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8709发布日期:2022-09-10 08:10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2.穿戴式产品例如颈戴风扇、头戴耳机等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穿戴式产品通常都有对应的包装盒。穿戴式产品的包装盒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采用不同的包装盒将产品及其配件分开收纳,这种方案虽然不会将穿戴式产品和配件混淆在一起,但是其需要不同的包装盒,包装成本高;二是将穿戴式产品及其配件混合放置在同一个包装盒中,然而这种方案没有设置特定的结构来固定和分开放置穿戴式产品及其附件,虽然节约了包装成本,但容易将穿戴式产品和配件混合在一起,不利于区分,也不利于产品的运输,包装盒内也显得不美观整洁,无法满足广大人民越来越高的生活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部分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节约了包装成本的同时也使产品包装更整洁。
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例如包括:壳体,设置有收容槽和收容腔,其中,所述收容槽呈弧形并围绕所述收容腔设置;以及上盖,与所述壳体连接、且可覆盖所述收容槽和所述收容腔。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盒还包括有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收容腔的开口端且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上盖之间。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收容腔的开口端且所述盖板的边缘至少部分侧向凸出于所述收容腔的侧壁外并覆盖所述收容槽。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表面部,所述收容槽由所述表面部凹陷形成,所述收容腔的开口端高于所述表面部。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以及内壳,容置在所述底壳中、且位于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之间,所述收容槽和所述收容腔设置在所述内壳上。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侧连接有提手。
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为透明结构并通过拉链结构与所述壳体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所述收容腔设在所述底壳上;内壳,连接所述底壳且位于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之间,所述内壳设置有通孔,所述收容槽设置在所述内壳上且围绕所述通孔设置,所述收容腔的侧壁从所述内壳邻近所述底壳的一侧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出于所述通孔,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收容腔的所述侧壁的末端、且位于所述内壳和所述上盖之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围设在所述底壳和所述内壳的外侧,所述边框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有卡合空间,所述上盖的边缘卡设在所
述卡合空间以连接所述壳体;所述边框上邻近所述上盖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开盖缺口。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盖板和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定位环套设在所述收容腔的所述侧壁的末端;所述定位环的内侧设置有卡扣;所述收容腔的所述侧壁的末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纵向卡槽段和连通所述纵向卡槽段的横向卡槽段,所述卡扣可通过所述纵向卡槽段卡设至所述横向卡槽段。
