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铸棒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2644发布日期:2023-01-07 01:0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铝铸棒吊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铸棒吊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铝铸棒吊具。


背景技术:

2.我公司的熔铸分厂生产日益多样化,铸有铝棒直径381mm和457mm两种,铝铸棒需要通过吊具平吊至均质炉的托盘上,而后进入均质炉内进行均质处理。
3.我公司现有的吊具采用钢丝绳,钢丝绳绕设呈环形套设在铝铸棒端部,平吊时每次使用钢丝绳吊具只能一根一根调运,耗时耗力,运送效率低;钢丝绳吊运时会有滑动风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铝铸棒之间需留出吊具进入、脱出的空间,即相邻铝铸棒之间需要留出间隔以便于钢丝绳从铝铸棒端部拆下,导致铝铸棒不能整齐摆放,均质炉放置托盘不能摆满,造成铸棒吊装运输时间长,均质炉装炉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钢丝绳吊运效率低、钢丝绳与铝铸棒拆卸不便的问题,提供铝铸棒吊具,根据铝铸棒特性采用新型吊具,一次性可将托盘所需铝铸棒吊装完成,安全、整齐的摆放进炉,取放方便,安全高效。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铝铸棒吊具,包括吊具本体,所述吊具本体包括吊环、起重链条、横梁和吊件;
7.所述吊环上设置两根所述起重链条,吊环通过起重链条连接所述横梁,横梁截面为“i”形,横梁下方设置有并列排布的多组吊件,每组吊件的数量为两个,每组的两个吊件相对布设在横梁的两端;
8.每个吊件包括上下布设的吊运链条和用于勾住铝铸棒的卡具,横梁通过吊运链条连接所述卡具,卡具包括卡杆、连接杆和把手;
9.每条所述吊运链条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卡杆,两个卡杆呈“∧”形排布,每个卡杆弯折呈“[”形,两个卡杆之间上下设置两根所述连接杆,两根连接杆之间设置所述把手,便于卡具的操作。
[0010]
进一步地,两根所述起重链条呈“∧”形排布,每条起重链条上端设置卸扣一,起重链条通过所述卸扣一与所述吊环连接,两条起重链条下端分别连接横梁两端。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包括主梁和设置在主梁两端的支梁,主梁和支梁连接后截面呈“i”形,主梁和支梁之间还设置有肋板,提高横梁的强度。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两端设置有吊耳,每条起重链条下端设置有卸扣二,起重链条通过所述卸扣二与所述吊耳连接;所述吊件连接在支梁下方,吊运链条上端设置有卸扣三,吊运链条通过所述卸扣三与支梁连接。
[0013]
进一步地,两根所述连接杆长短不一,连接杆与卡杆焊接,把手截面呈“[”形,把手焊接在两根连接杆之间,提高卡具的强度。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制作不同尺寸的吊件,可吊运直径381mm和457mm两种铝铸棒,横梁下方可安装五组大尺寸的吊件或六组小尺寸的吊件,进而可一次性调运5根直径381mm的铝铸棒或6根直径457mm的铝铸棒,相比于之前的单一吊装,可提高运送效率5到6倍。
[0016]
本实用新型在均质炉装炉时,可一次性平行吊运够均质炉每层托盘最大装载量的铝铸棒,可快速多根吊运。同时可一次性将铝铸棒摆放到位、且摆放整齐,避免了放入铝铸棒后的再次调整,安全、整齐的摆放进炉,使均质炉运行安全可靠。
[0017]
本实用新型卡具设计巧妙,可有效勾住铝铸棒,保证吊运的安全可靠,同时卡具与铝铸棒插入、脱出便捷,可简化操作方法,减少操作人员的占用量,缩短调运装炉时间。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铝铸棒吊具的主视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铝铸棒吊具的侧视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铝铸棒吊具的俯视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铝铸棒吊具的卡具与铝铸棒安装的主视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铝铸棒吊具的卡具与铝铸棒安装的侧视图。
[0023]
