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网辅助支撑调节装置

文档序号:31388092发布日期:2022-09-03 01:5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输网辅助支撑调节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网支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传输网辅助支撑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传输网是用做传送通道的网络,一般架构在交换网、数据网和支撑网之下,用来提供信号传送和转换的网络,属于上述3种网络的基础网,传输网一般研究光缆光纤、铜线、信号放大器、接口、接头、接口转换器、微波系统、pdh、sdh、wdm、ason及卫星等。
3.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传输网广泛应用于通讯网络中,由于现有的传输网支架存在不便于调节支撑高度的缺点,导致传输网支撑效果不佳,从而无法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进行调节,因此,不但影响了传输网支架的使用范围,且大大降低了传输网支架的使用效果;另外,由于传输网支架高度较高,工作人员在检修时,需要借助外界工具进行爬高进行检修,较为麻烦,且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网辅助支撑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传输网辅助支撑调节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底座、及传输网支架本体,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用于对底座进行稳定固定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对传输网支架本体高度进行调节的多连杆机构,且所述多连杆机构可将传输网支架本体调节至地面进行检修。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连杆机构包括从右到左依次设置于底座上表面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直角杆,所述直角杆与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直角杆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的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直角板,所述直角板远离第三连杆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顶端与传输网支架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的一拐角处通过转轴与第三连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端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转轴与三角板的另一拐角处转动连接,通过多连杆机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还便于对传输网支架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启动电动推杆,使得电动推杆推动三角板,即可实现对传输网支架本体进行升高,当电动推杆拉动三角板时,即可使得传输网支架本体向下移动,当电动推杆移动至最短行程时,直角板便会处于接近地面的位置,使得传输网支架本体处于最低处,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避免工作人员借助外界工具增高进行检修的现象发生,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高度高于第一支撑板的高
度,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高度高于第三支撑板的高度。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平行分布,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平行分布。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与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与第四连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短于底座的长度,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长于底座的长度。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移动轮,通过移动轮的设置,便于对该装置进行移动,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电机,所述底座为空腔结构,所述电机安装于底座内腔,且所述电机的轴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底座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内腔设置有上下活动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表面中间部位设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且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与活动柱一一对应分布的滑孔,所述活动柱与滑孔滑动连接,通过启动电机,使得丝杆转动,由于活动板与丝杆螺纹连接,从而使得活动板沿着丝杆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活动板带动活动柱上下移动,当使得活动柱下移时,便会使得固定座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底座与地面牢牢的固定,可以有效防止装置晃动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了传输网支架本体的使用效果,当需要对装置进行移动时,使得活动柱上移,从而使得固定座与地面分离,即可推动该装置进行移动,操作简单方便。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灵活性强,通过多连杆机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还便于对传输网支架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启动电动推杆,使得电动推杆推动三角板,即可实现对传输网支架本体进行升高,当电动推杆拉动三角板时,即可使得传输网支架本体向下移动,当电动推杆移动至最短行程时,直角板便会处于接近地面的位置,使得传输网支架本体处于最低处,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避免工作人员借助外界工具增高进行检修的现象发生,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15.2、通过移动轮的设置,便于对该装置进行移动,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通过启动电机,使得丝杆转动,由于活动板与丝杆螺纹连接,从而使得活动板沿着丝杆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活动板带动活动柱上下移动,当使得活动柱下移时,便会使得固定座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底座与地面牢牢的固定,可以有效防止装置晃动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了传输网支架本体的使用效果,当需要对装置进行移动时,使得活动柱上移,从而使得固定座与地面分离,即可推动该装置进行移动,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传输网辅助支撑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传输网辅助支撑调节装置中底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一种传输网辅助支撑调节装置中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2、移动轮;3、固定机构;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第三支撑板;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直角杆;10、第三连杆;11、第四连杆;12、三角板;13、电动推
杆;14、直角板;15、安装杆;16、传输网支架本体;17、电机;18、丝杆;19、活动板;20、活动柱;21、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传输网辅助支撑调节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底座1、及传输网支架本体16,底座1内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用于对底座1进行稳定固定机构3,底座1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移动轮2,通过移动轮2的设置,便于对该装置进行移动,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固定机构3包括电机17,底座1为空腔结构,电机17安装于底座1内腔,且电机17的轴部连接有丝杆18,丝杆18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底座1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底座1的内腔设置有上下活动的活动板19,活动板19的表面中间部位设有与丝杆18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活动板19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活动柱20,活动柱20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21,且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与活动柱20一一对应分布的滑孔,活动柱20与滑孔滑动连接,通过启动电机17,使得丝杆18转动,由于活动板19与丝杆18螺纹连接,从而使得活动板19沿着丝杆18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活动板19带动活动柱20上下移动,当使得活动柱20下移时,便会使得固定座21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底座1与地面牢牢的固定,可以有效防止装置晃动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了传输网支架本体16的使用效果,当需要对装置进行移动时,使得活动柱20上移,从而使得固定座21与地面分离,即可推动该装置进行移动,操作简单方便;
22.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对传输网支架本体16高度进行调节的多连杆机构,且多连杆机构可将传输网支架本体16调节至地面进行检修,多连杆机构包括从右到左依次设置于底座1上表面的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及第三支撑板6,第一支撑板4的顶端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7及第二连杆8,第一连杆7及第二连杆8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直角杆9,直角杆9与第二连杆8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10,直角杆9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11,第三连杆10及第四连杆11的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直角板14,直角板14远离第三连杆10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杆15,安装杆15的顶端与传输网支架本体16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5的顶端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三角板12,三角板12的一拐角处通过转轴与第三连杆10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板6的顶端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电动推杆13,电动推杆13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转轴与三角板12的另一拐角处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5的高度高于第一支撑板4的高度,第一支撑板4的高度高于第三支撑板6的高度,第一连杆7与第二连杆8平行分布,第三连杆10与第四连杆11平行分布,第一连杆7的长度与第二连杆8的长度相等,第三连杆10的长度与第四连杆11的长度相等,第一连杆7的长度短于底座1的长度,第三连杆10的长度长于底座1的长度,通过多连杆机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还便于对传输网支架本体16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启动电动推杆13,使得电动推杆13推动三角板12,即可实现对传输网支架本体16进行升高,当电动推杆13拉动三角板12时,即可使得传输网支架本体16向下移动,当电动推杆13移动至最短行程时,直角
板14便会处于接近地面的位置,使得传输网支架本体16处于最低处,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避免工作人员借助外界工具增高进行检修的现象发生,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