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盖以及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20175发布日期:2022-11-16 08:5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容器盖以及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容器盖以及容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常用的出水通道较小的杯子,例如,吸管杯,通常会在杯盖上设置进气口,在进气口处穿设硅胶进气阀(硅胶进气阀包括伞状部),使得硅胶进气阀的伞状部覆盖在盖体内壁上以止挡进气口。在通过饮口吸饮时,容器内的压力逐渐变小,外界的气压会促使伞状部向下张开并使得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口和伞状部之间的间隙进入杯子内部,以平衡杯子内外的气体压力而便于饮口的出水顺畅。但是此类杯子在喝水时,伞状部运动时与盖体内壁之间的噪音较大(会发出“吱吱声”),从而使得用户体验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器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饮杯的进气阀噪音过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器盖,用于与容器本体连接。所述容器盖包括:盖主体和设置在盖主体上的进气阀组件,其中,进气阀组件包括:进气塞和进气孔密封件。所述进气塞相对于所述盖主体的内侧壁突出设置,所述进气塞上设有能够使所述容器本体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密封件套接在所述进气塞的下端外侧壁上,在所述进气孔密封件的底壁与所述进气塞之间形成气室,所述进气孔的下端口位于所述气室中;其中,所述进气孔密封件的底壁上设有通孔,所述进气塞的下端设有突出的凸柱,所述凸柱穿过所述通孔且与所述通孔的内侧壁抵接,在所述气室中的压力大于所述容器本体中的压力时,所述通孔的开口能够增大从而在所述凸柱的外侧壁和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气间隙,所述气室能够通过所述导气间隙与容器本体的内腔导通。
5.根据本技术的容器盖,由于进气孔暴露在气室中,在饮用的过程中,容器本体内部的气压逐渐变小,在外界气压的推动下,通孔的开口能够增大以在凸柱的外侧壁和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气间隙,外部的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孔经过气室并从导气间隙进入容器本体的内腔,从而使得容器本体内外的气压得以平衡以达到出水顺畅的目的。通过设置凸柱能够穿过通孔且与通孔的内侧壁抵接,也就是说,进气孔密封件和凸柱的接触面积仅为凸柱的外侧壁与通孔的内侧壁的连接处,由于两者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因而进气孔密封件在发生弹性变形而移动时与凸柱的外侧壁的振动音较小,即在使用时的“吱吱声”较小。此外,在气压平衡时,进气孔密封件的下端能够与凸柱的外侧壁接触,使得气室与容器本体的内腔隔离,从而能够避免从缝隙漏水,避免了饮用热水而发生烫伤,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6.在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为凸弧面,所述凸柱呈柱状,所述凸柱的外侧壁与所述通孔的内侧壁呈线接触。
7.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通孔的内侧壁为凸弧面,凸柱呈柱状,两者在接触时为线接触,相对于伞状部覆盖在盖体内壁上的现有技术,具有更小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一
步减小在使用时的“吱吱声”。
8.具体地,所述凸柱从所述进气塞向下突出,所述进气孔密封件形成为具有上开口的口袋状,从所述进气塞的下端向上套设在所述进气塞上,所述进气孔密封件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气塞的下端的外径,从而在所述进气塞的下端与所述进气孔密封件之间形成所述气室,所述进气孔的下端口与所述凸柱错开设置。
9.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进气孔的下端口与所述凸柱错开设置,在进气孔密封件的通孔的内侧壁和凸柱的外侧壁抵接时,进气孔的下端口能够不被遮挡地暴露在气室中,从而在使用时能够顺畅地进气。
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密封件包括密封件底壁、连接在所述密封件底壁外周并向上延伸的密封件侧壁以及从所述密封件侧壁向内横向延伸的固定筋,所述进气塞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固定筋配合的凹槽,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密封件底壁上,在沿所述密封件底壁的外周朝向所述通孔的方向上,所述密封件底壁的厚度逐渐变小。
11.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将进气孔密封件的固定筋配合在进气塞侧壁上的凹槽中,能够实现进气孔密封件与进气塞的连接。在朝向通孔的方向上,设置密封件底壁的厚度逐渐变小,与凸柱抵接的进气孔密封件的端部易于弹性变形而移动至与凸柱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导气间隙,从而能够及时平衡容器本体内外的气压差,使得饮口部的出水更为顺畅。
12.具体地,在所述通孔的内侧壁形成有止挡凸部,所述止挡凸部的外侧壁形成为所述凸弧面,所述密封件底壁、所述密封件侧壁以及所述进气塞的底壁围合成所述气室。
13.在这些实施例中,在进气孔密封件的通孔的内侧壁形成有止挡凸部,止挡凸部与柱状的凸柱之间线接触,使得通孔的内侧壁与凸柱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小,能够进一步减小在使用时的噪音。
14.在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阀组件还包括固定环以及连接在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密封件侧壁之间的连接筋,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柱状部的上端。
