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犁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8675发布日期:2022-07-15 23:3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犁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犁煤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犁煤器。


背景技术:

2.犁煤器也可以叫做lk新型犁式卸料器,犁煤器一般由犁头、犁板及液压推杆驱动部件组成,当需要卸料时,首先通过推杆推动驱动杆伸出带动犁头下降,再通过连杆机构使升降托辊组同时抬起,使犁刀下沿与胶带面贴合,将运行胶带上的物料卸入料斗中,卸料完毕后,启动推杆驱动杆缩回带动犁头上升,犁刀与胶带面分开,同时升降托辊组通过连杆机构下降,使物料平稳通过。犁煤器主要包括固定式犁煤器、移动式犁煤器、犁煤器、单侧双向犁煤器和双侧犁煤器等多种类型。目前,现有的犁煤器的犁刀大都是剪刀式升降,致使犁刀与输送带的吻合度差,存在煤料卸不干净的现象。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犁刀垂直升降,提高卸煤效果的犁煤器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犁煤器。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犁煤器,包括:框架、四个支架、四个双向丝杠、用于驱动四个所述双向丝杠同步转动的驱动机构、两个第一滑台、四个第二滑台、犁头组件和托辊组件;四个所述支架均布于所述框架底部;四个所述双向丝杠分别可转动连接于四个所述支架向内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一滑台通过螺母分别连接于位于所述框架后侧的两个所述双向丝杠的上端;四个所述第二滑台通过螺母分别连接于四个所述双向丝杠的下端;所述犁头组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台上;所述托辊组件连接于四个所述第二滑台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上。
7.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转轴、两个第一主动锥齿轮、两个第一从动锥齿轮、两个第二转轴、四个第二主动锥齿轮和四个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框架上;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上;两个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前后两端;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前后两侧;每个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通过一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二转轴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每个所述双向丝杠的顶部均连接有一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于一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
8.优选地,所述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通过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外侧。
9.优选地,所述犁头组件包括主犁刀、两个连接杆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台上;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前侧;所述主犁刀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
10.优选地,所述托辊组件包括固定板、托辊和托辊支座;所述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四个所述第二滑台上;所述托辊通过所述托辊支座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
11.优选地,所述固定板设为工字型结构。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台和所述第二滑台上均设有滑块;相应的,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轨。
1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主动锥齿轮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转动,第二主动锥齿轮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第二从动锥齿轮带动双向丝杠转动,双向丝杠带动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同步反向运动,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带动犁头组件和托辊组件同步反向运动,可以实现主犁刀和托辊的同步反向垂直升降,使主犁刀和托辊能够同时接触到输送带,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主犁刀及托辊与输送带的吻合度,进而极大地提高卸煤效率及卸煤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犁煤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
16.图3为犁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托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主犁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框架;2、支架;3、双向丝杠;4、驱动机构;401、电机;402、第一转轴;403、第一主动锥齿轮;404、第一从动锥齿轮;405、第二转轴;406、第二主动锥齿轮;407、第二从动锥齿轮;5、第一滑台;6、第二滑台;7、犁头组件;701、主犁刀;702、连接杆;703、连接板;8、托辊组件;801、固定板;802、托辊;803、托辊支座;9、支撑板;10、滑块;11、滑轨;12、延长刀片;13、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
