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及含有该侧拉装置的起重机

文档序号:31991129发布日期:2022-10-29 06:4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及含有该侧拉装置的起重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及含有该侧拉装置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起重行业的迅速发展,起重机的起升高度也越来越高,起升吨位也越来越大,对起重机的起升能力和使用安全的要求也更高。传统起重机的起重臂越来越长,由于受自身结构的影响,在地面坡度较大、斜拽、臂架突然回转或大风等不利条件下,起重臂在回转平面的变形和挠度较大,易发生侧向变形,严重时造成起重臂折臂,影响吊装安全。
3.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对起重臂架采用较大的宽高比设计以协调起重臂在变幅平面内和回转平面内的结构能力,但也易存在受运输尺寸和重量受限的问题,且仍无法从实质上改变起重臂尤其在侧向坡度等不利条件下的侧向稳定性问题。
4.针对上述情况,授权公告号为cn101927967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履带起重机臂架侧向稳定性控制和加强的方法及其结构,该方法是在履带起重机主臂臂架回转平面内的两侧分别增加支撑拉索,在主平台与臂架连接处的两侧分别增加侧拉固定装置,通过支撑拉索连接主臂臂架与侧拉固定装置,并在侧拉固定装置的油缸上加装压力传感器。本发明通过利用支撑拉索产生的恢复力,或者通过支撑拉索的长度、安装位置和张紧力的预先调节设置,实现对臂架侧向变形的有效控制,改变臂架在回转平面内的约束状态,进而有效改善起重机臂架的整体侧向刚度和稳定性。但是,在主平台与臂架连接处的两侧分别增加侧拉固定装置,将增大履带起重机的宽度,当施工中场地空间有限时,并不能适用,起重臂在回转或者大风条件下的主要受力部位为起重臂的中部杆段,此处未设置防护装置,存在不稳定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及含有该侧拉装置的起重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起重机臂架的稳定性加强装置无法适用狭小空间且存在稳定性隐患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包括:
8.顶撑驱动件,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起重臂的两侧面上,顶撑驱动件的顶推端的移动方向与起重臂的回转平面垂直;
9.拉紧钢丝绳,对应顶撑驱动件对称设置在顶撑驱动件的上下两侧,拉紧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起重臂和顶撑驱动件的顶推端连接,拉紧钢丝绳用于在顶撑驱动件的顶推端移动时释放或收束相应的长度以拉紧起重臂和顶撑驱动件;
10.拉紧卷扬机,对应拉紧钢丝绳设置在拉紧钢丝绳与起重臂连接的位置,所述拉紧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拉紧卷扬机上以通过拉紧卷扬机实现收束和释放;
11.位于起重臂同侧的对应设置的顶撑驱动件和拉紧钢丝绳以及起重臂之间的连线形成直角三角形。
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通过在起重臂的两侧设置顶撑驱动件,可根据施工需求调节顶撑驱动件的顶推长度,在施工完毕时可将顶推端收回,减少起重机整体的宽度尺寸,且顶撑驱动件将起重臂的两侧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进形拉紧,加强了拉紧效果,通过拉紧卷扬机对拉紧钢丝绳进行释放与收束能够使拉紧钢丝绳的拉紧长度适应顶撑驱动件的尺寸变化,保证拉紧钢丝绳连接时的拉紧力,位于起重臂同侧的顶撑驱动件和连接件以及起重臂之间的连线为直角三角形,在起重臂的一侧受力时,位于起重臂对应一侧的拉紧钢丝绳通过顶撑驱动件能够对其进行拉紧,消除起重臂受力变形的隐患,避免起重臂折臂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组装,通过在起重臂两侧设置顶撑驱动件解除了起重机受施工环境的空间限制,且与拉结钢丝绳共同提高了起重臂的稳定性,保证了施工安全。
13.进一步的,所述顶撑驱动件为电动液压千斤顶,电动液压千斤顶的固定端与起重臂可拆连接,电动液压千斤顶的顶推端与连接件连接。
14.有益效果:电动液压千斤顶为多段式顶推结构,在保证顶推长度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施工完毕后在顶推端收回后,电动液压千斤顶的长度满足减少起重机整体宽度尺寸的要求,可拆设施在起重臂上便于调节电动液压千斤顶的位置,也方便维修更换。
15.进一步的,起重臂上对应电动液压千斤顶安装位置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穿设有用于固定电动液压千斤顶的紧固螺栓。
16.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方便对电动液压千斤顶进行安装与拆卸。
17.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液压千斤顶设置在起重臂的中部位置,且电动液压千斤顶的顶推端设置有连接挂环,位于电动液压千斤顶同一侧的两个拉紧卷扬机分别设置在靠近起重臂端部的位置。