15.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环套设在柱状部的上端,由于固定环在使用时不易从柱状部上脱离,通过设置连接筋来将进气孔密封件和固定环连接,可以避免进气孔密封件在拆卸清洗时丢失,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
16.在实施例中,所述盖主体上设有进气塞安装孔,所述进气塞贯穿于所述进气塞安装孔中,所述固定环安装于所述进气塞安装孔中,用作所述进气塞安装孔与所述进气塞之间的密封圈。
17.在这些实施例中,盖主体上设有进气塞安装孔,进气塞贯穿于所述进气塞安装孔中,通过将固定环设置在所述进气塞安装孔中,将固定环用作所述进气塞安装孔与所述进气塞之间的密封圈,可以保证进气塞安装孔与进气塞之间的密封性,使得在使用时不会从两者的间隙漏水。另外,在使用时,固定环也很难从进气塞上脱离,进一步保证在拆洗进气孔密封件的便利性。
18.具体地,所述进气塞安装孔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台,所述进气塞包括柱状部和形成在所述柱状部上端的向外突出的凸缘,所述凸缘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柱状部穿过所述进气塞安装孔并朝向所述盖主体的内部延伸。
19.在实施例中,所述盖主体上设有饮口部,所述饮口部具有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腔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容器盖还包括流道控制部,所述流道控制部设置在所述饮口部中,所
述流道控制部包括安装座和单向阀密封圈,其中,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出水通道的侧壁上,所述安装座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部和横置在所述筒状部中阻水板,在所述阻水板的外周侧与所述筒状部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出水口;单向阀密封圈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包括与所述安装座结合的连接环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环内部的阀片,所述阀片向下凸出并覆盖所述出水口,所述阀片上设有出水缝隙,所述阀片向上弹起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出水缝隙均打开。
20.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饮口部中设置流道控制部,流道控制部用于控制饮口部的出水,在使用时,由于单向阀密封圈上设有出水缝隙,在吸饮的情况下,水会从安装座的出水口经过出水缝隙朝向外部流动,而在不吸饮的情况下,饮口部则不会出水,因此可以保证在倒置使用时不会从饮口部漏水,从而能够适用于更多使用者的使用习惯。通过安装座和单向阀密封圈来构成流道控制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安装。
2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上述所述的容器盖。
附图说明
22.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2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容器盖的饮口盖封闭后的剖视图;
24.图2是图1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25.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容器盖的饮口盖打开后的剖视图;
26.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盖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进气塞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进气孔密封件和固定环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流道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容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符号说明
32.10-盖主体;11-进气塞安装孔;111-支撑台;12-杯口连接部;13-饮口部;
33.20-进气塞;21-凸缘;22-柱状部;221-安装槽;222-卡槽;223-凹槽;23-进气孔;24-凸柱;
34.30-进气孔密封件;31-密封件底壁;311-通孔;312-止挡凸部;32-密封件侧壁;33-固定筋;
35.40-气室;50-固定环;60-连接筋;
36.70-饮口盖;71-饮口覆盖部;711-凸缘;72-盖体连接部;
37.80-流道控制部;81-安装座;811-筒状部;812-阻水板;813-出水口;82-单向阀密封圈;821-连接环;821-阀片;821-出水缝隙;
38.100-容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39.将在下文中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构思,然而,本发明构思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被
提供为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充分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40.下面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发明构思进行详细的描述。
41.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容器盖。如图1至图4所示,容器盖用于与容器本体100连接。其中,容器盖包括盖主体10和设置在盖主体10上的进气阀组件。进气阀组件包括进气塞20和进气孔密封件30。其中,进气塞20相对于盖主体10的内侧壁突出设置,进气塞20上设有能够使得容器本体100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孔23。进气孔密封件30套接在进气塞20的下端外侧壁上,在进气孔密封件30与进气塞20的下端之间形成气室40,进气孔23的下端口位于所述气室40中。其中,进气孔密封件30的底壁设有通孔311,进气塞20的下端设有突出的凸柱24,凸柱24能够穿过通孔311且与通孔311的内侧壁抵接。进一步的,凸柱24的下端穿过通孔311并伸出气室40外,使得进气孔密封件30的下端套设在凸柱24的外周,确保密封性能。当用户饮水时,容器本体100内部的压力小于外界的气压,相应的,气室40中的压力大于容器本体100内部的压力,在外界气压的驱动下,进气孔密封件30弹性变形,使得通孔311的开口变大,凸柱24的外侧壁和通孔31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气间隙,使得进气孔23能够与容器本体100的内腔导通,使得容器本体100内外的气压得以平衡以达到出水顺畅的目的。