14.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在一个包装盒中设置收容槽和收容腔,以分别收纳穿戴式产品和配件的收容槽和收容腔,解决了现有穿戴式产品的包装盒将产品和配件分开收纳,包装成本高的问题,节约了包装成本;也解决了同一包装盒中将产品和配件混合放置造成了产品和配件难以区分、且不美观整洁的问题,使得穿戴式产品的包装盒更美观整洁,提升用户的使用感。进一步地,通过设计收容腔的开口端高于向下凹陷形成收容槽的表面部,从而可增加收容腔的深度/体积,以更好地收纳穿戴式产品的配件。通过设计盖设在收容腔开口端的盖体,使得配件被限制在收容腔和盖体之间,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穿戴式产品的配件的晃动;此外盖体上的盖板的边缘至少部分覆盖收容槽,使得穿戴式产品被限制在收容槽以及盖体的盖板延伸至收容槽的至少部分之间、配件被限制在收容腔和盖体之间,增加了包装盒的可靠性与保护性。此外,通过设置提手,提升了包装盒的携带方便性。通过将上盖设置为透明上盖,使得用户可以不打开包装盒即可观察到产品的情况,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一方面通过使用拉链结构连接包装盒的壳体和上盖,方便用户打开与关闭包装盒。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内壳和边框形成有卡合空间使得上盖的边缘卡设在卡合空间以连接壳体,从而节省了上盖与壳体的连接材料,节约了成本。最后,通过在盖体上设置卡扣以及在收容腔对应位置设计由纵向卡槽段以及横向卡槽段组合形成的卡槽结构,增加了盖体和收容腔的侧壁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的爆炸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区域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的壳体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的爆炸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中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图7中区域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图7中区域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图7中区域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图6中区域e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图2中收容腔和收容槽的局部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第一实施例】
3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10。包装盒10例如用于收纳脖戴式、腕戴式、头戴式等弧形的穿戴式产品。举例而言,包装盒10例如可收纳挂脖风扇、肩颈按摩仪、头戴式耳机等产品。
32.具体地,包装盒10例如包括壳体11以及上盖12。其中壳体11例如设置有收容槽100和收容腔200。具体地,收容槽100例如为弧形(也即是u形)槽体结构,其例如用来容置穿戴式产品。收容腔200例如为圆柱形、矩形或其他形状的腔体结构,其用来容置穿戴式产品的配件。举例而言,穿戴式产品的配件例如为充电器、充电线或产品使用说明书等等。其中,收容槽100围绕收容腔200设置。因此,包装盒10可用收容槽100和收容腔200分别收纳穿戴式产品以及其配件。上盖12例如与壳体12连接,且可覆盖收容槽100和收容腔200。
33.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一个包装盒中设置收容槽和收容腔,以分别收纳穿戴式产品及其配件,解决了现有穿戴式产品的包装盒将产品和配件分开收纳,包装成本高的问题,节约了包装成本;也解决了同一包装盒中将产品和配件混合放置造成了产品和配件难以区分、且不美观整洁的问题,使得穿戴式产品的包装盒更美观整洁,提升用户的使用感。
34.进一步地,上述提到的上盖12例如由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聚酰胺弹性体、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等透明软材料制成。此外,上盖12为透明上盖,从而用户可以不拆分包装盒10即可从包装盒10的外部观察到产品的情况,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度。
35.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壳体11例如具有表面部40。其中,收容槽100例如由表面部40向下凹陷形成。可以理解的是,收容槽100的一侧例如可紧贴收容腔200的侧壁,其也可以与收容腔200的侧壁之间存在由表面部40组成的间隔区域,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收容腔200的开口端例如高于表面部40。换言之,收容腔200的侧壁的高度高于表面部40的高度。更具体的,由图13所示,表面部40和收容腔200之间例如形成有高度差

