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7579发布日期:2022-07-16 02:4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油瓶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油的包装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瓶盖。


背景技术:

2.对于专门用于包装食用油的油瓶,包括瓶体和瓶盖,瓶盖包括安装于瓶口的下盖和扣在下盖上的上盖。人们在使用食用油时,一般会直接拿起瓶体,打开位于玻璃瓶口的瓶盖的上盖,直接将油从下盖的出油孔中倒出,倒完油后,将上盖盖在下盖上。由于人们在烹饪时因为需要经常使用食用油,而频繁的打开上盖。人们在打开上盖时,经常存在无法一次性打开瓶盖或者需要费很大劲去打开瓶盖甚至有时需要用指甲用力扣开,造成用户的使用体验感特别差。造成上盖难打开的主要原因是当用户打开手指与瓶盖接触面积太小,导致手很容易从瓶盖滑脱,无法将力有效地传递到瓶盖上。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油瓶的上盖不易翻开的问题,提供一种油瓶盖,该油瓶盖的上盖在使用时很容易被打开,有效提升了用户在烹饪时的使用体验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瓶盖,包括与油瓶的瓶口密封配合的下盖和与所述下盖可拆卸地密封配合的上盖,所述上盖的周向外壁设有用于与手指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能够容纳手指,以允许手指贴在所述凹槽的凹槽侧壁上,使得手指向上移动将力作用于所述凹槽的凹槽顶壁上从而打开所述上盖。
5.优选地,所述凹槽侧壁为与手指前端配合的弧形面,所述凹槽侧壁能够引导放置于其表面的手指滑向所述凹槽的凹槽顶壁,所述凹槽顶壁平行于水平面。
6.优选地,设有所述凹槽的所述上盖的上盖前外壁的高度高于所述上盖的其他外壁高度,所述下盖的与所述上盖前外壁对应的下盖前外壁的高度低于所述下盖的其他外壁高度以与所述上盖前外壁配合。
7.优选地,所述上盖通过铰链片可翻转地铰接于所述下盖,所述铰链片位于所述凹槽的对面。
8.优选地,所述上盖设置为能够向上翻转120
°

