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新材料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2567发布日期:2022-09-14 11:2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新材料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新材料转运装置,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板和钢筋桁架,在加工时,通常是通过传送架将剪切的底板直接输送至待加工处,随后在将钢筋桁架放置在底板上后对其进行加工连接,将底板和钢筋桁架连接在一起后,操作人员再将加工成品从加工处取下装车,现有的装车方式为,通过小推车将钢筋桁架楼承板从加工完成处运至货车尾部,在通过操作人员进行装车,这种方式,一方面,在装车时,由于车辆与地面存在一定的高度,需要通过位于车下的操作人员将钢筋桁架楼承板递给位于车厢上的操作人员,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下,同时在传递的过程中还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通过小推车转运时,重叠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存在从小推车上掉落下来,从而对钢筋桁架楼承板造成损坏。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环保新材料转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环保新材料转运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新材料转运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刹车轮,所述底座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长条形支撑座,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第一主辊筒和若干个第一从辊筒,所述第一主辊筒和各所述第一从辊筒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长条形支撑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第一主辊筒转动,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主辊筒和各所述第一从辊筒配合使用的第一传输带;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的上端均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各所述限位槽内均设置有挡板;
6.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侧分别与第一延长板和第二延长板的外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延长板和所述第二延长板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主辊筒和若干个第二从辊筒,所述第二主辊筒和各所述第二从辊筒上套设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一延长板的上半段外壁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主辊筒转动的电机;所述第一延长板和所述第二延长板的上端均设置有支撑块;
7.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前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套筒,所述第一延长板和第二延长板的下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一限位套筒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套筒,各定位件分别穿过各第一限位套筒和第二限位套筒对第一延长板和第二延长板进行定位;所述底座的后端设置有连接架。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安装座与所述长条形支撑座连接,所述第
一电机的输出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长条形支撑座,并与所述第一主辊筒的一端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输带和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条,各所述防滑条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辊筒、第一从辊筒、第二主辊筒和第二从辊筒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凸棱,所述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与各所述凸棱配合使用的凹槽。
11.作为优选,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贯通与所述限位槽的第一螺纹孔,各所述挡板的下端均开设有与各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孔,螺钉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将所述挡板与所述长条形支撑座可拆卸连接。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外侧设置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延长板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延长板转动。
13.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块的下端呈弧形,且设置有若干个防滑棱。
14.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杆,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半段内侧分别与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的外侧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连接杆连接,其中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杆通过锁紧单元与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
15.作为优选,所述锁紧单元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后端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前端通过安装在所述挡板外侧的限位座支撑,所述转动杆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座配合使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座的横截面呈l形。
16.作为优选,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的前后两端与所述底座的两端齐平;
17.各所述第一限位套筒和第二限位套筒的个数均为两个,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端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一限位套筒和第二限位套筒配合使用的两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拉环。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同时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有效的避免了在转运的过程中,钢筋桁架楼承板由于掉落造成的损坏;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4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4中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第一主辊筒上设置凸棱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未设置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等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第二传输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第一延长板和连接板等零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11是图10中e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定位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13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环保新材料转运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刹车轮2,所述底座1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长条形支撑座3,所述底座1上方设置有第一主辊筒5和若干个第一从辊筒6,所述第一主辊筒5和各所述第一从辊筒6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3转动连接,所述长条形支撑座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用于驱动第一主辊筒5转动,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3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主辊筒5和各所述第一从辊筒6配合使用的第一传输带8;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3的上端均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9,各所述限位槽9内均设置有挡板10;