22.参照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犁煤器,包括:框架1、4个支架2、4个双向丝杠3、用于驱动4个双向丝杠3同步转动的驱动机构4、2个第一滑台5、4个第二滑台6、犁头组件7和托辊组件8;4个支架2均布于框架1底部四周,用于支撑框架1,保证框架1的稳固性;4个双向丝杠3分别可转动连接于4个支架2向内的一侧;支架2向内的一侧设置有丝杠支板;丝杠支板通过轴承套设于双向丝杠3外侧,可以对双向丝杠3起到辅助支撑和辅助转动的作用;2个第一滑台5通过螺母分别连接于位于框架1后侧的2个双向丝杠3的上端,双向丝杠3
带动螺母转动,螺母带动第一滑台5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4个第二滑台6通过螺母分别连接于4个双向丝杠3的下端;双向丝杠3带动螺母转动,螺母带动第二滑台6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犁头组件7连接于2个第一滑台5上;托辊组件8连接于4个第二滑台6上;驱动机构4设置于框架1上;驱动机构4驱动4个双向丝杠3同步正向转动,双向丝杠3驱动第一滑台5向下移动,第一滑台5带动犁头组件7向下移动,使犁头组件7逐渐靠近输送带上表面,同时,双向丝杠3同步驱动第二滑台6向上移动,第二滑台6带动托辊组件8向上移动,使托辊组件8逐渐靠近输送带下表面,当犁头组件7与输送带上表面接触,同时辊组件8与输送带下表面接触时,双向丝杠3停止转动,即可进行卸煤,卸煤完成后,通过驱动机构4驱动4个双向丝杠3同步反向转动,即可使犁头组件7和托辊组件8同时远离输送带,直至恢复原位后停止。
23.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包括电机401、第一转轴402、2个第一主动锥齿轮403、2个第一从动锥齿轮404、2个第二转轴405、4个第二主动锥齿轮406和4个第二从动锥齿轮407;第一转轴402可转动连接于框架1的右侧;第一转轴402的一端连接于电机401的输出轴;电机401固定连接于框架1上;2个第一主动锥齿轮403分别连接于第一转轴402的前后两端;2个第二转轴405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框架1的前后两侧;每个第二转轴405的一端通过1个第一从动锥齿轮404啮合连接于第一主动锥齿轮403;每个第二转轴405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1个第二主动锥齿轮406;每个双向丝杠3的顶部均连接有1个第二从动锥齿轮407;每个第二从动锥齿轮407啮合连接于1个第二主动锥齿轮406;电机401驱动第一转轴402转动,第一转轴402带动2个第一主动锥齿轮403转动,2个第一主动锥齿轮403带动2个第一从动锥齿轮404转动,2个第一从动锥齿轮404转动带动2个第二转轴405转动,2个第二转轴405带动4个第二主动锥齿轮406转动,4个第二主动锥齿轮406带动4个第二从动锥齿轮407转动,4个第二从动锥齿轮407带动4个双向丝杠3同步转动,4个双向丝杠3带动第一滑台5和第二滑台6同步反向运动,从而实现犁头组件7和托辊组件8同步反向运动,进而可以使犁头组件7和托辊组件8同时到达预设位置,完成卸煤作业。
24.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中部通过轴承套设于第二转轴405外侧,可以对第二转轴405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保证转动的平稳性。
25.在本实施例中,犁头组件7包括主犁刀701、2个连接杆702和连接板703;连接板703连接于2个第一滑台5上;2个连接杆70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板703的前侧;主犁刀701连接于2个连接杆702的另一端。
26.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703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2个第一滑台5上。
27.在本实施例中,托辊组件8包括固定板801、托辊802和托辊支座803;固定板801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4个第二滑台6上;托辊802通过托辊支座803可转动连接于固定板801上。
28.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801设为工字型结构,便于卸料。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台5和第二滑台6上均设有滑块10;相应的,支架2上设有与滑块10相适配的滑轨11。
3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架上滑轨11的数量均为2个;2个滑轨11对称设置于双向丝杠3的左右两侧。
31.在本实施例中,主犁刀701的左右两侧设有卡槽;每个卡槽内卡接有1个延长刀片12;延长刀片12上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凸台13;延长刀片12通过固定螺栓紧固于卡槽内。
3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框架1前侧的2个双向丝杠3的上端设置有2个第一滑台5。
33.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主动锥齿轮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转动,第二主动锥齿轮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第二从动锥齿轮带动双向丝杠转动,双向丝杠带动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同步反向运动,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带动犁头组件和托辊组件同步反向运动,可以实现主犁刀和托辊的同步反向垂直升降,使主犁刀和托辊能够同时接触到输送带,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主犁刀及托辊与输送带的吻合度,进而极大地提高卸煤效率及卸煤效果。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