18.有益效果:将液压千斤顶设置在起重臂的中部位置,能够使对应连接的两根拉结钢丝绳最大范围的连接在对应起重臂的端部,提高拉紧效果,连接挂环方便与拉紧钢丝绳连接,减少拉紧钢丝绳连接时的摩擦,提高拉紧钢丝绳使用寿命。
19.一种起重机,包括:
20.底座、桅杆支架、稳定杆、起重臂、移动系统、变幅系统、提升系统、配重块和侧拉装置;底座设置在移动系统上,桅杆支架设置在底座左侧,稳定杆两端分别连接底座与桅杆支架,起重臂铰接连接在底座上,移动系统为履带式前进系统,变幅系统包括设置在桅杆支架上的调节卷扬机,调节卷扬机上设置有与起重臂顶部连接的调节钢丝绳,调节卷扬机用于调节起重臂的倾斜角度,提升系统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提升卷扬机、设置在起重臂顶部的滑轮组和缠绕在提升卷扬机上的提升钢丝绳,提升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滑轮组且在端部连接有起重挂钩,配重块设置在底座上方靠近桅杆之间位置,侧拉装置设置在起重臂上;
21.侧拉装置包括顶撑驱动件和连接件,顶撑驱动件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起重臂的两侧面上,顶撑驱动件的顶推端的移动方向与起重臂的回转平面垂直;拉紧钢丝绳对应顶撑驱动件对称设置在顶撑驱动件的上下两侧,拉紧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起重臂和顶撑驱动件的顶推端连接,拉紧钢丝绳用于在顶撑驱动件的顶推端移动时释放或收束相应的长度以拉紧起重臂和顶撑驱动件;拉紧卷扬机对应拉紧钢丝绳设置在拉紧钢丝绳与起重臂连接
的位置,所述拉紧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拉紧卷扬机上以通过拉紧卷扬机实现收束和释放;位于起重臂同侧的对应设置的顶撑驱动件和拉紧钢丝绳以及起重臂之间的连线形成直角三角形。
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通过在起重臂上设置侧拉装置,加强起重臂的稳定性,起重臂两侧设置的顶撑驱动件可根据施工需求调节顶撑驱动件的顶推长度,在施工完毕时可将顶推端收回,减少起重机整体的宽度尺寸,且顶撑驱动件将起重臂的两侧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进形拉紧,加强了拉紧效果,通过拉紧卷扬机对拉紧钢丝绳进行释放与收束能够使拉紧钢丝绳的拉紧长度适应顶撑驱动件的尺寸变化,保证拉紧钢丝绳连接时的拉紧力,位于起重臂同侧的顶撑驱动件和连接件以及起重臂之间的连线为直角三角形,在起重臂的一侧受力时,位于起重臂对应一侧的拉紧钢丝绳通过顶撑驱动件能够对其进行拉紧,消除起重臂受力变形的隐患,避免起重臂折臂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组装,通过在起重臂两侧设置顶撑驱动件解除了起重机受施工环境的空间限制,且与拉结钢丝绳共同提高了起重臂的稳定性,保证了施工安全
23.进一步的,所述顶撑驱动件为电动液压千斤顶,电动液压千斤顶的固定端与起重臂可拆连接,电动液压千斤顶的顶推端与连接件连接。
24.有益效果:电动液压千斤顶为多段式顶推结构,在保证顶推长度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施工完毕后在顶推端收回后,电动液压千斤顶的长度满足减少起重机整体宽度尺寸的要求,可拆设施在起重臂上便于调节电动液压千斤顶的位置,也方便维修更换。
25.进一步的,起重臂上对应电动液压千斤顶安装位置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穿设有用于固定电动液压千斤顶的紧固螺栓。
26.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方便对电动液压千斤顶进行安装与拆卸。
27.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液压千斤顶设置在起重臂的中部位置,且电动液压千斤顶的顶推端设置有连接挂环,位于电动液压千斤顶同一侧的两个拉紧卷扬机分别设置在靠近起重臂端部的位置。
28.有益效果:将液压千斤顶设置在起重臂的中部位置,能够使对应连接的两根拉结钢丝绳最大范围的连接在对应起重臂的端部,提高拉紧效果,连接挂环方便与拉紧钢丝绳连接,减少拉紧钢丝绳连接时的摩擦,提高拉紧钢丝绳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起重臂、2-电动液压千斤顶、3-连接挂环、4-拉紧钢丝绳、5-拉紧卷扬机、6-底座、7-桅杆支架、8-稳定杆、9-配重块、10-履带式前进系统、11-调节卷扬机、12-调节钢丝绳、13-提升卷扬机、14-提升钢丝绳、15-起重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4.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为:
3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包括顶撑驱动件和连接件。
