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状物料压带式提升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6869发布日期:2022-10-05 00:4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状物料压带式提升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泥状物料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泥状物料压带式提升输送机。


背景技术:

2.rd干燥技术主要应用于液体物料干燥、含水粉状物料干燥、滤饼状物料干燥,泥状物料干燥等方面,其中泥状物料干燥处理是rd干燥工艺系统主要应用之一;rd干燥设备为多层塔式结构设计,单台设备传热面积大,传热效率高,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但设备加料口与地面的位差较大,需要将泥状物料提升至一定高度加入进料口;之前的工程项目中针对泥状物料的提升及输送,采用过螺旋输送机、皮带输送机、斗提机等设备,存在占地面积大、输送量不稳定、故障率高、设备造价高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泥状物料压带式提升输送机,对污泥进行垂直提升,提升高度大,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小占地面积,输送平稳。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泥状物料压带式提升输送机,包括机架、转向辊、弧形压辊、弧形换向辊、托带电动滚筒、压带电动滚筒、托带组件和压带组件;
6.所述机架包括水平接料段、垂直提升段和水平出料段,水平接料段和水平出料段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垂直提升机段为双层框架结构,垂直提升段下端与水平接料段后端连接;水平出料段前端与垂直提升段上端连接;转向辊设置在水平接料段的前端;弧形压辊设置在水平接料段与垂直提升段相接的拐角处;弧形换向辊设置在水平出料段与垂直提升段相接的拐角处;托带电动滚筒设置在机架的水平出料段后端上;压带电动滚筒设置在弧形换向辊左上方的机架上;
7.所述托带组件包括托带支撑辊、托带辊和托带;若干托带支撑辊分别间隔设置在水平接料段、垂直提升段左侧框架外侧和水平出料段上;若干托带辊间隔对称设置在垂直提升段左侧框架内侧;托带为环形输送带,托带依次绕过托带电动滚筒、若干托带支撑辊、转向辊、弧形压辊、若干托带辊和弧形换向辊设置;
8.所述压带组件包括压带支撑辊、压带辊、压带辊调整组件和压带;若干压带支撑辊分别间隔设置在垂直提升段右侧框架外侧;若干压带辊通过压带辊调整组件设置在垂直提升段右侧框架的内侧,压带辊与托带辊一一对应设置;压带为环形输送带,压带依次绕过压带电动滚筒、若干压带支撑辊、弧形压辊、若干压带辊和弧形换向辊设置。
9.具体的,所述的水平接料段上侧设置有接料斗,下侧设置有支腿。
10.具体的,所述的弧形压辊和弧形转向压辊均为中间细两端粗的结构,弧形压辊和弧形转向压辊两端均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机架上。
11.具体的,所述的压带电动滚筒上侧设置有压带清扫器。
12.具体的,所述的机架水平出料段上的托带电动滚筒外侧设置有卸料斗,卸料斗下侧对应设置有分配料仓,水平出料段下侧还设置有支撑柱。
13.具体的,所述的压带辊调整组件包括支架、导向杆、压带辊支座、调节螺杆和压紧弹簧;支架设置在机架垂直提升机段的前后两侧之间,导向杆穿设在支架上,压带辊支座设置在导向杆左端,压带辊设置在压带辊支座上,调节螺杆分别穿过支架对称设置在导向杆两侧,调节螺杆左端与压带辊支座连接,右端设置有螺母;压紧弹簧设置在支架与压带辊支座之间的调节螺杆外缘上。
14.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15.本实用新型通过三段式的输送方式,水平接料段接料方便,输送稳定;垂直提升段对污泥进行垂直提升,提升高度大,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小整体的占地面积;水平出料段位于高位,方便人、车通行,同时解决下料点的不确定位置和高度问题;压带辊调整组件可以调整压带的压紧力,保证物料在垂直提升段顺利上升,检修方便,减少故障产生。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示意图。