9.优选地,所述铰链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薄膜,所述加强薄膜分别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下盖的上部从内到外依次包括拉环、环绕所述拉环且向上延伸的倒油台和回油槽,所述倒油台的靠近所述铰链片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回油槽连通的回油口,所述回油口的宽度为13mm,所述回油槽的槽底面高度沿周向从与所述回油口相对的部分逐渐向下倾斜至位于所述回油口处的部分。
11.优选地,所述回油槽的槽底面沿径向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
12.优选地,所述倒油台的上端设有翻转边,所述翻转边是由所述倒油台的上端沿弧
形向外翻转后再向内延伸而成。
13.优选地,所述倒油台的上端沿其周向从与所述回油口相对的部分逐渐向下倾斜至位于所述回油口处的部分。
14.本实用新型的油瓶盖通过将用于与手指配合的凹槽设置于上盖处,并使手指的上端可以稳稳的抵在凹槽的凹槽顶壁上,可以使用户轻松的一次性打开上盖,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油瓶盖的上盖处于关闭状态下的主视剖面图;
16.图2是图1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下的主视剖面图;
17.图3是图2的俯视图;
18.图4是图2的立体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下盖,11拉环,12倒油台,121翻转边,13回油槽,14回油口,15下盖前外壁,2上盖,20凹槽,21凹槽侧壁,22凹槽顶壁,23上盖前外壁,3铰链片,30加强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图1中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结构轮廓的内、外。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瓶盖,如图1-4所示,包括与油瓶的瓶口密封配合的下盖1和与下盖1可拆卸地密封配合的上盖2,上盖2的周向外壁设有用与手指配合的凹槽20,凹槽20能够容纳手指,以允许手指贴在凹槽20的凹槽侧壁21上,使得手指向上移动将力作用于凹槽20的凹槽顶壁22上从而打开上盖2。当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油瓶盖时,只需要将手指放入凹槽20内,然后向上对位于手指上方的凹槽顶壁22施加作用力,在手指的作用力下轻松将上盖2打开,不会存在手指无处安放,需要手指的最前端去扣开盖子的问题。凹槽20的大小设置为可以充分与手指配合,优选地,手指前端的大部分均可以伸入凹槽20中,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手指与凹槽壁的接触面积,增加对上盖的有效压力,减少用户开盖时的力度。本实用新型的油瓶盖通过将用于与手指配合的凹槽设置于上盖2处,并使手指的上端抵在凹槽的凹槽顶壁22上,可以使用户轻松的一次性打开上盖,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24.为了进一步增加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凹槽20的凹槽侧壁21为与手指前端配合的弧形面,凹槽侧壁21能够引导放置于其表面的手指滑向凹槽顶壁22,凹槽顶壁22平行于水平面。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增加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还可以防止手指放置于凹槽20处用力时滑脱出凹槽。
25.由于用于与手指配合的凹槽20设置于上盖2上,为了使得凹槽20的大小可以足够与手指配合,防止其过窄使手指不能与凹槽20有效地配合。设有凹槽20的上盖2的上盖前外壁23的高度高于上盖2的其他外壁高度,下盖1的与上盖前外壁23对应的下盖前外壁15的高
度低于下盖1的其他外壁高度以与上盖前外壁23配合。将上盖2的上盖前外壁23设置的高度相对其他部分比较高,可以为设置凹槽20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相对应的将与上盖前外壁23配合的下盖前外壁的高度设置比较低,可以保证不影响上盖和下盖的其他部分的结构,避免因为增加上盖高度而引起其内部其他部分结构的尺寸变化。
26.为了防止上盖被用户打开后丢失,上盖2通过铰链片3可翻转地铰接于下盖1,铰链片3位于凹槽20的对面。上盖2设置为能够向上翻转120
°
,这样打开后的上盖不会影响用户倒油。
27.一个油瓶盖的上盖在使用时,需要被用户反复打开很多次,有的要被打开上百次,频繁的开盖闭盖很容易引起用于连接上盖与下盖的铰链片3断裂,使得上盖与下盖脱离。为了防止在油瓶内油用完之前,上盖与下盖脱离,铰链片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薄膜30,加强薄膜30分别与上盖2与下盖1连接。加强薄膜与铰链片一起增加了上盖与下盖的连接强度。
28.进一步地下盖1的上部从内到外依次包括拉环11、环绕拉环11且向上延伸的倒油台12和回油槽13,倒油台12的靠近铰链片3的一侧设有与回油槽13连通的回油口14,回油口14的宽度为13mm,回油槽13的槽底面沿周向从与回油口14相对的部分逐渐向下倾斜至位于回油口14处的部分。当用户倒完油后,可能会有少量的油从倒油台12的上端流入回油槽13中,流入回油槽13中的油在回油槽的倾斜槽底面引导下逐渐向回油口处聚集并通过回油口流入油瓶内。将回油口14的宽度设置为13mm,其尺寸明显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回油口宽度,其目的是防止用户在倒油时因为瓶子角度放置问题而使得油从回油口倒出的概率。将回油口14的宽度设置为13mm,是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后的最优值,尺寸如果小于13mm,会影响回油槽13内的油的回油效果。回油口宽度设计较小,可以减少因为部分人群在倒油时因为随意性而产生倒流情况。
29.进一步地,回油槽13的槽底面沿径向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当向外倒油时,油瓶处于倾斜状态,如果从倒油台12倒出的油有小部分进入回油槽,因为回油槽13的槽底面是沿径向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这样回油槽内的油会首先沿径向向内侧流动,而不会溢出回油槽流到瓶体上。
30.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倒油时从倒油台12流到瓶体外壁的几率,倒油台12的上端设有翻转边121,翻转边121是由倒油台12的上端沿弧形向外翻转后再向内延伸而成。翻转边121的最大外径位于整个翻转边121的向外凸起的弧面上,翻转边121的下端边部向位于其内侧的倒油台12的外壁延伸(图中未示出),这样在倒油时,由于食用油的表面张力作用,油会沿着倒油台12的内壁流向翻转边121,然后顺着翻转边121的翻转的弧面向外流出,可以有效避免油流到翻转边121的下端边部再向外流出而引起瓶体外壁挂油的现象。现有技术的倒油台的上端是直接向外翻转,其形成的翻转边的最大直径为翻转边的下端边部而不是翻转的弧面处,当倒油时,油会沿着翻转边的弧形面向下直接流至位于翻转边最外侧的下端边部然后再流出,这就很容易导致翻转边的下端边部挂油而导致油流到瓶体的外壁上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油瓶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倒油时容易在瓶体外壁挂油的问题。
31.通常人们打开上盖后,会将油从与回油口相对的一侧倒出,为了使的倒油时,油流到倒油台12时流速会有一个缓冲,倒油台12沿其周向从与回油口14相对的部分逐渐向下倾斜至位于回油口14处的部分,即与回油口14相对的倒油台的高度高于回油口两侧的倒油台
的高度。
32.进一步地,增加拉环11所在平面反弧度,使得拉环11所在平面中间低周围高,以增强瓶内食用油在运输等环节产生内冲力以及加速倒完油后残油迅速流回瓶中,同时增加残油返回速度。
33.拉环11处的拉环开口靠近油瓶孔壁,避免倒油后在回油槽内的剩余残油量过多。拉环11处的拉环开口为锁眼状,方便用户初次使用时可以轻松将拉环拉开。
34.进一步地,在下盖的外壁的上端面设有六个点支撑设计,以使上盖的外壁下端面与下盖的外壁上端面配合更牢固。上盖的外侧顶面上用于设置公司专用logo。
35.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