36.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3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2,所述第一连接座1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12的内侧分别与第一延长板13和第二延长板15的外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延长板13和所述第二延长板15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主辊筒16和若干个第二从辊筒17,所述第二主辊筒16和各所述第二从辊筒17上套设第二传输带18,所述第一延长板13的上半段外壁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主辊筒16转动的第二电机19;所述第一延长板13和所述第二延长板15的上端均设置有支撑块20;在具体使用时,也可根据需要装设多个第一电机7和第二电机19,分别用于驱动第一从辊筒6和第二从辊筒17,从而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37.所述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2的前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套筒21,所述第一延长板13和第二延长板15的下端通过连接板22连接,所述连接板22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一限位套筒21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套筒23,各定位件26分别穿过各第一限位套筒21和第二限位套筒23对第一延长板13和第二延长板15进行定位;所述底座1的后端设置有连接架27。
38.所述第一电机7通过第一电机安装座28与所述长条形支撑座3连接,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长条形支撑座3,并与所述第一主辊筒5的一端连接。
39.所述第一传输带8和所述第二传输带18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条29,各所述防滑条29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以上结构能够在将钢筋桁架楼承板重叠放置在本实用新型上时的稳定性更高。
40.所述第一主辊筒5、第一从辊筒6、第二主辊筒16和第二从辊筒17的外表面均设置
有若干个凸棱31,所述第一传输带8和第二传输带18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与各所述凸棱31配合使用的凹槽32。通过凸棱31和凹槽32,有效的提高了第一传输带8和第二传输带18在运行时的稳定性。
41.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3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贯通与所述限位槽9的第一螺纹孔33,各所述挡板10的下端均开设有与各所述第一螺纹孔33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孔36,螺钉37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33和所述第二螺纹孔36将所述挡板10与所述长条形支撑座3可拆卸连接。通过以上设置,便于对挡板10的拆装,从而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挡板10的安装个数。
42.所述第一连接座11的外侧设置有动力源38,所述动力源38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延长板13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延长板13转动。动力源38为电机。以上设置能够替代工作人员人手转动第一延长板13和第二延长板,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43.所述支撑块20的下端呈弧形,且设置有若干个防滑棱。通过该设置,当各支撑块20与装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货车箱板或其他存放平台上时,降低晃动性,稳定性更佳。
44.所述连接架27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杆39,各所述第一连接杆39的下半段内侧分别与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3的外侧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一连接杆39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连接杆50连接,其中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杆50通过锁紧单元51与所述挡板10可拆卸连接。连接架27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推动本装置时,重叠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滑落。在将钢筋桁架楼承板装载本实用新型上时,可打开连接架27,更加便于对其进行装载。
45.锁紧单元可采用任意一种能够实现该锁紧功能的结构均可,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所述锁紧单元51包括转动杆52,所述转动杆52的后端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杆50连接,所述转动杆52的前端通过安装在所述挡板10外侧的限位座53支撑,所述转动杆52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座53配合使用的限位块55,所述限位座53的横截面呈l形。锁紧单元51各个数为两个。
46.各所述长条形支撑座3的前后两端与所述底座1的两端齐平;各所述第一限位套筒21和第二限位套筒23的个数均为两个,所述定位件26包括定位板56,所述定位板56的一端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一限位套筒21和第二限位套筒23配合使用的两个定位杆57,所述定位板56的另一端设置有拉环58。
47.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工作原理如下:
48.在使用时,将待转运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图中未示出)重叠放置在第一传输带8上,当若干个钢筋桁架楼承板重叠到一定高度时,通过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主辊筒5和第一传输带8运动,从而使其重叠且位于第一传输带8后半段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向第一传输带8前半段移动(第一传输带8前半段位于靠近第二传输带18方向的一段),此时在第一传输带8后半段在继续装若干个钢筋桁架楼承板,随后将本实用新型推到用于转运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货车(图中未示出)尾部,随后拔出定位件26,使其定位件26上的定位杆57不再穿设在第一限位套筒21和第二限位套筒23中,从而便可人工转动第一延长板13和第二延长板15,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通过动力源38带动第一延长板13和第二延长板15转动,直到各个支撑块20下端与货车箱接触为止,通过电机19带动第二传输带18运动,操作人员在重叠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取下一个放置在第二传输带18上,通过第二传输带18将其传送到货车箱上,在由位于货车箱上的操作人员进行摆放,当靠近第二传输带18的重叠的若干个传送完后,还可通
过第一电机7带动第一传输带8运动,从而进位于第一传输带8后半段上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传送至第一传输带8前半段,继续对齐进行上货。本实用新型不仅便于对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转运,从而通过挡板10、连接架27和第二传输带18配合,放置在转运时,钢筋桁架楼承板从本装置上落下,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替代人工上货,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
4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