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挖掘机动臂的起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0076发布日期:2022-07-30 00:2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挖掘机动臂的起重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挖掘机动臂的起重机构。


背景技术:

2.挖掘机在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是工程施工的必备产品之一。在施工中会出现一些需要吊载工况,原有的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起重吊装作业能力较差,在需要吊装的施工作业中发挥的作用就十分有限。
3.目前对挖掘机的改装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挖斗或者在挖斗上增加专门的吊装机构来进行起吊作业,这种方法的起吊能力远远不如其他同吨位的吊装设备,且操作很不方便,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cn105113560a公开的一种具有挖掘与起重功能的工作装置,起重装置固定在动臂前端,在挖掘作业的时候,起重装置处于闲置状态,而在起重作业的时候,挖斗又处于闲置状态,在作业过程中,闲置装置会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挖掘机动臂的起重机构,以挖掘机工作装置为基础,在不改变挖掘机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更换较少的零部件使其能够满足特殊工况的吊载作业,取代部分吊装设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挖掘机动臂的起重机构,包括动臂,所述动臂顶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动臂的顶部,所述横梁的后端安装有起升卷扬;所述动臂的一端设置有起重吊钩系统;所述起重吊钩系统包括滑轮组和吊钩,所述滑轮组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滑轮,所述导向滑轮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销轴与所述导向滑轮和所述动臂连接,所述导向滑轮下方安装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下方设置有动滑轮,所述动滑轮的底部与所述吊钩连接;所述起升卷扬上设置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从所述起升卷扬引出穿过所述滑轮组并固定在所述定滑轮一侧。
7.该机构能够通过顶部设置的横梁和固定座,能够有效增强该机构的吊载能力,满足了该机构多功能的使用要求,进而在特殊工程施工中实现一机多用,且该机构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在进行起吊时产生安全隐患,且起吊能力远超同种吨位的起吊设备。
8.可选的,所述横梁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孔,所述固定座上设置孔洞并通过固定插销与所述横梁连接。
9.通过插销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生产过程,简化了该机构的装配过程,且拆装方便,易于修理,能够快速进行更换失效部件,同时保留了一定的灵活性,以便于配合不同的施工现场,在后期技术升级中,更新部件也极为方便。
10.可选的,所述横梁的前端与动臂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1.螺栓连接使用的通孔加工简单,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使用成本低。
12.可选的,所述挡板轮廓大于所述导向滑轮上半部外圆轮廓,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安
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向滑轮的中心孔同心设置。
13.挡板不仅能够使导向滑轮免受外界的撞击,挡板为导向滑轮的主要框架,有效对导向滑轮起到了支撑作用,且还能防止钢丝绳脱落,使用效果好。
14.可选的,所述动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动臂端部的支架,所述挡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档杆,所述档杆同时穿过两块所述挡板上的所述定位孔。
15.档杆插入两个定位孔内,以便于进一步固定动臂和滑轮组,同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16.可选的,所述挡板上还设置有三个限位孔,两块挡板之间还设置有三个套筒,所述套筒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向滑轮的宽度,所述钢丝绳穿入导向滑轮与限位套筒之间。
17.套筒能够使两块挡边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导向滑轮安装在两块挡板之间,同时三个套筒通过内部的螺栓和螺母使两块挡板连接更为稳固,辅助提升了该机构起吊时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销轴上还设置有有挡环,所述挡环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挡板两侧。
