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14388发布日期:2022-08-31 00:22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高层建筑施工用爬架作为外架已很普遍,爬架是附着于建筑结构上,可对建筑进行施工外防护,可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随着建筑结构爬升或下降。 塔吊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垂直起重运输机械,用来运送施工用的钢筋、混凝土和钢管等施工的原材料。塔吊司机和相关人员需要通过塔吊标准节内的爬梯进入塔吊操作室,随着建筑物楼层不断升高,如果从地面攀爬至司机室需要时间较长,影响工作效率且易疲劳造成坠落安全隐患,同时高空作业也存在很多风险。目前需要借助已施工的楼层,从楼层内上至一定高度后,在通过楼层结构与塔吊之间搭设的通道再上至司机室。目前采用的塔吊通道时需要在通道平台上焊接立柱及焊接水平杆,在周转时需要割除通道平台上的立柱及水平杆。在搭设过程中,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是高空作业,危险系数极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以解决传统塔吊通道搭设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解决现有塔吊通道安装、周转不便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包括主平台,及可以相对所述主平台伸缩的次平台,以及安装于所述主平台、次平台两侧的防护栏;所述主平台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内侧设置有滑槽的第一主梁,与两个所述第一主梁中间垂直设置的多个第一次梁,位于所述第一主梁及所述第一次梁上表面的第一面板;所述次平台包括嵌入两个所述第一主梁可以沿第一主梁移动的第二主梁,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主梁中间垂直设置的多个第二次梁,位于所述第二主梁及所述第二次梁上表面的第二面板,所述第二主梁伸出端连接有用于与塔吊横梁的“u”型螺栓;所述防护栏包括与所述主平台连接的主平台栏杆立柱及主平台横栏,与所述次平台连接的次平台立柱及次平台横栏,所述次平台横栏与所述主平台横栏伸缩式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栏底部固定有踢脚板。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次平台横栏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及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主平台横栏固定的连接件。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主梁侧面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二主梁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适应的固定件。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面板可以伸出次平台端还连接有连接台面。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主梁及所述第一次梁与所述第一面板中间还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与所述第一次梁焊接连接。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平台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吊环。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平台及所述次平台设置有立柱脚,所述立柱脚包括钢管,所述钢管表面设置有孔,所述孔内设置有紧固件。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传统塔吊通道搭设不方便的问题,提高了搭建效率。通过设置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包括主平台,及可以相对所述主平台伸缩的次平台,以及安装于所述主平台、次平台两侧的防护栏;所述主平台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内侧设置有滑槽的第一主梁,与两个所述第一主梁中间垂直设置的多个第一次梁,位于所述第一主梁及所述第一次梁上表面的第一面板;所述次平台包括嵌入两个所述第一主梁可以沿第一主梁移动的第二主梁,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主梁中间垂直设置的多个第二次梁,位于所述第二主梁及所述第二次梁上表面的第二面板,所述第二主梁伸出端连接有用于与塔吊横梁的“u”型螺栓;所述防护栏包括与所述主平台连接的主平台栏杆立柱及主平台横栏,与所述次平台连接的次平台立柱及次平台横栏,所述次平台横栏与所述主平台横栏伸缩式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栏底部固定有踢脚板,以解决传统塔吊通道搭设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塔吊通道搭建不方便的问题,伸缩可调节的塔吊人行通道,提高了塔吊通道的适应性,方便快速搭建。在此背景下可用于爬架楼栋的塔吊司机通道应运而生,把主平台、次平台、防护栏三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零散操作施工演变为组合式一体化生产,可长期循环使用,满足国家号召的低碳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内侧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9]
附图标记:1-主平台、11-第一主梁、12-第一次梁、13-第一面板、14-连接台面、15-吊环、16-垫板、2-次平台、21-第二主梁、22-第二次梁、23-第二面板、211-固定件、212-固定孔、3-防护栏、31-主平台栏杆立柱、32-主平台横栏、33-次平台立柱、34-次平台横栏、341-连接孔、343-连接件、35-踢脚板、36-立柱脚、361-紧固件、4
‑“
u”型螺栓、5-塔吊、6-爬架、7-塔吊人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见附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包括主平台1,及可以相对主平台1伸缩的次平台2,以及安装于主平台1、次平台2两侧的防护栏3;主平台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内侧设置有滑槽的第一主梁11,第一主梁11优选使用槽钢,自然成型无需多以加工。与两个第一主梁11中间垂直设置的多个第一次梁12,位于第一主梁11及第一次梁12上表面的第一面板13;次平台2包括嵌入两个第一主梁11可以沿第一主梁11移动的第二主梁21,位于两个第二主梁21中间垂直设置的多个第二次梁22,位于第二主梁21及第二次梁22上表面的第二面板
23,第二主梁伸出端连接有用于与塔吊横梁的“u”型螺栓;防护栏3包括与主平台1连接的主平台栏杆立柱31及主平台横栏32,与次平台2连接的次平台立柱33及次平台横栏34,次平台横栏34与主平台横栏32伸缩式可拆卸连接,防护栏3底部固定有踢脚板35。
[0021]
塔吊人行通道通过设置可相对伸缩的主平台1、次平台2、及相应可拆卸连接并且可以调节长度的防护栏3,各个部分均可以分开加工,在搭建时进行组合,可以实现重复多次利用,操作方便。施工工艺为主平台1制作

