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7058发布日期:2022-11-03 03:4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纸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


背景技术:

2.如今现有的卷纸机广泛应用在各种公共场合及私人住宅内,卷纸机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用纸且美观整洁,但现有的卷纸机在进行卷纸更换时十分不便,操作繁琐。
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卷纸机在进行卷纸更换时操作繁琐且十分不便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包括:
7.前壳,所述前壳内壁上设有第一支撑座及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凹槽;
8.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可旋转式连接;
9.用于固定卷纸的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轴杆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一转轴孔,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孔内。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一凹槽为圆形凹槽,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弹性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上方,所述第一轴杆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孔内,所述第一轴杆另一端压向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并落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中,还包括:
13.第三支撑座、第二支架及第二轴杆,所述第三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前壳内壁上,且所述第三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两侧,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还设有第二凹槽及第二弹性限位部,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上方,所述第三支撑座上设有第三转轴孔,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四转轴孔及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孔内,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撑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孔的组合可旋转式连接,所述第二轴杆一端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孔内,所述第二轴杆另一端压向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并落入所述第二凹槽内。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中,还包括:
15.后壳,所述后壳一侧与所述前壳一侧可拆卸式连接。
1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中,还包括:
17.第三转轴,所述前壳一侧边上设有第五转轴孔,所述后壳一侧边上设有第六转轴
孔,所述第三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五转轴孔及第六转轴孔内,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通过所述第三转轴可旋转式连接。
1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中,还包括:
19.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后壳背离所述前壳的一侧上。
2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前壳内设有锁,所述前壳外侧上设有锁孔,所述锁用于锁紧所述前壳与后壳。
2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座一侧上设有第一限位杆及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第二限位杆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第二限位杆之间开设通孔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包括第一挡部及第二挡部,所述第一挡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杆顶端,所述第二挡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杆顶端,所述第一挡部与所述第二挡部相对一侧上分别设有倾斜面,沿所述第一限位杆顶端至底端方向,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开口逐渐缩小。
2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座一侧上设有第三限位杆及第四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与所述第四限位杆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第三限位杆与所述第四限位杆之间开设通孔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包括第三挡部及第四挡部,所述第三挡部设置在所述第三限位杆顶端,所述第四挡部设置在所述第四限位杆顶端,所述第三挡部与所述第四挡部相对一侧上分别设有倾斜面,沿所述第三限位杆顶端至底端方向,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开口逐渐缩小。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包括前壳,所述前壳内壁上设有第一支撑座及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可旋转式连接;用于固定卷纸的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轴杆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支架可以绕第一支撑座朝向前壳侧边旋转,第一轴杆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的一端将悬空,且第一轴杆倾斜向上翘起,此时只需将卷纸中的纸筒对准第一轴杆套入即可,操作简单且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壳内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的爆炸图;
27.图3为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壳内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更换卷纸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的爆炸图。
32.图中:1、前壳;101、第五转轴孔;2、第一支撑座;201、第一转轴孔;3、第二支撑座;4、第一凹槽;5、第一支架;501、第一转轴;502、第二转轴孔;6、第一轴杆;7、第一弹性限位部;701、第一挡部;702、第二挡部;703、倾斜面;8、第三支撑座;801、第三转轴孔;9、第二支架;901、第四转轴孔;902、第二转轴;10、第二轴杆;11、第二凹槽;12、第二弹性限位部;
1201、第三挡部;1202、第四挡部;13、后壳;1301、第六转轴孔;14、第三转轴;15、固定支架;16、锁;17、锁孔;18、第一限位杆;19、第二限位杆;20、第三限位杆;21、第四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35.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6.实施例:
37.请参阅图1-图7。其中,所述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包括:前壳1,所述前壳1内壁上设有第一支撑座2及第二支撑座3,所述第二支撑座3上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与所述第一支撑座2可旋转式连接;用于固定卷纸的第一轴杆6,所述第一轴杆6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5上,所述第一轴杆6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4内。