h,其中,

h大于零,从而可增加收容腔200的深度/体积,以更好地收纳穿戴式产品的配件。
36.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壳体11上还设置有盖体210。具体地,盖体210盖设在收容腔200的开口端。盖体210位于壳体11以及上盖12之间。因此,收容腔200中收纳的配件能被盖体210固定在收容腔200中。进一步地,盖体210例如包括盖板2111。其中,盖板2111盖设在收容腔200的开口端、且盖板2111还延伸至收容槽100的上方。具体的,盖板2111的边缘至少部分侧向凸出与收容腔200的侧壁外并覆盖收容槽100。因此,在收容槽100中收纳穿戴式产品时,该产品被限制在收容槽100以及盖板2111延伸至收容槽100的至少部分之间,配件被限制在收容腔200和盖体210之间,使得收容腔200以及收容槽100中的穿戴式产品以及配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移动能被盖体210限制,从而增加了包装盒10的可靠性与保护性。进一步地,
盖体210邻近上盖12的一侧上例如可设置有折槽211。折槽211用于供用户用手指取出盖体210,从而方便了用户的取用,或用于对折打开盖体210,方便用户使用。
37.进一步地,如图1-3以及图4所示,包装盒10例如还包括拉链结构13。上盖12通过拉链13连接壳体11。具体地,拉链结构13的上链片133和下链片134例如通过缝合等连接方式分别连接上盖12以及壳体11。通过使用拉链结构13连接包装盒10的壳体11和上盖12,方便用户打开与关闭包装盒10。
38.进一步地,壳体11的外侧例如连接有提手300,方便用户提拉包装盒。具体地,提手300例如连接在拉链结构13的一端上。具体地,提手300例如包括垫片310以及提手扣320。其中垫片310例如连接拉链结构13。提手扣320例如穿过垫片310伸入至壳体11中。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提手300,提升了包装盒10的携带方便性。
39.具体地,壳体11例如包括底壳111以及内壳112。具体地,底壳111例如为塑胶、橡胶等材料制成。内壳112例如容置在底壳111中。内壳112例如为塑料材料,采用吸塑工艺制成。内壳112例如位于底壳11和上盖12之间。其中收容槽100以及收容腔200设置在内壳112上。盖体210例如盖设在内壳112上的收容腔200的侧壁的末端(也即是收容腔的开口端)。盖体210位于内壳112和上盖12之间。收容槽100和收容腔200例如为在模具中直接吸塑形成。上盖12例如覆盖在内壳112上且与底壳111连接。上述提到的提手扣320例如穿过垫片310伸入至内壳112以及底壳111之间。通过使用吸塑工艺的材料制作内壳,节省原材料、重量轻、运输方便。
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一个包装盒中设置收容槽和收容腔,以分别收纳穿戴式产品及其配件,解决了现有穿戴式产品的包装盒将产品和配件分开收纳,包装成本高的问题,节约了包装成本;也解决了同一包装盒中将产品和配件混合放置造成了产品和配件难以区分、且不美观整洁的问题,使得穿戴式产品的包装盒更美观整洁,提升用户的使用感。进一步地,通过设计收容腔的开口端高于向下凹陷形成收容槽的表面部,从而可增加收容腔的深度/体积,以更好地收纳穿戴式产品的配件。通过设计盖设在收容腔开口端的盖体,使得配件被限制在收容腔和盖体之间,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穿戴式产品的配件的晃动;此外盖体上的盖板的边缘至少部分覆盖收容槽,使得穿戴式产品被限制在收容槽以及盖体的盖板之间,增加了包装盒的可靠性与保护性。进一步地,通过在盖体上设置折槽,方便了用户操作盖体取用产品配件。通过使用拉链结构连接包装盒的壳体和上盖,方便用户打开与关闭包装盒。通过设置提手,提升了包装盒的携带方便性。通过将上盖设置为透明上盖,使得用户可以不打开包装盒即可观察到产品的情况,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最后通过使用吸塑的材料制作内壳,节省原材料、重量轻、运输方便。
41.【第二实施例】
42.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装盒20。包装盒20例如用于收纳脖戴式、腕戴式、头戴式等弧形的穿戴式产品,举例而言,包装盒20例如可收纳挂脖风扇、肩颈按摩仪、头戴式耳机等产品。
43.具体地,包装盒20例如包括壳体21以及上盖22。其中壳体21例如设置有收容槽500和收容腔600。具体地,收容槽500例如为弧形(也即是u形)槽体结构,其例如用来容置穿戴式产品。收容腔600例如为圆柱形、矩形或其他形状的腔体结构,其用来容置穿戴式产品的配件。举例而言,穿戴式产品的配件例如为产品充电器、充电线或产品使用说明书等等。其
