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检修用吊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4985发布日期:2022-12-28 11:0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电检修用吊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电检修用吊篮结构,属于施工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风力发电机是可以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最终转化为电能的一类新能源清洁发电装置,一般由风轮、发电机、调向器、塔架、限速安全装置和储能装置等部件构成。其运行环境较为恶劣,通常涉及到在高温差以及强光照等极端环境下的运作。其运行时风扇叶尖的运动速度极快,可达到300公里/时。
3.风机叶片是风电机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叶片工作在高空,环境十分恶劣,空气中各种介质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侵蚀着叶片,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雷电、冰雹、雨雪、沙尘随时都有可能对风机产生危害,隐患每天都有可能演变成事故。据统计,风电场的事故多发期多是在盛风发电期,而由叶片产生的事故要占到事故的三分之一,叶片发生事故电场必须停止发电,开始抢修,严重的还必须更换叶片,这必将导致高额的维修费用,也给风电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风电开发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风场管理和配套服务机制尚不完善,尤其是风电企业对叶片的维护还没有引起充分认识,投入严重不足,风电场运转存在许多隐患,随时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故,直接影响到风电场的送电和经济效益。
4.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会导致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下降5%-30%,严重时还会导致机器故障,所以风力发电机的检修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5.一般情况下,维护人员采用回字形吊篮对风力发电机叶片进行维护。施工过程中风机叶片穿过回字形吊篮,施工人员在吊篮内侧对叶片进行检修,但是由于叶片不同位置的直径和形状差异较大,导致吊篮上的施工人员无法紧贴叶片进行施工,(在叶片表面处理施工工艺中,人和需要处理的施工面的距离保持在30cm左右最为合适,如果距离过远,对于施工质量和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加上高空中风力的影响,目前现有的回字形吊篮的“回”字型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叶片的形状,导致维护人员施工难度增大,降低检修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吊篮上的施工人员紧贴叶片进行施工。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风电检修用吊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篮本体,吊篮本体内部设有开口;开口的形状与待检修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形状吻合;吊篮本体包括吊篮平台,吊篮平台上相对的两侧设有两个可以相对或相背移动的可移动平台,两个可移动平台相对的两侧之间与吊篮平台形成开口,每个可移动平台上设有驱动可移动平台在吊篮平台上移动的驱动机构;通过调节两个可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从而放大或缩小开口的大小。
8.优选地,所述的开口为对称的纺锤形结构。
9.优选地,所述的吊篮平台上固定有两个导轨,每个导轨上设有至少4个可以在导轨上滚动的滚轮,滚轮通过支座固定在可移动平台的底部。
10.优选地,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手轮,蜗杆一端与蜗轮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蜗杆另一端固定有手轮,蜗轮另一端穿过吊篮平台上的工字型骨架并与工字型骨架通过螺纹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的吊篮平台的四周均设有提升机;吊篮平台上还设有吊篮控制电箱。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电检修用吊篮结构,通过转动手轮利用涡轮蜗杆和滚轮来实现可移动平台的移动,用以调整工人的最佳施工距离,来适应风力发电机叶片形状的变化,从而保证检修人员施工的安全性及检修效率。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牢固可靠,稳定性好,简便实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不同型号不同外观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检修;
15.2、简便实用:灵活伸缩,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最佳施工距离;