17.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压辊或弧形换向辊与轴承座的连接示意图。
19.图中:1-机架,11-水平接料段,111-接料斗,112-支腿,12-垂直提升段,13-水平出料段,131-支撑柱, 2-转向辊,3-弧形压辊,4-弧形换向辊,5-托带电动滚筒,6-压带电动滚筒,7-托带组件,71-托带支撑辊,72-托带辊,73-托带,8-压带组件,81-压带支撑辊,82-压带辊,83-压带辊调整组件,831-支架,832-导向杆,833-压带辊支座,834-调节螺杆,835-压紧弹簧,84-压带,9-压带清扫器,10-泥状物料,101-卸料斗,102-分配料仓,103-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21.结合附图1-3所示的一种泥状物料10压带84式提升输送机,包括机架1、转向辊2、弧形压辊3、弧形换向辊4、托带电动滚筒5、压带电动滚筒6、托带组件7和压带组件8。
22.机架1包括水平接料段11、垂直提升段12和水平出料段13,水平接料段11和水平出料段13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水平接料段11上侧设置有接料斗111,下侧设置有支腿112;垂直提升机段为双层框架结构,垂直提升段12下端与水平接料段11后端连接;水平出料段13前端与垂直提升段12上端连接;转向辊2设置在水平接料段11的前端;弧形压辊3设置在水平接料段11与垂直提升段12相接的拐角处;弧形换向辊4设置在水平出料段13与垂直提升段12相接的拐角处;托带电动滚筒5设置在机架1的水平出料段13后端上;压带电动滚筒6设置在弧形换向辊4左上方的机架1上,压带电动滚筒6上侧设置有压带清扫器9。
23.托带组件7包括托带支撑辊71、托带辊72和托带73;若干托带支撑辊71分别间隔设置在水平接料段11、垂直提升段12左侧框架外侧和水平出料段13上;若干托带辊72间隔对称设置在垂直提升段12左侧框架内侧;托带73为环形输送带,托带73依次绕过托带电动滚筒5、若干托带支撑辊71、转向辊2、弧形压辊3、若干托带辊72和弧形换向辊4设置。
24.压带组件8包括压带支撑辊81、压带辊82、压带辊调整组件83和压带84;若干压带支撑辊81分别间隔设置在垂直提升段12右侧框架外侧;若干压带辊82通过压带辊调整组件83设置在垂直提升段12右侧框架的内侧,压带辊82与托带辊72一一对应设置;压带84为环形输送带,压带84依次绕过压带电动滚筒6、若干压带支撑辊81、弧形压辊3、若干压带辊82和弧形换向辊4设置。
25.优选的,弧形压辊3和弧形转向压辊均为中间细两端粗的结构,弧形压辊3和弧形转向压辊两端均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机架1上。
26.优选的,机架1水平出料段13上的托带电动滚筒5外侧设置有卸料斗101,卸料斗101下侧对应设置有分配料仓102,机架1水平出料段13下侧还设置有支撑柱。
27.优选的,压带辊调整组件83包括支架831、导向杆832、压带辊支座833、调节螺杆834和压紧弹簧835;支架831设置在机架1垂直提升机段的前后两侧之间,导向杆832穿设在支架831上,压带辊支座833设置在导向杆832左端,压带辊82设置在压带辊支座833上,调节螺杆834分别穿过支架831对称设置在导向杆832两侧,调节螺杆834左端与压带辊支座833连接,右端设置有螺母;压紧弹簧835设置在支架831与压带辊支座833之间的调节螺杆834外缘上。
28.在工作时,泥状物料10从接料斗111落入机架1水平接料段11上的托带73上,托带电动滚筒5带动托带73移动,压带84也在压带电动滚筒6带动下移动,当托带73移动至弧形压辊3处,托带73与压带84汇合共同绕过弧形压辊3由水平方向进入垂直方向,泥状物料10位于托带73和压带84之间,在压带辊调整组件83压紧弹簧835的作用下,压带辊82压紧压带84,使得压带84和托带73两侧贴合;压带84和托带73在压带辊82和托带辊72的限位支撑下沿垂直提升段12向上提升,当泥状物料10提升至上端经过弧形换向辊4时,在托带电动滚筒5和压带电动滚筒6的带动下,托带73和压带84张开,泥状物料10在托带73上沿水平出料段13移动至卸料斗101内,随后进入分配料仓102;压带84上粘的泥状物料10通过压带清扫器9刮落至托带73上,随托带73上物料后移,循环往复进行提升作业。
29.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30.为了公开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实用新型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