图6是本实用新型铝铸棒吊具的卡具与铝铸棒安装的俯视图。
[0024]
图7是本实用新型铝铸棒吊具的安装孔布设示意图。
[0025]
图8是本实用新型铝铸棒吊具的采用小尺寸吊具吊运直径381mm铝铸棒示意图。
[0026]
图9是本实用新型铝铸棒吊具的采用大尺寸吊具吊运直径457mm铝铸棒示意图。
[0027]
附图中标号为:1为吊环,2为起重链条,3为横梁,31为主梁,32为支梁,41为吊运链条,42为卡具,5为卸扣一,6为肋板,7为吊耳,8为卸扣二,9为卸扣三,10为卡杆,11为连接杆,12为把手,13为铝铸棒,14为安装孔一,15为安装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0029]
如图1~图9所示,铝铸棒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吊具本体包括吊环1、起重链条2、横梁3和吊件。
[0030]
吊环1为标准件,吊环1上设置两根起重链条2,两根起重链条2呈“∧”形排布,起重链条2也为标准件。在起重链条2与吊环1安装时,每条起重链条2上端设置卸扣一5,起重链条2通过卸扣一5与吊环1连接。
[0031]
吊环1通过起重链条2连接横梁3,横梁3截面为“i”形,具体的,横梁3包括主梁31和设置在主梁31两端的支梁32,主梁31和支梁32连接后截面呈“i”形。为了提高横梁3强度,在主梁31和支梁32之间还设置有肋板6,起到加固作用。
[0032]
在起重链条2与横梁3安装时,两条起重链条2下端分别连接横梁3两端。具体的,在主梁31两端设置有吊耳7,每条起重链条2下端设置有卸扣二8,起重链条2通过卸扣二8与吊耳7连接,进而起重链条2与横梁3有效安装。
[0033]
在横梁3下方设置有并列排布的多组吊件,每组吊件的数量为两个,每组的两个吊件相对布设在横梁3的两端,即吊件连接在支梁32下方。
[0034]
本实施例中,每个吊件包括上下布设的吊运链条41和用于勾住铝铸棒13的卡具42,横梁3通过吊运链条41连接所述卡具42,吊运链条41也为标准件。在吊运链条41与支梁32安装时,吊运链条41上端设置有卸扣三9,吊运链条41通过卸扣三9与支梁32连接,卸扣一5、卸扣二8和卸扣三9均为标准件。
[0035]
卡具42用于直接接触托起铝铸棒13,卡具42包括卡杆10、连接杆11和把手12。每条吊运链条41下端两侧对称设置卡杆10,卡杆10与吊运链条41焊接,两个卡杆10呈“∧”形排布,进而存在一定的夹角α,每个卡杆10弯折呈“[”形。
[0036]
两个卡杆10之间上下设置两根连接杆11,两根连接杆11长短不一,连接杆11与卡杆10焊接。两根连接杆11之间设置把手12,把手12截面呈“[”形,把手12焊接在两根连接杆11之间,通过把手12可操作卡具42,如图4~图6所示。
[0037]
针对生产中直径381mm和457mm两种规格铝铸棒13,设计两种尺寸的吊件,分别为小尺寸吊件和大尺寸吊件。不同尺寸吊件的结构相同,但卡具42的尺寸不同,即卡具42两个卡杆10的夹角α不同,进而可改变两个卡杆10之间的最大间距l,l的数值小于相对应吊运的铝铸棒13的直径。
[0038]
同时由于吊运的铝铸棒13规格不同,吊件的安装数量也不同,本实施例中,选择吊运直径381mm的铝铸棒13时,可在支梁32下方安装六组小尺寸吊件;选择吊运直径457mm的铝铸棒13时,可在支梁32下方安装五组大尺寸吊件。
[0039]
吊运直径381mm的铝铸棒13时,选择小尺寸吊件,即选择夹角α小、卡杆10最大间距l小的卡具42,此卡具42的l小于381mm。吊运直径457mm的铝铸棒13时,选择大尺寸吊件,即选择夹角α大、卡杆10最大间距l大的卡具42,此卡具42的l小于457mm。
[0040]
为了便于不同尺寸吊件的更换,在支梁32下方开设有不同的安装孔,其中每个支梁32下方的安装孔包括六个安装孔一14和五个安装孔二15,安装孔一14用于小尺寸吊件的卸扣三9的安装,安装孔二15用于大尺寸吊件的卸口三的安装。安装孔一14和安装孔二15均排布在一条直线上,相邻两个安装孔一14间距为l1,相邻两个安装孔二15间距为l2,l1小于l2,如图7所示。
[0041]
以吊运直径381mm的铝铸棒13为例,吊具本体先通过吊环1与行车安装,由行车带动吊具本体移动。由于吊运的铝铸棒13直径为381mm,可选择六组小尺寸吊件与支梁32上的安装孔一14安装,安装完成后横梁3下方共悬吊有12个小尺寸的吊件。卡具42移动至铝铸棒13附近后,利用铝铸棒13离地间隙,手持把手12将卡具42插入铝铸棒13端部,起吊后每组卡具42勾住一根铝铸棒13,利用铝铸棒13自身重力,可使卡具42将铝铸棒13固定牢靠。依靠行车带动铝铸棒13移动至均质炉的托盘上,可一次性将六根铝铸棒13吊装完成,安全、整齐的摆放进炉,如图8所示。
[0042]
吊运直径457mm的铝铸棒13的步骤和上述基本相同,选择五组大尺寸吊件与支梁32上的安装孔二15安装,可一次性将五根铝铸棒13吊装完成,如图9所示。
[0043]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