装先后顺序依次搬运至安装位置,做到随进场随就位,减少室外临时堆场,室外设备临时堆场要进行临时维护,堆场上空应确保搬运期间无人施工,需要施工时,采取防高空坠物的措施。
60.设备在产线安装时,可依照如下步骤:先在安装位置对设备进行微调、找正,使得设备中心线与规划设计中心线对齐;然后对设备精调、定位,使得设备的水平、垂直度、标高符合要求;进而对设备的组成模块及部件进行连接;再将设备与气源、水源、电源进行连接。
61.作为搬运机械中的重要一环,吊车的布置需进行重点规划和安全校验。在施工时,架设吊车轨道,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2mm,接头高低差与错位不大于1mm;轨道之间在同一截面的高低差不大于10mm;轨道接头的相错距离不小于200mm;铺设吊车安全滑触线,以轨道为基准取垂直平面和水平平面确定安全滑触线的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偏差不大于5mm;将吊车在现场进行组装并进行自检;对吊车试运转,校核其运行平稳性、制动性能、以及操作可靠性。具体地,吊车的自检包括:安全滑触线复检以确保传动机构正常、电器自检以确保电器功能及绝缘性能正常、安全防护检查以确保吊车运行至极限位置时能够切断动力电源。吊车试运转包括空负荷试验、负荷试验、重负荷试验;空负荷试验中经多次空试后,检查各部件是否松动;负荷试验中先吊重物进行分项反复运转,检查各机构、限位动作、电器设备的可靠性;重负荷试验中多次起吊不小于所吊装设备中最大设备重量1.25倍的重物,起升高度不小于100mm,分别检查多次负荷前后吊车的变形情况。
62.安装好吊车后,再利用吊车来安装产线设备。在吊运设备时,绳索应连接在设备适应受力的位置上,在绳索与设备表面接触部位应垫上木垫板,以防损坏其油漆表面或已经加工过的表面。
63.设备在微调、找正过程中,将设备的纵横中心线与安装基础上的中心线对正。在设备未安装之前,首先根据设计、安装和将来对设备进行检修的需要并结合安装区域的设备布置图,绘制永久中心标板和永久基准点布置图,在图中标明永久中心标板和永久基准点
的编号、设置位置。埋设永久性中心标板和永久基准点,以供设备安装调整使用,同时为了观测设备安装基础的沉降情况,在整个机组的基础和主要设备附近埋设基础沉降观测点,埋设时注意要在同一块基础的四周至少埋设四个基准点,以检查同一块基础的沉降情况。设备的定位基准按照设计规范或说明书的规定,或采用几何作图法在设备的加工面上确定设备的中心点。
64.设备在精调、定位过程中,需对设备在平面定位,为了保证设备在安装基础上准确就位,设备吊装就位后应根据已设置的中心标板挂设基准线。基准线的挂设应根据设备安装精度要求和挂设跨距选用直径为0.3mm-0.75mm的整根钢线,其拉紧力为钢线破断拉力的40%-80%,水平或倾斜挂设的跨距不超过40m。基准线挂设在便于调整的线架上,用线锤对正中心点,当对正中心后用调整螺母锁定钢线,使钢线在使用时不发生位移,但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复检。在对设备的标高进行调整时,设备的安装标高应选择设备的主要工作面作为测量基准,如设备底座的上平面,由于永久性基准点一般离设备较远,因此应用精密水准仪,根据永久性基准点,投设在设备附近一个辅助基准点上,以便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标高调整。对于重要设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复测。对设备的水平度进行调整时,设备水平度调整方法分整体设备、分体设备,整体设备在设备的工作表面或组装结合部表面直接用水平仪测量,根据设备的安装精度选用不同精度的水平仪。分体设备安装时分别对各分体部件进行找平。设备通过位置精调,以最终确保水平度、垂直度、标高复合要求。
65.各产线的设备往往都需设置管道、水泵等装置,因此对通用部件管道、水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步骤及方法,可进一步提高产线设备的施工安装效率以及施工质量。本例中,产线设备安装中的给排水管道安装包括步骤:
66.e1、管道施工准备:根据施工要求准备安装材料并核对管道尺寸及安装位置;
67.e2、管道预制:将管道进行连接并找直、找正,复核预留接管位置、方向及尺寸,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管道的管口临时封堵;
68.e3、支架安装:将支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设置、安装以承载相应管道;
69.e4、管道敷设:将预制完成的管道按顺序运至安装位置,按照先主后次、先干管后支管、先立管后支管的顺序逐层逐段安装。
70.进一步地,给水管道外表还设有保温层,保温层材料为橡塑管壳,保温层厚度不小于10mm。具体施工时,检查管道、阀门是否合格,并根据管道设计要求进行校对,校对无误后再进行安装。法兰连接管道可采用二次安装,即将法兰与管道环压后,再拆卸、校正、清洗重新安装。现场施工中确定的小管道,包括仪表管等,应布置整齐、方向合理,其他管道安装后应按工程规定和管道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安装。易腐蚀的支架及支架配件等应做好防锈、防腐措施,安装时应防止不同金属直接接触,避免引发电解反应,柔性接头管道和不允许承载的管道应设置支架固定。安装过程中核对管件预埋件、套管位置、标高、坐标,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现场对所需管件进行测量,按设计图纸画出管道分路、管径、变径、预留管口、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按标记分段量出实际安装的准确尺寸,记录在施工草图上,然后按草图测得的尺寸预制组装。
