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建筑施工用材料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5422发布日期:2023-03-24 16:5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空建筑施工用材料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空建筑施工用材料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正在快速的增多,在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都会使用到钢材作为施工材料,而提升钢材到高层的施工地点也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3.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452761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材料提升装置,包括吊环,所述吊环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安装盒,安装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共同转动套接有转轴,转轴上固定套接有两个卷轮,转轴的一端固定有摇把。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利用提升装置固定钢材的过程中,通过施工人员手动转动摇把进行收紧钢丝绳,一般钢材的重量较大,可能由于力量不足难以将钢丝绳收紧,从而降低了提升装置在提升钢材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提升装置在提升钢材时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空建筑施工用材料提升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空建筑施工用材料提升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吊环,所述吊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安装盒,两个所述安装盒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两个滚筒,两个所述滚筒与两个所述安装盒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滚筒上均绕设有两股钢丝绳,两股钢丝绳均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安装盒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驱动两个滚筒同时转动的转动组件;
7.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杆、两个第一锥齿轮以及两个第二锥齿轮,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滚筒的转轴上;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的驱动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人员在向高层上的施工地点吊运钢材之前,施工人员先利用每个滚筒上的两股钢丝绳将钢材捆绑固定,接着开启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两端的第一锥齿轮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转动驱动对应的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对应的两个滚筒转动,两个滚筒转动带动滚筒上的钢丝绳收紧,从而使得钢丝绳能够将钢材固定完成,接着再通过吊机通过提升吊环将整个提
升装置吊设到施工地点,从而便于达到提高提升装置在提升钢材时的安全性。
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蜗轮以及蜗杆,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蜗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蜗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杆上,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啮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转动杆转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先开启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转动驱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驱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
11.优选的,每个所述安装盒内均设置有用于夹紧两股所述钢丝绳的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两个连接绳、两个夹紧板以及抵紧板,两个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两个所述夹紧板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所述安装盒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每个所述定位槽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两个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与两个所述夹紧板一一对应固定连接;