3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顶撑驱动件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起重臂1的两侧面上,且位于起重臂的中部位置。顶撑驱动件的顶推端的移动方向与起重臂1的回转平面垂直,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回转平面指的是起重臂1在竖直方向上的转动面。在本实施例中,顶撑驱动件为电动液压千斤顶2,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液压千斤顶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叙述其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动液压千斤顶2的固定端与起重臂1可拆连接,具体的,起重臂1上对应电动液压千斤顶2安装的位置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穿设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用于固定电动液压千斤顶2。电动液压千斤顶2的顶推端设置有连接挂环3。
3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拉紧钢丝绳4对应电动液压千斤顶2对称设置在电动液压千斤顶2的上下两侧,拉紧钢丝绳4的一端与连接挂环3连接,另一端与起重臂1连接。拉紧钢丝绳4用于在电动液压千斤顶2的顶推端向远离起重臂1的方向移动时释放相应的长度,向靠近起重臂1的方向移动时收束相应的长度,以拉紧起重臂1和电动液压千斤顶2。
3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拉紧卷扬机5对应拉紧钢丝绳4设置在拉紧钢丝绳4与起重臂1连接的位置,位于电动液压千斤顶2同一侧的两个拉紧卷扬机5分别设置在靠近起重臂1端部的位置。拉紧钢丝绳4用于与起重臂1连接的一端连接在拉紧卷扬机5上,拉紧卷扬机5用于对拉紧钢丝绳4释放或收束,以保证拉紧钢丝绳4对起重臂1的拉紧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卷扬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叙述其结构及工作原理。
3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位于起重臂1同侧的电动液压千斤顶2和拉紧钢丝绳4以及起重臂1之间的连线形成直角三角形。
40.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开启电动液压千斤顶2,控制电动液压千斤顶2的顶推端向远离起重臂1的方向移动,同时,开启拉紧卷扬机5,对拉紧钢丝绳4进行放线,当电动液压千斤顶2的长度达到设定长度时,停止液压千斤顶的顶推端移动,同时,改变拉紧卷扬机5的转动方向,开始对拉紧钢丝绳4进行收线,当拉紧钢丝绳4处于拉紧状态时,停止拉紧卷扬机5的转动。
4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起重机的侧拉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组装,通过在起重臂两侧的中部位置设置电动液压千斤顶,解除了起重机受施工环境的空间限制,且与拉紧钢丝绳共同加强了起重臂的稳定性,保证了施工安全。
42.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的具体实施例为:
4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包括底座6、桅杆支架7、稳定杆8、起重臂1、移动系统、变幅系统、提升系统、配重块9和侧拉装置。
44.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6设置在移动系统上;桅杆支架7设置在底座6左侧;稳定杆8两端分别连接底座6与桅杆支架7;起重臂1铰接连接在底座6上;移动系统为履带式前进系统10;变幅系统包括设置在桅杆支架7上的调节卷扬机11,调节卷扬机11上设置有与起重臂1顶部连接的调节钢丝绳12,调节卷扬机11用于调节起重臂1的倾斜角度;提升系统包括设置在底座6上的提升卷扬机13、设置在起重臂1顶部的滑轮组和缠绕在提升卷扬机13上的提升钢丝绳14,提升钢丝绳14的另一端穿过滑轮组且在端部连接有起重挂钩15;配重块9设置在底座6上方靠近桅杆之间位置;侧拉装置设置在起重臂1上。
4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侧拉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起重机的侧
拉装置结构一致。
46.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的具体使用方法:通过履带将起重机移动到待施工位置,开启电动液压千斤顶2,控制电动液压千斤顶2的顶推端向远离起重臂1的方向移动,同时开启拉紧卷扬机5,对拉紧钢丝绳4进行放线,当电动液压千斤顶2的长度达到设定长度时,停止液压千斤顶的顶推端移动,同时改变拉紧卷扬机5的转动方向,开始对拉紧钢丝绳4进行收线,当拉紧钢丝绳4处于拉紧状态时,停止拉紧卷扬机5的转动,在底座6上放置配重块9,通过调节卷扬机11将起重臂1拉起,并根据需求调节起重臂1的倾斜角度,通过提升卷扬机13调整起重挂钩15距离底面高度以准备吊运重物。
47.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通过在起重臂两侧设置电动液压千斤顶,解除了起重机受施工环境的空间限制,且与拉紧钢丝绳共同加强了起重臂的稳定性,保证了施工安全。
48.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