38.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包括一前壳1,所述前壳1内的底侧上设有第一支撑座2及第二支撑座3,所述第一支架5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座2顶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架5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撑座2上向左旋转,所述第二支撑座3上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轴杆6左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5上,所述第一轴杆6右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4内,所述第一轴杆6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架5及第一凹槽4上转动,且当所述第一支架5向左旋转时,所述第一轴杆6的右端将会脱离第一凹槽4且向上摆动,第一轴杆6的左端跟随第一支架5运动,此时第一轴杆6处于倾斜状态,因此可以将卷纸内的纸筒对准第一轴杆6的右端套入,然后再将第一支架5向右旋转且所述第一轴杆6右端再次位于第一凹槽4上,从而完成卷纸的更换。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支架5可以绕第一支撑座2朝向前壳1侧边旋转,第一轴杆6设置在第一凹槽4内的一端将悬空,且第一轴杆6倾斜向上翘起,此时只需将卷纸中的纸筒对准第一轴杆6套入即可,操作简单且十分方便。
39.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座2上设有第一转轴孔201,所述第一支架5上设有第一转轴501,所述第一转轴501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孔201内;所述第一支架5上设有第二转轴孔502,所述第一凹槽4为圆形凹槽,所述第二支撑座3上设有第一弹性限位部7,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7位于所述第一凹槽4上方,所述第一轴杆6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孔502内,所述第一轴杆6另一端压向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7并落入所述第一凹槽4内。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座2上设有位于同一直线方向的两个第一转轴孔201,所述第一支架5上设有位于同一直线方向的两个第一转轴501,两个所述第一转轴501分别伸入所述两个第一转轴孔201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架5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转轴501在所述第一支撑座2上转动。同
时,所述第二支撑座3左侧上设有第一限位杆18及第二限位杆19,所述第一限位杆18与所述第二限位杆19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第一限位杆18与所述第二限位杆19之间开设通孔形成所述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限位杆18与所述第二限位杆19具有一定弹性,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7包括第一挡部701及第二挡部702,所述第一挡部701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杆18顶端,所述第二挡部702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杆19顶端,所述第一挡部701与所述第二挡部702相对一侧上分别设有倾斜面703,沿所述第一限位杆18顶端至底端方向,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7开口逐渐缩小,当所述第一轴杆6右端压入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7时,所述第一挡部701及第二挡部702被挤压向前、后两侧移动,即第一限位杆18顶端及第二限位杆19顶端发生形变,其后第一轴杆6右端穿过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7落入到所述第一凹槽4内,此时第一限位杆18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杆19顶端恢复形变,第一挡部701与所述第二挡部702恢复到被第一轴杆6挤压之前的状态,此时第一弹性限位部7可以防止第一轴杆6意外脱落;当需要将第一轴杆6右端从第一凹槽4内取出时,直接控制第一支架5向左转动,此时第一轴杆6右端将会顶开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7且将第一挡部701与第二挡部702挤压向两侧移动,然后第一轴杆6向上移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杆18、第二限位杆19及第一弹性限位部7对第一轴杆6起到固定作用,该结构简单且节省空间,操作也十分便捷。
40.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中,还包括第三支撑座8、第二支架9及第二轴杆10,所述第三支撑座8设置在所述前壳1内壁底侧上,且所述第三支撑座8与所述第一支撑座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3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座3上还设有第二凹槽11及第二弹性限位部12,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12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1上方,所述第三支撑座8上设有第三转轴孔801,所述第二支架9上设有第四转轴孔901及第二转轴902,所述第二转轴902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孔801内,所述第二支架9与所述第三支撑座8通过所述第二转轴902与所述第三转轴孔801的组合可旋转式连接,所述第二轴杆10一端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孔901内,所述第二轴杆10另一端压向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12并落入所述第二凹槽11内。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撑座3一侧上设有第三限位杆20及第四限位杆21,所述第三限位杆20与所述第四限位杆21之间留有间隙,且所述第三限位杆20与所述第四限位杆21之间开设通孔形成所述第二凹槽11,所述第三限位杆20及第四限位杆21具有弹性,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12包括第三挡部1201及第四挡部1202,所述第三挡部1201设置在所述第三限位杆20顶端,所述第四挡部1202设置在所述第四限位杆21顶端,所述第三挡部1201与所述第四挡部1202相对一侧上分别设有倾斜面703,沿所述第三限位杆20顶端至底端方向,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12开口逐渐缩小,当所述第二轴杆10右端压入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12时,所述第三挡部1201及第四挡部1202被挤压向前、后两侧移动,即第三限位杆20顶端及第四限位杆21顶端发生形变,其后第二轴杆10左端穿过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12落入到所述第二凹槽11内,此时第三限位杆20的顶端与所述第四限位杆21顶端恢复形变,第三挡部1201与所述第四挡部1202恢复到被第二轴杆10挤压之前的状态,此时第二弹性限位部12可以防止第二轴杆10意外脱落;当需要将第二轴杆10右端从第二凹槽11内取出时,直接控制第二支架9向右转动,此时第二轴杆10左端将会顶开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12且将第三挡部1201与第四挡部1202挤压向两侧移动,然后第二轴杆10向上移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限位杆20、第四限位杆21及第二弹性限位部12对第二轴杆10起到固定作用,该结构简单且节省空间,操作也十分便捷。
41.如图5-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中,还包括后壳13及固定支架15,所述后壳13一侧与所述前壳1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固定支架15设置在所述后壳13背离所述前壳1的一侧上。具体地,所述前壳1一侧边上设有第五转轴孔101,所述后壳13一侧边上设有第六转轴孔1301,所述第三转轴14设置在所述第五转轴孔101及第六转轴孔1301内,所述前壳1与所述后壳13通过所述第三转轴14可旋转式连接。
42.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壳1内设有锁16,所述前壳1外侧上设有锁孔17,所述锁16用于锁紧所述前壳1与后壳13。具体地,所述锁16成l形,所述后壳13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锁16进行配合的固定杆(未图示),当所述锁16逆时针转动时将钩挂在固定杆上,此时所述前壳1与后壳13处于锁紧状态,当所述锁16顺时针转动后,所述锁16与所述固定杆分离,此时前壳1与后壳13处于解锁状态。当需要进行更换卷纸时,借助钥匙插入锁孔17内将锁16打开,当将卷纸更换完后,再次锁紧该锁16即可将前壳1与后壳13锁紧为一体。
43.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卷纸的卷纸机,包括前壳1,所述前壳1内壁上设有第一支撑座2及第二支撑座3,所述第二支撑座3上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与所述第一支撑座2可旋转式连接;用于固定卷纸的第一轴杆6,所述第一轴杆6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5上,所述第一轴杆6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4内。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支架5可以绕第一支撑座2朝向前壳1侧边旋转,第一轴杆6设置在第一凹槽4内的一端将悬空,且第一轴杆6倾斜向上翘起,此时只需将卷纸中的纸筒对准第一轴杆6套入即可,操作简单且十分方便。
44.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方案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