12.所述抵紧板设置于两个所述夹紧板之间,两个所述夹紧板和抵接板与两股钢丝绳抵紧;每个所述定位槽内均设置有用于调节两个夹紧板复位的复位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吊机提升吊环,吊机拉动吊环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三移动杆向上移动,在每个第三移动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三移动杆带动安装盒内的两个连接绳,向靠近第三移动杆的轴线移动,使得两个连接绳移动带动对应的两个夹紧板,沿着定位槽的侧壁同时向靠近抵紧板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夹紧板与抵紧板同时与两股钢丝绳抵紧,便于达到夹紧两股钢丝绳的目的,从而降低了钢丝绳在吊设钢材时的晃动,进而能够提高提升钢材时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有两个,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均与所述定位槽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定位块一一对应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吊设钢材时,利用两个夹紧板夹紧两股钢丝绳,此时两个夹紧板拉动弹簧,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将钢材吊设到施工地点后将板材放置在承托平台上,钢丝绳的端部放松,此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夹紧板向远离抵紧板的一侧移动,从而便于达到调节两个夹紧板复位的目的。
16.优选的,两个所述夹紧板上共同设置有多组用于推动抵紧板抵紧安装盒底壁的推动件,每组所述推动组件均包括两个推动杆,所述抵紧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盒的侧壁上,两个所述推动杆的一端与两个所述夹紧板一一对应相铰接,两个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均与抵紧板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夹紧板同时向抵紧板靠近的过程中,两个夹紧板移动推动两个对应的推动杆的一端移动,此时两个推动杆的另一端向下滑动,从而使得抵紧板与安装盒的底壁相抵,从而便于到达提升安装盒在吊运时的稳定性。
18.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夹持钢材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合板,所述上盖板上开设有固定槽,每股所述钢丝绳均穿设于所述固定槽的侧壁,所述下合板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顶接块,四个所述钢丝绳与四个所述顶接块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顶接块均与所述固定槽的侧壁相抵。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夹持组件夹持钢材的过程中,先将钢材放置于下合板上,接着收紧钢丝绳,钢丝绳收紧使得下合板的顶接块与上盖板的固定槽相配合,上盖板的顶壁与安装盒的底壁相抵,从而便于达到夹紧钢材的目的。
20.优选的,对应两股所述钢丝绳,每个所述安装盒的底部均设置有两个矩形套筒,所述矩形套筒穿设于所述安装盒的底壁设置,两股所述钢丝绳一一对应穿设于两个所述矩形套筒;对应所述矩形套筒,所述上盖板上开设有矩形锁定槽,所述矩形套筒与上盖板的矩形锁定槽相配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矩形套筒与上盖板上的固定槽相配合,降低了在提升钢材的过程中上盖板会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22.优选的,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合板上均设置有固定齿,所述固定齿能够与钢材的外壁相抵。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齿,提高了上盖板和下合板夹持钢材时的稳定性。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当施工人员在向高层上的施工地点吊运钢材之前,施工人员先利用每个滚筒上的两股钢丝绳将钢材捆绑固定,接着施工人员开启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两端的第一锥齿轮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转动驱动对应的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对应的两个滚筒转动,两个滚筒转动带动滚筒上的钢丝绳收紧,从而使得钢丝绳能够将钢材固定完成,接着再通过吊机通过提升吊环将整个提升装置吊设到施工地点,从而便于达到提高提升装置在提升钢材时的安全性;
26.2.利用吊机提升吊环,吊机拉动吊环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三移动杆向上移动,在每个第三移动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三移动杆带动安装盒内的两个连接绳,向靠近第三移动杆的轴线移动,使得两个连接绳移动带动对应的两个夹紧板,沿着定位槽的侧壁同时向靠近抵紧板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夹紧板与抵紧板同时与两股钢丝绳抵紧,便于达到夹紧两股钢丝绳的目的,从而降低了钢丝绳在吊设钢材时的晃动,进而能够提高提升钢材时的稳定性;
27.3.当吊设钢材时,利用两个夹紧板夹紧两股钢丝绳,此时两个夹紧板拉动弹簧,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将钢材吊设到施工地点后将板材放置在承托平台上,钢丝绳的端部放松,此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夹紧板向远离抵紧板的一侧移动,从而便于达到调节两个夹紧板复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凸显安装盒内部的剖视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凸显定位块和复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凸显转动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凸显夹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吊环;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三连接杆;2、安装盒;3、安装板;31、滚筒;32、钢丝绳;4、转动组件;41、转动杆;42、第一锥齿轮;43、第二锥齿轮;5、驱动组件;51、电机;52、蜗轮;53、蜗杆;6、夹紧组件;61、连接绳;62、夹紧板;63、抵紧板;64、定位槽;65、定位块;7、复位件;71、弹簧;8、推动件;81、推动杆;9、夹持组件;91、上盖板;92、下合板;93、顶接块;94、固定槽;95、套筒;96、锁定槽;97、固定齿。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空建筑施工用材料提升装置。参照图1和图2,提升装置包括吊环1,吊环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1,第一连接杆1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12,两个第二连接杆12的远离吊环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3,两个第二连接杆12均由靠近吊环1的一端向远离吊环1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