71.支架具体包括固定支架和滑动支架。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滑动支架应灵活,其滑托与滑槽两侧间隙留有3-5mm的间隙,纵向间隙及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热伸长的管道支架的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有热伸长的管道支架的吊架、吊杆应向
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大于15m,固定支架设置在变径、分支、接口及穿越承重墙、楼板的两侧等处。将预制好的管道按编号搬运到安装位置依次排开,先安装干管后支管,管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净距不小于100mm。管道穿越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不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安装管道时应按照先主后次、先干管后支管、先立管后支管的顺序逐层逐段安装,避免跳装或分段装,以免管段与管段间连接困难和影响管道整体性能。
72.本例中,产线设备安装中的水泵安装包括步骤:
73.p1、基础检验:对水泵安装位置的基础坐标、标高、尺寸、预留孔洞、表面平整、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以满足安装要求;
74.p2、水泵粗定位:将水泵置放在基础上并用垫块对水泵找正、找平;
75.p3、检测与调整:对水泵进出口法兰和底座进行测量、调整,实现水泵精确定位,以使卧式水泵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1mm/1000mm,立式水泵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1mm/1000mm;
76.p4、水泵试运转:启闭相关阀门,先点动水泵进行检查,然后启动水泵检查水泵运转情况。
77.在水泵的具体安装过程中,应确保水泵安装基础坐标、标高、尺寸、预留孔洞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表面平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备安装要求。对于水泵安装基础的平面尺寸,无隔振安装时应较水泵机组底座四周各宽裕100-150mm;有隔振安装时应较水泵隔振基座四周各宽裕150mm。安装基础的顶部标高在无隔振安装时应高出地面完成面100mm以上,有隔振安装时高出地面完成面50mm以上,安装基础外围周边设有排水设施,便于维修时泄水或排除事故漏水。水泵放置在基础上后用垫块将水泵找正、找平,水泵安装后同一组垫块应点焊在一起,以免受力时松动。水泵找正、找平后,安装地脚螺栓,螺杆外露长度应为螺杆直径的1/2。地脚螺栓二次灌浆时,混凝土的强度应比安装基础的混凝土强度高1-2级,且不低于c25,灌浆时应捣实,避免地脚螺栓倾斜影响水泵机组的安装精度。
78.进一步地,对水泵机组进行隔振处理中,卧式水泵机组采用的隔振措施是在钢筋混凝土基座或型钢基座下安装橡胶减振器(垫)或弹簧减震器;立式水泵机组的隔振措施是在水泵机组底座或钢垫板下安装橡胶减振器。水泵机组底座和减振基座或钢垫板之间采用刚性联接,水泵机组在安装减振器过程中须采取防止水泵机组倾斜的措施,当水泵机组减振器安装后,在安装水泵机组进出水管道、配件及附件时,采取防止水泵机组倾斜的措施,以确保安全施工。用水平仪和线坠对水泵进出口法兰和底座进行测量、调整,对水泵进行精安装,整体安装后的水泵,卧式水泵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1mm/1000mm,立式水泵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1mm/1000mm。调整水泵与电机同心度时,应松开联轴器上的螺栓、水泵与电机和底座连接的螺栓,采用不同厚度的簿钢板或簿铜皮来调整角位移和径向位移。
79.具体在水泵试运转时,打开进水阀门、水泵排气阀,使水泵灌满水,将水泵出水管上阀门关闭。先点动水泵,检查有无异常、电动机的转向是否符合泵的转向要求。然后启动水泵,打开出水管上阀门,检查水泵运转情况、电机及轴承温升、压力表和真空表的指针数值、管道连接情况等应正常并符合设计要求。
80.综上,本发明设备安装施工方法,对构成产线的多个设备的运输、安装进行合理规划、有序施工,提高了产线设备施工安装的可靠性以及安装效率,降低了施工过程的安全风
险隐患,满足施工建设需求。
81.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