中,收容槽500围绕收容腔600设置。因此,包装盒20可用收容槽500和收容腔600分别收纳穿戴式产品以及其配件。上盖21例如与壳体22连接,且可覆盖在收容槽500和收容腔600的上方。
44.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一个包装盒中设置收容槽和收容腔,以分别收纳穿戴式产品及其配件,解决了现有穿戴式产品的包装盒将产品和配件分开收纳,包装成本高的问题,节约了包装成本;也解决了同一包装盒中将产品和配件混合放置造成了产品和配件难以区分、且不美观整洁的问题,使得穿戴式产品的包装盒更美观整洁,提升用户的使用感。
45.进一步地,上述提到的上盖22例如为由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聚酰胺弹性体、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等透明软材料制成。此外,上盖22例如为透明上盖,从而用户可以不拆分包装盒10即可从包装盒外部即可观察到产品的情况,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度。
46.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壳体21上还设置有盖体610。具体地,盖体610盖设置在收容腔600的开口端。收容腔600位于壳体21以及上盖22之间。因此,收容腔600中收纳的配件能被盖体610固定在收容腔600中。进一步的,盖体610例如包括盖板613。其中,盖板613盖设在收容腔600上方的开口端。盖板613的至少部分覆盖收容槽500。因此,在收容槽500中收纳穿戴式产品时,该产品被限制在收容槽500以及盖体610上的盖板613延伸至收容槽500的至少部分之间,配件被限制在收容腔600和盖体610之间,使得收容腔600以及收容槽500中的穿戴式产品以及配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移动能被盖体610限制,从而增加了包装盒20的可靠性与保护性。其中,壳体21例如具有表面部50。收容槽500例如由表面部向下凹陷形成。收容腔600的开口端高于该表面部50。其中,表面部50与收容槽500和收容腔600的具体结构关系参照前述第一实施例中对表面部40以及收容槽100和收容腔200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47.具体地,如图5-7所示,壳体21例如包括底壳211、内壳212以及边框213。具体地,底壳211例如由塑胶、橡胶等材料制成。其中,底壳211上例如设置有收容腔600。收容腔600和底壳211可被一体铸模形成。
48.具体地,如图7所示,内壳212例如采用塑料材料,其可在吸塑模具中直接吸塑形成,节省了材料、重量轻、运输方便。具体地,内壳212例如连接底壳211且位于底壳211和上盖22之间。内壳212例如设置有通孔510以及收容槽500。具体地,收容槽500围绕通孔510设置。收容腔600的侧壁从内壳212邻近底壳211的一侧穿过通孔510并伸出于通孔510。可以理解是,收容腔600的侧壁高出于收容槽500的边沿。盖体610例如盖设在收容腔600的开口端。换言之,盖体610盖设在收容腔600的侧壁的末端。盖体610例如位于内壳212和上盖22之间。
49.如图7和图11所示,底壳211例如包括底板214以及立壁215。其中,收容腔600例如设置在底板214上,立壁215例如连接在底板214的内侧且间隔环绕设置在收容腔600的外侧。其中底壳211上还包括多个支撑板2111,多个支撑板2111设置在立壁215的外侧。每一支撑板2111例如包括第一立板2112和第二立板2113。其中第一立板2112以及第二立板2113例如为弧形立板。其中,第一立板2112和第二立板2113之间形成有台阶部2110。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内壳212的边缘例形成有凹陷部30。立壁215如远离底板214的一端和第二立板2112例如延伸至内壳212的凹陷部30内。内壳212的边缘例如抵接在台阶部2110,即内壳212的边缘落在第一立板2112上,且第一立板2112和内壳212的边缘抵接在边框213的内侧。
50.如图7所示,边框213例如为两侧内凹的环形连接件,其例如采用软胶材料。其中,
如图6以及图12所示,边框213例如围设在底壳211和内壳212的外侧。边框213例如与内壳212之间形成有卡合空间2132,即上盖22的边沿能延伸至边框213和内壳212之间,上盖22的边缘卡设在卡合空间2132以连接壳体21。通过设计内壳212和边框213形成有卡合空间2132使得上盖22的边缘卡设在卡合空间以连接壳体21,从而节省了上盖22与壳体21的连接材料,节约了成本。