36.两个第三连接杆13远离吊环1的一端均设置有安装盒2,两个第三连接杆13穿设于安装盒2的顶壁设置;两个安装盒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安装有两个滚筒31,两个安装盒2与两个滚筒3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滚筒31上均绕设有两股钢丝绳32,两股钢丝绳32均穿设于对应的安装盒2设置,两股钢丝绳32均由安装盒2的侧壁穿入,到安装盒2的底壁穿出。
37.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安装盒2内均设置有用于同时夹紧两股钢丝绳32的夹紧组件6,夹紧组件6包括连接绳61、夹紧板62以及抵紧板63,连接绳61以及夹紧板62均有两个,两个连接绳61的一端均与第三连接杆13固定连接,两个夹紧板62与两个连接绳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绳61均由靠近吊环1的一端向远离吊环1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安装盒2的侧壁上开设有两条定位槽64,定位槽64为t形槽,每个定位槽64内均设置有两个定位块65,定位块65为t形块,两个定位块65均滑动连接于定位槽64的侧壁上,两个定位块65与两个夹紧板62固定连接;
38.抵紧板63位于两个夹紧板62之间设置,抵紧板63滑动连接于安装盒2的侧壁上,两个夹紧板62与抵紧板63之间形成两个间隙,两股钢丝绳32位于两个间隙之间设置,两个夹紧板62与抵紧板63的侧壁能够同时与两股钢丝绳32抵紧;
39.夹紧板62上设置有两组用于推动抵紧板63抵紧安装盒2底壁的推动件8,每组推动件8均包括两个推动杆81,两个推动杆81的一端与两个夹紧板62一一对应相铰接,两个推动杆81的另一端同时与抵紧板63相铰接;
40.定位槽64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每个夹紧板62复位的复位件7,复位件7为弹簧71,弹簧71的一端与定位槽64的侧壁固定连接,弹簧71的另一端与定位块65固定连接。
41.在施工人员利用吊机提升吊环1的过程中,吊环1高度上升使得第三连接杆13上升,第三连接杆13上升拉动两个连接绳61相互靠近,两个连接绳61拉动两个夹紧板62沿着定位槽64向靠近抵紧板63的方向移动,两个夹紧板62推动两个推动杆81移动,使得抵紧板63与安装盒2的底壁相抵,两个夹紧板62与抵紧板63同时将两股钢丝绳32抵紧,从而使得在吊设钢材的过程中降低了钢绳发生晃动的可能性,同时提高了安装盒2整体的稳定性。
42.如图4所示,安装板3上设置有同时驱动两组滚筒31同时转动的转动组件4,转动组件4包括转动杆41、第一锥齿轮42以及第二锥齿轮43,第一锥齿轮42和第二锥齿轮43均有两个,安装板3上安装有安装板3,转动杆41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盒2的侧壁上,两个第一锥齿轮42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转动杆41的两端,两个第二锥齿轮43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两个滚筒31的转轴上,两个第一锥齿轮42与两个第二锥齿轮43一一对应相啮合。
43.安装板3上设置有驱动转动杆41转动的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电机51,蜗轮52以及蜗杆53,电机51安装于安装板3上,蜗杆53固定连接于电机51的输出轴上,蜗轮52固定连接于转动杆41上,蜗轮52与蜗杆53相啮合。
44.在驱动两个滚筒31滚动时,施工人员先打开电机51,电机5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蜗杆53转动,蜗杆53转动驱动蜗轮52转动,蜗轮52转动带动转动杆41转动,转动杆41转动带动两端的第一锥齿轮42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42转动驱动两个第二锥齿轮43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43转动带动两个滚筒31转动,从而便于达到放松和收紧滚筒31上钢丝绳32的目的。
45.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两个安装盒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夹持钢材的夹持组件9,夹持组件9包括上盖板91和下合板92,上盖板91上开设有固定槽94,每股钢丝绳32均穿设于固定槽94的侧壁上,下合板92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顶接块93,四个钢丝绳32与四个顶接块93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每个顶接块93均与固定槽94的侧壁相抵,固定槽94的侧壁上以及下合板92上均规定连接有固定齿97,固定齿97能够与钢材的外壁相抵;
46.每个安装盒2的底部均开设有两个矩形套筒95,两股钢丝绳32穿设于两个矩形套筒95并穿设于上盖板91;对应两个矩形套筒95,上盖板91上开设有两个矩形锁定槽96,两个矩形套筒95与两个矩形锁定槽96间隙配合。
47.在将每股钢丝绳32收紧后,钢丝绳32提升下合板92向上移动,下合板92移动使得下合板92上的顶接块93与固定槽94的侧壁相抵,从而使得钢材被固定,下合板92向上移动再次通过顶接块93推动上盖板91向上移动,上盖板91上的矩形锁定槽96与同时与两个安装盒2上的矩形套筒95间隙配合,停止收紧钢丝绳32,从而便于提高夹持组件9的稳定性。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空建筑施工用材料提升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施工人员在向高层上的施工地点吊运钢材之前,施工人员先利用每个滚筒31上的两股钢丝绳32将钢材捆绑固定,接着施工人员开启驱动组件5驱动转动杆41转动,转动杆41转动带动两端的第一锥齿轮42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42转动驱动对应的两个第二锥齿轮43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43转动带动对应的两个滚筒31转动,两个滚筒31转动带动滚筒31上的钢丝绳32收紧,从而使得钢丝绳32能够将钢材固定完成,接着再通过吊机通过提升吊环1将整个提升装置吊设到施工地点,从而便于达到提高提升装置在提升钢材时的安全性。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