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皮带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5690发布日期:2022-10-05 06:57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皮带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皮带输送装置,应用于打印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自动化生产行业中,皮带线输送线是一种最常用的自动输送机构;但是常见的皮带输送机构有一个缺点,即,在输送质量较轻的产品时容易打滑。尤其是在打印机技术领域中,当由皮带输送的需要打印的瓦楞纸板发生打滑或一侧翘曲现象时,会导致打印的图案变形,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新型皮带输送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皮带输送装置,能使瓦楞纸板始终贴附于皮带进行传输,可解决瓦楞纸板在皮带线上打滑或翘曲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皮带输送装置,包括传输皮带、吸附箱体、前侧滚筒和后侧滚筒;
7.所述前侧滚筒与所述后侧滚筒平行设置,所述传输皮带连接所述前侧滚筒和所述后侧滚筒,所述传输皮带由所述前侧滚筒和所述后侧滚筒驱动;
8.所述吸附箱体设置于所述前侧滚筒和所述后侧滚筒之间,所述吸附箱体包括一吸风箱主体,所述吸风箱主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墙板支撑件和第二墙板支撑件;所述第一墙板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滚筒的一端和所述后侧滚筒的一端相枢接,所述第二墙板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滚筒的另一端和所述后侧滚筒的另一端相枢接;
9.所述吸风箱主体位于所述传输皮带所形成的环状容置空间内侧,所述吸风箱主体的上侧设置有吸风口;所述传输皮带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横截面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正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正对设置;
10.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的结构相同,均为直线结构;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的结构相同,均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边的弦长。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的弧形半径为10-40mm,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的弦长为3-10mm,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的长度为4-12mm。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前侧滚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的弧线所在的面均与所述前侧滚筒垂直设置。
13.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通风孔在所述传输皮带上呈矩阵排列。
14.进一步地,所述吸风箱主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固定凸出部,所述第一墙板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墙板支撑件上均设置有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固定凸出部对
应设置。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所述新型皮带输送装置通过在传输皮带上设置多个通风孔,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均为直线结构,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均为圆弧结构,直线结构的长度大于圆弧结构的弦长,从而使吸风箱主体通过上述通风孔给位于传输皮带上的瓦楞纸板提供一定的负压,将瓦楞纸板牢固的吸附住,能使瓦楞纸板始终贴附于皮带进行传输,可解决瓦楞纸板在皮带线上打滑或翘曲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皮带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皮带输送装置的分解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孔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4.在本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皮带输送装置,可用于输送待加工的瓦楞纸板,其包括传输皮带3、吸附箱体4、前侧滚筒1和后侧滚筒2。
26.如图1至图3,所述前侧滚筒1与所述后侧滚筒2平行设置,所述传输皮带3连接所述
前侧滚筒1和所述后侧滚筒2,所述传输皮带3由所述前侧滚筒1和所述后侧滚筒2驱动,所述前侧滚筒1与后侧滚筒2均由其他动力装置提供动力,使其旋转,从而带动附着于其上的传输皮带3进行运动;其中,所述前侧滚筒1可以为主动轮也可以为从动轮,所述后侧滚筒2则对应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传输皮带3的横向输送功能。
27.如图1至图3,所述吸附箱体4设置于所述前侧滚筒1和所述后侧滚筒2之间,所述吸附箱体4用于提供负压吸附功能。所述吸附箱体4包括一吸风箱主体40,吸风箱主体40具有负压吸附作用,所述吸风箱主体4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墙板支撑件41和第二墙板支撑件42;所述第一墙板支撑件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滚筒1的一端和所述后侧滚筒2的一端相枢接,所述第二墙板支撑件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滚筒1的另一端和所述后侧滚筒2的另一端相枢接。此处所述的“枢接”,是指墙板支撑件不与滚筒的转动轴直接连接,而是套在转动轴的外周侧,实现定位和限位作用,即,墙板支撑件不会随着滚筒的转动而运动。
28.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风箱主体4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固定凸出部(已图示,未标号),所述第一墙板支撑件41和所述第二墙板支撑件42上均设置有多个固定槽(已图示,未标号),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固定凸出部对应设置。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整个吸风箱主体40的完全定位。
29.所述吸风箱主体40位于所述传输皮带3所形成的环状容置空间内侧,即传输皮带是首位相连的结构,内部形成环状容置空间;所述吸风箱主体40的上侧设置有吸风口,吸风口处提供着负压吸附力。所述传输皮带3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31,通风孔31贯穿传输皮带的上下表面;吸风口提供的负压吸附力通过所述通风孔31传递到皮带上传输的瓦楞纸板等物体,使传输的物体被吸附住,然后进行输送,不会出现打滑或翘曲的现象。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风孔31在所述传输皮带3上呈矩阵排列,布满了整个传输皮带3;其中,通风孔31与通风孔31的间距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的。所述通风孔31的横截面具有第一侧边a、第二侧边b、第三侧边c和第四侧边d,所述第一侧边a与所述第三侧边c正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边b与所述第四侧边d正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边a与所述第三侧边c的结构相同,均为直线结构;所述第二侧边b与所述第四侧边d的结构相同,均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一侧边a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边b的弦长(弦长是指前后缘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指圆弧的两端之间的连线距离)。可以看作是,通风孔31的横截面的长边为直线,短边为弧形,长边的长度大于短边的宽度,此结构可以使得负压吸附力最强,能保证瓦楞纸板始终贴附于皮带进行传输。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边b与所述第四侧边d的弧形半径为10-40mm,所述第二侧边b与所述第四侧边d的弦长为3-10mm,所述第一侧边a与所述第三侧边c的长度为4-12mm。此种尺寸为最佳实施例。
3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a和所述第三侧边c与所述前侧滚筒1平行设置,也与所述后侧滚筒2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边b和所述第四侧边d的弧线所在的面均与所述前侧滚筒1垂直设置,也均与所述后侧滚筒2垂直设置。此布设方式,能使得吸附力达到最佳。
32.实际过程中,通过多种通风孔31进行对比,采用了直径为4mm的圆形通风孔、直径为5mm的圆形通风孔、宽4mm和长5mm的矩形通风孔、本实施例提供的弦长4mm和长度5mm的特殊结构通风孔31进行吸附力比较,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一致,发现本实施例提供的特殊结构
通风孔31对瓦楞纸板的吸附力要比其他结构孔型的吸附力大得多。
33.综上所述,所述新型皮带输送装置通过在传输皮带3上设置多个通风孔31,通风孔31的第一侧边a与第三侧边c均为直线结构,第二侧边b与第四侧边d均为圆弧结构,直线结构的长度大于圆弧结构的弦长,从而使吸风箱主体40通过上述通风孔31给位于传输皮带上的瓦楞纸板提供一定的负压,将瓦楞纸板牢固的吸附住,能使瓦楞纸板始终贴附于皮带进行传输,可解决瓦楞纸板在皮带线上打滑或翘曲的问题。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