19.挡环能够配合销轴不仅能够起到固定作用,而且承力效果好,结构稳定,使用方便。
20.可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动臂孔,所述销轴穿过所述动臂孔使所述挡板、所述导向滑轮和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导向滑轮以所述销轴为中心在所述支架内转动安装。
21.导向滑轮能够在挡板内部进行灵活转动,以便于该机构调整起重吊钩系统与动臂之间的角度,在工地施工时适用于各种状况。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该机构能够通过顶部设置的横梁和固定座,能够有效增强该机构的吊载能力,满足了该机构多功能的使用要求,进而在特殊工程施工中实现一机多用,且该机构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在进行起吊时产生安全隐患,且起吊能力远超同种吨位的起吊设备;
24.2、通过插销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生产过程,简化了该机构的装配过程,且拆装方便,易于修理,能够快速进行更换失效部件,同时保留了一定的灵活性,以便于配合不同的施工现场,在后期技术升级中,更新部件也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向滑落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动臂;2、横梁;3、起升卷扬;4、固定座;5、导向滑轮;6、钢丝绳;7、滑轮组;8、吊钩;9、挡板;10、套筒;11、档杆;12、支架;13、销轴;14、挡环;15、动臂孔;16、螺栓;17、螺母;18、定滑轮;19、动滑轮;101、安装孔;102、限位孔;103、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2.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3.结合图1-5所示,一种基于挖掘机动臂的起重机构,包括动臂1,动臂1顶部设置有固定座4,固定座4上设置有横梁2,横梁2的前端连接于动臂1的顶部,横梁2的后端安装有起升卷扬3;动臂1的一端设置有起重吊钩8系统;起重吊钩8系统包括滑轮组7和吊钩8,滑轮组7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滑轮5,导向滑轮5两侧设有挡板9,挡板9通过销轴13与导向滑轮5和动臂1连接,导向滑轮5下方安装有定滑轮18,定滑轮18下方设置有动滑轮19,动滑轮19的底部与吊钩8连接;起升卷扬3上设置有钢丝绳6,钢丝绳6从起升卷扬3引出穿过滑轮组7并固定在定滑轮18一侧;该机构能够通过顶部设置的横梁2和固定座4,能够有效增强该机构的吊载能力,满足了该机构多功能的使用要求,进而在特殊工程施工中实现一机多用,且该机构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在进行起吊时产生安全隐患,且起吊能力远超同种吨位的起吊设备。
34.横梁2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孔,固定座4上设置孔洞并通过固定插销与横梁2连接,通过插销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生产过程,简化了该机构的装配过程,且拆装方便,易于修理,能够快速进行更换失效部件,同时保留了一定的灵活性,以便于配合不同的施工现场,在后期技术升级中,更新部件也极为方便。
35.横梁2的前端与动臂1顶部通过螺栓16固定连接,螺栓16连接使用的通孔加工简单,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使用成本低。
36.挡板9轮廓大于导向滑轮5上半部外圆轮廓,挡板9上设置有安装孔101,安装孔101与导向滑轮5的中心孔同心设置,挡板9不仅能够使导向滑轮5免受外界的撞击,挡板9为导向滑轮5的主要框架,有效对导向滑轮5起到了支撑作用,且还能防止钢丝绳6脱落,使用效果好。
37.动臂1还包括设置在动臂1端部的支架12,挡板9上设有定位孔103,支架12上设置有档杆11,档杆11同时穿过两块挡板9上的定位孔103,档杆11插入两个定位孔103内,以便于进一步固定动臂1和滑轮组7,同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38.挡板9上还设置有三个限位孔102,两块挡板9之间还设置有三个套筒10,套筒10通过螺栓16和螺母17与挡板9固定连接,且套筒10的长度大于导向滑轮5的宽度,钢丝绳6穿入导向滑轮5与限位套筒10之间;套筒10能够使两块挡边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导向滑轮
5安装在两块挡板9之间,同时三个套筒10通过内部的螺栓16和螺母17使两块挡板9连接更为稳固,辅助提升了该机构起吊时的稳定性。
39.销轴13上还设置有有挡环14,挡环14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挡板9两侧,挡环14能够配合销轴13不仅能够起到固定作用,而且承力效果好,结构稳定,使用方便。
40.支架12上设置有动臂孔15,销轴13穿插于动臂孔15、安装孔101和导向滑轮5的中心孔内,导向滑轮5以销轴13为中心在支架12内转动安装,导向滑轮5能够在挡板9内部进行灵活转动,以便于该机构调整起重吊钩8系统与动臂1之间的角度,在工地施工时适用于各种状况。
41.挡板9、套筒10、挡杆、螺栓16和螺母17组合,为钢丝绳6提供导向功能;本技术中的动臂1也可不借用挖机的动臂1,而采用其他箱型截面或者桁架截面的吊臂来代替,也能达到同样的使用效果。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