4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容器盖,进气孔密封件30和凸柱24的接触面积仅为凸柱24的外侧壁与通孔311的内侧壁的连接处,由于两者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因而进气孔密封件30在发生弹性变形而移动时与凸柱24的外侧壁的振动音较小,即在使用时的“吱吱声”较小。此外,在气压平衡时,进气孔密封件30的下端能够与凸柱24的外侧壁接触,使得气室40与容器本体100的内腔隔离,从而能够避免从缝隙漏水,避免了饮用热水而发生烫伤,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43.根据本技术,通孔311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逐渐缩小后逐渐扩大以形成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在实施例中,通孔311的内侧壁为凸弧面,凸柱24呈柱状。其中,凸柱24的外侧壁与通孔311的内侧壁呈线接触。如图2所示,凸弧面为圆弧面,凸柱24呈圆柱状,通孔311的内侧壁与凸柱24两者的连接处呈圆形。
44.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通孔311的内侧壁呈凸弧面,凸柱24呈柱状,两者在接触时为线接触,具有更小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在使用时的“吱吱声”。
45.根据本技术,凸柱24从进气塞20向下突出。进气孔密封件30可以由橡胶或者硅胶制成。进气孔密封件30形成为具有上开口的口袋状,并从进气塞20的下端向上套设在进气塞20上。其中,进气孔密封件30的下端内径大于进气塞20的下端的外径,从而在进气塞20的下端与进气孔密封件30之间形成气室40,进气孔23的下端口与凸柱24错开设置。
46.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进气孔23的下端口与凸柱24错开,在进气孔密封件30的通孔311的内侧壁和凸柱24的外侧壁抵接时,进气孔23的下端口能够不被遮挡地暴露在气室40中,从而在使用时能够顺畅地进气。
47.在实施例中,进气孔密封件30包括密封件底壁31、连接在密封件底壁31外周并向上延伸的密封件侧壁32以及从密封件侧壁32向内横向延伸的固定筋33。其中,进气塞20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固定筋33配合的凹槽,通孔311形成在密封件底壁31上,在沿密封件底壁31的外周朝向通孔311的方向上,密封件底壁31的厚度逐渐变小。
48.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将进气孔密封件30的固定筋33配合在进气塞20的侧壁上的凹槽中,能够实现进气孔密封件30与进气塞20的连接。在朝向通孔311的方向上,密封件底壁31的厚度逐渐变小后,与凸柱24抵接的进气孔密封件30的端部更易于弹性形变而发生移动至与凸柱24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导气间隙,从而及时平衡容器内外的气压差,使得饮口部13的出水更为顺畅。
49.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在通孔311的内侧壁形成有止挡凸部312,止挡凸部312的外侧壁呈凸弧面而形成通孔311的内侧壁,密封件底壁31、密封件侧壁32以及进气塞20的底壁围合成气室40。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密封件底壁31为类环状结构,止挡凸部312的横截面为环形。
50.在这些实施例中,在进气孔密封件30的通孔311的内侧壁形成有止挡凸部312,止挡凸部312与柱状的凸柱24之间线接触,使得通孔311的内侧壁与凸柱24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小,能够进一步减小在使用时的噪音。
51.根据本技术,进气孔密封件30的上端与进气塞20的外侧壁可拆卸地连接。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固定筋33与进气塞20的外侧壁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在使用时能够拆下进气孔密封件30以实现能够清洗进气孔密封件30和进气塞20的下端,进而能够保证饮水的卫生。如图2和图5所示,进气塞20的柱状部22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223,固定筋33安装在凹槽223,以实现进气孔密封件30与进气塞20可拆卸连接。当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其他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例如但不限于,螺纹连接,来实现固定筋33与进气塞20的外侧壁可拆卸地连接。
52.为了保证进气孔密封件30在拆卸时不易丢失,在实施例中,进气阀组件还包括固定环50以及连接在固定环50和密封件侧壁32之间的连接筋60,其中,固定环50套设在柱状部22的上端。
53.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环50套设在柱状部22的上端,由于固定环50在使用时不易从柱状部22上脱离,通过设置连接筋60来将进气孔密封件30和固定环50连接,可以避免进气孔密封件30在拆卸清洗时丢失,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
54.根据本技术,进气塞20可以形成为柱状,也可以呈不规则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塞20一体形成在盖主体10的内侧壁上,盖主体10的与进气塞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透气孔,进气孔23通过透气孔与外界导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盖主体10上设有进气塞安装孔11,进气塞20贯穿于进气塞安装孔11中,进气孔23为沿高度方向上贯穿进气塞20的通孔。
55.具体地,进气塞安装孔11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台111,进气塞20包括柱状部22和形成在柱状部22上端的向外突出的凸缘21,凸缘21设置在支撑台111上,柱状部22穿过进气塞安装孔11并朝向盖主体10的内部延伸,凸柱24形成在柱状部22的底壁上并向下突出。