51.如图7、图9以及图12所示,边框213邻近上盖22的一侧的边缘处例如设置有开盖缺口2131。开盖缺口2131例如可容用户的手指伸入,从而上盖22覆盖在壳体21时,用户手指伸入开盖缺口2131,可让卡设在卡合空间30的上盖22被揭开,从而打开了包装盒20,本实施例中,上盖22优选为可发生形变的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材质。进一步地,壳体21的外侧例如还设置有提手700,具体地,提手700例如连接在边框213的外侧。提手700的结构例如参照第一实施例的提手300的结构,此次不再赘述。
52.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盖体610例如还包括定位环900。其中,定位环900例如设置在盖板613的一侧。具体地,定位环900例如套设在收容腔600的侧壁的末端(也即收容腔600的开口端)。换言之,定位环900在盖体610和收容腔600连接时紧贴在收容腔600的外侧。定位环900的内侧例如设置有卡扣611。卡扣611例如为圆柱形、矩形的凸起。与之对应的,如图6以及图10所示,收容腔600的侧壁伸出于通孔510的一端设置有与卡扣611对应的卡槽612,即收容腔600的侧壁的末端设置有卡槽612。可以理解的是,定位环900的高度例如小于或等于收容腔600的侧壁伸出于通孔510的部分侧壁的高度,从而盖体610能与收容腔500连接。具体地,如图6-8以及图10所示,卡槽612例如设置在收容腔600高出收容槽500的边沿的部分侧壁上。其中,卡槽612例如设置有为l型卡槽。具体地,卡槽612例如包括纵向卡槽段6121以及横向卡槽段6122。横向卡槽段6122例如连通纵向卡槽段6121,纵向卡槽段6121例如和横向卡槽段6122垂直设置。因此,当盖体610盖在收容腔600上时,盖体610能通过定位环900实现盖体610和收容腔600的连接定位。此时,盖体610上的卡扣611能落入纵向卡槽段6121中,轻轻旋转盖体610,卡扣611即被锁定在横向卡槽段6122中,从而实现盖体610和收容腔600通过卡扣611和卡槽612对应卡接,可将盖体610固定在收容腔600上。当取用时,用户只需要旋转盖体610,使得盖体610的卡扣611从横向卡槽段6122移动至纵向卡槽段6121中,然后向上提出,即可完成卡扣611从卡槽612中脱离,从而可将盖体610取出。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盖体610上设置卡扣611,在收容腔600的侧壁上的对应位置设置由纵向卡槽段以及横向卡槽段组合形成的卡槽结构,增加了盖体610和收容腔600的连接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图7所示的盖体610上设置有一对卡扣611,在实际应用中,卡扣611的数量还可以为3个或更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制。
5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通过在一个包装盒中设置收容槽和收容腔,以分别收纳穿戴式产品及其配件,解决了现有穿戴式产品的包装盒将产品和配件分开收纳,包装成本高的问题,节约了包装成本;也解决了同一包装盒中将产品和配件混合放置造成了产品和配件难以区分、且不美观整洁的问题,使得穿戴式产品的包装盒更美观整洁,提升用户的使用感。进一步地,通过设计收容腔的开口端高于向下凹陷形成收容槽的表面部,从而可增加收容腔的深度/体积,以更好地收纳穿戴式产品的配件。通过设计盖设在收容腔开口端的盖体,使得配件被限制在收容腔和盖体之间,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穿戴式产品的配件的晃动;此外盖体的盖板的边缘至少部分覆盖收容槽,使得穿戴式产品被
限制在收容槽以及盖体的盖板延伸至收容槽的至少部分之间、配件被限制在收容腔和盖体之间,增加了包装盒的可靠性与保护性。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提手,提升了包装盒的携带方便性。通过将上盖设置为透明上盖,使得用户可以不打开包装盒即可观察到产品的情况,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进一步地,通过设计内壳和边框形成有卡合空间使得上盖的边缘卡设在卡合空间以连接壳体,从而节省了上盖与壳体的连接材料,节约了成本。最后,通过在盖体上设置卡扣以及在收容腔对应位置设计由纵向卡槽段以及横向卡槽段组合形成的卡槽结构,增加了盖体和收容腔的连接稳定性。
54.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各个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在技术特征不冲突、结构不矛盾、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前提下,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搭配使用。
5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