次平台2制作

防护栏3制作

组合安装

检查验收

投入使用。三部分加工完成后进行组合安装,先将次平台2套入主平台1内,将次平台2与主平台1固定后,立柱脚36焊接在主平台1上,然后将栏杆立柱插入立柱脚36中。根据塔吊距离建筑物的长度或通道与塔吊平台梁的斜向角度推算次平台所需长度后,抽出次平台2,将立柱脚36固定在平台上。然后将次平台横栏34与主平台横栏32固定,最后将踢脚板35固定。
[002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次平台横栏34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连接孔341,及穿过连接孔341与主平台横栏32固定的连接件343。连接件343参见附图所示,可以是通过u形螺栓、螺母进行紧固,也可以是其他卡件进行卡接。
[002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主梁11侧面设置有固定孔212,第二主梁21设置有与固定孔相适应的固定件211。当第二主梁21伸出第一主梁11的长度符合到塔吊距离时,对第二主梁21进行固定,固定件211可以是在固定孔212上固定螺母,然后通过旋入螺栓进行等实现第二主梁21与第一主梁11的卡紧。当然也可以使用卡扣等装置实现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21的卡紧。
[002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面板13可以伸出次平台端还连接有连接台面14。连接台面14可以具有一定的坡度,可以与第一面板13和第二面板23之间形成坡度,避免出现阶梯,方便人员、货物等通过。
[002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主梁11及第一次梁12与第一面板13中间还设置有垫板16,垫板16与第一次梁12焊接连接。
[002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主平台1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吊环15。吊环15用于塔吊人行通道的提升、安装。
[002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主平台1及次平台2设置有立柱脚36,立柱脚36包括钢管,钢管表面设置有孔,孔内设置有紧固件361。紧固件361可以是螺栓、螺母组合进行紧固,用于将插入立柱脚36的栏杆立柱紧固。
[0028]
优选的,根据施工长度,先将3米至5米长的两根12至18a#的槽钢作为第一主梁11,开槽对向摆放,然后将第一次梁12与第一主梁11焊接,然后将40
×
80
×
7至的垫板16焊接在第一次梁12中线部位,然后在第一主梁11及垫板16的顶部焊接第一面板13,在将吊环15焊接在第一主梁11外部的两侧,最后在第一面板13上焊接连接台面14。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30]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传统塔吊通道搭设不方便的问题,提高了搭建效率。通过设置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7,包括主平台1,及可以相对主平台1伸缩的次平台2,以及安装于主平台1、次平台2两侧的防护栏3;主平台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内侧设置有滑槽的第一主梁11,第一主梁11优选使用槽钢,自然成型无需多以加工。与两个第一主梁11中间垂直设置的多个第一次梁12,位于第一主梁11及第一次梁12上表面的第一面板
13;次平台2包括嵌入两个第一主梁11可以沿第一主梁11移动的第二主梁21,位于两个第二主梁21中间垂直设置的多个第二次梁22,位于第二主梁21及第二次梁22上表面的第二面板23,第二主梁伸出端连接有用于与塔吊横梁的“u”型螺栓;防护栏3包括与主平台1连接的主平台栏杆立柱31及主平台横栏32,与次平台2连接的次平台立柱33及次平台横栏34,次平台横栏34与主平台横栏32伸缩式可拆卸连接,防护栏3底部固定有踢脚板35。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安装、用于爬架下部结构通往塔吊的人行通道,以解决传统塔吊通道搭设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塔吊通道搭建不方便的问题,伸缩可调节的塔吊人行通道,提高了塔吊通道的适应性,方便快速搭建。
[0031]
塔吊人行通道7,一端与塔吊5固定、一端搁置于爬架下部结构上,选用组合式的主平台、次平台、防护栏,由于每个部分的制作材料均可拆卸周转的重复使用,并且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进行伸缩调整,施工时可借助塔吊、汽车吊、叉车等运输,方便快速安装后使用,踢脚板的设计,解决了传统伸缩式通道高空坠物防护的难题。次平台第二主梁端部设置的u型螺栓与塔吊横梁连接解决了塔吊人行通道与塔吊5横梁斜向相交无法固定的难题,避免传统塔吊通道采用方管固定横梁有侧翻隐患且斜向相交无法用方管固定的问题。同时预埋式栏杆立柱脚,与栏杆立柱连接,解决了栏杆后期割除焊接的难题,且整体化安装提高了工效。此塔吊人行通道整体采用刚性材料焊接组装、施工时间短,一体化生产,变的更加简便、牢靠,且可循环使用,避免传统通道周转后需要割除原有次平台立柱脚并需重新焊接的问题,降低了总体成本。无需高空中大量施工安装作业,减少了噪音。
[0032]
本通道需要通体涂刷油漆、防止锈蚀、增加美观性。
[0033]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34]
此专利说明书使用实例去展示本实用新型,其中包括最佳模式,并且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制造和使用此项实用新型。此实用新型可授权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和说明书内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其它实施例的内容。这些其它实例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要求的范围,只要它们含有权利要求相同书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它们包含有与权利要求无实质差异的类似字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
[0035]
所有专利,专利申请和其它参考文献的全部内容应通过引用并入本技术文件。但是如果本技术中的一个术语和已纳入参考文献的术语相冲突,以本技术的术语优先。
[0036]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第二”或者类似词汇并不表示任何顺序,质量或重要性,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技术特征。结合数量使用的修饰词“大约”包含所述值和内容上下文指定的含义(例如:它包含有测量特定数量时的误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