56.根据本技术,进气塞20和进气塞安装孔11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为了便于清洗,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塞20与进气塞安装孔11可拆卸地连接。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进气塞20与进气塞安装孔11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具体地,进气塞安装孔11的内侧壁和柱状部22的外侧壁中的一者上设有卡筋,进气塞安装孔11的内侧壁和柱状部22的外侧壁中的另一者上设有卡槽,卡筋与卡槽配合而实现进气塞20与进气塞安装孔11卡扣连接。在使用时,两者可拆卸地连接可以便于拆卸清洗。为了避免重新组装的麻烦,需要提
升进气塞20和进气塞安装孔11的安装稳固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塞20与进气塞安装孔11内侧壁固定连接。例如但不限于,采用胶粘或者卡扣强压的方式。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进气塞安装孔11的内侧壁和柱状部22的外侧壁扣接,如图1和图5所示,进气塞安装孔11的内侧壁上设有卡筋,柱状部22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槽222。在使用时,可以将进气塞20强压进入进气塞安装孔11中,但此种扣接方式需要强力压才可以实现,两者牢固地结合,使用者在使用时不易取下,从而增加在使用时的可靠性,避免进气塞20脱离而造成重新安装的麻烦。
57.在容器盖设有进气塞安装孔11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进气塞20设置在进气塞安装孔11中的密封性,可以将前述提到的固定环50设置在进气塞20上,以用作进气塞安装孔11与进气塞20之间的密封圈,能够使得进气阀组件更为精简化。如图1、图5和图6所示,盖主体10上设有进气塞安装孔11,进气塞20贯穿于进气塞安装孔11中,柱状部22的周向方向上设有安装槽221,进气阀组件还包括固定环50,所述固定环50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21中,用作进气塞安装孔11与进气塞20之间的密封圈。
58.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柱状部22上的安装槽221来安装固定环50,将固定环50密封在密封柱状部22和进气塞安装孔11的内侧壁之间,保证在使用时不会密封柱状部22和进气塞安装孔11之间的间隙漏水。另外,在使用时,固定环50也很难从进气塞20上脱离,进一步保证在拆洗进气孔密封件30的便利性。
59.根据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导气间隙可以导通气体但不能够使液体通过,因此即便在将容器倒置使用时也不会漏水。本技术的容器盖与容器本体100连接以构成容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容器为杯子,容器本体100则为杯体。部分的使用者习惯躺着喝水,为了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提升容器的适用范围,需要容器在倒置时不会从饮口部漏水。在实施例中,盖主体10上的饮口部13,容器盖还包括流道控制部80,流道控制部80设置在饮口部13中,流道控制部80用于控制饮口部13的出水并使得在外力的作用下容器本体100内的液体能够朝向容器本体100外部单向流动。
60.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饮口部13中设置流道控制部80,流道控制部80用于控制饮口部13的出水,在使用时,当通过饮口部13进行吸饮时,容器本体100内的液体才会朝向容器本体100外部单向流动,而在不吸饮的情况下,饮口部13则不会出水,因此可以保证在倒置使用时不会从饮口部13漏水,从而能够适用于更多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61.如图1和图7所示,饮口部13具有与容器本体的内腔连通的出水通道,流道控制部80包括安装座81和单向阀密封圈82。其中,安装座81安装在出水通道的侧壁上,安装座81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部811和横置在所述筒状部中阻水板812,在所述阻水板812的外周侧与所述筒状部81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出水口813,单向阀密封圈82安装在安装座81的内部,单向阀密封圈82包括与所述安装座81结合的连接环821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环821内部的阀片822,阀片822向下凸出并覆盖出水口813,阀片822上设有出水缝隙823,所述阀片822向上弹起后,所述出水口813和所述出水缝隙823均打开。
62.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座81来安装单向阀密封圈82,由于单向阀密封圈82上设有出水缝隙823,在吸饮的情况下,水会从安装座81的出水口813经过出水缝隙823朝向外部流动,而在不吸饮的情况下,饮口部13则不会出水,因此可以保证在倒置使用时不会从饮口部13漏水,从而能够适用于更多使用者的使用习惯。通过安装座81和单向阀密封圈
82来构成流道控制部80,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安装。
63.在实施例中,容器盖还包括饮口盖70。其中,饮口盖70包括饮口覆盖部71和与饮口覆盖部71连接的盖体连接部72。饮口部13的外侧壁上设有连接槽,盖体连接部72套设在连接槽中,以将饮口盖70连接在饮口部13上。饮口覆盖部71具有覆盖腔,其中,覆盖腔能够覆盖饮口部13,在覆盖腔的内侧壁上设有凸缘711,凸缘711能够封堵在饮口部13的出水口处。
64.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00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容器盖,因此具有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65.在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00与容器盖的盖主体10的杯口连接部12连接。
66.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但是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