16.3、牢固可靠:平台主要以高强度铝合金为主,具有优异的承重能力及抗拉伸能力;
17.4、使用效果好:可依据叶片形状改变的情况,灵活改变吊篮平台与叶片间的距离,保证最佳检修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难度。
18.本实用新型的吊篮结构能够使得可移动平台在吊篮平台上灵活移动收缩、相对平稳且安全可靠。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检修风电叶片时,能够使得吊篮结构在风电叶片的各位位置都能保持紧贴状态,减少施工难度,提升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种风电检修用吊篮结构的示意图;
20.图2为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外形图;
21.图3为不同高度时叶片各截面形状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吊篮结构在风力发电机叶片4米处时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吊篮结构在风力发电机叶片8米处时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吊篮结构在风力发电机叶片36米处(叶尖位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电检修用吊篮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吊篮本体,吊篮本体内部的开口11为类似风电叶片外形的纺锤形结构。检修风力发电机叶片时,吊篮本体围绕在风力发电机叶片周围,风力发电机叶片设于开口11内。开口11用于风电叶片检修时可伸缩调节,以适应最佳施工距离。
27.本实施例中,开口11根据风力发电机叶片形状进行吻合形设计,纺锤形结构为对称式结构。
28.吊篮本体包括吊篮平台1,吊篮平台1上相对的两侧设有两个可移动平台2,两个可移动平台2相对的两侧之间与吊篮平台1形成开口11,即为纺锤形结构。通过移动两个可移动平台2,调节两个可移动平台2之间的距离,从而放大或缩小纺锤形结构的大小。吊篮平台
1上安装有两个导轨4,每个导轨4上设有至少4个可以在导轨4上滚动的滚轮3,连接滚轮3的支座固定在可移动平台2的底部。每个可移动平台2上设有驱动可移动平台2在吊篮平台1上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蜗轮5、蜗杆6、手轮7,蜗杆6一端与蜗轮5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蜗杆6另一端固定有手轮7,蜗轮5另一端穿过吊篮平台1上的工字型骨架10并与工字型骨架10通过螺纹连接。蜗轮5和/或蜗杆6通过支架固定在可移动平台2上,但不影响蜗轮5和/或蜗杆6的转动。例如,在蜗轮5和/或蜗杆6的外侧增加一个轴套。
29.当转动手轮7时,通过蜗杆6带动蜗轮5转动,蜗轮5不断地旋进工字型骨架10内,使得该侧的可移动平台2不断地向吊篮本体的中心靠拢(或向另一个可移动平台2靠近),直至接近待检修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位置。反之,可以使得可移动平台2不断地远离吊篮本体的中心(或远离另一个可移动平台2),从而使得可移动平台2与风力发电机叶片之间的位置适当。
30.其中,导轨4和滚轮3也可以分别用滑轨和滑块代替。
31.吊篮平台1的四周均通过提升机8(吊篮动力设备)连接,吊篮平台1上还设有吊篮控制电箱9,用于控制提升机8的启停以及控制提升机8向上提升或向下降落,从而控制提升吊篮平台1的高度。
32.整个纺锤形吊篮结构的外部为长方形(即吊篮平台1为长方形),长为6000mm,宽为3700mm,内部为不规则纺锤形的开口11。可移动平台2的长为4000mm,最宽处为1550mm,底部安装4寸的滚轮3。滚轮3卡入导轨4,滚轮3和导轨4都是4寸。
33.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吊篮结构以高强度铝合金材料为主,降低重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安全锁、钢丝绳(主钢丝绳、副保险)等(这些结构图中为标示)。
34.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可移动平台2在吊篮平台1上的灵活调整,来适应叶片形状的改变,降低检修难度进而提高检修效率。
35.在实施过程中,整个吊篮通过吊篮控制电箱9控制提升机8做垂直升降移动,而水平方向(相对于叶片)的移动则是通过可移动平台2进行位移,同时又通过缆风绳由地面的工作人员进行微调。
36.通过吊篮、风机顶部的吊点、2根缆风绳(打地锚固定)形成稳定的三角作为维持吊篮稳定的措施;同时所有内侧护栏加设橡胶护舷,防止吊篮的晃动对叶片的冲击。吊篮采用的钢丝绳分为工作钢丝绳和安全钢丝绳,各自独立运行;施工人员使用的安全绳,挂点的位置独立于吊篮的吊点之外。吊篮选用的吊篮提升机8单台额定提升力是800kg。选用大功率的提升机8能够确保吊篮具有更高的载重安全裕度。
37.如图2-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如下:
38.施工人员(即维护人员或检修人员)进入吊篮主体后,通过提升机8提升到施工高度,通过更换吊点位置和缆风绳改变吊篮与塔筒之间的距离,待吊篮和塔筒之间的距离合适之后,通过蜗轮5、蜗杆6调节可移动平台2和叶片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最佳施工距离,使该高度叶片外形都能够完全贴合两个可移动平台2边侧的形状,保证施工人员和叶片之间的距离为250mm到350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